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试室号、 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涂黑准考证号相应信息点 2.除7(1)外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笞案 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7(1)及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 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不准使用圆珠笔、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 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慷慨/气概吹嘘/面面相觑 镀金/破步辟邪/开天辟地 蜗行/旋涡应和/随声附和 D.要塞/闭塞粘贴/信手拈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分歧大相胫庭娇媚力不瑕供B.告罄因地制宜喧嚷鸠占鹊巢 C.腼怀惮精竭虑濡养茸长莺飞D.欺侮心旷神怡糟榻雕梁画栋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港珠溴大桥在 下正式通车,每座主桥都向世人展示了设计师们 的艺术构 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 “中国结”文化元意,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造 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 寓意“扬帆起航”。每一座主桥都是一道绚丽的风录级 A.万众瞩目别具匠心融合相得益彰B.众目睽睽别有用心融合一脉相承 C.万众瞩目别有用心熔合一脉相承D.众目睽睽别具匠心熔合相得益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风美少年》通过年轻人热衷喜爱的方式,呈现和传承国风音乐,推广国风文化。 B.严谨的傅雷多次在家信中向傅聪提出学习要正规化和计划化,生活要科学化的活动 林清玄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丰富优美的文学作品,是他重视阅读、观察和思考的原因。 .世界知名的摇滚马拉松,已成为全世界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路跑赛事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1页 共 8 页 花都区 2018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 8 页,23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试室号、 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并用 2B 铅笔涂黑准考证号相应信息点。 2.除 7(1)外,选择题的答案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 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7(1)及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 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圆珠笔、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 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共 30 分) 一、(6 小题,20 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慷慨./气概. 吹嘘./面面相觑. B.镀.金/踱.步 辟.邪/开天辟.地 C.蜗.行/旋涡. 应和./随声附和. D.要塞./闭塞. 粘.贴/信手拈.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分歧 大相胫庭 娇媚 力不瑕供 B.告罄 因地制宜 喧嚷 鸠占鹊巢 C.腼怀 惮精竭虑 濡养 草长莺飞 D.欺侮 心旷神怡 糟榻 雕粱画栋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港珠澳大桥在_______下正式通车,每座主桥都向世人展示了设计师们_______的艺术构 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_______“中国结”文化元素,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造 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_______。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 寓意“扬帆起航”。每一座主桥都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A.万众瞩目 别具匠心 融合 相得益彰 B.众目睽睽 别有用心 融合 一脉相承 C.万众瞩目 别有用心 熔合 一脉相承 D.众目睽睽 别具匠心 熔合 相得益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国风美少年》通过年轻人热衷喜爱的方式,呈现和传承国风音乐,推广国风文化。 B.严谨的傅雷多次在家信中向傅聪提出学习要正规化和计划化,生活要科学化的活动。 C.林清玄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丰富优美的文学作品,是他重视阅读、观察和思考的原因。 D.世界知名的摇滚马拉松,已成为全世界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路跑赛事
5.阅读下面两则新闻材料,回答问题。(4分) 树料一】2019年,广东省计划营造林1074万亩,实施人工造林27.82万亩,退化林 修复和更新改造168.04万亩,封山育林139.14万亩,中幼林抚育739万亩,推动森林生态 系统高质量发展。 【树料二】据广东省林业局初步统计,开春以来,全省已有1500多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 树。义务植树的高哗将在植树节这几天出现,一直持续到4月底,预计今年全民义务植树将 达4000万人次,植树1.2亿株。 1)这两则新闻材料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2分) (2)假如你是班长,请在班会课上说一段话,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30字。)(2分) 6.阅读下面老舍《骆驼祥子》选段,结合原著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4分) 她去了有一点钟。跑回来,地已喘得说不上来话。挟着桌子,她干嗽了半天才说出来 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看,并不管接生。接生是二十块。要是难产的话,得到医院去 那就得几十块了。“祥哥!你看怎办呢?!” 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 愚鑫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螽,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虎妞在夜里十二点,带着个死孩子,断了气。 (1)你认为样子还有办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2)你认为导致这种愚和残忍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2分) 二、(1小题,10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月下飞天镜,云升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低绮户,转朱阁,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只见草萧疏,水萦纤。至今遗憾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E.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F.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甭。