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善良风俗的例证 ■台湾民法:违背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无 效 ■1976年台上字第2436号,原告与一女子 同居,赠与女方一处不动产,合同约定: 女方一旦停止同居关系,须将不动产返 还男方。后果然如此,男方诉求返还财 产。法院判决:赠与合同约定内容违反 善良风俗,行为无效
关于善良风俗的例证 ◼ 台湾民法:违背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无 效。 ◼ 1976年台上字第2436号,原告与一女子 同居,赠与女方一处不动产,合同约定: 女方一旦停止同居关系,须将不动产返 还男方。后果然如此,男方诉求返还财 产。法院判决:赠与合同约定内容违反 善良风俗,行为无效
3、关于法律解释的误觚 ■我们过去理解的解释是宪法所授予的解 释权,解释权当然应该由有解释权的机 关去行使。比如说关于香港的基本法条 文的解释需要由全国人大委员会行使, 这是一种解释 这种解释不能代替全部,也不能代替法 官裁判案件当中的裁判解释
3、关于法律解释的误解 ◼ 我们过去理解的解释是宪法所授予的解 释权,解释权当然应该由有解释权的机 关去行使。比如说关于香港的基本法条 文的解释需要由全国人大委员会行使, 这是一种解释 ◼ 这种解释不能代替全部,也不能代替法 官裁判案件当中的裁判解释
总结 法律解释学上有个绝对的原则:法律条 文不经解释不得适用 这个原则说得很明确,任何条文都要经 过解释
总结 ◼ 法律解释学上有个绝对的原则:法律条 文不经解释不得适用 ◼ 这个原则说得很明确,任何条文都要经 过解释
法律解释的目标 就是解释者通过法律解释所要探求和闻 明的法律意旨 然而,这个法律意旨究竞应当是立法者 制定法律时的主观意思,还是存在于法 律中的客观意思,在法律解释学上有主 观说与客观说的对立
法律解释的目标 ◼ 就是解释者通过法律解释所要探求和阐 明的法律意旨 ◼ 然而,这个法律意旨究竟应当是立法者 制定法律时的主观意思,还是存在于法 律中的客观意思,在法律解释学上有主 观说与客观说的对立
二、法律解释方法和效果 ■1、法律解释的方法 2、法律解释的效果
二、法律解释方法和效果 ◼ 1、法律解释的方法 ◼ 2、法律解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