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系统 第一单元授课计划 章节 引言 第一章管理基础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系统 认识学习《管理学基础》的重要性、《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定位、本课 教学程的内容结构和教学与考核方法 目的 明确第一章的总体目标要求; 要求 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职能及管理系统的构成,了解管理的属性。 教学重点: 1、管理的重要性 2、管理的定义 教学 3、管理系统的五要素 重点 4、管理的基本职能 难点 交互热点:与企业家对话 教学难点 1、对管理定义的多种理解 2、对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理解 1.你觉得管理重要吗?你对学好管理学充满了信心吗? 2.你是怎样认识管理定义的?能给管理下个定义吗? 思考 3.结合实际或案例,分析管理系统的构成 4.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训练5.分析一个管理成功的案例,谈谈自己对管理的理解。 下 预习: 单元 第二节管理主体 预习 1、管理者概念和类型 内容 2、管理者的素质 要求 3、管理对象的概念与构成内容 注:两小节课(即一次课)为一单元
第一章 管理系统 1 第一单元 授课计划 章节 引 言 第一章管理基础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系统 教学 目的 要求 认识学习《管理学基础》的重要性、《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定位、本课 程的内容结构和教学与考核方法; 明确第一章的总体目标要求; 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职能及管理系统的构成,了解管理的属性。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管理的重要性 2、管理的定义 3、管理系统的五要素 4、管理的基本职能 ——交互热点:与企业家对话 教学难点: 1、对管理定义的多种理解 2、对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理解 思考 与 训练 1.你觉得管理重要吗?你对学好管理学充满了信心吗? 2.你是怎样认识管理定义的?能给管理下个定义吗? 3.结合实际或案例,分析管理系统的构成; 4.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5.分析一个管理成功的案例,谈谈自己对管理的理解。 下一 单元 预习 内容 要求 预习: 第二节 管理主体 1、管理者概念和类型 2、管理者的素质 3、管理对象的概念与构成内容 注:两小节课(即一次课)为一单元
第一章管理系统 第一单元授课内容与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授课方法 间分配 开场白 讲授 言 (1分钟) 【本节点睛】 管理是掌与握之术。掌以求拓展,握以求合力;创新权变,张弛有度; 目标执掌,成功在握。 主讲教师的话 【走进管理】 【案例0.1】 走并管理 海尔的腾飞 讲授 崛起与发展:从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知名的跨国企业|(12分钟)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 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 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 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为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2002 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3 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 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 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名牌战略”:中国第一品牌 用户的忠诚度是与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8年间, 海尔的无形资产从无到有,2002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489亿元,跃居 中国第一品牌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2003 年,在国內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30% 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 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 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其 小型冰箱占据了美国40%的市场份额。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 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 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布局 2002年海尔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 的企业 海尔发展战略创新的三个阶段 海尔十八年来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靠创新。战略创新起着关键 作用
第一章 管理系统 2 第一单元 授课内容与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授课方法 时间分配 开场白: 引 言 【本节点睛】 管理是掌与握之术。掌以求拓展,握以求合力;创新权变,张弛有度; 目标执掌,成功在握。 ——主讲教师的话 【走进管理】 【案例 0.1】 海尔的腾飞 崛起与发展:从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知名的跨国企业 创立于 1984 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 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 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 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为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2002 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 711 亿元,是 84年的 20000 多倍;2002 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 年前,工厂职工不足 800 人;2002 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 3 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 30 多万人。 1984 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 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 86 大门类 13000 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 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名牌战略”:中国第一品牌 用户的忠诚度是与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8 年间, 海尔的无形资产从无到有,2002 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 489 亿元,跃居 中国第一品牌。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2003 年,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 30% 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 EUROMONITOR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 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其 小型冰箱占据了美国 40%的市场份额。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 15 家大连锁 店的 12 家、美国 10 家大连锁店的 9 家。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 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布局。 2002 年海尔实现海外营业额 10 亿美元,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 的企业。 海尔发展战略创新的三个阶段 海尔十八年来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靠创新。战略创新起着关键 作用。 讲授 (1 分钟) 走进管理 讲授 (12 分钟)
