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61.0.1 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 Pediatr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开课(二级)学院:曙光临床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5学分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8学时,教学见习12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学科,包括: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 剂学、中医经典选读。 西医基础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加平时考查(包括:教学见习,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成绩占总 成绩70%,平时考查占总成绩3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儿科学基础知识、儿童保健、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疾病、 心肝疾病、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常见疾病,对每个章节的不同病证提出了 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临床见习和讨论,可采 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部分章节可采用案例式教学,强调主动性学习,师生互动, 以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和巩固学习效果。 本课程中医专业共计70学时,其中课堂理论讲授58学时,见习12学时:适合中医专 业七年制学生应用,选用教材为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7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主 编汪受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This course contains basic knowledge of pediatrics,children health care,new-born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spleen diseases,heart diseases,hepatic diseases,renal diseases,infectious diseases,verminosis and some other diseases.It has three different requirement,including understand,familiar with and master.It is class reaching mostly and assistant with clinical practice and discussion.During the teaching,we use the multimedia to make things clear and add cases in some chapters.We make an emphasis on initiative and communi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onfirm the result. This course for TCM major is 70 periods in total.58 of them are theory and 12 of them are 。109·
·109·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61.0.1 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 Pediatr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开课(二级)学院:曙光临床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5 学分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 7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58 学时,教学见习 12 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学科,包括: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 剂学、中医经典选读。 西医基础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加平时考查(包括:教学见习,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成绩占总 成绩 70%,平时考查占总成绩 3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儿科学基础知识、儿童保健、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疾病、 心肝疾病、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常见疾病,对每个章节的不同病证提出了 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临床见习和讨论,可采 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部分章节可采用案例式教学,强调主动性学习,师生互动, 以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和巩固学习效果。 本课程中医专业共计 70 学时,其中课堂理论讲授 58 学时,见习 12 学时;适合中医专 业七年制学生应用,选用教材为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 7 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主 编汪受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第 1 版。 This course contains basic knowledge of pediatrics, children health care, new-born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spleen diseases, heart diseases, hepatic diseases, renal diseases, infectious diseases, verminosis and some other diseases. It has three different requirement, including understand, familiar with and master. It is class reaching mostly and assistant with clinical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During the teaching, we use the multimedia to make things clear and add cases in some chapters. We make an emphasis on initiative and communi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onfirm the result. This course for TCM major is 70 periods in total. 58 of them are theory and 12 of them are
