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梦也记下来,这就是象占辞。星占、蛇孽之占、鸟占及关于从自 然界、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异常现象中得到的兆示的记录都属于象 占辞。 掌握了《周易》作为占筮书的以上特点,我们就不至于把它看 成是玄之又玄的谜书了。 四、《周易》的解说和研究 我们翻开左传》就清楚看到,<周易》在春秋时代是作为占书 而流行的。晋人从魏襄王墓发现的几十车书中,就有周易》,而且 还有:≮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 篇,“似≮说卦》而异”(均见≮晋书·束皙传》)。这是春秋战国讲八 卦的卦象、卦德的汇编。<师春》一篇,“纯集<左氏传》卜筮事,上下 次序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杜预《左传集解》后序)可见战国 时≤周易>不仅流行,而且有仿作,有研兖资料。从《左传》及这些佚 书看来,那时人们主要是从卦象、卦德去利用和理解《周易》的。 但是也有例外;如孔子,虽然承认≮周易>是占筮书,却又把“不 恒其德,或承之羞当作行为修养之辞,讲人要有恒心和毅力。其 实原文是写古代社会狩猎生活。德与得通,羞是馐的本字。二句 意谓:打猎不能常获禽兽,别人送来了美味的食品。这是原始社会 的遗风,猎得者把最好的送给没猎到的人。孔子根本不懂,而开了 以己意解说≮周易》的先河。 到了秦汉,出现了伪托孔子作的<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 翼”:≮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 卦》、<序卦》。《彖》和<象》大传主要是宣扬以神道设教,讲的全是 儒家的政治伦理、行为思想修养的理论。这可能是秦始皇焚书坑 儒之后儒生们私相传授之作,是打着说≤易》的牌子,暗地里批评始 息严刑峻法、专制虐民的。≮象》小传继象》大传而作,时已在汉
初,提倡爻位说,把每卦六爻中的第五爻定为君位,徐为臣位。第 四爻近第五爻,这是臣逼君;上爻在君位之上,所以都坏。二爻是 下卦之中间一爻,凡中位都好。不管爻醉说些什么,就按这个框框 去凑说。这种爻位说完全是为了鼓吹封建等级秩序,尊奉君权而 作的。在易传》以此为最下劣。《说卦》收录了汉初经师关于八 卦的卦象、卦德说;文言》收录了关于乾坤二卦的异说;再加上《系 辞》,这三种《传》可说是汉初<易》说的丛抄。≮汉书·艺文志》载 易》书有十三家近三百篇,均已失传,多为这几种丛抄所收录。 在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说《易》的主要有两派:一是爻位 说,根源于小≮象》一是卦象、卦德说,继承了《说卦>。但都不符合 周易》原义,只不过是借这部古老的《周易>进行他们的封建政治 伦理道德的宣传吧了。如魏晋时王粥的《易》注,依《象传》而渗入玄 学色彩;朱儒解《易》加上道学说,成了新儒学;至了明清的黄道周、 焦循等亦皆沿习旧说。焦氏“《易》学三书”,被称为“石破天惊”之 作,而其实割裂文义、支离破碎,不可卒读。对《易传》怀疑非议也 是有的:宋欧阳修在≮易童子问》中,指出系辞》繁衍丛杂,脞而乖 戾;清崔述认为≮文言》非孔子所为,并指出其中抄袭改窜而实不通 的。但总的说来,二千余年能超脱《易传》立新说还≮周易本来 面目的未见一人 现代对<周易>的研究,比之古代是有很大进步的。以郭沫若 为代表,开始了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周易≯,他所写《周易的社会 背景与精神生活》一文,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摘引若干卦爻 辞以分析古代社会,颇着成绩。与郭氏一样能注意社会条件与社 会意义进行研究的还有闻一多,他著有<周易义证类纂》。由于作 者既“以钩稽古代社会史料之目的”治《易》,又精于训话,虽只解九 十事,而精义颇多,且较郭氏为详。高享所著《周易古经今注》,在 文字训诂上,费了不少工夫。他继承了清儒朴学家的传统而又能
超脱了“象数”“义理”的拘束,因而在辞语训诂上取得较好成绩。 但是,在今人的研究中,由于不明<周易>的组织体例,所以往 往未能统观全书,从整体加以解说,而普遍存在寻章摘句、望文生 义、孤立零星地进行注释分析的毛病。有时在解不通、感到前后 矛盾的地方;则随意改易原文。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而尤为严重 的是,在相当一部分的著述中,盲从易传》,甚至把经与传混为一 谈,再以马列主义辞句加以附会、敷饰,把<周易》经文说成有什么 观物取象”“万物交感”等观念,从经文记述的具体事实中去找出 它的“抽象原理”来。这些都是几千年≮易传》旧观念的翻新。 因此,今天我们研究<周易>首先要把经与传分开。因为它们 是不同时代的作品,不能混为一谈。≮易传》之作,主要是借解说经 文来阐发作者的思想主张,是适应秦汉时期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 生的。就对经文的解释而言,是没有多少可取的。但自汉儒传经 以来,历来抱着≮易传》不放,以传解经,以传代经,所以无法还经文 的本来面目。 其次要明白≮周易》的组织体例。因为<周易的原始材料是旧 有的筮辞,一事一占,本来是孤立的,不是相联系的。经作者编排 组织之后,成为有系统的书。但这种系统不是汉人的爻位说,而是 我们上面说的各卦的内部组织,卦画标题、卦辞、爻辞的特点及互 相间的关系,以及贞事辞、贞兆辞、象占辞与非筮辞的区别联系。 不了解作为占筮套考书的这些特点去读<周易》,就如堕五里雾中, 或跟随旧注,只看卦名,望文生训。 读周易》还有一个基本点,就是要明了<周易>所反映的时代 以及它所产生的时代,然后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其中所记 述的材料所表述的思想,放到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去理解和分 析。在这方面,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家的起源>是我们 打开周易》奥妙之门的一把钥匙。现代所发现的一些少数原始民
族的社会资料是理解旧筮辞的重要参考。 ≤周易通义>就是本着以上三项原则进行写作的。书中难免还 有不成熟的看法和谬误的地方,祈望读者指正
目录 (上经) 乾(卦一) ………1|豫(卦十六)……………35 坤(卦二) 5随(卦十七)……………36 屯(卦三) 8蛊〔卦十八)… 蒙(卦四) 11临(卦十九)…… 耋需(卦五)…… 13 观(卦二十) …41 讼(卦六) ……15|≡噬嗑(卦二十一)………43 师(卦七) 17贲(卦二十二) 45 垂比(卦八)… 19剥(卦二十三)…………47 小畜(卦九) 垂复(卦二十四) 三履(卦十)…… …23无妄(卦二十五)………50 髻泰(卦十一) 大畜(卦二十六)…………52 否(卦十二)………27颐(卦二十七)…………54 同人(卦十三)………29大过(卦二十八)…………56 大有(卦十四)… 31至坎(卦二十九) ∴57 谦(卦十五)… 33}噩离(卦三十) ∴∴60 (下经) 成(卦三十-) 63|大壮(卦三十四)…67 囊恒(卦三十=)…………64晋(卦三十五) 69 遜(卦三十三 65明夷(卦三十六)…………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