第一章管理系统 1.名牌战略阶段—在1984年到1991年名牌战略期间,别的企业 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磨出了 套海尔管理之剑:"“OEC管理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多元化战略阶段——在1992年到1998年的多元化战略期间,别 的企业搞“独生子”,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 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 扩张 3.国际化战略阶段—在1998年至今的国际化战略阶段别的 企业认为海尔走出去是“不在国内吃肉,偏要到国外喝汤″;而海尔坚持 先难后易″、“岀口创牌”的战略,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化企业的框架。 海尔的成功 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并对美 国企业发出了“海尔击败通用电气”这样的警告;英国《金融时报》评选 亚太地区声望最佳企业”,海尔名列第七;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也 将海尔评为“全球最佳运营企业"。同时,张瑞敏也获得了中国企业家目 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美誉,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 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荣居第26位。著名的英国《金 融时报》发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业名单,海尔雄居中国最受尊敬 企业第一名。2003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分别选出“美国及美国以外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在“美国以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 名商界领袖”中,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排在第19位。 近年来,海尔已经有十几个成功的案例进入哈佛大学、洛桑国际管理 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案例库,成为 全球商学院的通用教材,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唯一的。张瑞敏本人也作为第 个中国人登上了世界商学院的最高讲台——哈佛大学商学院讲学 海尔人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振兴民族工业! 登陆海尔网站:http://www.haier.con 【案例0.2】 疯狂扩张的代价 中联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注册的国有大公司。注册 资金6亿元人民币。 公司组建伊始,高层领导不是按规律经营,客观地分析主客观环境, 慎重地选择主业,制定正确的战略,脚踏实地地打好公司发展的基础,而 是四处“招兵买马”,急速扩大规模。他们在全国各地迅速地注册公司 短短一年时间之内,注册二级公司20多个,三级公司50多个,四级公司 更是遍布全国。在注册资金不到位,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本应采取重点战 略,以求在部分项目上取得突破,打下基础后再进行扩张。然而,该公司 却采取分散兵力,盲目扩张的方式, 几年过去了,偌大的一个公司,竟没有像样的主业支撑,没有知名的 品牌挑台,再加上内部管理上的混乱,注定难逃失败的厄运。对其下属的 子公司,既没有正确有力的经营战略指导,又没有有效的控制机制,结果 这些公司经营不力,与总公司的关系也极为不正常。挣钱的公司失去控制
第一章 管理系统 3 1. 名牌战略阶段——在 1984 年到 1991 年名牌战略期间,别的企业 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7 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磨出了一 套海尔管理之剑:“OEC 管理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2. 多元化战略阶段——在 1992 年到 1998 年的多元化战略期间,别 的企业搞“独生子”,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 “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 扩张。 3. 国际化战略阶段——在 1998 年至今的国际化战略阶段,别的 企业认为海尔走出去是“不在国内吃肉,偏要到国外喝汤”;而海尔坚持 “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的战略,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化企业的框架。 海尔的成功 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并对美 国企业发出了“海尔击败通用电气”这样的警告;英国《金融时报》评选 “亚太地区声望最佳企业”,海尔名列第七;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也 将海尔评为“全球最佳运营企业”。同时,张瑞敏也获得了中国企业家目 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美誉,1999 年 12 月 7 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 “全球 30 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荣居第 26 位。著名的英国《金 融时报》发布了 2002 年全球最受尊敬企业名单,海尔雄居中国最受尊敬 企业第一名。2003 年 8 月美国《财富》杂志分别选出“美国及美国以外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 25 名商界领袖”,在“美国以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 25 名商界领袖”中,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排在第 19 位。 近年来,海尔已经有十几个成功的案例进入哈佛大学、洛桑国际管理 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案例库,成为 全球商学院的通用教材,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唯一的。张瑞敏本人也作为第 一个中国人登上了世界商学院的最高讲台——哈佛大学商学院讲学。 海尔人的目标是:进入世界 500 强,振兴民族工业! 登陆海尔网站:http://www.haier .com/ 【案例 0.2】 疯狂扩张的代价 中联公司成立于 1992 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注册的国有大公司。注册 资金 6 亿元人民币。 公司组建伊始,高层领导不是按规律经营,客观地分析主客观环境, 慎重地选择主业,制定正确的战略,脚踏实地地打好公司发展的基础,而 是四处“招兵买马”,急速扩大规模。他们在全国各地迅速地注册公司, 短短一年时间之内,注册二级公司 20 多个,三级公司 50 多个,四级公司 更是遍布全国。在注册资金不到位,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本应采取重点战 略,以求在部分项目上取得突破,打下基础后再进行扩张。然而,该公司 却采取分散兵力,盲目扩张的方式, 几年过去了,偌大的一个公司,竟没有像样的主业支撑,没有知名的 品牌挑台,再加上内部管理上的混乱,注定难逃失败的厄运。对其下属的 子公司,既没有正确有力的经营战略指导,又没有有效的控制机制,结果, 这些公司经营不力,与总公司的关系也极为不正常。挣钱的公司失去控制
第一章管理系统 不挣钱的公司却围着总公司,要贷款,要担保;欠了债,惹了官事的公司 把官事推给总公司,致使总公司的财务部曾在一年之内被法院封了三次。 由于盲目扩张,致使公司从1994年开始,资金周转困难,债台高筑,对 下属公司的管理失控,陷入了全面危机。于是,国务院及主管部门下令该 公司内部整顿,收缩战线,确定主导产业。但是已病入膏肓的中联公司, 以无力自救,于1997年,国务院不得不派驻工作组,对该公司进行全面 清理整顿。一个曾红极一时的国有大公司倒下了。 【与企业家会话 学生与企 话题:两者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业家对话 结论:上述两个案例,一个由小到大、到强;-个由大到乱、到衰,8分钟) 这一成—败说明了企业的成败在于科学的管理,在于正确的战略。 美国的邓恩和布兹特里斯信用分析公司调研结果表明,在破产企业中, 几乎有90%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 我国国有企业80%以上的亏损企业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 引出 讲授与训 管理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练 (30分钟)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1、共同劳动是一种多人之间的协作行为。 2、群体协作需要协调与指挥一一管理 3、共同劳动的效率与效益取决于管理 =管理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1、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关 系复杂,协作紧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2、管理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小到我们的班级和寝室,大到 个国家,都需要管理,并对其绩效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例:寝室的管理。 例:特色理论与富民政策。 3、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闫三管理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1、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人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决定性要素。 2、管理是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宝贵资源。特点:(1)潜在性,管理只有 通过一定载体才能表现出来的;(2)广泛性,无时无处不在;(3)经济性,不 要或少要投资就能带来巨大的效益;(4)无限性,管理的潜力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3、管理的关键作用己通过大量组织与事业的事例所证明。 四管理是管理专业大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生存能力 1、管理是管理专业大学生业务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 2、管理是管理专业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关键能力,是一种职业生 存力 3、管理将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结下终生不解之缘,管理将伴你终生的\略讲 成长与发展