clinical practice.This course is suitable for 7-year students major in TCM.The text book Pediatrics of TCM is edited by Wang Shouchuan and published by China Traditional Medicine Publishing Company.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的一门中医临床学科。本 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儿科学基础知识、儿童保健、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疾病、心肝 疾病、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及常见疾病,对每个章节的不同病证提出 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 观教学,部分章节采用案例式教学,结合临床见习和讨论,强调主动性学习,师生互动, 提高和巩固学习效果。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起源与进展。 2.熟悉儿科学在宋代以后的重大发展及解放后的新贡献。 3.了解学习儿科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1.阐述战国时期儿科学起源的有关文献,历秦汉、隋唐以至宋代的儿科发展简史。介 绍钱乙、董汲、陈文中诸家对儿科发展的贡献和概况。 2.介绍明清时代对小儿时行疾病的认识和发展,如天花、麻疹、白喉、丹痧等有关防 治的论述,其中突出以万全、谢玉琼、陈复正为代表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并有重点地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发展。 3.了解儿童是人生的起点,健康的儿童阶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很多疾病要从儿童时 期预防,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很多疾病应在儿童阶段治愈,不能延及成年,如肾 炎、肾病、风湿热、哮喘。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 【目的要求】 熟悉小儿的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110-
·110· clinical practice. This course is suitable for 7-year students major in TCM. The text book Pediatrics of TCM is edited by Wang Shouchuan and published by China Traditional Medicine Publishing Company.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的一门中医临床学科。本 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儿科学基础知识、儿童保健、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疾病、心肝 疾病、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及常见疾病,对每个章节的不同病证提出 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 观教学,部分章节采用案例式教学,结合临床见习和讨论,强调主动性学习,师生互动, 提高和巩固学习效果。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起源与进展。 2.熟悉儿科学在宋代以后的重大发展及解放后的新贡献。 3.了解学习儿科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1.阐述战国时期儿科学起源的有关文献,历秦汉、隋唐以至宋代的儿科发展简史。介 绍钱乙、董汲、陈文中诸家对儿科发展的贡献和概况。 2.介绍明清时代对小儿时行疾病的认识和发展,如天花、麻疹、白喉、丹痧等有关防 治的论述,其中突出以万全、谢玉琼、陈复正为代表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并有重点地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发展。 3.了解儿童是人生的起点,健康的儿童阶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很多疾病要从儿童时 期预防,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很多疾病应在儿童阶段治愈,不能延及成年,如肾 炎、肾病、风湿热、哮喘。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目的要求】 熟悉小儿的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教学内容】 一、介绍古代儿科对年龄分期的认识和发展。 二、阐述现代小儿年龄分期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掌握小儿时期生长发育的正常规律及各期体重、身高、囟门、牙齿等正常值。 【教学内容】 一、阐述小儿体格生长、智能发育概况。 二、对古代变蒸说作简要介绍与评价。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儿保门诊见习。 第四节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生理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掌握小儿病理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3.了解小儿致病的主要原因。 【教学内容】 1.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并解释“稚阴稚阳”和“纯 阳之体”的含义。 2.阐述引起小儿疾病发生的原因。 3,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联系临床解释“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的病理转归,并说明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 【目的要求】 掌握小儿诊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1.望诊: (1)望神色:(2)望形态:(3)审苗窍:(4)辨斑诊:(5)察二便:(6)察指纹。 2.闻诊: (1)啼哭声:(2)呼吸声:(3)咳嗽声:(4)语言声:(5)嗅气味。 3.问诊: ·111-
