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一個標凖只能說具有大體上的正確性,而不 能迴避具體的困境,對於一個功利主義者而言,他的困 境在於,對善的總量的促進和增加,並不能保障善(功 利)就能在所有利益相闋者之間公正地分配;對於義務 論者而言,雖然處於義務的意圖而做出的行為具有純粹 的道德性,但我們真的無法準確地認識人的意圖究竟是 什麼;對於一個亞里士多德主義者而言,雖然一個具有 正義品質的人是優秀的,但並不能保證在具體处境下具 有敏銳的實踐智慧,真能做出一個恰當的道德判斷
這樣的一個標準只能說具有大體上的正確性,而不 能迴避具體的困境,對於一個功利主義者而言,他的困 境在於,對善的總量的促進和增加,並不能保障善(功 利)就能在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公正地分配;對於義務 論者而言,雖然處於義務的意圖而做出的行為具有純粹 的道德性,但我們真的無法準確地認識人的意圖究竟是 什麼;對於一個亞里士多德主義者而言,雖然一個具有 正義品質的人是優秀的,但並不能保證在具體处境下具 有敏銳的實踐智慧,真能做出一個恰當的道德判斷
二、做出一個恰當而客觀的道德判斷實際上是困難的 主要表現為對他人行為意圖的認知非常困難 因為我們通常在做道德判斷時必須考慮他人的意 圖,如果一個人的行為後果在道德上是該譴責的, 但如果其動機或意圖是好的,那麼,他在道德上 依然是可原諒的。但問題恰恰在於,我們很難客 觀地認知他人的意圖如何,動機是否善良
二、做出一個恰當而客觀的道德判斷實際上是困難的 主要表現為對他人行為意圖的認知非常困難。 因為我們通常在做道德判斷時必須考慮他人的意 圖,如果一個人的行為後果在道德上是該譴責的, 但如果其動機或意圖是好的,那麼,他在道德上 依然是可原諒的。但問題恰恰在於,我們很難客 觀地認知他人的意圖如何,動機是否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