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三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包括六道大题,23道小题 考生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钟 须知8,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姓名,然后按要求在答题卡上 作答。 A.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共7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共12分,每小 题2分) 1.下列每组加点字读音不同的是: A.诘难奉命于危难之间 B.狭隘挟天子而令诸侯 C.载歌载舞载不动许多愁 D.恃才放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2.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随手转发的短信,虽然文①飞扬,却让问候的真情大打折扣 生活中,有的坎坷是别人造成的,有的②碍却是自己设置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从中吸取教训,就能够避免重③覆辙。 这件棘手的事情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实在令人一④莫展。 A.①采②障③倒④筹B.①彩②幛③蹈④愁 C.①彩②幛③倒④愁D.①采②障③蹈④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是 A.好学者遇到难题,总要找到答案才肯罢休,他们这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值得我 们学习 B.中国的汉字以其造型独特、意蕴丰富、形态优美,而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的见证 C.当今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不应该妄 自菲薄。 D.《三国演义》中,杨修恪尽职守,却屡犯曹操之忌,终招杀身之祸,实在令 人惋惜 4.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句子恰当的是: 2013年10月11日凌晨,位于石景山区苹果园南路东口的喜隆多商场发生火灾 在长达8小时的扑救过程中,石景山区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长刘洪坤、八大处消 防中队副中队长刘洪魁以身殉职。接到火警,当日并不值班的刘洪坤主动赶赴现 场,协助组织火灾扑救。6时10分,刘洪坤与刘洪魁把战士们安排在安全地带 后,①,在浓烟与髙温中侦査整栋大楼,开辟灭火线,不幸被坍塌的屋顶砸中, 壮烈牺牲。二人的遗体被发现时,依然保持战斗姿态,距出口仅几米远。② 被网友誉为“最美消防员”。 A.①再次走近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②他们舍己为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B.①再次走近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②他们舍己为人,感动了无数人 C.①再次冲入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②他们舍己为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D.①再次冲入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②他们舍己为人,感动了无数人 5.对下列名言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是
石景山区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 三 语 文 考生 须知 1.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和第 II 卷,全卷共 8 页,包括六道大题,23 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3.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姓名,然后按要求在答题卡上 作答。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 (共 7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共 12 分,每小 题 2 分) 1.下列每组加点字读音不同的是: A.诘难 奉命于危难之间 B.狭隘 挟天子而令诸侯 C.载歌载舞 载不动许多愁 D.恃才放旷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2.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随手转发的短信,虽然文 ① 飞扬,却让问候的真情大打折扣。 生活中,有的坎坷是别人造成的,有的 ② 碍却是自己设置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从中吸取教训,就能够避免重 ③ 覆辙。 这件棘手的事情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实在令人一 ④ 莫展。 A.①采 ②障 ③倒 ④筹 B.①彩 ②幛 ③蹈 ④愁 C.①彩 ②幛 ③倒 ④愁 D.①采 ②障 ③蹈 ④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是: A.好学者遇到难题,总要找到答案才肯罢休,他们这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值得我 们学习。 B.中国的汉字以其造型独特、意蕴丰富、形态优美,而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的见证。 C.当今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不应该妄 自菲薄。 D.《三国演义》中,杨修恪尽职守,却屡犯曹操之忌,终招杀身之祸,实在令 人惋惜。 4.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句子恰当的是: 2013 年 10 月 11 日凌晨,位于石景山区苹果园南路东口的喜隆多商场发生火灾。 在长达 8 小时的扑救过程中,石景山区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长刘洪坤、八大处消 防中队副中队长刘洪魁以身殉职。接到火警,当日并不值班的刘洪坤主动赶赴现 场,协助组织火灾扑救。6 时 10 分,刘洪坤与刘洪魁把战士们安排在安全地带 后, ① ,在浓烟与高温中侦查整栋大楼,开辟灭火线,不幸被坍塌的屋顶砸中, 壮烈牺牲。二人的遗体被发现时,依然保持战斗姿态,距出口仅几米远。 ② , 被网友誉为“最美消防员”。 A.①再次走近燃烧了近 4 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B.①再次走近燃烧了近 4 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感动了无数人 C.①再次冲入燃烧了近 4 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D.①再次冲入燃烧了近 4 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感动了无数人 5.对下列名言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一一孟子 分析:孟子以排比的方式列举了人在不同境遇中的表现,体现大丈夫坚贞的操守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一司马迁 分析:司马迁运用“泰山”和“鸿毛”的夸张表述,抒发了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 C.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分析:雪莱以反问的语气,强调希望与苦难同在,启迪人们乐观地面对坎坷不幸。 D.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分析:华盛顿将“友情”比作“成长缓慢的植物”,告诫人们友情需要耐心培育。 6.对下面请假短信中画线句子修改不恰当的是: 老师您好!①我昨天外出,不小心偶感风寒。②今天早晨因发烧、咳嗽等症状, ③所以去社区医院就诊。④落下的功课会尽快补上。请您批准 A.将第①句修改为“我昨天在外,不小心偶感风寒”。 B.将第②句修改为“今天早晨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 C.将第③句修改为“需要去社区医院就诊”。 D.将第④句修改为“特向您请假一天” 二、填空题(共8分) 7.默写(共5分) (1)马作的卢飞快,①。(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 (2)②,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 (3)浊酒一杯家万里,③。(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分) (4)《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④,⑤ 分) 8.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章回叙事,每回之 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即“回目”),以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请结合你的 阅读积累,将下列《水浒》中的回目补充完整。(3分)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①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② 施恩三入死囚牢③大闹飞云浦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随着大型亲子体验式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 关注的焦点。我班同学希望抓住这一契机,在本学期期末的家长会中,就家庭教 育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9.我班同学在学校中进行了相关调查。请根据下面的调查结果和采访记录,概 括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3分) 【调查结果】 家长会参加人员统计图学生作文写作内容统计图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分析:孟子以排比的方式列举了人在不同境遇中的表现,体现大丈夫坚贞的操守。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分析:司马迁运用“泰山”和“鸿毛”的夸张表述,抒发了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 C.