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考前热身训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做答。漏 涂、错涂、多涂的,答题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应届/应用军饷/晌午祈祷/稽首 B.处方/处境赦免/敕封氛围/愤慨 C.奢靡/风靡剽悍/镖局束缚/讣告 D.倒数/倾倒信札/驻扎脂肪/胼胝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如今,不少老师感慨孩子不好教,但这不足以成为体罚学生的理由。转化后进生不可能 一蹴而就,如果我们心浮气躁,工作一曝十寒,教育必然没有效果。教育是门艺术,它讲求 技巧,需要循循善诱。体罚学生甚至殴打学生的教育方式也难免太过拙劣。其实,孩童如璞 玉,治玉之道,在于顺其天然文理,精雕细刻,体罚犹如以刀斧攻玉,粗鲁野蛮,鲜有不碎 A.一蹴而就B.一曝十寒C.难免D.精雕细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 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B.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 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C.近日,北京市消协对商场出售的服装进行随机抽检。众多知名的外国品牌被检出甲醛 含量超标、易褪色等问题,不合格率超四成以上。 D.4月18日,伦敦奥运会进入倒计时100天,伦敦奥组委在皇家植物园举行了盛大的 庆典活动,并发布了新的奥运口号:“激励一代人
广东实验中学 2012 届高三考前热身训练 语 文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做答。漏 涂、错涂、多涂的,答题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应.届/应.用 军饷./晌.午 祈.祷/稽.首 B.处.方/处.境 赦.免/敕.封 氛.围/愤.慨 C.奢靡./风靡. 剽.悍/镖.局 束缚./讣.告 D.倒.数/倾倒. 信札./驻扎. 脂.肪/胼胝.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如今,不少老师感慨孩子不好教,但这不足以成为体罚学生的理由。转化后进生不可能 一蹴而就,如果我们心浮气躁,工作一曝十寒,教育必然没有效果。教育是门艺术,它讲求 技巧,需要循循善诱。体罚学生甚至殴打学生的教育方式也难免太过拙劣。其实,孩童如璞 玉,治玉之道,在于顺其天然文理,精雕细刻,体罚犹如以刀斧攻玉,粗鲁野蛮,鲜有不碎 者!” A.一蹴而就 B.一曝十寒 C.难免 D.精雕细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 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B.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 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C.近日,北京市消协对商场出售的服装进行随机抽检。众多知名的外国品牌被检出甲醛 含量超标、易褪色等问题,不合格率超四成以上。 D.4 月 18 日,伦敦奥运会进入倒计时 100 天,伦敦奥组委在皇家植物园举行了盛大的 庆典活动,并发布了新的奥运口号:“激励一代人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 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 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②①③④⑤⑥B.⑤③①④②⑥C.②⑥⑤③①④D.⑤⑥②③④①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9小题。 富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 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 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宣出其不意,斩之都市。”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元昊寇鄘延,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 家。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 势诬人,翼以自免,宜竟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 可不竟。”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 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 曰:“必得吏乃止。”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 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日:“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鲁人石介作 《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曰:“"维仲淹、弼,一夔一契°。”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其为文章,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 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 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 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①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①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 5—9 小题。 富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 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 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元昊寇.鄜延,中贵人①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 家。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 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 可不竟。”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②,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 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 曰:“必得吏乃.止。”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 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鲁人石介作 《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曰:“维仲淹、弼,一夔一契③。”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 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历近臣熟能为使虏煮影以事辞免公独慨然请行使事既导上慾 用公公说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辞免煮自耻其不行则惟公之得而谗公无所不系仁宗徐而察 之,尽辨其诬,卒以公为相。