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18年7月襄阳市主中调研统一测试 高二语文 命题人:襄阳四中刘澍审题人:宜城一中李晓青襄阳市教研室徐国政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 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 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 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 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 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 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 好。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 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浮 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
机密★启用前 2018 年 7 月襄阳市主中调研统一测试 高二语文 命题人:襄阳四中 刘澍 审题人:宜城一中 李晓青 襄阳市教研室 徐国政 本试卷共 10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 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 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 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 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 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 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 好。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 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浮 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
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物理 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 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 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 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 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 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 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 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 许会更精彩,更生动。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一一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 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 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 髙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 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摘自赵畅《读书是一种“遇见”》)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者选择读什么样的书,作者认为一定要遵循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 B.平庸的书籍,尽量少读或不读,因为它会损耗你选择读经典的时间和精力 C.作者列举吴宓、王竹溪、华罗庚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可打通文理。 D.读书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避免人云亦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遇见”这一比喻形象地阐释读书的实质,并较为深入地进行分析 B.文章以“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为立论前提,引出选择主动权问题。 C.文章以梁启超反复研读还原历史真相一事,证明读书是一种主观能动行为 D.关于读书,文章先论述读书的正确态度,接着阐释选择书籍的原则及范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打开书本,你就能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就能吸取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物理 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 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 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 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 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 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 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 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 许会更精彩,更生动。