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传 ·5· 力、我们的判断力,撕破世俗的陋网,痛诋其惰性积 习,找到人类驶向文明的方舟。 历史给了我们知识与力量,历史也给了我们痛苦 与迷惘。或者出于种种目的,或者出于能力的局限, 许多人“庄严地”歪曲了历史,曲解了文明。作为后 世人,我们遭受了愚弄,同时,我们又不知不觉地愚 弄了别人。 这一切的代价太沉重了,这一切都该结束了。没 有文化的巨人,就没有强大的民族;没有文明的巨轮, 就没有昌盛的国家。中国目前正缺乏着巨人与巨轮, 人类也缺乏着文化巨人的指引,于是世界便不可避免 地充斥着痛苦。 中华民族的古时有一位巨人,他深刻地剖析了人 的本质、社会的发展和宇宙的演变,指出了人类的发 展方向和生命的本质,给人类的文明史补上了不可缺 乏又极其重要的一页。不幸的是,很多代人不能很好 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切,造成了历史发展的极大曲折。 通过本书,将这位巨人的生平和思想介绍给大家, 并针对当今的世弊予以解释,探求出一条合乎人类发 展规律的光明大道。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人类的光明就在眼前
老子传 ·5· 力、我们的判断力,撕破世俗的陋网,痛诋其惰性积 习,找到人类驶向文明的方舟。 历史给了我们知识与力量,历史也给了我们痛苦 与迷惘。或者出于种种目的,或者出于能力的局限, 许多人“庄严地”歪曲了历史,曲解了文明。作为后 世人,我们遭受了愚弄,同时,我们又不知不觉地愚 弄了别人。 这一切的代价太沉重了,这一切都该结束了。没 有文化的巨人,就没有强大的民族;没有文明的巨轮, 就没有昌盛的国家。中国目前正缺乏着巨人与巨轮, 人类也缺乏着文化巨人的指引,于是世界便不可避免 地充斥着痛苦。 中华民族的古时有一位巨人,他深刻地剖析了人 的本质、社会的发展和宇宙的演变,指出了人类的发 展方向和生命的本质,给人类的文明史补上了不可缺 乏又极其重要的一页。不幸的是,很多代人不能很好 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切,造成了历史发展的极大曲折。 通过本书,将这位巨人的生平和思想介绍给大家, 并针对当今的世弊予以解释,探求出一条合乎人类发 展规律的光明大道。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人类的光明就在眼前
老子传 ·6· 第一章揭开神秘的面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万物是由“道”产生的。“道”的深远奥妙, 需要从“无”和“有”加以观察领悟。 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人,过多地耗于无休止的争 论之中,而真正将老子的思想与当前社会相结合而运 用的,却不见其多。 其主要原因,是不能很清楚地理解老子及老子思 想的精髓,以至于只能在其边缘徘徊,无奈地争论。 也有不少学者,对老子思想一厢情愿武断地下结论, 惟总结出“消极无为”以哄骗世人,仿佛他已将老子 思想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 揭开神秘的面纱,一睹老子的真面貌,才能明理 以治世,明了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老子传 ·6· 第一章 揭开神秘的面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万物是由“道”产生的。“道”的深远奥妙, 需要从“无”和“有”加以观察领悟。 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人,过多地耗于无休止的争 论之中,而真正将老子的思想与当前社会相结合而运 用的,却不见其多。 其主要原因,是不能很清楚地理解老子及老子思 想的精髓,以至于只能在其边缘徘徊,无奈地争论。 也有不少学者,对老子思想一厢情愿武断地下结论, 惟总结出“消极无为”以哄骗世人,仿佛他已将老子 思想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 揭开神秘的面纱,一睹老子的真面貌,才能明理 以治世,明了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老子传 。7 1其思玄远,其人淡淡 文人相轻的愚昧在于其争于义气而疏于义理,乱 大伦独善其身。老子的思想是博大深远的,但也是来 自于现实社会并对现实社会有直接意义的。老子本人 也是普通的一个人,并非是什么神灵。 长期以来,老子被人戴上了哲学家的礼帽,穿上 了文人考究的长衫,吓得那些穿粗衣短袄的普通百姓 以之为神,不敢接近:加之历代以咬文嚼字为生的学 者文人们,把老子所说的那些一目了然的真理弄得玄 而又玄,使一般人更对他敬而远之。保守、死板的社 会体制下的文人,大脑也变得僵化死板,失去了人类 本有的灵性,加之布满四周的残酷的镇压机器,就更 少有灵性了。偶有充满灵性洞察人生世界的人,也被 “正人君子”们污为离经叛道,世代遭受唾责,如同 哥白尼的“日心说”受到“地心说”的攻击谩骂一样。 多少个充满灵性的布鲁诺,被判以极刑,身死于愚味 的世界。 我们要摘下那老子不应该戴的礼帽和不应该穿的 长衫,让他摆脱只会说“之乎者也”的骚人墨客的纠 缠,重新走到他本来很乐于接近并从中汲取生活智慧 的平民百姓中间,恢复其普通人的原貌。将其博大深
老子传 ·7· 1其思玄远,其人淡淡 文人相轻的愚昧在于其争于义气而疏于义理,乱 大伦独善其身。老子的思想是博大深远的,但也是来 自于现实社会并对现实社会有直接意义的。老子本人 也是普通的一个人,并非是什么神灵。 长期以来,老子被人戴上了哲学家的礼帽,穿上 了文人考究的长衫,吓得那些穿粗衣短袄的普通百姓 以之为神,不敢接近;加之历代以咬文嚼字为生的学 者文人们,把老子所说的那些一目了然的真理弄得玄 而又玄,使一般人更对他敬而远之。保守、死板的社 会体制下的文人,大脑也变得僵化死板,失去了人类 本有的灵性,加之布满四周的残酷的镇压机器,就更 少有灵性了。偶有充满灵性洞察人生世界的人,也被 “正人君子”们污为离经叛道,世代遭受唾责,如同 哥白尼的“日心说”受到“地心说”的攻击谩骂一样。 多少个充满灵性的布鲁诺,被判以极刑,身死于愚昧 的世界。 我们要摘下那老子不应该戴的礼帽和不应该穿的 长衫,让他摆脱只会说“之乎者也”的骚人墨客的纠 缠,重新走到他本来很乐于接近并从中汲取生活智慧 的平民百姓中间,恢复其普通人的原貌。将其博大深