及英宗、神宗之世,公已老矣,勋在史官,德在生民。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改) 注:①中贵人:帝王所宠幸的近臣或宦官,这里指宦官。后文有“中官”,意同此。②知制诰:官名。③一 夔一契: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之喻良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词甚倨 傲慢 B.元昊寇鄘延 入侵 C.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 追究、查办 D.执政滋不悦 滋生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范仲淹见而识之 B.∫殊即以女妻之 其为文章,辩而不华 请以吏付狱 C.∫「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 D.r乃堂吏为之 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必得吏乃止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组是(3分 ①会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 ②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 ③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竞 ④维仲淹、弼,一夔一契 ⑤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⑥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 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弼少时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受到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怀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 荐,晏殊也很赏识他。 B.元昊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当立斩其使者,体现了他政治上 的果敢和远见卓识 C.富弼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时,得知有官员让人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他 就下令逮捕该官员 D.石介作诗称颂范仲淹和富弼可比舜时的贤臣夔和契。虽有人嫉恨富弼,但皇帝最终 能明辨是非,重用富弼。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历问近臣孰能为使虏者皆以事辞兔公 独慨然请行使事既毕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辞兔者自 耻其不行则惟公之怨比而谗公无所不至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历问近臣孰能为使虏者皆以事辞免公独慨然请行使事既毕上欲 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辞免者自耻其不行则惟公之怨比而谗公无所不至。仁宗徐而察 之,尽辨其诬,卒以公为相。及英宗、神宗之世,公已老矣,勋在史官,德在生民。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改) 注:①中贵人:帝王所宠幸的近臣或宦官,这里指宦官。后文有“中官”,意同此。②知制诰:官名。③一 夔一契: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之喻良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而词甚倨. 傲慢 B.元昊寇.鄜延 入侵 C.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 追究、查办 D.执政滋.不悦 滋生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范仲淹见而.识之 B. 殊即以.女妻之 其为文章,辩而.不华 请以.吏付狱 C. 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 D. 乃.堂吏为之 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必得吏乃.止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组是(3 分) ①会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 ②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 ③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④维仲淹、弼,一夔一契 ⑤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⑥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富弼少时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受到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怀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 荐,晏殊也很赏识他。 B.元昊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当立斩其使者,体现了他政治上 的果敢和远见卓识。 C.富弼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时,得知有官员让人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他 就下令逮捕该官员。 D.石介作诗称颂范仲淹和富弼可比舜时的贤臣夔和契。虽有人嫉恨富弼,但皇帝最终 能明辨是非,重用富弼。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 分) 方 契 丹 求 割 地 上 命 宰 相 历 问 近 臣 孰 能 为 使 虏 者 皆 以 事 辞 免 公 独 慨 然 请 行 使 事 既 毕 上 欲 用 公 公 逡 巡 退 避 不 敢 居 而 向 之 辞 免 者 自 耻其不行则惟公之怨比而谗公无所不至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①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3分) ②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联分别是怎样表现其居处之“幽”的。(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 分。)(6分) (1)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 (2)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 也 (庄子《逍遥 游》)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 韩愈《师说》)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2-15题。 艺术真实性问题漫议童庆炳 ①什么是艺术真实性呢?有各种各样的界说但基本意思是认为艺术真实性是作品正确 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但文学艺术要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科学都要反映客 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把艺术真实性界说为“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就不能说明艺 术真实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独特个性。 ②举例来说,月亮,就它本质而言,它是地球的卫星,它本身不发光……我们能不能要 求诗人正确地写出这种“真相”和“真义”来呢?如果诗人在咏月时不揭示这种“本质和规 律”,是否就违反了艺术真实性呢?中国古代的咏月诗多得不可胜数,杜甫的诗句“月是故