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全答只按前四题 给分,4分) ①饿死真吾志, (文天祥《南安军》)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③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⑤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2页 共 8 页 5.阅读下面两则新闻材料,回答问题。(4 分) 【材料一】2019 年,广东省计划营造林 1074 万亩,实施人工造林 27.82 万亩,退化林 修复和更新改造 168.04 万亩,封山育林 139.14 万亩,中幼林抚育 739 万亩,推动森林生态 系统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据广东省林业局初步统计,开春以来,全省已有 1500 多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 树。义务植树的高峰将在植树节这几天出现,一直持续到 4 月底,预计今年全民义务植树将 达 4000 万人次,植树 1.2 亿株。 (1)这两则新闻材料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2 分) (2)假如你是班长,请在班会课上说一段话,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 30 字。)(2 分) 6.阅读下面老舍《骆驼祥子》选段,结合原著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4 分) 她去了有一点钟。跑回来,她已喘得说不上来话。扶着桌子,她干嗽了半天才说出来: 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看,并不管接生。接生是二十块。要是难产的话,得到医院去, 那就得几十块了。“祥哥!你看怎办呢?!” 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 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虎妞在夜里十二点,带着个死孩子,断了气。 (1)你认为祥子还有办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 分) (2)你认为导致这种愚蠢和残忍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2 分) 二、(1 小题,10 分) 7.古诗文默写(10 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月下飞天镜,云升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低绮户,转朱阁,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憾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E.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F.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全答只按前四题 给分,4 分) ①饿死真吾志,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南安军》) ②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③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⑤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4分,①为必答题,②为加分题,加分 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各类花儿走进诗词,往往都成为传递情思的载体。如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菊花清丽淡雅,透着物我两忘、悠然自得的闲情 逸致;温庭筠的①“ (《商山早行》)”,枳花洁白柔亮,映 出游子羁旅中浓浓的思乡之愁;李白的② (《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轻舞漂泊,诉说诗人对好友被贬的无限哀伤愁恻。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60分) 三、(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15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 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土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着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 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 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 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 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 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⑨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着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顾亭林先生勤学》)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字亭林。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据鞍:跨在马鞍上。④注 疏:注解,注释。⑤着:像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生以乡人子谒余 (4)呼老兵诣道边酒护 (5)发书详正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无奔走之劳矣/劳其筋骨 B.求而不得者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或颠坠崖谷/或异二者之为 D.咨其风土/咨诹善道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3页 共 8 页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4 分,①为必答题,②为加分题,加分 后第 7 小题不超过 10 分。) 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各类花儿走进诗词,往往都成为传递情思的载体。如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菊花清丽淡雅,透着物我两忘、悠然自得的闲情 逸致;温庭筠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枳花洁白柔亮,映 出游子羁旅中浓浓的思乡之愁;李白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轻舞漂泊,诉说诗人对好友被贬的无限哀伤愁恻。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60 分) 三、(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8~11 题。(15 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 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 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 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 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 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 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③默诵诸经注疏④。