老子传 ·8· 远的思想恢复其平实的表达,人们一定会很乐意很容 易从中得到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启迪。 人类到目前为止最高境界的智慧无出老子之右的。 真理是最本质的,因而也是最简单的。爱因斯坦的真 理,无不是以最简单的形式出现,而其内涵,却又是 非常博大的。文人骚客的繁冗,只能证明其不明至理。 随着中国的进步,思想的逐步开放,老子逐渐为 人们所重视,但仍然有明显的盲目的胎痕。 然而在现代的西方,人们对老子产生了非常浓厚 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汉学家李谢维奇曾经说,老子是国际 性的。今天在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 国家都兴起了一股“老子热”。《老子》一书在这些国 家一版再版,人们争相抢购。在德国,几乎大小商店 都有老子著作的翻译本。据《中国青年》1986年 第5期中一篇文章介绍,一位德国青年物理学博士甚 至托一位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购买中文本《老子》以 便对照原文,求得更深的了解,这位青年博士的一位 朋友把《老子》的章节代替画片挂在墙上,以此表示 对老子的尊重和信仰。 在英国伦敦的街头上,偶尔可以看到一些青年胸 前戴“水”字的胸章,见了中国人,总希望向他们索 取一本《道德经》,有的还手捧《道德经》,请求给他
老子传 ·8· 远的思想恢复其平实的表达,人们一定会很乐意很容 易从中得到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启迪。 人类到目前为止最高境界的智慧无出老子之右的。 真理是最本质的,因而也是最简单的。爱因斯坦的真 理,无不是以最简单的形式出现,而其内涵,却又是 非常博大的。文人骚客的繁冗,只能证明其不明至理。 随着中国的进步,思想的逐步开放,老子逐渐为 人们所重视,但仍然有明显的盲目的胎痕。 然而在现代的西方,人们对老子产生了非常浓厚 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汉学家李谢维奇曾经说,老子是国际 性的。今天在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 国家都兴起了一股“老子热”。《老子》一书在这些国 家一版再版,人们争相抢购。在德国,几乎大小商店 都有老子著作的翻译本。据《中国青年》1986年 第5期中一篇文章介绍,一位德国青年物理学博士甚 至托一位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购买中文本《老子》以 便对照原文,求得更深的了解,这位青年博士的一位 朋友把《老子》的章节代替画片挂在墙上,以此表示 对老子的尊重和信仰。 在英国伦敦的街头上,偶尔可以看到一些青年胸 前戴“水”字的胸章,见了中国人,总希望向他们索 取一本《道德经》,有的还手捧《道德经》,请求给他
老子传 。9。 们解释。 一 些政治家也对老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美国的 老总统里根曾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的话:“治 大国若烹小鲜。”法国的一位女政治家还曾把老子的 思想作为其参与竞选的指导原则。 可见,现代西方人对老子是充满敬意和向往的, 在他们眼里老子是充满智慧的,有着无尽魅力的。尼 采曾评论《老子》一书说:“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 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西方许多科学家 认为老子的许多学说和观点,与现代科学理论不无相 通之处。不少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科学家都把自己 的科学发现归功于老子的启示。丹麦科学家玻耳认为, 在古代东方智慧与现代西方科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协调 性。许多西方人认为老子的许多观点在今天也十分恰 当,不必更改便可借用。 老子的一些政治哲学观点也被用于今日管理国家 以至企业,并被认为颇具成效。 老子的关于为人处事的准则被西方人看作是令人 神往的圣贤遗训。 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也从老子那里汲取了许多营养。 由于旧思维体系和现存社会体制的束缚,中国人 尚没有充分意识到老子的重要性,不能不令人遗憾。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东方人的优势与魅力,要从老
老子传 ·9· 们解释。 一些政治家也对老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美国的 老总统里根曾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的话 :“治 大国若烹小鲜 。”法国的一位女政治家还曾把老子的 思想作为其参与竞选的指导原则。 可见,现代西方人对老子是充满敬意和向往的, 在他们眼里老子是充满智慧的,有着无尽魅力的。尼 采曾评论《老子》一书说 :“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 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西方许多科学家 认为老子的许多学说和观点,与现代科学理论不无相 通之处。不少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科学家都把自己 的科学发现归功于老子的启示。丹麦科学家玻耳认为, 在古代东方智慧与现代西方科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协调 性。许多西方人认为老子的许多观点在今天也十分恰 当,不必更改便可借用。 老子的一些政治哲学观点也被用于今日管理国家 以至企业,并被认为颇具成效。 老子的关于为人处事的准则被西方人看作是令人 神往的圣贤遗训。 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也从老子那里汲取了许多营养。 由于旧思维体系和现存社会体制的束缚,中国人 尚没有充分意识到老子的重要性,不能不令人遗憾。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东方人的优势与魅力,要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