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南沙区2013年中考一模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 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答案用B铅笔填涂:将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4分) 、(6小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轻捷/诘问痴想/参差不齐 缠绕/孱弱 和煦/养精蓄锐 C.籍贯/汲取酝酿/芸芸众生 D.伫立/储蓄 寒噤/尽态极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颓唐 语无伦次 讪笑 水波粼粼 恼髓 转弯抹角 污秽 鼓作气 C.迁回 洋洋得意 仄歪 长虚短叹 D.诓骗心旷神怡懊悔张皇失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区″明珠杯"作文大赛中,我校多名学生凭借别具匠心的构思夺得一等奖 B.传世的书法艺术品,往往是完美无缺的,任何的败笔,都可能影响其价值。 C.近阶段,毒黄瓜、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令人惴惴不安。 D.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们两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广州市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旨在提高中学生学习文化的风气
广州市花都南沙区 2013 年中考一模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8 页,分三部分,共 22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 室号、座位号,再用 2B 铅笔把对应这两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将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4 分) 一、(6 小题,19 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轻捷/诘问 痴想/参差不齐 B.缠绕/孱弱 和煦/养精蓄锐 C.籍贯/汲取 酝酿/芸芸众生 D.伫立/储蓄 寒噤/尽态极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 分) A.颓唐 语无伦次 讪笑 水波粼粼 B.恼髓 转弯抹角 污秽 一鼓作气 C.迂回 洋洋得意 仄歪 长虚短叹 D.诓骗 心旷神怡 懊悔 张皇失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在区"明珠杯"作文大赛中,我校多名学生凭借别具匠心的构思夺得一等奖。 B. 传世的书法艺术品,往往是完美无缺的,任何的败笔,都可能影响其价值。 C.近阶段,毒黄瓜、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令人惴惴不安。 D. 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们两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 近年来,广州市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旨在提高中学生学习文化的风气
B.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针对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数量,有人主张增加,有人主张减少,我同意后者 D.《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众多文学名著对今天的中学生是并不陌生的 5.填入横线处的短句,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3分)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 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 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 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③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④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③②④①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6.以下是一则新闻报道,请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2013年春节是南沙新区获批后的首个春节,区接待游客创历史新高,突破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亿多元,同比增长173%,旅游宾馆酒店开房入住率达90%,商贸销售营业额达2200多万元,同比增长 (1)从以上报道,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分) (2)适逢南沙新区举办“水乡文化节”活动,请发一条手机短信给远方友人,邀请 对方来南沙旅游。要求:字数不超过50字。 (3分) 注:南沙水乡文化节在每年7月26-30日举行,今年将以“钻石水乡,滨海南沙” 为活动主题,内容包括:观赏水乡花船巡游、传统渔风展示、缤纷水果汇、水乡集体婚礼等,还有吃货们 不容错过的“南沙滋味”水乡美食节,突出文化性、观赏性、互动性,将为我们展示一场文化盛宴! 、(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青山郭外斜,绿树村边合 忽逢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过平冈。 (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各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B. 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 针对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数量,有人主张增加,有人主张减少,我同意后者。 D. 《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众多文学名著对今天的中学生是并不陌生的。 5.填入横线处的短句,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 醒, 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 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 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③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④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③②④①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6.以下是一则新闻报道,请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4 分) 2013 年春节是南沙新区获批后的首个春节,区接待游客创历史新高,突破 8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 亿多元,同比增长 173%,旅游宾馆酒店开房入住率达 90%,商贸销售营业额达 2200 多万元,同比增长 12%。 (1)从以上报道,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 分) (2)适逢南沙新区举办“水乡文化节”活动,请发一条手机短信给远方友人,邀请 对方来南沙旅游。要求:字数不超过 50 字。 (3 分) 注:南沙水乡文化节在每年 7 月 26-30 日举行,今年将以“钻石水乡,滨海南沙” 为活动主题,内容包括:观赏水乡花船巡游、传统渔风展示、缤纷水果汇、水乡集体婚礼等,还有吃货们 不容错过的“南沙滋味”水乡美食节,突出文化性、观赏性、互动性,将为我们展示一场文化盛宴! 二、(2 小题,15 分) 7.古诗文默写(10 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青山郭外斜,绿树村边合。 忽逢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过平冈。 (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各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 分)
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润》)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浣溪沙》)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庶竭驽钝, (诸葛亮《出师表》) (3)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初中语文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4分)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春夏秋冬是古典诗词长盛不衰的话题。“池上碧苔三四点 ”是淡淡的春意; 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宜人的夏韵:“何当共剪西窗烛 是缠绵的秋思:“夜阑卧听风吹雨, ”是伤怀的冬寒。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①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④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⑤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相梁》)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6分)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9-11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 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浣溪沙》)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庶竭驽钝, 。(诸葛亮《出师表》) (3)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初中语文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4 分) 【说明:本题有 2 分附加分,加分后第 7 小题不超过 10 分。】 春夏秋冬是古典诗词长盛不衰的话题。“池上碧苔三四点, ”是淡淡的春意; “ ,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宜人的夏韵;“何当共剪西窗烛, ” 是缠绵的秋思;“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 ”是伤怀的冬寒。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 分) ①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④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⑤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相梁》)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6 分) 三、(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9-11 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 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庭若市 欲信大义于天下 愿为市鞍马 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D. fei 以战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皆以美于徐公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反映了乡人的目光短浅,同时也反衬了曹刿的爱国精 神 B.