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三语文 .本试卷共11页,包括四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须知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基础·运用(共22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 谷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 ①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联A,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chang),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 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 意赅,意蕴丰富,雅俗共赏。它营造出来的诗化的氛围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个 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一些古镇,我们看到的民间对联,虽然在格律上不那么讲究 但切合百姓实际,与古镇的环境_B, 。比如一个作坊的对联“打金打银 打世界染山染水染江山”,看了就不由得喜欢,喜欢里面透着的那种粗犷和豪 气 ②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 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 构思,形成佳对。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其中有这样几种:一、 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上联拆首 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又如合字联 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 土”为“堤”。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 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 字用于同一对联中。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这些“汉字修辞”的 运用使对联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③其他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几联:【甲】郑板桥故居联“春 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乙】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 秦关百二重”;【丙】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丁】明代学 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 趣 【链接材料(异字同音联的故事)】 天,苏轼带着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有“神童”之称 的苏轼来了,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 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 A_?”老道连连称妙。谁知,苏辙在一旁却 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 便念道:“_B?”苏轼和老道听了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zai gai fen kuang B. zai he fen guang
石景山区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 三 语 文 考生 须知 1.本试卷共 11 页,包括四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22 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 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6 题。 ①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联 A ,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ɡ),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 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 意赅,意蕴丰富,雅俗共赏。它营造出来的诗化的氛围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个 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一些古镇,我们看到的民间对联,虽然在格律上不那么讲究, 但切合百姓实际,与古镇的环境 B , C 。比如一个作坊的对联“打金打银 打世界 染山染水染江山”,看了就不由得喜欢,喜欢里面透着的那种粗犷和豪 气。 ②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 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 构思,形成佳对。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其中有这样几种:一、 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上联拆首 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又如合字联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 土”为“堤”。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 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 字用于同一对联中。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这些“汉字修辞”的 运用使对联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③其他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几联:【甲】郑板桥故居联“春 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乙】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据 秦关百二重”;【丙】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丁】明代学 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 趣。 【链接材料(异字同音联的故事)】 一天,苏轼带着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有“神童”之称 的苏轼来了,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 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 A ?”老道连连称妙。谁知,苏辙在一旁却 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 便念道:“ B ?”苏轼和老道听了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zǎi ɡāi fēn kuànɡ B.zài hé fèn ɡuǎnɡ
