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封前 全国卷II高考压轴卷 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 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可以说, 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 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 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 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 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 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 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 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微” 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 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代 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化” 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 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 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 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个科技日新月 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 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 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信息交 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 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
绝密★启封前 全国卷 II 高考压轴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 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可以说, 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 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 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 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 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 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 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 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 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微” 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 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代 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化” 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 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 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 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个科技日新月 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 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 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信息交 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 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
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 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 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 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 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 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B.“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它们 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 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既要 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 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 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 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 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 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 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 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 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 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 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 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 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 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B.“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它们 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 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既要 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 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 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 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 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 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 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 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 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扎满鲜花的吊桥阿成 姑姑的第二故乡,在“白山王气,黑水霸图”的坡镇。那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重要车站。 旅客站在月台上环顾四周,的确有一种东北大野的苍茫之感。 镇子中央,便是那条古时可以扬帆的蚂蚁河。蚂蚁河源自张广才岭,早年水势极壮,清 冽而湛凉。法国人产的三星啤酒,就是汲这里的水酿成,并从这儿运出去,享誉錾个战乱迭 起的欧洲市场。 斗转星移,到了20世纪初,蚂蚁河的水势渐渐地小了,几叶扁舟,一域静水。于是,便 有了那“座”用数十根粗麻绳拉就的绳索桥。若女人在桥上面走,悠悠然,十分的俏—一这 情景的确是坡镇的神来之笔 到了盛夏避暑的季节,每值周末,照例会有一趟从省堿哈尔滨驶向这里的旅游专列。那 些到伪满洲淘金的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纷纷洗净一双双掠夺的手,领着自己的家眷到 山清水秀的坡镇来度假。 姑姑就住在蚂蚁河南岸的一幢俄式的铁路房里 姑姑每天都要提一个很大的篮子,带着她的儿子,到阳光灿烂的南山坡上去采野花。那 时姑姑已经20岁了。20岁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似乎是很大很大的岁数了。不像现在这个宽容 而充满着同情心的年代,连40岁的女人依然可以甜甜地称自己是个“女孩儿”,并在自己很 时尚的坤包上系一个可爱的小浣熊。 姑姑是坡镇上出名的美女。几十年后,我去看望姑姑,仍然能看出来姑姑年轻时那美人 胚子的影子。 姑姑初到坡镇时,没人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单知道她的男人死了,带个儿子从她的第 故乡博平,千里迢迢到黑龙江来谋生。 在坡镇人的眼里,姑姑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 那时的坡镇,差不多是俄国人的地盘。不会俄语,几乎无法在这里谋生。于是,姑姑便 进了当地俄国人开的女子中学。那时候姑姑只有18岁。两年后,姑姑已经可以讲一口流利 的俄语了。 坡镇的南山坡,俨然一个天然大花园,姹紫嫣红,盛开着数不清的百合、芍药、玫 瑰、野菊花和达子香。姑姑要赶在省城来的那趟旅游列车到来之前,采满一大篮子的野花 然后,带着儿子,去那个横跨蚂蚁河的绳索桥,把采来的鲜花,分别扎在长长的绳索上…… 旅游列车到了,一下车,就能看见那个扎满着鲜花的绳索桥,它像一条锦龙似地拦江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扎满鲜花的吊桥 阿成 姑姑的第二故乡,在“白山王气,黑水霸图”的坡镇。那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重要车站。 旅客站在月台上环顾四周,的确有一种东北大野的苍茫之感。 镇子中央,便是那条古时可以扬帆的蚂蚁河。蚂蚁河源自张广才岭,早年水势极壮,清 冽而湛凉。法国人产的三星啤酒,就是汲这里的水酿成,并从这儿运出去,享誉整个战乱迭 起的欧洲市场。 斗转星移,到了 20 世纪初,蚂蚁河的水势渐渐地小了,几叶扁舟,一域静水。于是,便 有了那“座”用数十根粗麻绳拉就的绳索桥。若女人在桥上面走,悠悠然,十分的俏——这 情景的确是坡镇的神来之笔。 到了盛夏避暑的季节,每值周末,照例会有一趟从省城哈尔滨驶向这里的旅游专列。那 些到伪满洲淘金的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纷纷洗净一双双掠夺的手,领着自己的家眷到 山清水秀的坡镇来度假。 姑姑就住在蚂蚁河南岸的一幢俄式的铁路房里。 姑姑每天都要提一个很大的篮子,带着她的儿子,到阳光灿烂的南山坡上去采野花。那 时姑姑已经 20 岁了。20 岁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似乎是很大很大的岁数了。不像现在这个宽容 而充满着同情心的年代,连 40 岁的女人依然可以甜甜地称自己是个“女孩儿”,并在自己很 时尚的坤包上系一个可爱的小浣熊。 姑姑是坡镇上出名的美女。几十年后,我去看望姑姑,仍然能看出来姑姑年轻时那美人 胚子的影子。 姑姑初到坡镇时,没人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单知道她的男人死了,带个儿子从她的第一 故乡博平,千里迢迢到黑龙江来谋生。 在坡镇人的眼里,姑姑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 那时的坡镇,差不多是俄国人的地盘。不会俄语,几乎无法在这里谋生。于是,姑姑便 进了当地俄国人开的女子中学。那时候姑姑只有18岁。两年后,姑姑已经可以讲一口流利 的俄语了。 ……坡镇的南山坡,俨然一个天然大花园,姹紫嫣红,盛开着数不清的百合、芍药、玫 瑰、野菊花和达子香。姑姑要赶在省城来的那趟旅游列车到来之前,采满一大篮子的野花。 然后,带着儿子,去那个横跨蚂蚁河的绳索桥,把采来的鲜花,分别扎在长长的绳索上…… 旅游列车到了,一下车,就能看见那个扎满着鲜花的绳索桥,它像一条锦龙似地拦江而