·111· 【教学内容】 一、介绍古代儿科对年龄分期的认识和发展。 二、阐述现代小儿年龄分期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掌握小儿时期生长发育的正常规律及各期体重、身高、囟门、牙齿等正常值。 【教学内容】 一、阐述小儿体格生长、智能发育概况。 二、对古代变蒸说作简要介绍与评价。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儿保门诊见习。 第四节 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生理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掌握小儿病理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3.了解小儿致病的主要原因。 【教学内容】 1.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并解释“稚阴稚阳”和“纯 阳之体”的含义。 2.阐述引起小儿疾病发生的原因。 3.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联系临床解释“易虚易实” 、 “易寒易热”的病理转归,并说明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五节 儿科诊法概要 【目的要求】 掌握小儿诊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1.望诊: (1)望神色;(2)望形态;(3)审苗窍;(4)辨斑诊;(5)察二便;(6)察指纹。 2.闻诊: (1)啼哭声;(2)呼吸声;(3)咳嗽声;(4)语言声;(5)嗅气味。 3.问诊:
(1)问年龄:(2)问病情:(3)问个人史(包括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 接种史等)。 4.切诊: (1)脉诊:小儿切脉方法,小儿正常和病理脉象。 (2)按诊:包括头囟、颈腋、胸腹、四肢、皮肤等。 【教学方式】 1.见习示范操作。 2.阅读2~3份儿科病史。 第六节儿科治法概要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内治法的用药原则。 2.熟悉小儿外治法的种类和临床适应证。 【教学内容】 1.儿科内治法的用药原则和给药方法: (1)用药原则:治疗用药要及时、正确和审慎:方药力求精简:注意顾护脾胃:重视 先证而治:不可乱投补益之药:掌握用药剂量。 (2)给药方法:口服给药法:鼻饲给药法:吸入法:吹鼻法:直肠给药法:注射给药法。 2.常用内治法: (1)疏风解表法:(2)止咳平喘法:(3)清热解毒法:(4)凉血止血法:(5)安蛔驱 虫法:(6)消食导滞法:(7)镇惊开窍法:(8)利水消肿法:(9)健脾益气法;(10)培元 补肾法:(11)活血化瘀法:(12)回阳救逆法。 3.常用外治法: (1)薰洗法:(2)涂敷法:(3)罨包法:(4)热熨法:(5)敷贴法:(6)擦拭法: (7)药袋疗法。 4.其他疗法: (1)推拿疗法:(2)针灸疗法:(3)灯火燋法:(4)拔罐疗法:(5)割治疗法。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七节中医儿科学研究方法 【目的要求】 1.熟悉中医儿科科研方法。 2.了解中医儿科重点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1.中医儿科传统研究方法。 2.现代医学科研方法: ·112·
·112· (1)问年龄;(2)问病情;(3)问个人史(包括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 接种史等)。 4.切诊: (1)脉诊:小儿切脉方法,小儿正常和病理脉象。 (2)按诊:包括头囟、颈腋、胸腹、四肢、皮肤等。 【教学方式】 1.见习示范操作。 2.阅读 2~3 份儿科病史。 第六节 儿科治法概要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内治法的用药原则。 2.熟悉小儿外治法的种类和临床适应证。 【教学内容】 1.儿科内治法的用药原则和给药方法: (1)用药原则:治疗用药要及时、正确和审慎;方药力求精简;注意顾护脾胃;重视 先证而治;不可乱投补益之药;掌握用药剂量。 (2)给药方法:口服给药法;鼻饲给药法;吸入法;吹鼻法;直肠给药法;注射给药法。 2.常用内治法: (1)疏风解表法;(2)止咳平喘法;(3)清热解毒法;(4)凉血止血法;(5)安蛔驱 虫法;(6)消食导滞法;(7)镇惊开窍法;(8)利水消肿法;(9)健脾益气法;(10)培元 补肾法;(11)活血化瘀法;(12)回阳救逆法。 3.常用外治法: (1)薰洗法;(2)涂敷法;(3)罨包法;(4)热熨法;(5)敷贴法;(6)擦拭法; (7)药袋疗法。 4.其他疗法: (1)推拿疗法;(2)针灸疗法;(3)灯火燋法;(4)拔罐疗法;(5)割治疗法。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七节 中医儿科学研究方法 【目的要求】 1.熟悉中医儿科科研方法。 2.了解中医儿科重点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1.中医儿科传统研究方法。 2.现代医学科研方法:
(1)查阅文献:(2)科研设计:(3)临床试验:(4)动物实验:(5)数据处理: (6)论文撰写。 3.现代实验研究方法。 4.中医儿科科研思路。 5.中医儿科科研选题: (1)临床研究选题的原则:(2)临床研究选题的内容。 【教学方式】 自学。 第二章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1.熟悉新生儿期保健特点。 2.熟悉母乳喂养方法及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 3.了解小儿各期保健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胎儿期保健 1.饮食调养:2.寒温调摄:3.防感外邪:4.避免外邪:5.劳逸结合:6.调节情 志:7.谨慎用药。 第二节新生儿保健 1.拭口洁眼:2.断脐护脐:3.洗浴衣着:4.生后开乳:5.祛除胎毒:6.预防疾 病:7.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第三节要儿期保健 1.母乳喂养:2.混合喂养:3.人工喂养:4.添加辅食:5.预防接种。 第四节幼儿期保健 1.饮食调养:2.起居活动:3.疾病预防。 第五节学龄前期保健 1.体格锻炼:2.早期教育:3.疾病预防。 第六节学龄期保健 1.全面发展:2.预防疾病。 第七节青春期保健 1.生理保健:2.心理保健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观摩音像资料。 ·113·
·113· (1)查阅文献;(2)科研设计;(3)临床试验;(4)动物实验;(5)数据处理; (6)论文撰写。 3.现代实验研究方法。 4.中医儿科科研思路。 5.中医儿科科研选题: (1)临床研究选题的原则;(2)临床研究选题的内容。 【教学方式】 自学。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1.熟悉新生儿期保健特点。 2.熟悉母乳喂养方法及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 3.了解小儿各期保健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胎儿期保健 1.饮食调养;2.寒温调摄;3.防感外邪;4.避免外邪;5.劳逸结合;6.调节情 志;7.谨慎用药。 第二节 新生儿保健 1.拭口洁眼;2.断脐护脐;3.洗浴衣着;4.生后开乳;5.祛除胎毒;6.预防疾 病;7.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第三节 婴儿期保健 1.母乳喂养;2.混合喂养;3.人工喂养;4.添加辅食;5.预防接种。 第四节 幼儿期保健 1.饮食调养;2.起居活动;3.疾病预防。 第五节 学龄前期保健 1.体格锻炼;2.早期教育;3.疾病预防。 第六节 学龄期保健 1.全面发展;2.预防疾病。 第七节 青春期保健 1.生理保健;2.心理保健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观摩音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