遇故友若⑤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顾亭林先生勤学》)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字亭林。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据鞍:跨在马鞍上。④注 疏:注解,注释。⑤若:像。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 分) (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生以乡人子谒.余 (4)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5)发.书详正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无奔走之劳.矣∕劳.其筋骨 B.求而不得.者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或.颠坠崖谷∕或.异二者之为 D.咨.其风土∕咨.诹善道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2)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11.下列对文章写法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叙说当今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非常优越,与作者昔日艰难困苦形成鲜明对比 B.甲文写学习条件优越的太学生们,如业不能精、德不能成,只能说明其学习方法不好。 .甲文是赠序,目的是为了勉励马君刻苦向学,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劝勉和告诚 D.乙文中亭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能达到无人相比的境界,是因为他勤奋、严谨、专注。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芒鞋”和“料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结尾“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语义双关,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析。(3分)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8分) 市花:昔日素馨今日木棉 在广州人心目中,公认的千年市花是淡雅柔美的素馨、百年市花为英雄豪迈的木棉。 坊间“市花”素馨艳压千年 《本草纲目》里说,素馨“枝干袅娜,叶似茉莉而小,其花瘦四辨”。馨原名“耶 悉茗”,早早从西城漂洋过海来到广州,自秦汉年间到清末,两千年来占尽了广州人的宽爱。 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有专门种植素馨花的“花田” 公元前1%6年,开越大夫陆貢出使岭南时,就发现岭南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爱以鲜花 簪头,而他们戴得最多的就是意擊花。唐宋年间,城西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 田,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的还是素馨。明代,广州的各大城门口开始有了花市,用清初 大儒屈大均先生的话来说,这些花市“所卖止永馨,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 富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每天要卖出几百担之多。屈先生的话或许夸张了些,但说意馨 是城门花市当之无愧的主角,谁也无异议。直到清代中期,“珠悬玉照”的素馨花田仍是许 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女孩儿戴在头上的意馨花梳、美容用的馨油、装点家居的素馨花 磲、过节点的素馨灯、喝的素馨茶……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怀想不已。 想象一下,在这两千年间,不管啷朝啷代,如采官方有兴趣来评选一下市花,老百姓定 会投票给亲擊。素馨是老广州最悠久、最美丽的花事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民间“市花” 建市后木棉首膺市花殊蒙 素馨虽在广州得宽两千年之久,但从清末开始,随西洋花卉、新式饰品与合成香品潮水 般涌入广州,便失宽了,到了今日,几乎被人遗忘。现在,提起市花,我们想到的肯定是木 棉。其实,从古至今,木棉也深得广州人的喜爱。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岭南先民就用木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4页 共 8 页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2)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11.下列对文章写法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叙说当今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非常优越,与作者昔日艰难困苦形成鲜明对比。 B.甲文写学习条件优越的太学生们,如业不能精、德不能成,只能说明其学习方法不好。 C.甲文是赠序,目的是为了勉励马君刻苦向学,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劝勉和告诫。 D.乙文中亭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能达到无人相比的境界,是因为他勤奋、严谨、专注。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 分)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芒鞋”和“料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 分) (2)结尾“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语义双关,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析。(3 分) 四、(10 小题,40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17 题。(18 分) 市花:昔日素馨今日木棉 在广州人心目中,公认的千年市花是淡雅柔美的素馨、百年市花为英雄豪迈的木棉。 坊间“市花”素馨艳压千年 《本草纲目》里说,素馨“枝干袅娜,叶似茉莉而小,其花细瘦四瓣”。素馨原名“耶 悉茗”,早早从西域漂洋过海来到广州,自秦汉年间到清末,两千年来占尽了广州人的宠爱。 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有专门种植素馨花的“花田”。 公元前 196 年,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岭南时,就发现岭南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爱以鲜花 簪头,而他们戴得最多的就是素馨花。唐宋年间,城西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 田,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的还是素馨。明代,广州的各大城门口开始有了花市,用清初 大儒屈大均先生的话来说,这些花市“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 富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每天要卖出几百担之多。屈先生的话或许夸张了些,但说素馨 是城门花市当之无愧的主角,谁也无异议。直到清代中期,“珠悬玉照”的素馨花田仍是许 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女孩儿戴在头上的素馨花梳、美容用的素馨油、装点家居的素馨花 碟、过节点的素馨灯、喝的素馨茶……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怀想不已。 想象一下,在这两千年间,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来评选一下市花,老百姓定 会投票给素馨。素馨是老广州最悠久、最美丽的花事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民间“市花”。 建市后木棉首膺市花殊荣 素馨虽在广州得宠两千年之久,但从清末开始,随西洋花卉、新式饰品与合成香品潮水 般涌入广州,便失宠了,到了今日,几乎被人遗忘。现在,提起市花,我们想到的肯定是木 棉。其实,从古至今,木棉也深得广州人的喜爱。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岭南先民就用木