①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3 分) ②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 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联分别是怎样表现其居处之“幽”的。(4 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答对一空给 1 分。)(6 分) (1)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 (2)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 也。 (庄子《逍遥 游》) (3) ,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 4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 , ? (韩愈《师说》)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 12—15 题。 艺术真实性问题漫议 童庆炳 ①什么是艺术真实性呢?有各种各样的界说,但基本意思是认为艺术真实性是作品正确 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但文学艺术要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科学都要反映客 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把艺术真实性界说为“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就不能说明艺 术真实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独特个性。 ②举例来说,月亮,就它本质而言,它是地球的卫星,它本身不发光……我们能不能要 求诗人正确地写出这种“真相”和“真义”来呢?如果诗人在咏月时不揭示这种“本质和规 律”,是否就违反了艺术真实性呢?中国古代的咏月诗多得不可胜数,杜甫的诗句“月是故
乡明”,如按月亮固有的本质去衡量,就完全不真实,甚至可以说歪曲了月亮的本质,可人 们从未对这句诗的艺术真实性提出过异议。可见,艺术真实在诗里不是一般的科学真理,而 是文学所必需有的本质——诗意的真切的感受。单纯用“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来界说 艺术真实性,显然是不够的。 ③艺术真实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时,有认识但又不止是认识。作家 在创造艺术真实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的心理动作——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等。 因此,艺术真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溉既有理,又有情溉既是一种假定,又是一种真实. 我们可以用“合情合理”来说明艺术真实性 ④所谓“合理”,是指艺术形象应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的真实性不要求作家笔下所写 的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作家完全可以虚构,关键是要“合理”。一件在生活中发生过的事, 由于写得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固有逻辑,不可能达到艺术的真实性。相反,一件生活中从未有 过的事,由于作家充分地揭示了它在假定情境下的内部发展逻辑、内在的联系、内在的规律 性,也完全可以是真实的。对于艺术真实性来说,重要的不是所写人、事、景、物是否真实 存在过,而在于所写人、事、景、物的整体的联系。细节的逼真诚然是重要的,但整体的联 系更重要。如果一部作品只注意细节的逼真,不注重整体的合理性,仍不免给人以虚假的感 ⑤所谓“合情”是指作品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人们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真诚的意 ⑥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后一句完全是真实的,可第一句 的描写客观地看起来就不怎么真实,然而对这样一种明明是不真实的描写却从未有人指出 过,相反古今读者都觉得这样描写是可信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白是写自己的真切的 感受:你看,黄河之水从高原奔腾而来,水流湍急,巨涛滔天,一泻干里,使人觉得这条河
乡明”,如按月亮固有的本质去衡量,就完全不真实,甚至可以说歪曲了月亮的本质,可人 们从未对这句诗的艺术真实性提出过异议。可见,艺术真实在诗里不是一般的科学真理,而 是文学所必需有的本质——诗意的真切的感受。单纯用“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来界说 艺术真实性,显然是不够的。 ③艺术真实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时,有认识但又不止是认识。作家 在创造艺术真实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的心理动作——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等。 因此,艺术真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有理,又有情;既是一种假定,又是一种真实…… 我们可以用“合情合理”来说明艺术真实性。 ④所谓“合理”,是指艺术形象应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的真实性不要求作家笔下所写 的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作家完全可以虚构,关键是要“合理”。一件在生活中发生过的事, 由于写得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固有逻辑,不可能达到艺术的真实性。相反,一件生活中从未有 过的事,由于作家充分地揭示了它在假定情境下的内部发展逻辑、内在的联系、内在的规律 性,也完全可以是真实的。对于艺术真实性来说,重要的不是所写人、事、景、物是否真实 存在过,而在于所写人、事、景、物的整体的联系。细节的逼真诚然是重要的,但整体的联 系更重要。如果一部作品只注意细节的逼真,不注重整体的合理性,仍不免给人以虚假的感 觉。 ⑤所谓“合情”是指作品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人们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真诚的意 向。 ⑥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后一句完全是真实的,可第一句 的描写客观地看起来就不怎么真实,然而对这样一种明明是不真实的描写却从未有人指出 过,相反古今读者都觉得这样描写是可信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白是写自己的真切的 感受:你看,黄河之水从高原奔腾而来,水流湍急,巨涛滔天,一泻千里,使人觉得这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