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 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 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 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 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摘自赵畅《读书是一种“遇见”》)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读者选择读什么样的书,作者认为一定要遵循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 B.平庸的书籍,尽量少读或不读,因为它会损耗你选择读经典的时间和精力。 C.作者列举吴宓、王竹溪、华罗庚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可打通文理。 D.读书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避免人云亦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遇见”这一比喻形象地阐释读书的实质,并较为深入地进行分析。 B.文章以“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为立论前提,引出选择主动权问题。 C.文章以梁启超反复研读还原历史真相一事,证明读书是一种主观能动行为。 D.关于读书,文章先论述读书的正确态度,接着阐释选择书籍的原则及范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打开书本,你就能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就能吸取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B.如果我们认真读一本经典著作,可以抵得上读几十本乃至上百本普通之书 C.读书和交友道理一样,交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面越广越好 D.一个人如果读书不动脑筋匆匆而过,那就是他对自己的治学态度不负责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出纳 岺燮钧 周嘉根是社办厂里的老会计,起先做的是出纳。 周嘉根瘦高,能被一阵风吹倒。他吃鱼嫌腥,放了生姜、黄酒,吃的时候还要闻一闻。 他在鱼肚子边挑一筷,夹点鱼肉沫子,放到嘴边尝一尝,就算是吃过了。偶然夹一整块鱼肉 近着眼,把大刺拔了,细刺也拔了,进嘴前再端详一番,才放到舌头上,细细地抿着,半晌 才吃下去 周嘉根太瘦了,像芦柴棒。有一时,时兴乔其纱,老婆给他做了一件短袖。他不喜欢 嫌乔其纱太薄,肋骨都印岀来了。老婆直摇头:只有你这种奇人,大热天的还嫌衣裳薄!他 出门,都穿得熨熨贴贴的,都是自己熨的。有一回老婆帮他熨,他嫌裤缝不直,又重熨。 他出门是一辆老凤凰,老凤凰骑了很多年了。若有一个螺帽松了,必得整辆车都拧拧。 别人家的车都是锈迹斑斑,只有他的老风凰一泥不沾,链条上的润滑油滋滋润润的。他出门 必问老婆,门关紧了吗?钥匙有没有多旋几下?只一次,骑出了半里路,他又问老婆,老婆 犹豫了一下。他一路念叨,骑了又半里,结果还是回来了。 他做出纳,管的是钱粮。所谓钱粮,是工资和饭票。每个月的工资都得从他手上过。他 不是现数的,必得一份份码好,装进信封,写上名字和数目。不多也不少,他才觉得心安 一天临下班时,他收拾钱粮,饭票是对的,但钱多了十块。他细细想,今天有哪些人来 买过饭票,是不是谁多给了?不由得自言自语:咋钱多了?对面的老会计笑笑,多总比少好, 说不定漏记了。他笑笑:那倒也是。可是心里总过不去。晚上吃饭,碗也 也不拔 老婆见他痴痴的,问他咋的,他只说多了钱。老婆嘀咕:我还以为少了… 第二天到了厂里,他若有所待。遇到张三,张三向他笑笑,他想问:昨天买饭票是不是 多给钱了?他心里问了,但嘴只嗫嚅了一下,没说出口。去食堂吃饭,他边吃边看,耳朵探 测着,看李四是否在说钱少了。他还特意去各个车间转了转,大家都问的是工资什么时候发。 那这十块钱到底怎么多出来的?以前也有过,但过一会就明白了。这一回,还是糊涂账。发 呆时,老会说,那就算了。他想,怎么算呢?这十块钱,算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老会计
B.如果我们认真读一本经典著作,可以抵得上读几十本乃至上百本普通之书。 C.读书和交友道理一样,交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面越广越好。 D.一个人如果读书不动脑筋匆匆而过,那就是他对自己的治学态度不负责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出纳 岺燮钧 周嘉根是社办厂里的老会计,起先做的是出纳。 周嘉根瘦高,能被一阵风吹倒。他吃鱼嫌腥,放了生姜、黄酒,吃的时候还要闻一闻。 他在鱼肚子边挑一筷,夹点鱼肉沫子,放到嘴边尝一尝,就算是吃过了。偶然夹一整块鱼肉, 近着眼,把大刺拔了,细刺也拔了,进嘴前再端详一番,才放到舌头上,细细地抿着,半晌 才吃下去。 周嘉根太瘦了,像芦柴棒。有一时,时兴乔其纱,老婆给他做了一件短袖。他不喜欢, 嫌乔其纱太薄,肋骨都印出来了。老婆直摇头:只有你这种奇人,大热天的还嫌衣裳薄!他 出门,都穿得熨熨贴贴的,都是自己熨的。有一回老婆帮他熨,他嫌裤缝不直,又重熨。 他出门是一辆老凤凰,老凤凰骑了很多年了。若有一个螺帽松了,必得整辆车都拧拧。 别人家的车都是锈迹斑斑,只有他的老凤凰一泥不沾,链条上的润滑油滋滋润润的。他出门 必问老婆,门关紧了吗?钥匙有没有多旋几下?只一次,骑出了半里路,他又问老婆,老婆 犹豫了一下。他一路念叨,骑了又半里,结果还是回来了。 他做出纳,管的是钱粮。所谓钱粮,是工资和饭票。每个月的工资都得从他手上过。他 不是现数的,必得一份份码好,装进信封,写上名字和数目。不多也不少,他才觉得心安。 一天临下班时,他收拾钱粮,饭票是对的,但钱多了十块。他细细想,今天有哪些人来 买过饭票,是不是谁多给了?不由得自言自语:咋钱多了?对面的老会计笑笑,多总比少好, 说不定漏记了。他笑笑:那倒也是。可是心里总过不去。晚上吃饭,碗也不拿,筷也不拔。 老婆见他痴痴的,问他咋的,他只说多了钱。老婆嘀咕:我还以为少了…… 第二天到了厂里,他若有所待。遇到张三,张三向他笑笑,他想问:昨天买饭票是不是 多给钱了?他心里问了,但嘴只嗫嚅了一下,没说出口。去食堂吃饭,他边吃边看,耳朵探 测着,看李四是否在说钱少了。他还特意去各个车间转了转,大家都问的是工资什么时候发。 那这十块钱到底怎么多出来的?以前也有过,但过一会就明白了。这一回,还是糊涂账。发 呆时,老会说,那就算了。他想,怎么算呢?这十块钱,算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老会计