C. zai he fen kuang D. zai gai fen guang 2.阅读第①段,根据语意,在横线A、B、C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家喻户晓相得益彰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 B.家喻户晓相辅相成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 C.源远流长相得益彰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 D.源远流长相辅相成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 3.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对下列对联中“汉字修辞”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分析:上联拆“冻、洒”二字,下联拆“切、分”二字,在拆字的同时,又巧妙 营造出“冻雨洒窗”“切瓜分客”两个情境,实属难得。 B.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 分析:综合运用了拆字与合字的方法,上联将“妙”字拆为“少”“女”,下 联合“言”“者”为“诸”,一拆一合,相互映照,别具情趣。 C.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分析:这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联。“天然居”是北京的一家酒楼,“云隐寺”位于 杭州。上联与下联都可顺读、倒读成文,并兼顾对仗,堪称佳作 D.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 分析:这是老舍先生精撰的一副名联。素园指韦漱园,近代著名翻译家;陈瘦竹 是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联中“陈”、“谢”既是姓氏,又可作动词:“陈”为 陈设,“谢”为致谢。该联构思精巧,既有嵌名之趣,又不失双关之妙 4.阅读第③段,对其中四副对联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联赋予春风、夜雨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暖、悦 耳,春雨的细密、迅疾、清凉。 B.【乙】联用“三千丈”、“百二重”的夸张表述,突出了六盘山山峰的高峻 和形势的险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丙】联把宛转回环、清澈碧绿的江流比作“青罗带”,把平地崛起、如莲 似笋的山峰比作“碧玉簪”,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D.【丁】联上联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如果有恒心,不必每天起早贪黑: 下联说一时勤奋、一时懒散是最不好的,从正反两方面突显了治学要持之以恒 5.阅读链接材料,根据故事情节和对联的知识,在横线A、B处依次填入合适的 下联,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何花能如荷花雅何叶能如荷叶圆B.何叶能如荷叶圆何花能如荷花雅 C.何水能如河水清何叶能如荷叶圆D.何叶能如荷叶圆何水能如河水清 6.校本课程《走近楹联》开设后,同学们读联、背联、赏联,尽情感受楹联文 化的魅力,享受学习楹联文化的快乐。在一次“走出校园,广阔天地学楹联”的 活动中,老师请同学们用一副对联说说学习楹联的收获或体会,下列回答不得体 的一句是(2分 A.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C.zǎi hé fèn kuànɡ D.zài ɡāi fēn ɡuǎnɡ 2.阅读第①段,根据语意,在横线 A、B、C 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家喻户晓 相得益彰 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 心 B.家喻户晓 相辅相成 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 心 C.源远流长 相得益彰 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 心 D.源远流长 相辅相成 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 心 3.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对下列对联中“汉字修辞”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分析:上联拆“冻、洒”二字,下联拆“切、分”二字,在拆字的同时,又巧妙 营造出“冻雨洒窗”“切瓜分客”两个情境,实属难得。 B.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分析:综合运用了拆字与合字的方法,上联将 “妙”字拆为“少”“女”,下 联合“言”“者”为“诸”,一拆一合,相互映照,别具情趣。 C.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分析:这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联。“天然居”是北京的一家酒楼,“云隐寺”位于 杭州。上联与下联都可顺读、倒读成文,并兼顾对仗,堪称佳作。 D.素园陈瘦竹 老舍谢冰心 分析:这是老舍先生精撰的一副名联。素园指韦漱园,近代著名翻译家;陈瘦竹 是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联中“陈”、“谢”既是姓氏,又可作动词:“陈”为 陈设,“谢”为致谢。该联构思精巧,既有嵌名之趣,又不失双关之妙。 4.阅读第③段,对其中四副对联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甲】联赋予春风、夜雨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暖、悦 耳,春雨的细密、迅疾、清凉。 B.【乙】联用“三千丈”、“百二重”的夸张表述,突出了六盘山山峰的高峻 和形势的险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丙】联把宛转回环、清澈碧绿的江流比作“青罗带”,把平地崛起、如莲 似笋的山峰比作“碧玉簪”,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D.【丁】联上联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如果有恒心,不必每天起早贪黑; 下联说一时勤奋、一时懒散是最不好的,从正反两方面突显了治学要持之以恒。 5.阅读链接材料,根据故事情节和对联的知识,在横线 A、B 处依次填入合适的 下联,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何花能如荷花雅 何叶能如荷叶圆 B.何叶能如荷叶圆 何花能如荷花雅 C.何水能如河水清 何叶能如荷叶圆 D.何叶能如荷叶圆 何水能如河水清 6.校本课程《走近楹联》开设后,同学们读联、背联、赏联,尽情感受楹联文 化的魅力,享受学习楹联文化的快乐。在一次“走出校园,广阔天地学楹联”的 活动中,老师请同学们用一副对联说说学习楹联的收获或体会,下列回答不得体 的一句是(2 分) A.书中乾坤大 笔下天地宽
