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的生理病理作用 醛固酮 细胞内钾降低 肾脏排出钾 钠增高 增加 肾脏重吸收钠增加 肾脏泌氢离子 血钠增加 增加 血浆渗透压增加 抗利尿激素增加 血钾降低 血中碱储备( HCO3)增加 细胞外液增加
醛固酮的生理病理作用 醛固酮 细胞内钾降低 ,钠增高 肾脏重吸收钠增加 肾脏排出钾 增加 血钠增加 血钾降低 肾脏泌氢离子 增加 血中碱储备( HCO3-)增加 血浆渗透压增加 抗利尿激素增加 细胞外液增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机制 钾丢失增加 低血钾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增加 钠潴留增加 高血压 体液容量增加 肾素降低 血管紧张 素山降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机制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增加 钠潴留增加 钾丢失增加 肾素降低 血管紧张 素II降低 体液容量增加 高血压 低血钾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机制 肾动脉硬化 肾脏低灌注 肾素增加 容量衰竭 0 血管紧张 素Ⅲ增加 钾丢失增加 低血钾 醛固酮增加 钠潴留增加 高血压 体液容量增加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机制 肾动脉硬化 肾脏低灌注 容量衰竭 血管紧张 素II增加 肾素增加 醛固酮增加 钠潴留增加 钾丢失增加 体液容量增加 高血压 低血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因分类 1.醛固酮瘤,又称conn瘤:多为单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全部 原醛病例70一80%; 2.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为特醛症,双侧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增生,约占原醛的10一20%; 3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G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醛固酮合成酶的基因与11β羟化酶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在束状带 表达,受ACTH的调控; 4.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 病因不清,约占1%; 5.醛固酮癌:少见,<1%,体积较大,往往分泌多种皮质激素; 6异位分泌醛固酮组织:少见,可发生于肾内的肾上腺残余或卵 巢、睾丸肿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因分类 1. 醛固酮瘤,又称conn瘤:多为单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全部 原醛病例70-80%; 2.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为特醛症,双侧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增生,约占原醛的10-20% ; 3.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GR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醛固酮合成酶的基因与11β羟化酶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在束状带 表达,受ACTH的调控; 4.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 病因不清,约占1%; 5.醛固酮癌:少见,<1%,体积较大,往往分泌多种皮质激素; 6.异位分泌醛固酮组织:少见,可发生于肾内的肾上腺残余或卵 巢、睾丸肿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因分类 图1.肾上腺皮质腺瘤 (醛固酮瘤) 直径介于1-2cm, 切 面呈金黄色
图1.肾上腺皮质腺瘤 (醛固酮瘤) 直径介于1-2cm,切 面呈金黄色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