过,于是,那些来度假的洋人都欢呼起来。 这是姑姑的工作。由一家旅游公司付给她一点点微薄的工资。 有时候,姑姑用野花扎成一个个花环,卖给那些来这里度假的洋女人· 日月如梭,光阴如箭。蚂蚁河的水越发地瘦了,越发地憔悴了,只剩下深沟里的窄窄 柬,坡镇人甚至可以赤着脚趟过去了。 那座绳索桥已经不见了,似乎已无存在的必要了。毎逢周末的旅游列车早就停了,过去 的一切恍如梦境了。 姑姑仍然住在蚂蚁河南岸的那幢铁路房里。姑姑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壮实得像头牛 他完全有力气养活姑姑了。 姑姑老了,已经是满头的银丝了。每逢夭清气朗的日子,姑姑照例要提个小籃子,去阳 光灿烂的南山坡采野花。 清和的南山坡上空旷无人。年迈的姑姑把采来的芍药、玫瑰、野菊花,扎成一个绚丽的 花环,然后戴在自己头上。 南山坡一下子变得神圣起来。姑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也有一个女人的绚丽而温 馨的梦啊…… 次,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了他的父亲。 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起来…… 儿子望着窗外,望着那开满鲜花的南山,长长地叹气了。 (选自阿成《扎满鲜花的吊桥》)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写姑姑在异地他乡为了生存,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不仅表现了姑姑的聪慧 也表现了她的顽强,对命运的不屈服 B.作品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结尾写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是一种长久潜藏 于心底的情感宣泄,有一种苍凉的况味 C.作品的结尾写长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他的父亲,这一内容是文本故事的合理 发展,也含蓄地交代了姑姑的身世之谜。 D.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姑姑艰辛抚养儿子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 而有意味的道理:苦难的生活泯灭不了美。 5.作品是怎样叙述姑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6.作品多处写到“绳索桥”和“南山坡的野花”,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 分)
过,于是,那些来度假的洋人都欢呼起来。 这是姑姑的工作。由一家旅游公司付给她一点点微薄的工资。 有时候,姑姑用野花扎成一个个花环,卖给那些来这里度假的洋女人…… 日月如梭,光阴如箭。蚂蚁河的水越发地瘦了,越发地憔悴了,只剩下深沟里的窄窄一 束,坡镇人甚至可以赤着脚趟过去了。 那座绳索桥已经不见了,似乎已无存在的必要了。每逢周末的旅游列车早就停了,过去 的一切恍如梦境了。 姑姑仍然住在蚂蚁河南岸的那幢铁路房里。姑姑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壮实得像头牛, 他完全有力气养活姑姑了。 姑姑老了,已经是满头的银丝了。每逢天清气朗的日子,姑姑照例要提个小篮子,去阳 光灿烂的南山坡采野花。 清和的南山坡上空旷无人。年迈的姑姑把采来的芍药、玫瑰、野菊花,扎成一个绚丽的 花环,然后戴在自己头上。 南山坡一下子变得神圣起来。姑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也有一个女人的绚丽而温 馨的梦啊…… 一次,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了他的父亲。 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起来…… 儿子望着窗外,望着那开满鲜花的南山,长长地叹气了。 (选自阿成《扎满鲜花的吊桥》)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作品写姑姑在异地他乡为了生存,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不仅表现了姑姑的聪慧, 也表现了她的顽强,对命运的不屈服。 B.作品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结尾写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是一种长久潜藏 于心底的情感宣泄,有一种苍凉的况味。 C.作品的结尾写长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他的父亲,这一内容是文本故事的合理 发展,也含蓄地交代了姑姑的身世之谜。 D.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姑姑艰辛抚养儿子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 而有意味的道理:苦难的生活泯灭不了美。 5.作品是怎样叙述姑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 分) ▲ ▲ 6.作品多处写到“绳索桥”和“南山坡的野花”,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 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 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 2014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 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 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 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 的省区市,也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 “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 总成绩。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选择 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摘编自新华社《2017年“新”高考前瞻:高考改革到底会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 材料二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和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都认为,高考改革 是大学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录取。 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体现,是今年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参加 上海綜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所髙校校测面试环节。与以往髙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绩外, 校測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试表现不同的是,今年上海所有大学都采用了“高考成绩(60%)+面试 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而且在综合评价资格初审和 面试环节,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綜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 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报告主要包括毎位考生高中3年在校期间所展现的品德发展和公民素 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行为素养记录,是 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3+3"的考试科目选择与组合相适应,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莱单”即“院 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 需要设置,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 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与该“院校专业 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高考,招录方式新在哪儿》) 材料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7 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 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 2014 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 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 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 3 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 自选 3 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 的省区市,也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 “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 3 科成绩计入高考 总成绩。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 60%下降到 17%,选择 传统文科的由 40%下降到 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摘编自新华社《2017 年“新”高考前瞻:高考改革到底会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 材料二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和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都认为,高考改革 是大学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录取。 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体现,是今年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参加 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 9 所高校校测面试环节。与以往高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绩外, 校测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试表现不同的是,今年上海所有大学都采用了“高考成绩(60%)+面试 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而且在综合评价资格初审和 面试环节,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 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报告主要包括每位考生高中 3 年在校期间所展现的品德发展和公民素 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行为素养记录,是 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3+3"的考试科目选择与组合相适应,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即“院 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 需要设置,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 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 1 门与该“院校专业 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高考,招录方式新在哪儿》)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