甲文中曹刿经过与庄公的一番对话,知道庄公忠实于自己的下属,凭借这点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C.乙文中邹忌采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D.甲乙两文都是臣子提出正确的意见,统治者虚心纳谏而成功,二者虽然方法不同,但达到的效果是 样的 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适”、“何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 (2)“好峰随处改”中的“改”能改为“有”吗?请说明理由 四、(9小题,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 梅雨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 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 门庭若市 欲信大义于天下 愿为市鞍马 C.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D. 何以战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皆以美于徐公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5 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甲文中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反映了乡人的目光短浅,同时也反衬了曹刿的爱国精 神。 B.甲文中曹刿经过与庄公的一番对话,知道庄公忠实于自己的下属,凭借这点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C.乙文中邹忌采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D.甲乙两文都是臣子提出正确的意见,统治者虚心纳谏而成功,二者虽然方法不同,但达到的效果是一 样的。 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 分)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适”、“何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 分) (2)“好峰随处改”中的“改”能改为“有”吗?请说明理由。 (3 分) 四、(9 小题,4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 ~15 题。 梅雨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 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 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 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甲】如1954年梅雨季节异常持久,长达两个多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 历史上罕见的涝年:而1958年梅雨期只有两三天,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年。 (1)正常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 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 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睛朗 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 2)早梅雨: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 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 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 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乙】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 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 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3)迟梅雨:【丙】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 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杋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 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 (4)特长梅雨:1954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次大水,就是由持续时间特别长的 梅雨造成的。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并且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维持的时间特别长,直到八月初才"出梅 这一年整个梅雨期长达两个月,连同五月份的春雨,则达到两个半月以上。【丁】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 月-7月三个月的雨量,一般都达到800-1000毫米,接近该地区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区,雨量多 达1500-2000毫米,相当于同一地区一年半的雨量,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局部洪涝经 常发生,但它们的持续时间不长,洪水退去比较快,影响范围也比较小。象1954年这样,阴雨时间达到 个多月之久,造成长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这种罕见的大水、常常是与异常梅雨 联系在一起的。像1998年的大水,也是特别长的梅雨所造成的。 (5)倒黄梅: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睛,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 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况就好 象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它并不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一般说 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 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 天气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 6 月中旬入梅,7 月上旬出梅,历时 20 多天。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 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 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 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甲】如 1954 年梅雨季节异常持久,长达两个多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 历史上罕见的涝年;而 1958 年梅雨期只有两三天,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年。 (1)正常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 6 月中旬开始,7 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 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 20-30 天,雨量在 200-400 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 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 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 (2)早梅雨: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 5 月底 6 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 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 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 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乙】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 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 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3)迟梅雨:【丙】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 6 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 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 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 (4)特长梅雨:1954 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次大水,就是由持续时间特别长的 梅雨造成的。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并且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维持的时间特别长,直到八月初才"出梅"。 这一年整个梅雨期长达两个月,连同五月份的春雨,则达到两个半月以上。【丁】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 5 月-7 月三个月的雨量,一般都达到 800-1000 毫米,接近该地区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区,雨量多 达 1500-2000 毫米,相当于同一地区一年半的雨量,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局部洪涝经 常发生,但它们的持续时间不长,洪水退去比较快,影响范围也比较小。象 1954 年这样,阴雨时间达到 二个多月之久,造成长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这种罕见的大水、常常是与异常梅雨 联系在一起的。像 1998 年的大水,也是特别长的梅雨所造成的。 (5)倒黄梅: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 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况就好 象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它并不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一般说 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 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