湖北省天门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本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第1页装订线内和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 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核准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的答案选出后,必须使用器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 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分) ①苏州博物馆新馆门前的东北街是一条宽阔平整的石板路,往东便是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 南侧则是以假山闻名xi()迩的狮子林。日日夜夜,东北街上川流不息,好一个闹中取静的意味。 ②在苏州,人们会不经意间【甲】在生活的点滴中,兴许在一条小巷中,或是在一间老宅里,yi() 或于一盏路灯下……苏州博物馆的每一处细节都承()袭了这种【乙】的淡雅气质。 ③苏州博物馆主庭院的设计是整个新馆的惊hong()之笔,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片石假山。建筑 师贝聿铭从米芾的书法中获取灵感,将三十多块石头切割堆叠,以壁为纸,以石为 绘, ④走在场馆的走廊,你也会被头顶的天花板所惊艳。留心观察,原来整个博物馆大厅不需要人工照明 贝聿铭不愧为“光影魔术师”,他用玻璃【丙】传统材料,再用金属条拱起构成极具设计感的几何图形。 若是遇到阳光明媚的时候,走廊的墙面、地面还能反射出暖黄的光 ⑤博物馆的许多细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在宝幢展厅,贝聿铭特地安排了一处特殊的纱窗,游人在这 里拍照可以摄出极具美感的剪影。而纱窗的巧妙运用,不仅挡住屋外直射的阳光,保护文物,而且充当了 层滤镜,将屋外的风景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烟雨江南之感。 ⑥有人说,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为苏州留下的文脉()作品,然而,它更是所有苏州人的精气神的 象征。一砖一瓦,无不反射着苏州人的性格和苏州城市的文化氛( 围,守护着这座历史老城的最chu ()朴最本质的根。 下列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和给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拙政园(zhuo)闻名瑕迩 氛围(fen) 抑或 C.承袭( cheng)惊鸿之笔 D.文脉(mai) 醇朴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沉迷与生俱来取缔 B.沉醉与生俱来取代 C.沉醉与日俱增取代 D.沉迷与日俱增取缔 3.在文中第③段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不仅还原了苏式园林里奇山怪石的神韵,更将水墨画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 B.不仅将水墨画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更还原了苏式园林里奇山怪石的神韵 C.不仅还原了水墨画里奇山怪石的神韵,更将苏式园林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 D.不仅将苏式园林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更还原了水墨画里奇山怪石的神韵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曾荣获茅盾文学奖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明清科举制度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D.《孔乙己》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B.传承五四精神,担负历史责任,青年一代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C.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能否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湖北省天门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 (本卷共 6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第 1 页装订线内和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 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核准姓名和准考证号。 2. 选择题的答案选出后,必须使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 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6 分) ①苏州博物馆新馆门前的东北街是一条宽阔平整的石板路,往东便是四大名园之一的拙.( )政园, 南侧则是以假山闻名 xiá( )迩的狮子林。日日夜夜,东北街上川流不息,好一个闹中取静的意味。 ②在苏州,人们会不经意间 【甲】 在生活的点滴中,兴许在一条小巷中,或是在一间老宅里,yì( ) 或于一盏路灯下……苏州博物馆的每一处细节都承.( )袭了这种 【乙】 的淡雅气质。 ③苏州博物馆主庭院的设计是整个新馆的惊 hóng( )之笔,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片石假山。建筑 师贝聿铭从米芾的书法中获取灵感,将三十多块石头切割堆叠,以壁为纸,以石为 绘, 。 ④走在场馆的走廊,你也会被头顶的天花板所惊艳。留心观察,原来整个博物馆大厅不需要人工照明。 贝聿铭不愧为“光影魔术师”,他用玻璃 【丙】 传统材料,再用金属条拱起构成极具设计感的几何图形。 若是遇到阳光明媚的时候,走廊的墙面、地面还能反射出暖黄的光。 ⑤博物馆的许多细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在宝幢展厅,贝聿铭特地安排了一处特殊的纱窗,游人在这 里拍照可以摄出极具美感的剪影。而纱窗的巧妙运用,不仅挡住屋外直射的阳光,保护文物,而且充当了 一层滤镜,将屋外的风景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烟雨江南之感。 ⑥有人说,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为苏州留下的文脉.( )作品,然而,它更是所有苏州人的精气神的 象征。一砖一瓦,无不反射着苏州人的性格和苏州城市的文化氛.( )围,守护着这座历史老城的最 chú n ( )朴最本质的根。 1.下列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和给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拙.政园(zhuō) 闻名瑕迩 B.氛.围(fèn) 抑或 C.承.袭(chéng) 惊鸿之笔 D.文脉.(mài) 醇朴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合适 ...的一项是(2 分) A.沉迷 与生俱来 取缔 B.沉醉 与生俱来 取代 C.沉醉 与日俱增 取代 D.沉迷 与日俱增 取缔 3.在文中第③段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2 分) A.不仅还原了苏式园林里奇山怪石的神韵,更将水墨画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 B.不仅将水墨画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更还原了苏式园林里奇山怪石的神韵 C.不仅还原了水墨画里奇山怪石的神韵,更将苏式园林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 D.