B.书香校园厚学养楹联文化润心田 C.行尽百川才晓江河之美读破千联方知语言之奇 D.人间百益,不及读书半分妙尘世千好,未如品联一段香 (二)填空(共10分) 7.默写(4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2),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刚刚在青少年书法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小李同学,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 翰墨中国—一全国书法作品大展”。那一幅幅笔法秀逸、气韵生动的作品使 他坚定了“更上一层楼”的决心,他相信自己只要有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 尽黑”的精神,也能像“望岳”时的杜甫一样“, 8.名著阅读(3分) 《水浒》采用①的链式结构,前40回“串珠式”地讲述了一个个相对独立 自成整体的英雄故事。如九纹龙史进渭州寻师,小小茶坊打听消息,引出了② (事件)后亡命江湖的鲁提辖;及时雨宋江沧州避难,柴进庄上踏翻火锨,引出 了景阳冈打虎后名震阳谷的_③(人名)。一个个好汉如同一道道急流汩汩向前, 终于汇合成声势浩大的英雄大聚义。 9.一篇成功的作文,应该具备哪些特色呢?请阅读连环画,说说你从中得到的 启示 (每空用4个字回答)(3分)
B.书香校园厚学养 楹联文化润心田 C.行尽百川才晓江河之美 读破千联方知语言之奇 D.人间百益,不及读书半分妙 尘世千好,未如品联一段香 (二)填空(共 10 分) 7.默写(4 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刚刚在青少年书法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小李同学,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 “翰墨 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那一幅幅笔法秀逸、气韵生动的作品使 他坚定了 “更上一层楼”的决心,他相信自己只要有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 尽黑”的精 神,也能像“望岳”时的杜甫一样“ , ”。 8.名著阅读(3 分) 《水浒》采用 ① 的链式结构,前 40 回“串珠式”地讲述了一个个相对独立、 自成整体的英雄故事。如九纹龙史进渭州寻师,小小茶坊打听消息,引出了 ② (事件)后亡命江湖的鲁提辖;及时雨宋江沧州避难,柴进庄上踏翻火锨,引出 了景阳冈打虎后名震阳谷的 ③ (人名)。一个个好汉如同一道道急流汩汩向前, 终于汇合成声势浩大的英雄大聚义。 9.一篇成功的作文,应该具备哪些特色呢?请阅读连环画,说说你从中得到的 启示。 (每空用 4 个字回答)(3 分)
ra PY 天,神武将军请欧阳2.他登门求数,与尹师音3.勤奋和虚心,使他取得 修等人为新落成的驿舍各长谈了一夜。第二天他重了惊人的成就。他的数文 写一离记文。尹师音只用写了一,比尹文少了20哀乐由哀,情文并至;敌 了380字,并且叙事宪备,字,而且更精彩。尹师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 结构严谨。欧阳修却用了赞道:“你的选步真是一日词作则清新自然,感情真 500乎 千里啊!” 4.他的作品具有充实的5.后来,欧阳修主持进士6.他晚年还经常修改以前 内容,如《泷冈阡表》,追考试。有些考生喜欢玩弄写的文章。要子说:“自找 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古书里的生僻字词,他坚苦吃!你又不是小学生 描写细腻逼具,相相如生,决不予录取。而苏轼、苏还怕先生生气吗?”他回 这种效果决不是只说空话辙、曾巩则是从考生中脱答:“不是怕先生生气,而 就能达到的。 颖而出的“千里物到电度e
天,神武将军诗欧阳2.他登门求教,与尹师3.勤奋和虚心,使他取得 修等人为新落成的驿舍各长谈了一夜。第二天他重了惊人的成就。他的数文 写一属记文:尹师亲只用写了一,比文少了20裹乐由烹,文并至:欧 了380字,并且叙事宪备,字,而且更精彩。尹师音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澂越 结构严谏。欧阳修却用了赞道:“你的进步真是一日词作则清新自然,感情真 500孚 千里啊!” 4.他的作品都具有充实的「5.后来,欧阳修三持进士6.他晚年还经常修改以前 内容,如《泷冈阡表》,追考试。有些考生喜欢玩弄写的文章。要子说:“自找 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古书里的生僻字词,他坚苦吃!你又不是小学生, 描写细腻逐真,栩栩如生,决不予录取。而苏轼、苏还怕先生生气吗?”他回 这种效果决不是只说空话辙、曾巩则是从考生中脱答:“不是怕先生生气,而 就能达到的。 颖而出的“千里马”。 是怕后生笑话啊!” 启示 启示 启示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和《三国志》选段,完成第10-12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 益 《出师表》 尚书令蒋琬领益州刺史,上疏以让费祎及(董)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 赞°王室,宜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允常 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 《三国志·蜀书九》 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费) 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亮 卒,祎为后军师 《三国志·蜀书十四》 注:①领:兼任较低官职。②上疏: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奏章。③让:推荐。④ 翼赞:辅助。⑤黄皓:三国时期蜀汉臭名昭著的宦官。⑥匡:纠正。下文“匡” 意为“辅助”。⑦拟:比划,用兵器作杀人的样子。⑧谏喻分别:分别予以劝解, ⑨各尽延、仪之用:充分发挥魏延、杨仪各自的才能。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志虑忠纯虑
启示一: 启示二: 启示三: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和《三国志》选段,完成第 10-12 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 益。 ——《出师表》 尚书令蒋琬领 ①益州刺史,上疏②以让③费祎及(董)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 赞④王室,宜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⑤。允常 上则正色匡⑥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 ——《三国志·蜀书九》 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⑦仪,仪泣涕横集。(费) 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⑧,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⑨者,祎匡救之力也。亮 卒,祎为后军师。 ——《三国志·蜀书十四》 注:①领:兼任较低官职。②上疏: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奏章。③让:推荐。④ 翼赞:辅助。⑤黄皓:三国时期蜀汉臭名昭著的宦官。⑥匡:纠正。下文“匡” 意为“辅助”。⑦拟:比划,用兵器作杀人的样子。⑧谏喻分别:分别予以劝解。 ⑨各尽延、仪之用:充分发挥魏延、杨仪各自的才能。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志虑忠纯 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