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分析:雪莱以反问的语气,强调希望与苦难同在,启迪人们乐观地面对坎坷不幸。 D.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分析:华盛顿将“友情”比作“成长缓慢的植物”,告诫人们友情需要耐心培育。 6.对下面请假短信中画线句子修改不恰当的是: 老师您好!①我昨天外出,不小心偶感风寒。②今天早晨因发烧、咳嗽等症状, ③所以去社区医院就诊。④落下的功课会尽快补上。请您批准。 A.将第①句修改为“我昨天在外,不小心偶感风寒”。 B.将第②句修改为“今天早晨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 C.将第③句修改为“需要去社区医院就诊”。 D.将第④句修改为“特向您请假一天”。 二、填空题(共 8 分) 7.默写(共 5 分) ⑴马作的卢飞快, ①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 分) ⑵ ②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1 分)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 ③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1 分) ⑷《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④ , ⑤ 。(2 分) 8.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章回叙事,每回之 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即“回目”),以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请结合你的 阅读积累,将下列《水浒》中的回目补充完整。(3 分)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 ①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 ② 施恩三入死囚牢 ③ 大闹飞云浦 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 随着大型亲子体验式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 关注的焦点。我班同学希望抓住这一契机,在本学期期末的家长会中,就家庭教 育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9.我班同学在学校中进行了相关调查。请根据下面的调查结果和采访记录,概 括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3 分) 【调查结果】 家长会参加人员统计图 学生作文写作内容统计图
家庭其他成 72% 灵,4% 爷爷奶奶或 外公外 3% 妈妈,55% 在 爸,9% 【采访记录】 某同学:因为爸爸平时加班应酬多,所以我生病的时候,都是妈妈带我去看病。 遇到困难,我首先会想到找妈妈帮我解决。 班主任老师:我们班里平时与父亲接触较少的孩子,大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比 如不善与人交往,在竞赛活动中显得胆小、畏缩,体育锻炼中也不积极 10.中国自古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请结合下面材料,判断 应将下面哪则事例推荐给父母,并从中归纳出三条值得借鉴的教育经验。(4分) 【材料】 家庭教育既没有固定的教育情境,也没有系统的教育计划,更难考核其教育成果, 因此对家长而言不是一项硬性的任务。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 趣,因为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孩子会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家庭教育 中,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也很重要,比如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 好的合作,都是对孩子的鼓舞,会使孩子表现得更为出色 【事例】 ①谢安在大雪天与孩子一起赏雪、咏雪。(出自《世说新语咏雪》) ②仲永的父亲领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出自《伤仲永》) 11.同学们准备在板报上写两句寄语表达对父母的情感。请根据下面同学搜集到 的歌词,将寄语补写完整。(要求:两句话句式一致,字数相同)(4分) 【歌词】 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 走路 《爸爸去哪儿》主题歌歌词节选 是你创造了这个家,然后又创造了我。是你拖着我的手,从昨天走到现在。我亲 爱的爸爸,你是我最崇敬的人;我慈祥的爸爸,你是我未来的偶像。 《父亲和我》歌词节选 寄语:母亲给了我血肉,哺育我成长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12-14小题。 陈涉世家(选段) 司马迁
【采访记录】 某同学:因为爸爸平时加班应酬多,所以我生病的时候,都是妈妈带我去看病。 遇到困难,我首先会想到找妈妈帮我解决。 班主任老师:我们班里平时与父亲接触较少的孩子,大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比 如不善与人交往,在竞赛活动中显得胆小、畏缩,体育锻炼中也不积极。 10.中国自古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请结合下面材料,判断 应将下面哪则事例推荐给父母,并从中归纳出三条值得借鉴的教育经验。(4 分) 【材料】 家庭教育既没有固定的教育情境,也没有系统的教育计划,更难考核其教育成果, 因此对家长而言不是一项硬性的任务。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 趣,因为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孩子会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家庭教育 中,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也很重要,比如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 好的合作,都是对孩子的鼓舞,会使孩子表现得更为出色。 【事例】 ①谢安在大雪天与孩子一起赏雪、咏雪。(出自《世说新语 咏雪》) ②仲永的父亲领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出自《伤仲永》) 11.同学们准备在板报上写两句寄语表达对父母的情感。请根据下面同学搜集到 的歌词,将寄语补写完整。(要求:两句话句式一致,字数相同)(4 分) 【歌词】 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 走路。 ——《爸爸去哪儿》主题歌歌词节选 是你创造了这个家,然后又创造了我。是你拖着我的手,从昨天走到现在。我亲 爱的爸爸,你是我最崇敬的人;我慈祥的爸爸,你是我未来的偶像。 ——《父亲和我》歌词节选 寄语:母亲给了我血肉,哺育我成长; 。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 12-14 小题。 陈涉世家(选段) 司马迁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 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 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 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 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 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扶苏以数谏故 (2)为天下唱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然足下卜之鬼乎?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陈胜、吴广起义能够得到士卒支持的原因。(3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第一次盼望》,完成15-17小题。(共15分)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 下去。 ②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 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 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 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 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 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的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 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 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 一个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 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 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 象她们的兄弟姐妺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 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 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 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 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 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 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 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 分) ⑴扶苏以数谏故 ⑵为天下唱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⑴然足下卜之鬼乎? ⑵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陈胜、吴广起义能够得到士卒支持的原因。