不仅将苏式园林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更还原了水墨画里奇山怪石的神韵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曾荣获茅盾文学奖。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明清科举制度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D.《孔乙己》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B.传承五四精神,担负历史责任,青年一代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C.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能否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中国羽毛球健儿在人们的万众瞩目之下再夺苏迪曼杯,令人振奋 6.综合性学习。(4分) 思源中学拟在本月开展“亲近经典”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根据以下材料,补写下句。(2分) 多角度巧方式弘扬文化担重任,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 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 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对于广 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打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材料二】《美丽中国·古风国韵》将中国古典诗词乐舞等进行全新编创,把中国古典文化瑰宝在精 美的现代舞台展现出来:《经典咏流传》以公众人物演绎中国古典诗词为主,带领人们“读诗成曲,传唱 经典”;而《声入人心》音乐会则走进全国十余个城市,向当地观众展现歌剧、音乐剧等西方音乐经典 以流行的、大众化的方式呈现西方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国家级艺术院团面向大众打造的高质量音 舞精品,还是由电视台重磅制作、吸引了众多粉丝的综艺节目、商业性演出,都选择了大众化的角度和方 式去呈现经典,起到了普及经典、陶冶大众情操的社会美育作用 (2)下面是校团委书记林晓月给市文联陈主席的一则留言条,请找出其中的不妥当之处,并提出修改 建议。(2分) 留言条 尊敬的陈主席: 您好! ①我是思源中学团委书记林晓月,前来邀请您为我们作知识讲座。②未能谋面,深感遗憾。③明天下午 点,我会再次大驾光临,向您请教。 ④2019年6月10日 不妥当一(只填序号) 修改建议 不妥当二(只填序号) 修改建议 7.古诗文默写。(8分) (1)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3)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美景的句子是 (6)面对困境,华为高层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他们坚信 ”,华为的明 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请从陆游的《游山西村》中选择合适句子作答) 、阅读(45分) (一)古诗赏析(3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1)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 (1分) (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为贼所获。同辈百余人皆死,贼 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自匿 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 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太宗遂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 弼不自伐也 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家无余财
D.中国羽毛球健儿在人们的万众瞩目之下再夺苏迪曼杯,令人振奋。 6.综合性学习。(4 分) 思源中学拟在本月开展“亲近经典”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根据以下材料,补写下句。(2 分) 多角度巧方式弘扬文化担重任 , 。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 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 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对于广 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打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材料二】《美丽中国·古风国韵》将中国古典诗词乐舞等进行全新编创,把中国古典文化瑰宝在精 美的现代舞台展现出来;《经典咏流传》以公众人物演绎中国古典诗词为主,带领人们“读诗成曲,传唱 经典”;而《声入人心》音乐会则走进全国十余个城市,向当地观众展现歌剧、音乐剧等西方音乐经典, 以流行的、大众化的方式呈现西方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国家级艺术院团面向大众打造的高质量音 舞精品,还是由电视台重磅制作、吸引了众多粉丝的综艺节目、商业性演出,都选择了大众化的角度和方 式去呈现经典,起到了普及经典、陶冶大众情操的社会美育作用。 (2)下面是校团委书记林晓月给市文联陈主席的一则留言条,请找出其中的不妥当之处,并提出修改 建议。(2 分) 留言条 尊敬的陈主席: 您好! ①我是思源中学团委书记林晓月,前来邀请您为我们作知识讲座。②未能谋面,深感遗憾。③明天下午 三点,我会再次大驾光临,向您请教。 ④2019 年 6 月 10 日 不妥当一(只填序号) ;修改建议: 不妥当二(只填序号) ;修改建议: 7.古诗文默写。(8 分) (1)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3)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美景的句子是: , 。 (6)面对困境,华为高层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他们坚信 “ , ”,华为的明 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请从陆游的《游山西村》中选择合适句子作答) 二、阅读(45 分) (一)古诗赏析(3 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 .( 1 ) 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 字, 。(1 分) (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0 分)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为贼所获。同辈百余人皆死,贼 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①,自匿 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 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太宗遂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 弼不自伐②也。 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家无余财