第一章 管理系统 4 不挣钱的公司却围着总公司,要贷款,要担保;欠了债,惹了官事的公司, 把官事推给总公司,致使总公司的财务部曾在一年之内被法院封了三次。 由于盲目扩张,致使公司从 1994 年开始,资金周转困难,债台高筑,对 下属公司的管理失控,陷入了全面危机。于是,国务院及主管部门下令该 公司内部整顿,收缩战线,确定主导产业。但是已病入膏肓的中联公司, 以无力自救,于 1997 年,国务院不得不派驻工作组,对该公司进行全面 清理整顿。一个曾红极一时的国有大公司倒下了。 【与企业家会话】 话题:两者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结论:上述两个案例,一个由小到大、到强;一个由大到乱、到衰, 这一成一败说明了企业的成败在于科学的管理,在于正确的战略。 美国的邓恩和布兹特里斯信用分析公司调研结果表明,在破产企业中, 几乎有 90%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 我国国有企业 80%以上的亏损企业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 引出: 一、管理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㈠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1、共同劳动是一种多人之间的协作行为。 2、群体协作需要协调与指挥——管理。 3、共同劳动的效率与效益取决于管理。 ㈡管理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1、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关 系复杂,协作紧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2、管理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小到我们的班级和寝室,大到 一个国家,都需要管理,并对其绩效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例:寝室的管理。 例:特色理论与富民政策。 3、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㈢管理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1、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人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决定性要素。 2、管理是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宝贵资源。特点:⑴潜在性,管理只有 通过一定载体才能表现出来的;⑵广泛性,无时无处不在;⑶经济性,不 要或少要投资就能带来巨大的效益;⑷无限性,管理的潜力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3、管理的关键作用已通过大量组织与事业的事例所证明。 ㈣管理是管理专业大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生存能力 1、管理是管理专业大学生业务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 2、管理是管理专业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关键能力,是一种职业生 存力。 3、管理将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结下终生不解之缘,管理将伴你终生的 成长与发展。 学生与企 业家对话 (8 分钟) 讲授与训 练 (30 分钟) 略讲
第一章管理系统 二、课程定位与内容体系 (-)课程功能 1、《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 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2、《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髙职髙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 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3、《管理学基础》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 理技能。 (=你们的学习目标 l、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 学生掌握两大基础,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 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 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变革的能力 基层管理岗位 管理系统基础 …先进管理思想 能计 能组 能领 能控 划 决 织与人 综合管理技 沟 力策 力事 力通 2、通过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具体管理技能。按照培养基层管 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的总目标分解,通过实训,主要培养下述能力 (1)培养现代管理理念与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观察分析的能力 2)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管理能力 (3)培养观察环境,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 (4)培养分析界定问题,科学决策的能力 (5)培养分析组织结构,协调组织关系,制定组织规范的能力 6)培养招聘、应聘,管理与考核人的能力; (7)培养树立权威,有效指挥的能力 (8)培养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⑨)培养有效沟通的人际能力 00培养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 D培养业绩考评的能力。推进组织与工作变革的能力 D总结与评价的能力
第一章 管理系统 5 二、课程定位与内容体系 ㈠课程功能 1、《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 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2、《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 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3、《管理学基础》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 理技能。 ㈡你们的学习目标 1、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 学生掌握两大基础,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 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 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变革的能力。 2、通过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具体管理技能。按照培养基层管 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的总目标分解,通过实训,主要培养下述能力: ⑴培养现代管理理念与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观察分析的能力; ⑵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管理能力; ⑶培养观察环境,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 ⑷培养分析界定问题,科学决策的能力; ⑸培养分析组织结构,协调组织关系,制定组织规范的能力; ⑹培养招聘、应聘,管理与考核人的能力; ⑺培养树立权威,有效指挥的能力; ⑻培养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⑼培养有效沟通的人际能力; ⑽培养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 ⑾ 培养业绩考评的能力。推进组织与工作变革的能力。 ⑿总结与评价的能力。 基层管理岗位 综 合 管 理 技 能 管理系统基础 先进管理思想 计 划 与 决 策 能 力 组 织 与 人 事 能 力 领 导 与 沟 通 能 力 控 制 与 考 评 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