(3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第一次盼望》,完成 15-17 小题。(共 15 分)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 下去。 ②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 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 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 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 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 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的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 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 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 一个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 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 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 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 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 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
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 念念叨叨的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 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 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 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 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 去 ④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 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 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 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 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 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 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 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⑤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 不出声的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 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 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 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 地消逝,一派荒凉。 15.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4分) 16.第④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4分) 17.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 容,说说你的看法。(7分) (二)阅读《说“帘”》,完成18-19小题。(共8分) 说“帘” 陈从周 ①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十分宜人。小天地起了变化,是这 帘在左右吧 ②帘,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 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天已是人去楼空。我 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这句词来,真是伤心惟有自家知。 有人说,“帘”与“怜”“恋”音同,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③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让空间产生实中有虚、静中有动 的效果。说得率直点,即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而是变化无 端。因此帘底纤月,帘后佳人,隔帘双燕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 ④“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 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的运用则更加灵活。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 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 于是因帘产生了“珠帘寨”“水帘洞”等许多美妙故事 ⑤“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 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水晶帘没有见到过,最细的
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 念念叨叨的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 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 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 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 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 去。 ④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 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 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 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 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 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 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 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⑤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 不出声的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 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 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 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 地消逝,一派荒凉。 15.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4 分) 16.第④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4 分) 17.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 容,说说你的看法。(7 分) (二)阅读《说“帘”》,完成 18-19 小题。(共 8 分) 说“帘” 陈从周 ①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十分宜人。小天地起了变化,是这 帘在左右吧? ②帘,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 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天已是人去楼空。我 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这句词来,真是伤心惟有自家知。 有人说,“帘”与“怜”“恋”音同,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③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让空间产生实中有虚、静中有动 的效果。说得率直点,即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而是变化无 端。因此帘底纤月,帘后佳人,隔帘双燕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 ④“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 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的运用则更加灵活。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 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 于是因帘产生了“珠帘寨”“水帘洞”等许多美妙故事。 ⑤“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 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水晶帘没有见到过,最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