说:你先放着,万一有错失的时候,可以抵上去,我做出纳的时候,也有小零小碎的。他“哦” 了下,但还是有点生气。生谁的气?生自己的气。他自做出纳以来,都是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的 回到家,老婆正在煎鱼。“买什么鱼!”“你不吃,我们会吃。”老婆懒得理他。他把老风 凰推到门口擦洗。老婆把鱼搬到桌上,瞟了他一眼:又没脏,擦什么擦。他也不睬她,自把 覆水板拆下来,用刷子刷。老婆拿了碗筷走过来:覆水板本来就是挡泥巴的,你洗那么干净 干吗! 这时,儿子满脸汗水的冲进来,老婆一把攥住他:臭小子,钱呢?儿子惊诧:什么钱? 老婆道:这学期学校里结算下来多的钱啊,不是有十块五毛吗?儿子说,我给我爹了啊。周 嘉根喝道:乱说,哪里给我了?儿子擦擦脸:我本来想给你的,你不在,我就拉开抽屉把 十块钱放里面了,五毛钱买了吃的了 周嘉根走过来,板着脸道:晚饭不用吃了。他一把掀掉儿子的椅子,让儿子站门外去。 老婆纳闷:他到底把钱交给你了没有?周嘉根冷着脸道:出纳的抽屉是小孩子可以随便抽的 吗?老婆劝道:又没少钱,你干吗这样!周嘉根恶声恶气道:为了这多出的十块钱,你可知 道,我花了多少心思?出纳,你以为多了是好事啊?!老婆“哼”了一下,自管把儿子拉回 来。他厉声喝道:以后再到厂里去,我打断你的腿。推开碗盏,站起来,不吃了。 老婆知道他脾气,也不睬他。等到要收拾饭桌时,看见他在里间熨裤脚管,嚷了句:饭 还吃不吃?兀自洗碗去了。 (摘自《宁波日报》2017年8月8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欲扬先抑,前半部分指出了周嘉根在生活中的迂腐和与众不同,后半部分则肯定 了他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和严肃认真。 B.第五段文字承上启下,既承接了第一段对周嘉根职业的简要介绍,又引起对人物做出 纳的具体描写,让读者深刻认识人物。 C.画线句诙谐幽默,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对比等描写地展现了十块钱给周嘉根带来 的心理压力和妻子对此事的不屑一顾 D.周嘉根把自行车的覆水板拆下来清洗的做法,说明他想借此排解内心的郁闷,同时说 明这是一个遇事便六神无主的人。 5.周嘉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6分) 6.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周嘉根,作者用很大篇幅写人物的日常生活习惯。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说:你先放着,万一有错失的时候,可以抵上去,我做出纳的时候,也有小零小碎的。他“哦” 了下,但还是有点生气。生谁的气?生自己的气。他自做出纳以来,都是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的。 回到家,老婆正在煎鱼。“买什么鱼!”“你不吃,我们会吃。”老婆懒得理他。他把老凤 凰推到门口擦洗。老婆把鱼搬到桌上,瞟了他一眼:又没脏,擦什么擦。他也不睬她,自把 覆水板拆下来,用刷子刷。老婆拿了碗筷走过来:覆水板本来就是挡泥巴的,你洗那么干净 干吗! 这时,儿子满脸汗水的冲进来,老婆一把攥住他:臭小子,钱呢?儿子惊诧:什么钱? 老婆道:这学期学校里结算下来多的钱啊,不是有十块五毛吗?儿子说,我给我爹了啊。周 嘉根喝道:乱说,哪里给我了? 儿子擦擦脸:我本来想给你的,你不在,我就拉开抽屉把 十块钱放里面了,五毛钱买了吃的了。 周嘉根走过来,板着脸道:晚饭不用吃了。他一把掀掉儿子的椅子,让儿子站门外去。 老婆纳闷:他到底把钱交给你了没有?周嘉根冷着脸道:出纳的抽屉是小孩子可以随便抽的 吗?老婆劝道:又没少钱,你干吗这样!周嘉根恶声恶气道:为了这多出的十块钱,你可知 道,我花了多少心思?出纳,你以为多了是好事啊?!老婆“哼”了一下,自管把儿子拉回 来。他厉声喝道:以后再到厂里去,我打断你的腿。推开碗盏,站起来,不吃了。 老婆知道他脾气,也不睬他。等到要收拾饭桌时,看见他在里间熨裤脚管,嚷了句:饭 还吃不吃?兀自洗碗去了。 (摘自《宁波日报》2017 年 8 月 8 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欲扬先抑,前半部分指出了周嘉根在生活中的迂腐和与众不同,后半部分则肯定 了他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和严肃认真。 B.第五段文字承上启下,既承接了第一段对周嘉根职业的简要介绍,又引起对人物做出 纳的具体描写,让读者深刻认识人物。 C.画线句诙谐幽默,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对比等描写地展现了十块钱给周嘉根带来 的心理压力和妻子对此事的不屑一顾。 D.周嘉根把自行车的覆水板拆下来清洗的做法,说明他想借此排解内心的郁闷,同时说 明这是一个遇事便六神无主的人。 5.周嘉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6 分) 6.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周嘉根,作者用很大篇幅写人物的日常生活习惯。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 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 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 不确定。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我们别无选择。 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 解决 中科院院士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 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 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智 能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 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 道路 (摘自《教育家》2017年11月) 材料二: 2000 金额(人即币)一笔数 1.500 1.000 0 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图4中国人工智能领城投融责规棵和笔数 (选自“搜狐财经”,2018年3月21日) 材料三: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 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 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 不确定。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我们别无选择。 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 解决。 中科院院士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 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 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智 能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 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 道路。 (摘自《教育家》2017 年 11 月) 材料二: (选自“搜狐财经”,2018 年 3 月 21 日)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