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2013年初中毕业班一模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2页,其中试题卷8页,答题卷2面,试卷分三部分,共22小题,满 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 姓名,再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 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对应序号按规定涂黑;不准使用 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不能折叠。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上交, 试题卷自己保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4分) 、(6小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嘹亮撩拨了望眼花缭乱星火燎原 B.错愕噩耗大颚怒不可遏扼腕叹息 C.鬓发缤纷海滨濒临灭绝文质彬彬 D.践行门槛客栈油光可鉴水花四溅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磐石 马革裹尸 泯灭 断张取义 B.赢弱 语无伦次 漂渺 尽态极研 C.谰语 歇斯底里 热忱 亘古不变 D.杀戮 代天娇 颊持 毛骨悚然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数少且在国际环境或地区环境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小国会采取草木皆兵的政 策 B.曾几何时,世风剧变,义的信誉一落千丈,真君子销声匿迹,伪君子真相毕 露 C.走进来的,是一个钩头耸背、低眉顺眼、一副死板板的脸相的所谓“好孩子” D.《水浒》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塑造人物惟妙惟肖,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 力 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县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会议筹备处关于筹备工作情况 的报告。 B.近期,我校加快了校安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希望在9月1日学生返校之 前完工。 C.在继父的粗暴干涉下,让她想要利用三年时间修完大学四年课程的愿望彻底 破灭了。 D.几个调皮的学生怂恿大家罢课,为班里绝大多数同学所反对,他们都有较强 的纪律意识
广州市白云区 2013 年初中毕业班一模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2 页,其中试题卷 8 页,答题卷 2 面,试卷分三部分,共 22 小题,满 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 姓名,再用 2B 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 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对应序号按规定涂黑;不准使用 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不能折叠。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上交, 试题卷自己保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4 分) 一、(6 小题.19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嘹亮 撩拨 了望 眼花缭乱 星火燎原 B.错愕 噩耗 大颚 怒不可遏 扼腕叹息 C.鬓发 缤纷 海滨 濒临灭绝 文质彬彬 D.践行 门槛 客栈 油光可鉴 水花四溅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磐石 马革裹尸 泯灭 断张取义 B.赢弱 语无伦次 漂渺 尽态极研 C.谰语 歇斯底里 热忱 亘古不变 D.杀戮 一代天娇 颊持 毛骨悚然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人数少且在国际环境或地区环境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小国会采取草木皆兵的政 策。 B.曾几何时,世风剧变,义的信誉一落千丈,真君子销声匿迹,伪君子真相毕 露。 C.走进来的,是一个钩头耸背、低眉顺眼、一副死板板的脸相的所谓“好孩子”。 D.《水浒》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塑造人物惟妙惟肖,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 力。 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县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会议筹备处关于筹备工作情况 的报告。 B.近期,我校加快了校安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希望在 9 月 1 日学生返校之 前完工。 C.在继父的粗暴干涉下,让她想要利用三年时间修完大学四年课程的愿望彻底 破灭了。 D.几个调皮的学生怂恿大家罢课,为班里绝大多数同学所反对,他们都有较强 的纪律意识
5.下列句子,其排列最符合上下文语境的一项是( )(3分)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 望。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 雨所 。我们看着你流离失 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 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 关 ,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 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A.①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②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③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 B.①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②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③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 C.①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②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③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 D.①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②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③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 6.随着中考临近,*中学组织同学们进行百日誓师大会,下面是初三A班为这 次活动准备的记录卡,请你按要求填补以下空白。(4分) 中学初三A班中考百日誓师活动记录卡1 时间 013年3月3日地点:*中学操场 参加人员:三A班全体同学及教师 活动目的: 哲师口号 我的感想: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C.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E.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F.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读之劳形 (②)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 分①② 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 阵子》) ③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④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 八员外》) ⑤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礼记《大 道之行也》) (3)根据语境,在橫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说明:①题为必答题,2分。②题为加分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
5.下列句子,其排列最符合上下文语境的一项是( )(3 分)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 望。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 雨, ① 。我们看着你流离失 所, ② ,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 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 关, ③ ,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 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A. ①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②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③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 B. ①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②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③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 C. ①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②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③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 D. ①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②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③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 6.随着中考临近,**中学组织同学们进行百日誓师大会,下面是初三 A 班为这 次活动准备的记录卡,请你按要求填补以下空白。(4 分) **中学初三 A 班中考百日誓师活动记录卡 时间: 2013 年 3 月 3 日地点:**中学操场 参加人员:初三 A 班全体同学及教师 活动目的: 誓师口号: 我的感想: 二、(2 小题,l5 分) 7.古诗文默写(10 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C.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E.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F.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读之劳形。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 4 分) ① ,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②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 阵子》) ③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④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 八员外》) ⑤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礼记《大 道之行也》)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说明:①题为必答题,2 分。②题为加分题,2 分。加分后第 7 小题不超过 10
分。] ①春天是诗人们最喜欢吟咏的对象之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写出了初春的热闹;刘方平的《月夜》则通 过 写出了春天带着特有的声色渐行渐近 ②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被后世称为 诗史。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一句 ”直接 写到安史之乱给作者带来的痛苦,也反映出身处战乱的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 担忧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1)同舍生皆被绮 (《送东阳 马生序》) (2)临表涕 (《出师表》) (3)不戚戚于贫 贱 (《五 柳先生传》)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 刿论战》) (5)属引凄 异 (《三峡》)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6分)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9~11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 B 是日更定矣 当是时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上下一白