卒,无珠玉以为含。戚遗孤为太亮鞠养而服之如父煮士五人。天下叹伏之 (选自《大唐新语》,有增改 【注释】①将作丞:级别较低的官职名。②伐:自夸,夸耀。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寻遇疾 未果,寻病终 B.莫不备具 百废具兴 C.无珠玉以为含 可以一战 D.而多弼不自伐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 A.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B.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D.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1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时,亲自煎药送服 B.张弼在李大亮的引荐之下,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迁。 C.文章赞美了李大亮感恩图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 D.本文与《周亚夫军细柳》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刻画人物。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三)名著阅读(7分) ①“……我在这儿已经服役了八年,现在我所追求的不过是到别处去服役。难道我连这点愿望也达不 到?难道这事不可行?是呀,是呀,要达到目的并非难事,只要我肯动脑筋,找到达到目的之手段。” ②我从床上坐起来,以便开动脑筋。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在肩上围了块披巾,随后便全力以赴地 进一步思考起来。 ③“我需要什么呢?在新的环境、新的面孔、新的房子中一份新的工作。我只要这个,因为好高鹜远 是徒劳无益的。人们怎样才能找到一份新工作呢?我猜想他们求助于朋友。但我没有朋友。很多没有朋友 的人只好自己动手去找工作,自己救自己,他们采用什么办法呢?” ④我说不上来,找不到答案。随后我责令自己的头脑找到一个回答,而且要快。我动着脑筋,越动越 快。我感到我的脑袋和太阳穴在拨动着。但将近一个小时,我的脑子乱七八糟,一切努力毫无结果。我因 为徒劳无功而心乱如麻,便立起身来,在房间里转了转,拉开窗帘,望见一两颗星星,在寒夜中颤抖,我 再次爬到床上 ⑤准是有一位善良的仙女,趁我不在时把我需要的主意放到了我枕头上,因为我躺下时,这主意悄悄 地、自然而然地闪入我脑际。 13.(1)第⑤段文字中“我”想到的“这主意”是 (2分) (2)请结合选文简析简·爱的性格特点。(2分) (3)请仿照示例,从下面A、B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作品及相关人物谈自己的 感悟 (3分;字数在80字左右) 经典语录 出处及感悟 示例:不过,要是你无法避免,那你的职示例:此句出自《简·爱》。海伦觉得 责就是忍受。如果你命里注定需要忍受,那么自己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她甘愿忍受斯卡 说自己不能忍受就是软弱,就是犯傻。 查德对她的厌恶、轻视与责打。的确,生命 中有些磨难是自己必须承受的,我们唯有理 性看待,坚强面对,才能迎来晴天 A句: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一一脸不 变色,心不跳 B句: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 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四)议论文阅读(10分) 善于“折叠”自己
卒,无珠玉以为含。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天下叹伏之。 (选自《大唐新语》,有增改) 【注释】①将作丞:级别较低的官职名。②伐:自夸,夸耀。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寻.遇疾 未果,寻.病终 B.莫不备具. 百废具.兴 C.无珠玉以.为含 可以.一战 D.而.多弼不自伐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2 分) A.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B.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D.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1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时,亲自煎药送服。 B.张弼在李大亮的引荐之下,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迁。 C.文章赞美了李大亮感恩图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 D.本文与《周亚夫军细柳》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刻画人物。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三)名著阅读(7 分) ①“……我在这儿已经服役了八年,现在我所追求的不过是到别处去服役。难道我连这点愿望也达不 到?难道这事不可行?是呀,是呀,要达到目的并非难事,只要我肯动脑筋,找到达到目的之手段。” ②我从床上坐起来,以便开动脑筋。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在肩上围了块披巾,随后便全力以赴地 进一步思考起来。 ③“我需要什么呢?在新的环境、新的面孔、新的房子中一份新的工作。我只要这个,因为好高骛远 是徒劳无益的。人们怎样才能找到一份新工作呢?我猜想他们求助于朋友。但我没有朋友。很多没有朋友 的人只好自己动手去找工作,自己救自己,他们采用什么办法呢?” ④我说不上来,找不到答案。随后我责令自己的头脑找到一个回答,而且要快。我动着脑筋,越动越 快。我感到我的脑袋和太阳穴在拨动着。但将近一个小时,我的脑子乱七八糟,一切努力毫无结果。我因 为徒劳无功而心乱如麻,便立起身来,在房间里转了转,拉开窗帘,望见一两颗星星,在寒夜中颤抖,我 再次爬到床上。 ⑤准是有一位善良的仙女,趁我不在时把我需要的主意放到了我枕头上,因为我躺下时,这主意 ...悄悄 地、自然而然地闪入我脑际。 13.(1)第⑤段文字中“我”想到的“这主意”是 。(2 分) (2)请结合选文简析简·爱的性格特点。(2 分) (3)请仿照示例,从下面 A、B 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作品及相关人物谈自己的 感悟。 (3 分;字数在 80 字左右) 经典语录 出处及感悟 示例:不过,要是你无法避免,那你的职 责就是忍受。如果你命里注定需要忍受,那么 说自己不能忍受就是软弱,就是犯傻。 示例:此句出自《简·爱》。海伦觉得 自己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她甘愿忍受斯卡 查德对她的厌恶、轻视与责打。的确,生命 中有些磨难是自己必须承受的,我们唯有理 性看待,坚强面对,才能迎来晴天。 A 句: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 变色,心不跳。 