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易》是讲些什么的? 古代占筮的范围很广,包括祭祀、战争、生产、商旅婚姻、水早 灾害等。所以《周易》泛地记录了西周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周民 族从太王迁于歧山,中经武王克商、周公东征,到王室东迁之前这 一奴隶社会由极盛而衰落的变化史迹,甚至还保存了文献上罕见 的原始社会的遗风。 书中记载了渔猎用弓矢,制弓懂得选用上等材料心水,矢用铜 镞;耕田用耒耜;织布有纺车,衣服有黄裳;运输工具是人拉与牛拉 的货车和打仗时使用的马车等,都可以看出当时生产工具的制造 与运用情况。书中少记射鱼,多记狩猎。狩猎先是为了谋生,后是 为了练武打仗。田猎又发展为牧奋业,以牛马为,六奋俱备。农 业很早就成为周人经济的主要部门,有四五个农业专卦,反映了当 时农业生产的经验。周易》写行旅、商旅的最多,商人不避艰险, 东西南北风雨寒暑,在所不计。起先贩卖牛羊,后来贩卖奴隶;货 币起先用朋贝,后来用铜钱;出门起先借住人家,后来有了旅店。 这一切都反映了西周生产、经济各个方面的变化发展。 周易>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经济,还反映当时的社会斗 争。书中常常把小人和大人君子对说。写到统治者有天子、君王、 公侯、大人、君子、武人等,被统治者有小人、邑人、刑人、童仆、臣、 妾等。统治者对被统治者操生杀之权,设有残酷的刑狱。《困≯卦 就是一个刑狱的专卦。刑罚有打屁股的,有担枷绑在衙门外示众 的,有割鼻断腿烙额的。监狱叫“幽谷”,外围还种上带刺的植物 打上木桩,重重障碍,防备森严。 压迫必然引起反抗,“君子豹变,小人革面”(《革·上六>)费 族发火,人民也反脸;“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讼·九 二≯)邑人趁贵族去打官司逃跑了。≮讼》《井>卦都说到邑人不满
反抗,众怒难犯,邁逼得邑主给调走了。 贵族内部的矛盾斗争写得更多,比《否》、《讼>《遜》《萃 等卦均有。一些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陷害贤良;一些人尽瘁事 国,反受讥议排挤,甚至被迫投河自杀,或者隐遁不仕。这种局面 只有在周室沦亡前夕才会出现。 周易≯还常写到战争:《师》《同人》写战争的准备、作战情况 和军队组织;《离》写对敌警戒与遭受敌人侵袭的战祸;《晋》讲战略 战术。其他卦说到战争的还不少。古代战争频繁,作者在对战争 的总结中表现了相当丰富的军事知识。讲到伏击战、攻坚战防御 战、进攻战、遭遇战,特别注意警备、联防,主张和平友好,反对侵 略等。 十分宝贵的是≮周易≯里保存了原始社会的婚姻遗风。有对偶 婚与劫夺婚。对偶婚的记载尤其详细,曾三记其事:见于《屯》卦的 是求婚,见于睽》卦的是订婚,贲>则全卦记亲迎的过程,全氏 族陪新郎到女家去,有坐车的,有徒步的,老的少的,热闹异常。 <电》与≮蒙》卦写到劫夺婚,被抢的女子悲伤哭泣,男子有时被抗 拒,甚至丧了性命。还有《归妹》写姊妹共夫等等,都可以看出古 时婚俗。这是研究上古社会风俗不可少的资料。 总之,《周易》作为当时社会的生产阶级斗争、思想、风俗的反 映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剥开其占筮的外衣,就可以从中获得研 究西周历史的第一手材料。 周易≯既然是作者为挽救周室危亡而作的,那么在对旧筮辞 的选择、编排,加工上就必然带上作者的主观色彩,同时也反映了 当时的思潮。《诗经·十月之交》里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 萄地覆,这是西周末期社会的现实。周易》中对立转变的观点正 是周室由盛而衰现实的反映。作者用这种观点,组织了三对组卦: 》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说明好与坏、得与失
盛与衰、强与弱喜与悲都可以互相转化,所谓“无平不陂,无往不 复(泰·九二》。这种思想是由周初的天命无常的历史经验发展 来的。作者根据这一经验及认识,作出了判断:周室即将变易,必 须挽救 如何挽救呢?在<临》、《观》≮兑》等卦中,发表了作者对国内 国外问题的看法,其主张的要点就是:国内实行德治、人治,反对钳 制压迫的政策;国外实行和平共悦,反对侵略。但事与愿违,周室 终于无可挽救了! s周易》还有不少关于行为修养和科学知识的论述。“谦≯卦里 提出了作者新的谦德论认为谦让必须以明智勤劳、发奋为前提, 不能把谦让与糊涂、懒惰、儒怯混为一谈。这显然是针对贵族君子 们虚伪片面的观点说的。《小过卦谈批评的态度与方法,指出不 分尊卑上下,错的就要批评,好的就要赞扬。没有错而乱加批评, 甚至有意攻击就很坏。此外,无妄≯卦诚人不要胡想妄动;“履》卦 讲行为要纯洁,心胸要宽广;豫》讲做事要深思熟虑,不要游移 不定等等,都有可取之处。≮震≯卦谈对雷电的态度,民》卦谈卫生 之道,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思想。 