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⑤④⑤线 、教材第92页活动 1.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已超过自然界自我调节能力,成为影响自然 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环境正以人类未能预知的方式发生着变化。图中 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 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会造成污染。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 的水文特征;对生活在河水中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 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 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 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 市的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众多的城市环境对整个自然环境变化起什 么作用,目前未知。 2.(1)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 (2)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 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图66发 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 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3)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答案。例如,水稻种植中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 山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采挖甘草、发菜、牧养山羊导致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二、教材第97页活动 略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教材第 92 页活动 1.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已超过自然界自我调节能力,成为影响自然 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环境正以人类未能预知的方式发生着变化。图中 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 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会造成污染。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 的水文特征;对生活在河水中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 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 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 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 市的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众多的城市环境对整个自然环境变化起什 么作用,目前未知。 2.(1)图 6.5 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 6.6 反映的是工业生产。 (2)图 6.5 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 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图 6.6 发 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 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3)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答案。例如,水稻种植中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 山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采挖甘草、发菜、牧养山羊导致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二、教材第 97 页活动 1.略
2.有必要。人类在森林区内修筑公路,已经侵占和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 如果再不对蛇的迁移进行保护,蛇数量的减少以至灭绝不可避免。这种做法体现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3.(1)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2)不正确,对可再生资源可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 (3)不正确,可以砍,但要砍、育结合才能持续发展。 (4)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5正确。 (6)正确。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可持续发 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7)正确。用可持续发展系统来解释,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环境属 于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目的 [课堂小结 人地关系历史演变 原始平衡 采猎文明 不协调 人地关系的 农业文明 全面不协调 历史回顾 工业文明 协调发展」 环境文明 产生、表现值直面环境问题一→分布特点 概念-可持续发展→内涵原则 课时演练水平测试 学业达标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 之民向义”《管子》。两诗句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
2.有必要。人类在森林区内修筑公路,已经侵占和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 如果再不对蛇的迁移进行保护,蛇数量的减少以至灭绝不可避免。这种做法体现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3.(1)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2)不正确,对可再生资源可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 (3)不正确,可以砍,但要砍、育结合才能持续发展。 (4)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5)正确。 (6)正确。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可持续发 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7)正确。用可持续发展系统来解释,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环境属 于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目的。 学 业 达 标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 之民向义”《管子》。两诗句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
1~2题。 1.材料中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天命决定一切 B.人类主宰自然 C.人定胜天 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诸相处 2.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解析:此思想形成于人类社会早期,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 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答案:1.A2C 3.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 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 动场面。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 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資源、水资源、 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 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C 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 读图,完成4~5题
1~2 题。 1.材料中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天命决定一切 B.人类主宰自然 C.人定胜天 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解析:此思想形成于人类社会早期,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 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答案:1.A 2.C 3.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 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 动场面。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 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 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 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C 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 10 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 读图,完成 4~5 题
图甲 图乙 河目朔泊居民点画国嗶布回 土地利用类型区界线 国醒地国林□辨地國园裸岩 4.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有() ①坡地垦田②围湖造田⑧林地利用④果园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对于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增强③环境污染④下游洪水 威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4题,对照甲、乙两幅图可以看出,甲图中500m等高线处等高线 密集,坡度较陡,在乙图中却分布有耕地,属于陡坡开垦;对照甲、乙两图,不 难发现乙图中湖泊面积缩小,且周分布有较多耕地,因此主要是围湖造田造成 的。第5题,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陡坡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造成湖泊 淤积,调蓄功能减弱,造成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人 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造成生态破坏及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4.A5.D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 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 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6~7题
4.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有( ) ①坡地垦田 ②围湖造田 ③林地利用 ④果园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对于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增强 ③环境污染 ④下游洪水 威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 4 题,对照甲、乙两幅图可以看出,甲图中 500 m 等高线处等高线 密集,坡度较陡,在乙图中却分布有耕地,属于陡坡开垦;对照甲、乙两图,不 难发现乙图中湖泊面积缩小,且周围分布有较多耕地,因此主要是围湖造田造成 的。第 5 题,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陡坡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造成湖泊 淤积,调蓄功能减弱,造成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人 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造成生态破坏及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4.A 5.D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 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 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 6~7 题
6.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②历代各朝均 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棼, 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 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 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解析:第6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 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采,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 的过度使用。第7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 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 答案:6.D7A 8.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世界环境日”当天,整理出两则材料刊登在校 报上,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共鸣。 材料一关于鱼类的漫画。 图1小鱼的哀求图2也得用保护伞呢 材料二由美国和加拿大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一个科学小组,历时4 年完成了一项名为“生物多样性缺失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调查。他们将研究 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该报告警告世人,若按照目前人们的行为继续
6.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 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 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 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 3 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 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解析:第 6 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 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采,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 的过度使用。第 7 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 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 答案:6.D 7.A 8.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世界环境日”当天,整理出两则材料刊登在校 报上,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共鸣。 材料一 关于鱼类的漫画。 图 1 小鱼的哀求 图 2 也得用保护伞呢 材料二 由美国和加拿大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一个科学小组,历时 4 年完成了一项名为“生物多样性缺失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调查。他们将研究 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该报告警告世人,若按照目前人们的行为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