分。] ①春天是诗人们最喜欢吟咏的对象之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 ”写出了初春的热闹;刘方平的《月夜》则通 过“ ”写出了春天带着特有的声色渐行渐近。 ②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被后世称为 诗史。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一句 “ , ”直接 写到安史之乱给作者带来的痛苦,也反映出身处战乱的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 担忧。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中加点词的意思。(5 分) (1)同舍生皆被绮 绣。 (《送东阳 马生序》) (2)临表涕 零 (《出师表》) (3)不戚戚于贫 贱。 (《五 柳先生传》)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 刿论战》) (5)属引凄 异 (《三峡》)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6 分) 三、(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9~ll 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 B. 是日更定矣 当是时 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上下一白
D. 更有痴似相公者 即更刮目相待 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语虽出自二客,其实也表达了作者与之相同的心声。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听觉的角度写雪景,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凄 C.文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地描绘出景物的形与 神。 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雾凇沆砀。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解释诗中“结庐”、“辨”是什么意思?(2分)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出南山怎样的景象?这两句诗隐含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4分) 四、(9小题,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 中国的茶 ①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己有四 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茶文化糅 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②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 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 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此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 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 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 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 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也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③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 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个义项。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 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在 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 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④茶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奤,増强思维和记忆能力: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
D. 更有痴似相公者 即更刮目相待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语虽出自二客,其实也表达了作者与之相同的心声。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听觉的角度写雪景,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凄 清。 C.文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地描绘出景物的形与 神。 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 雾凇沆砀。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请解释诗中“结庐”、“辨”是什么意思?(2 分) ⑵“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出南山怎样的景象?这两句诗隐含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4 分) 四、(9 小题,4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4 题。 中国的茶 ①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 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茶文化糅 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②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 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 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此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 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 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 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 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也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③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 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个义项。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 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在 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 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④茶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
增强运动能力。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 定的效果。因此每天喝三两杯茶可抑制细胞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茶叶中 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 有一定的作用。但饮茶也需注意,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不宜餐前睡前喝茶,餐 前喝茶容易刺激肠胃,睡前喝茶则容易影响睡眠品质;茶水不宜过浓,也不宜置 放太久;服用药物时,不可以茶水配服,会影响药效。 ⑤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 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 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 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茶文化是中国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我国不同的民 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13.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大家都认为中国是茶文化的发 源地 B.中国人皆爱饮茶,茶对人体诸多器官均有益处,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国 之饮。 C.探究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必须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 惯来进行 D.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但文章作者认为“茶开始于汉,而盛行 于唐” 14.文章第②③④⑤段分别从哪个角度介绍了有关茶的知识,请简要概括,每句 字数不超过8个字。(4分) 第② 第③ 段段第段段 ④ 第⑤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16题。 论坦诚 ①坦诚,这个词由来已久。也是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认可的一种品质。从遥远 的欧罗巴到东方的亚细亚,没有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质疑这种品质 ②为什么呢?为什么千千万万的人都认可“坦诚”、肯定“坦诚”的作用呢? ③在遥远的古代,由于资源的有限,临近部落的人们经常进行战争。人人手中都 操有武器,当人们互相交往的时候,自然对彼此存在疑虑,因为对方拥有能够进 行攻击的武器,是自己的潜在的敌人,是不可信任的。于是为了避免误会,表示 自己没有敌意,就出现了握手这一礼仪,就是告诉对方自己手中没有武器,是友 好的、没有敌意的。 ④坦诚,也是这种礼仪在无形中的延伸。人们互相握手,是开诚布公的告诉别人 自己没有携带武器:人们互相坦诚自己的想法,是告诉自己没有攻击他人的想法, 和握手有异曲同工之效。 ⑤中国有句俗语,叫“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虽然贼没有进行偷窃的行动,但
增强运动能力。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 定的效果。因此每天喝三两杯茶可抑制细胞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茶叶中 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 有一定的作用。但饮茶也需注意,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不宜餐前睡前喝茶﹐餐 前喝茶容易刺激肠胃,睡前喝茶则容易影响睡眠品质;茶水不宜过浓,也不宜置 放太久;服用药物时,不可以茶水配服,会影响药效。 ⑤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 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 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 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茶文化是中国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我国不同的民 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13.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大家都认为中国是茶文化的发 源地。 B. 中国人皆爱饮茶,茶对人体诸多器官均有益处,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国 之饮。 C. 探究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必须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 惯来进行。 D.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但文章作者认为“茶开始于汉,而盛行 于唐”。 14.文章第②③④⑤段分别从哪个角度介绍了有关茶的知识,请简要概括,每句 字数不超过 8 个字。(4 分) 第② 段 第③ 段 第④ 段 第⑤ 段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5~16 题。 论坦诚 ①坦诚,这个词由来已久。也是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认可的一种品质。从遥远 的欧罗巴到东方的亚细亚,没有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质疑这种品质。 ②为什么呢?为什么千千万万的人都认可“坦诚”、肯定“坦诚”的作用呢? ③在遥远的古代,由于资源的有限,临近部落的人们经常进行战争。人人手中都 操有武器,当人们互相交往的时候,自然对彼此存在疑虑,因为对方拥有能够进 行攻击的武器,是自己的潜在的敌人,是不可信任的。于是为了避免误会,表示 自己没有敌意,就出现了握手这一礼仪,就是告诉对方自己手中没有武器,是友 好的、没有敌意的。 ④坦诚,也是这种礼仪在无形中的延伸。人们互相握手,是开诚布公的告诉别人 自己没有携带武器;人们互相坦诚自己的想法,是告诉自己没有攻击他人的想法, 和握手有异曲同工之效。 ⑤中国有句俗语,叫“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虽然贼没有进行偷窃的行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