B 句: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 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四)议论文阅读(10 分) 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昊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 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 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 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 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 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 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 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 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 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 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 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 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 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 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 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 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 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 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 艰苦一线“蹲苗”,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 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定失命的长度、偲可以增加人怎的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 成就精彩人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4.通读全文,简述“折叠”的内涵。(2分) 15.请简析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 16.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章第几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 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17.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这句话的理解。(2 分) (五)散文阅读(15分)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 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 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春风拂面之际,責薏们趴在残旧的恿片 粘在隈熏的砖头闻,倚在高蠃的墳头上·藏慝于菴煮的树无史,布懑在瘦硬舶岽石上·在責冇板的 接忠绿意,在波光潋滟的春江上泼墨、写意 ④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一根连着十根,十 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 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岀,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⑤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 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 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
陈大昊 ①把 51 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 51 次,厚度竟然超过 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 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 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 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 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 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 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 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 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 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 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 1%,反复尝试 100 次,成 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 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 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 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 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 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 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 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 艰苦一线“蹲苗”,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 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 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 年第 4 期,有删改) 14. 通读全文,简述“折叠”的内涵。(2 分) 15. 请简析全文的论证思路。(3 分) 16. 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章第几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 分)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 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17.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这句话的理解。(2 分) (五)散文阅读(15 分)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 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 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春风拂面之际,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 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墙头上,藏匿于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中 撑出绿意,在波光潋滟的春江上泼墨、写意…… ④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一根连着十根,十 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 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⑤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 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 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
