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儿茶酚胺症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4.护理措施。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第四十六章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 【目的要求】 1.运动系统的检查方法:了解。 2.生物力学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熟悉。 3.牵引术与护理:了解牵引术。掌握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4.石膏绷带术与护理:了解石膏绷带的特性及并发症。掌握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 1.运动系统的检查方法。 2.生物力学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3.牵引术、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4.石膏绷带的特性及并发症。石膏绷带术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第四十七章骨与关节损伤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概述:了解骨折的病因和分类,掌握骨折的定义、临床表现,熟悉骨折的处理原则、 骨折的并发症,熟悉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了解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熟悉骨折的急救。 2.常见四肢骨折:熟悉常见四肢骨折的概念、病因,掌握常见四肢骨折的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脊椎骨折:了解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表现、治疗原则,熟悉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 的护理。 4.骨盆骨折:了解临床表现、处理原则,熟悉护理要点。 5.手外伤:了解原因,熟悉处理原则。 6.关节脱位:了解关节脱位的分类、治疗原则,掌握关节的定义、临床表现,熟悉常 见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掌握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骨折的病因和分类,骨折的定义、临床表现,骨折的处理原则、骨折的并发症,影 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骨折的急救。 ·131·
·131· 3.儿茶酚胺症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4.护理措施。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第四十六章 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 【目的要求】 1.运动系统的检查方法:了解。 2.生物力学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熟悉。 3.牵引术与护理:了解牵引术。掌握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4.石膏绷带术与护理:了解石膏绷带的特性及并发症。掌握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 1.运动系统的检查方法。 2.生物力学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3.牵引术、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4.石膏绷带的特性及并发症。石膏绷带术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第四十七章 骨与关节损伤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概述:了解骨折的病因和分类,掌握骨折的定义、临床表现,熟悉骨折的处理原则、 骨折的并发症,熟悉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了解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熟悉骨折的急救。 2.常见四肢骨折:熟悉常见四肢骨折的概念、病因,掌握常见四肢骨折的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脊椎骨折:了解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表现、治疗原则,熟悉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 的护理。 4.骨盆骨折:了解临床表现、处理原则,熟悉护理要点。 5.手外伤:了解原因,熟悉处理原则。 6.关节脱位:了解关节脱位的分类、治疗原则,掌握关节的定义、临床表现,熟悉常 见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掌握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骨折的病因和分类,骨折的定义、临床表现,骨折的处理原则、骨折的并发症,影 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骨折的急救
2.常见四肢骨折的概念、病因,常见四肢骨折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表现、治疗原则,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护理。 4.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要点。 5.手外伤原因,处理原则。 6.关节脱位的分类、治疗原则,关节的定义、临床表现,常见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 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第四十八章腰腿痛及颈肩痛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腰腿痛: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处理原则、护理 措施。 2.颈肩痛:熟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掌握颈椎病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2.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颈椎病的护理措施。 【散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第四十九章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化脓性骨髓炎:了解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诊治要点,熟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的临床表现。了解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熟悉护理措施。 2.化脓性关节炎:熟悉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3.骨与关节结核:了解骨与关节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围手术期护理。 【教学内容】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诊治要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慢性骨髓炎 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2.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3.骨与关节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围手术期护理。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132·
·132· 2.常见四肢骨折的概念、病因,常见四肢骨折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表现、治疗原则,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护理。 4.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要点。 5.手外伤原因,处理原则。 6.关节脱位的分类、治疗原则,关节的定义、临床表现,常见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 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第四十八章 腰腿痛及颈肩痛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腰腿痛: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处理原则、护理 措施。 2.颈肩痛:熟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掌握颈椎病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2.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颈椎病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第四十九章 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化脓性骨髓炎:了解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诊治要点,熟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的临床表现。了解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熟悉护理措施。 2.化脓性关节炎:熟悉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3.骨与关节结核:了解骨与关节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围手术期护理。 【教学内容】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诊治要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慢性骨髓炎 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2.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3.骨与关节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围手术期护理。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第五十章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概述:熟悉骨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2.常见骨肿瘤:了解常见骨肿瘤的特点,掌握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教学内容】 1,骨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2.常见骨肿瘤的特点,掌握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篇总论 绪论、外科休克病人护理 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 3 病人护理 麻醉病人护理 3 重症监护病人护理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2 操作一皮肤准备 4 手术室工作 营养支持病人护理 2 外科感染病人护理 损伤、烧伤伤员护理 3 ·133·
·133· 第五十章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概述:熟悉骨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2.常见骨肿瘤:了解常见骨肿瘤的特点,掌握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教学内容】 1.骨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2.常见骨肿瘤的特点,掌握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电化教学、见习。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篇 总论 绪论、外科休克病人护理 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 病人护理 麻醉病人护理 重症监护病人护理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手术室工作 营养支持病人护理 外科感染病人护理 损伤、烧伤伤员护理 2 3 3 3 2 2 2 2 3 操作一 皮肤准备 4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二篇 普外科 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2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2 腹外疝病人护理 2 见习一 3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 2 的护理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2 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 3 操作二胃肠减压护理 5 护理 小肠疾病病人护理 3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2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护理 3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 3 操作三T管护理 5 胰腺疾病病人护理 3 急腹症病人护理 2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2 ·134·
·134·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二篇 普外科 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腹外疝病人护理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 的护理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 护理 小肠疾病病人护理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护理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 胰腺疾病病人护理 急腹症病人护理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2 2 2 2 2 3 3 2 3 3 3 2 2 见习一 操作二 胃肠减压护理 操作三 T 管护理 3 5 5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三篇 专科篇 练习 3 神经外科 8 见习二 0t*44t*t+4t中e 心胸外科 5 泌尿外科 13 骨科 13 合计 92 20 四、大纲使用说明 1.大纲使用对象、层次为护理专业(本科)必修课。 2.对讲课内容顺序安排的要求见上表。 3.允许主讲教师进行根据教学实际,如见习条件、实验条件、不同层次学生等进行一 定程度的调整。 五、主要参考书目 《外科护理学》,曹伟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135
·135·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三篇 专科篇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8 5 13 13 练习 见习二 ………………… 3 合计 92 20 四、大纲使用说明 1.大纲使用对象、层次为护理专业(本科)必修课。 2.对讲课内容顺序安排的要求见上表。 3.允许主讲教师进行根据教学实际,如见习条件、实验条件、不同层次学生等进行一 定程度的调整。 五、主要参考书目 《外科护理学》,曹伟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