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 序 蒋孔阳(1) 前离 」) 第一章原始易学是巫学… 第一节象数“可渗”:原始易学的“阴影”结构……(2) 第节《周易》八卦与河图洛书的文化对应……(15) 第二章转换:从巫学智慧到美学智 (35) 第-节《周易》学智慧的基木文化内蕴 (36) 第¨:节“诗性智慧”的历史步伐……… 55) 第一节“诗性智慧”的心理转机 〔67) 第三章气:《周易》美学智慧的文化哲学 (88) 第一节“”原足占代中华的“马那” (89) 第二节时间型的哲理沉思 (104) 第四章符号美学智慧的源起 (123) 第一节符号之美的奇风异韵… (123} 第二节“符号关系场”—数的“宇宙秩序 (144) 第:节线之美… (155} 第五章意象美学智慧的滥觞 ………(167) 第一节《周易》意象观的内在美学结构
第节“立狼”能香“尽意” (185) 第:节从意象到意境 ,,,卜,·,,,, 20) 第六章生命美学智慧的发 (216) 第一节生殖崇拜的原始冲动 (2l7) 第二节生命美学智慧的意义层次 (228) 第三节“生”之美论的历史洪流 (242) 第七章阴阳美学智慧的建构 (262) 第·节“阴阳”与“生”… (262) 第节崇天(父)意识与恋:()情结 (273) 第∷∶节阳刚、阴柔与刚柔相济…… (299) 第八章中和美学智慧的范型…… (315) 第节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光辉体现 (316) 第二节中和美论的历史辐射 (345 第九章人格美学智慧的超越 (366) 第一节从巫到圣:存神与人之际 (367) 第节人格的比较 (386) 第一节圆型人格与方型人格… (399) 第十章《周易》美学智慧的文化心理…………………(411 第一节原始思维与大人合 (412) 第二节乐观情调与忧患惠意识… (426) 第十一章太极:《周易》美学智慧的终结 ……(450) 第一节问归原点… (451) 第节崇拜与美的“二律背反与“合二而”…(470) 第三节大圆之美与“冲破太极 (482) 后记 (500
第一章 原始易学是巫学 在探究《周易》美学智慧之前,有必要对原始易学的文化属 性闰题加以辨下清楚。这个问题之所以应当肖先提出来,是因为 原始易学是否真是巫学常常是引起争论的·个文化难题 有的《周易》研究者认为“《周易》不是卜之书”、“卦爻辞 不是筮辞”,有的研究者持“《周易》是··部讲哲学讲思想的 书,卜筮不过是它的躯壳”的见解,并认为这种“躯亮”论肇始 于先秦,所谓庄子讲“《易》以道阴阳”、可马迁说“《易》以道 化”、“《易》本隐以之显”,以及认为魏晋王弼的易学“义理“观和 宋代理学家程顾等人的易学观都持这种“原始易学”之“卜竅”“躯 壳”论“卜筮”既然仅是《周易》的“躯壳”,自然难以得“原始 易学是巫学”的结论。还有的研究者断言:“占与《周易》本来 无缘。但从春秋到现在,究《周易》的人却几乎尢不用占筮讲 《周易》。显然,这都远远离开了《周易》本身。因此,我们要弄 清《周易》的本来面目,就必须首先摒除占筮说”3 《新华文摘》1985年第5期,第224~225页。 2金景芳:《学易四种》,吕绍纲序 宋祚胤:《局易译注与考辦》自序
这类易学观也许表现出一种共同的文化心理,即认为原始易 学—一《周易》本文的巫术占筮纯为无稽之迷信,倘若承认原始 易学是巫学,担心会使自山的易学观与巫术迷信划不清界限。这 是未从文化学角度看待《周易》巫术筮的必然结果 著者以为原始易学是巫学。为了“弄清《周易》的本来面 目”,恰恰必须从探究其巫术占煞着手。因为,尽管《周易》占 符不乏巫术迷信、我们不要迷信,然前其巫学智恰恰是《周 易》美学智慧的个文化基砷,《周易》美学智慧的文化原型尢 疑是与其巫学智慧相联系的 第一节象数“渗”:原始易学的“阴影”结构 《周易》一书,自汉代始就被尊为“六经之首”,刘向(前77 前6年)、刘歆(?--—23年)父子将其编定于《六艺略》 之首位。这“六经”是《易》、《书》、《诗》、《礼》、《乐》和《春 秋》,《乐》经亡佚,实为终。唐代有“九经”之说,包括 《易》、《书》、《诗》、《礼记》、《公羊传》、《谷梁传》(注:这两传 均为《春秋》之“传”)、《周礼》、《仪礼》和《左传》。唐文宗刻 石经,扩充为“…纾”将《孝纤》、《论语》和《尔雅》列于经 部。宋代又追加·部《孟子》,于是成“十经”规模。直到清代 纪晓岚编就《四库全书》,仍以《周易》置“十三经”首付,可见 其地位崇高。这是何故?因为《周易》本文的成书年代 般认 为在前]l世纪的殷周之际,从中国现仔篇幅较大的文化资料 看,没有比这更早的了。甲骨文、金文的成文年代自然有许多早 于《周易》本文,但都是些十分简短的文辞。而且,在《周易》 本文中,保存了大量上占史实和文化智慧材料,其学术地信非同
般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周易》通行本是《易经》(《周易》本 文)和《易传》(《周易》辅文)的合编,其体例始定于东汉郑 玄,实际上包括上药易、中古易(《周易》本文)和下占易(《易 传》) 《易》i:宓牺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 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 暴物,文王以诸顺命而行道,天人之与,可得而效。于是 嗔易六爻,作上下篇。孔∫为之作彖、象、系辞、文言、说 卦、序卦、杂卦之属十篇、故日易道深矣,人更圣,世历 古 整部《周易》,就是由所谓“三圣”完成的,时历“三古”。所 谓宓牺氏郎伏羲氏通过仰观俯察始作八卦为上古易;周文于重卦 六十四芹系卦爻辞为中古易;孔子为之作《易传》(十翼)为下 古易 这里,我们暂且勿论这上易、中古易和下古易是否确是分 别为伏羲、文王和孔子所作,学界一般对伏羲创卦说和孔了作 《易传》论已难信是。因为伏羲乃神话传说中的远古东方氏族首 领,是否确有其人已是疑问,如何能够断言是八卦的作者?《易 传》确有“古者包枘氏之于天下也……丁是始作八卦”之记、然而 由于年代久远,这…即使是战国时人的记载也只能看作传闻而 匕3。又,《易传》中确记载∫孔了关于易学的诸多言论、前面冠 以“f1”。恰出于这一点可以证明《易传》的作者不能是孔 t《汉书·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