从上述作者关于哲学思想、敢治主张、品德修养、科学知识等 诸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到,在比孔子早三四百年,提出了这么多问 题,并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他确实不愧为我国第一个哲学家和 思想家 三、《周易》在形式结构上有些什么特点? 周易是一部占筮书,所以在写法上、编排上、体例上有它作 为占筮书的特点,不了解这些特点,是很难把它读懂的。 别的书一般都分一篇篇或一章章,而<周易>却以“卦刃为单位。 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里有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
标题也就是卦名。但原来的卦名可能是卦画。六十四个卦画 是八卦演变出来的。八卦的构成当在结绳之后。结绳用来记事, 改结绳为书契时,如以“—”代表一大结,以“一”代表两小结,三大 结(“三”)为乾,六小结(“三”)为坤。卦画时期,人类已经懂得对自 然界作分类:“三”代表关于天文的事,“三代表关于地理的事, 三”为雷,“三”为风,“三”为水,“三”为火,“三”为山,“”为泽。 用的是象征表示法。八卦自迭或互迭又构成六十四卦。到了文字 创立时,这种象征意义的标志已经不合用,不能代表语言,几于废 弃。于是占筮者把它捡起来,用以标记善筮之数。但卦画只是一 种符号,不好称谓,故根据卦爻辞加上标题作为卦名,“三”叫乾, “三叫坤,“三”叫震,“三”叫巽,“三2叫坎,“三”叫离,“三”叫民, “三2叫兑。这八卦自迭用原名,互迭则另立名称。 六十四卦中每一个卦画都有六行,每一行叫一爻。每一爻没 有名称说起来也很不便。所以大概到了汉朝人编“易传≯时,就根 指每一爻的位置、性质,安上个“初九“大四”之类的称呼。其中 属阳性,称“九”“-”为阴性,称“六”。卦画由下而上排列,第 一爻称“初”,第六爻称“上”,其余依次称二、三、四、五。这些卦画 共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与卦爻辞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一些符 号,和抽签的号码差不多,是为占篮时操著数策而设的。 标题则属于卦爻辞范围。它有时总括全卦的内容;有时选取 卦爻辞中的多见词作形式联系;有时两者兼而有之。有些标题是 多义词,它不同的意义与卦爻辞中所说的内容也是相应的,而且在 卦辞中往往说明其中的一义。还有些组卦,两卦标题的意义相对。 除此之外,有“民”等卦没有标題,那是由于标题与卦辞开头重复 了,所以省去。 各卦的内容,除了几个对立组卦要两卦合看和一些散杂之卦、 事类不一者外,大多数卦都是有中心的,一卦说一类事,如<小畜>
《大畜》《大有》s颐》蒙≯等为农业卦;≤需》<睽》“丰》《复 ≮明夷》旅》蹇》等为行旅商旅卦,《师≯、《同人》《高》、《晋》是 战争卦,贲》、《归妹》是婚姻卦。当然其中亦有附载一些别类事的。 从形式上看,≮易》文分卦辞、爻辞两类。卦辞在初爻之前,较 简单,一般作说明题义之用,也有几个卦内容较多,从卦辞写起,与 爻辞连续的。爻辞是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每卦分为六爻,不少是 根据内容按先后层次安排的。 从性质上看,《易》又可分为筮胖与非筮辞两类。筮辞是占 筮的内容、结果的记录。非筮辞是作者的理论说明。非筮醉在全 书中分量较少,但作为表现作者的思想、主张是主要的。如《临 观》《兑>等卦,卦中大都是他的理论。《师>“比》《否》等卦中也 插人不少。这是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的重要依据。 筮辞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其中又分为三种:一是贞事辞。古代 认识水平低下,人们对许多事情不理解,不能自行决定,于是通过 占筮请示神灵。占筮后把请示的事记下来,作为后来的叁考。这 些所记的事,就是贞事辞,它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是贞兆辭。这是占筮时所得神灵兆示的记录,如吉、凶之类。贞 兆辞有时与贞事辞相连,有时是不相连的,甚至有时只有贞兆辞而 没有贞事辞,这是因为在旧筮辞中,占筮者只记下了贞兆,而作者 也连同有关的记录编进了《易>文。还有一些是作者利用贞兆辞的 形式来判断、说明事理的。这些在我们读《周易》时都必须首先注 意。三是象占辞。古代迷信的花样很多,除了龟卜、筮占之外,还有 星占、梦占、五行占等。≮汉书·艺文志》有“数术略》,列举了六种 占术书,就表明了这一点。但迷信终归不是科学,许多时候是不灵 的(如果我们把那些偶然的遇合说成是“灵”的话),所以古人对每 种占都不尽相信,往往两三种占术参用。如做了恶梦,是种不 良的预兆,但不大相信果真如此,于是再去求占。占筮者把他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