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国内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所持的几种不同观点 ■对循环经济范畴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围绕资源的节约、再生、综合、循环这几个关键词: ·有的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去定义 ■有的从经济与社会、生态的关系上去概括 有的从新经济形态上去提炼,有的则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去阐 发,不一而足。 ■周珂、迟冠群总结了对循环经济概念的几种看法: ■1.肯定说。 ■2.否定说。 ■3.替代说
第1部分 国内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所持的几种不同观点 ◼ 对循环经济范畴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 围绕资源的节约、再生、综合、循环这几个关键词; ◼ 有的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去定义 ◼ 有的从经济与社会、生态的关系上去概括 ◼ 有的从新经济形态上去提炼,有的则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去阐 发,不一而足。 ◼ 周珂、迟冠群总结了对循环经济概念的几种看法: ◼ 1.肯定说。 ◼ 2.否定说。 ◼ 3.替代说
1.肯定说。 ■我国理论界目前肯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活动 概念是主流,而且表述基本上都是沿用如下的定义: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 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类似的定义还有: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 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 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 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曲格平、梁湖清等;解振华、齐建国、 冯之浚、朱红伟等也都从技术范式去界定循环经济,概念的 表述有一致也有差异之处,但对循环经济本身都持肯定态度
1.肯定说。 ◼ 我国理论界目前肯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活动 概念是主流,而且表述基本上都是沿用如下的定义: ◼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 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 ◼ 类似的定义还有: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 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 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 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曲格平、梁湖清等;解振华、齐建国、 冯之浚、朱红伟等也都从技术范式去界定循环经济,概念的 表述有一致也有差异之处,但对循环经济本身都持肯定态度
2.否定说。 ■ 有学者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 ·在把物质从“高熵状态”转入“低熵状态”这一问题上,推 断出“人工的推动难免要增加能量的消耗,这又从另一个方 面加快了环境的熵增。同时即使增加能源消耗,由于技术和 经济条件的约束,也很难让所有的物质材料完全得到循环利 用;而且能够进入循环的,很多也不得不降格使用”。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的传递是有方向性的,在地球上, 被转化的能量最终都会以热的形式向太空散射。 ·至于散射到太空去的热能否重新聚集起来为人类所用,在可 见的历史时期内恐怕很难有明确的答案。 ·因此得出结论,“要建立循环经济,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 实践上看,目前尚很难成立”,应代之以“建立节约型经济 系统
2.否定说。 ◼ 有学者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 ◼ 在把物质从“高熵状态”转入“低熵状态”这一问题上,推 断出“人工的推动难免要增加能量的消耗,这又从另一个方 面加快了环境的熵增。同时即使增加能源消耗,由于技术和 经济条件的约束,也很难让所有的物质材料完全得到循环利 用;而且能够进入循环的,很多也不得不降格使用” 。 ◼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的传递是有方向性的,在地球上, 被转化的能量最终都会以热的形式向太空散射。 ◼ 至于散射到太空去的热能否重新聚集起来为人类所用,在可 见的历史时期内恐怕很难有明确的答案。 ◼ 因此得出结论,“要建立循环经济,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 实践上看,目前尚很难成立”,应代之以“建立节约型经济 系统”
3.替代说 ■目前国外尚无任何一个国家同时系统地制定清洁生产 法和循环经济法,而以清洁生产立法为多,只有少数 几个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制定循环经济法,而且学者 们也往往将这类循环经济法纳入清洁生产法之列。 相应地,有些国家的清洁生产立法在学术界也被视为 循环经济法。 ■ 因此理论界已形成了清洁生产法与循环经济法可以相 互代替的认识,如果单纯从立法的经济性来看,这种 替代似乎也是必要的
3.替代说 ◼ 目前国外尚无任何一个国家同时系统地制定清洁生产 法和循环经济法,而以清洁生产立法为多,只有少数 几个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制定循环经济法,而且学者 们也往往将这类循环经济法纳入清洁生产法之列。 ◼ 相应地,有些国家的清洁生产立法在学术界也被视为 循环经济法。 ◼ 因此理论界已形成了清洁生产法与循环经济法可以相 互代替的认识,如果单纯从立法的经济性来看,这种 替代似乎也是必要的
■总结:通过回顾理论界对循环经济概念的争论, 我们不难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1)就现时的实际情况看,“难让所有的物质材料 完全得到循环利用”、“能够进入循环的,很多也不 得不降格使用”是事实存在的。 (2)“否定论”提醒人们注意这样的事实,不可片 面地、扩张地理解资源和能源的循环,更不可把循环 经济作为滥用资源和能源的借口,所谓循环利用是有 限度的,而且主要局限于生态学的方法领域,而不是 可以解决一切环境问题的万能的灵丹妙药
◼ 总结: 通过回顾理论界对循环经济概念的争论, 我们不难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 (1)就现时的实际情况看,“难让所有的物质材料 完全得到循环利用” 、 “能够进入循环的,很多也不 得不降格使用”是事实存在的。 ◼ (2)“否定论”提醒人们注意这样的事实,不可片 面地、扩张地理解资源和能源的循环,更不可把循环 经济作为滥用资源和能源的借口,所谓循环利用是有 限度的,而且主要局限于生态学的方法领域,而不是 可以解决一切环境问题的万能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