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⑥中国人还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 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査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 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 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 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 ⑦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 丹开。”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 青苔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虽然是“白日不到处”,却是历尽千磨万难,凭着坚忍坚强,冲破困境,焕 发出青春的光彩。她虽然看似弱不禁风,却凭着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力。春光因为她们的 点缀,显得如此明媚无比:;百花有了她们的衬托,更为明艳动人;人世间因为有了她们,更为生机盎然。 ⑧我是江南人,我爱着家乡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我爱着回乡路 上青石板夹缝里的青苔,她们一点点,丛从无声息地吐着绿,使展着,变幻着、味哧地笑着、撲起 潢眼的绿 ⑨没有青苔的世界,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8日,有删改) 18.第②至④段主要写了青苔怎样的特点?(2分) 19.第⑥、⑦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3分) 20.请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1)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墙头上,藏匿于苍老的树干中,布满 在瘦硬的岩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中撑出绿意,在波光潋滟的春江上泼墨、写意……(请从句式或者用词 的角度进行品析) (2)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哧哧地笑着,撑起满眼的绿意。(请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2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妙处?(3分) 22.文章最后一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3分) 、写作(53分) 23.书写(3分) 24.作文(50分) 生活处处皆学问,课堂绝不局限于一室之内。一次游览,一次劳动,一次参赛;一个人,一棵树, 片海……认真参与,仔细观察,用心体味,我们就会收获课堂之外的精彩 请结合你的经历或感悟,以“学在课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③文章不得 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④请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积累与运用(22分) 1.C(2分)2.B(2分)3.A(2分)4.D(2分)5.B(2分) 6.综合性学习(4分) (1)示例:①大视野高格局呈现经典润心灵②正能量高品位普及经典启心智 ③正能量高品位普及经典冶情操④唱诗词舞国韵亲近经典养心灵(2分:结构相似,字数相等,能抓 住材料中的核心信息即可)
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⑥中国人还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 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 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 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 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 也。 ⑦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 丹开。”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 青苔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虽然是“白日不到处”,却是历尽千磨万难,凭着坚忍坚强,冲破困境,焕 发出青春的光彩。她虽然看似弱不禁风,却凭着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力。春光因为她们的 点缀,显得如此明媚无比;百花有了她们的衬托,更为明艳动人;人世间因为有了她们,更为生机盎然。 ⑧我是江南人,我爱着家乡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我爱着回乡路 上青石板夹缝里的青苔,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哧哧地笑着,撑起 满眼的绿意。 ⑨没有青苔的世界,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5 月 18 日,有删改) 18.第②至④段主要写了青苔怎样的特点?(2 分) 19.第⑥、⑦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3 分) 20.请按要求品析语言。(4 分) (1)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墙头上,藏匿于苍老的树干中,布满 在瘦硬的岩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中撑出绿意,在波光潋滟的春江上泼墨、写意……(请从句式或者用词 的角度进行品析) (2)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哧哧地笑着,撑起满眼的绿意。(请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2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妙处?(3 分) 22.文章最后一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3 分) 三、写作(53 分) 23.书写(3 分) 24.作文(50 分) 生活处处皆学问,课堂绝不局限于一室之内。一次游览,一次劳动,一次参赛;一个人,一棵树,一 片海……认真参与,仔细观察,用心体味,我们就会收获课堂之外的精彩。 请结合你的经历或感悟,以“学在课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③文章不得 少于 600 字(若写诗歌,不少于 20 行);④请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语 文 试 卷 参 考 答 案 及 评 分 说 明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 1.C(2 分) 2.B(2 分) 3.A(2 分) 4.D(2 分) 5.B(2 分) 6.综合性学习(4 分) (1)示例:①大视野高格局呈现经典润心灵 ②正能量高品位普及经典启心智 ③正能量高品位普及经典冶情操 ④唱诗词舞国韵亲近经典养心灵 (2 分;结构相似,字数相等,能抓 住材料中的核心信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