棉花絮紛出了洁白如雪的“广幅布”。盛唐年间,越秀山麓广种木棉,花开时节,满城男女 老少槨喜欢来此踏青,还有文人写下了“木棉花上鷓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 别,落红没尽郎马蹄”的诗句,令人回味无穷。 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最旱出自400多年前抗清志士陈恭尹的《木棉花歌》,直入 云霄、火烧天际的木棉花让他感慨万千,于是他挥笔写下“粵江二月三日来,千树万树朱华 开……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花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的千古 名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就此定格,并流传至今。 1921年,广州建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现代市制的城市;1928年,掀起评选“市花 动,在这之前,木棉“英雄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微,就多以木 棉为标志。评选活动一开始,市民对木棉花的呼声最高,官方遂于1929年初宣布木棉为“市 来顺应民意,二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与广州民众勇敢无畏的精神最为契合, 这也是木棉第一次在广州荣膺“市花”之殊荣 英雄花”木棉二度加冕 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沐之时,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花城市 民热情高涨,推荐的候选花卉有58种之多,最终,木棉以75.%的支持率,被选为市花。其 广为流传的“英雄花”形象,1929年首膺“市花”的殊泶,花可入药、花家可纺棉、木村是 栋粱的多重价值,都是它力压群芳、众望所归的理由 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彩不离。许多骑楼的花窗上,雕刻着它的倩彩; 电视台与航空公司,以它为标志;红棉牌吉他、红棉牌凉果、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 本土产品曾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如今借由电子商务,木棉再次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选自(《广州日报(2019年1月7日)》,有改动) 链接一: 要成为市花,至少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特征并生长良好,其次则 是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代表城市形象。 大多数城市确立市花的过程都有一套比较规范而民主的程序。通常先经过市人大常委决 定开展评选活动,然后广泛征集备选方棠,结合专家推荐、群众投票、部门讨论等方式,最 通过确定。在此过程中,政府机关和普逼市民均有同等的参与及发言的权利。因此,最终 选择的结果是有着广泛的大众基础的,使得所选植物的象征意义上升为地区的文明标志和文 化象征。 选自网络 链接二: 园林设计师吕兆球表示:“我赞成重定素馨为广州市花。”理由是:素擊进入广州已有二 千余年,从南汉至民国,在民俗文化上,深深彩响每一个广州人,在大量的地方文献及现存 相关地名、实物中均有印证。 博友“夏丕生”说:伴随广州人亲密生活了2200年,有极其丰富、深厚、独特文化历史 淀的素馨花,早已是特殊意义的“广州人”,她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沉淀可以让各种各样的公 众广泛参与、品味、体验,她有责任也有能力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新符号。 一选自网络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5页 共 8 页 棉花絮纺出了洁白如雪的“广幅布”。盛唐年间,越秀山麓广种木棉,花开时节,满城男女 老少都喜欢来此踏青,还有文人写下了“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 别,落红没尽郎马蹄”的诗句,令人回味无穷。 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最早出自 400 多年前抗清志士陈恭尹的《木棉花歌》,直入 云霄、火烧天际的木棉花让他感慨万千,于是他挥笔写下“粤江二月三日来,千树万树朱华 开……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花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的千古 名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就此定格,并流传至今。 1921 年,广州建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现代市制的城市;1928 年,掀起评选“市花” 活动,在这之前,木棉“英雄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就多以木 棉为标志。评选活动一开始,市民对木棉花的呼声最高,官方遂于 1929 年初宣布木棉为“市 花”,一来顺应民意,二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与广州民众勇敢无畏的精神最为契合, 这也是木棉第一次在广州荣膺“市花”之殊荣。 “英雄花”木棉二度加冕 1982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沐之时,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花城市 民热情高涨,推荐的候选花卉有 58 种之多,最终,木棉以 75.9%的支持率,被选为市花。其 广为流传的“英雄花”形象,1929 年首膺“市花”的殊荣,花可入药、花絮可纺棉、木材是 栋梁的多重价值,都是它力压群芳、众望所归的理由。 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许多骑楼的花窗上,雕刻着它的倩影; 电视台与航空公司,以它为标志;红棉牌吉他、红棉牌凉果、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 本土产品曾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如今借由电子商务,木棉再次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选自(《广州日报(2019 年 1 月 7 日)》,有改动) 链接一: 要成为市花,至少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特征并生长良好,其次则 是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代表城市形象。 大多数城市确立市花的过程都有一套比较规范而民主的程序。通常先经过市人大常委决 定开展评选活动,然后广泛征集备选方案,结合专家推荐、群众投票、部门讨论等方式,最 终通过确定。在此过程中,政府机关和普通市民均有同等的参与及发言的权利。因此,最终 选择的结果是有着广泛的大众基础的,使得所选植物的象征意义上升为地区的文明标志和文 化象征。 ——选自网络 链接二: 园林设计师吕兆球表示:“我赞成重定素馨为广州市花。”理由是:素馨进入广州已有二 千余年,从南汉至民国,在民俗文化上,深深影响每一个广州人,在大量的地方文献及现存 相关地名、实物中均有印证。 博友“夏墨生”说:伴随广州人亲密生活了 2200 年,有极其丰富、深厚、独特文化历史 沉淀的素馨花,早已是特殊意义的“广州人”,她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沉淀可以让各种各样的公 众广泛参与、品味、体验,她有责任也有能力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新符号。 ——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