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应对策略
文言文断句应对策略
1、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 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 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 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 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的确如 此
1、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 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 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 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 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的确如 此
①文言文中,“夫、惟、盖、凡、且 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 常出现在句首;②而“乎、哉、也、矣、 欤、焉、耳”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③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 常出现在句中;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 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 至若、若、故、是故,大至用在一句话 的开头。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①文言文中,“夫、惟、盖、凡、且、 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 常出现在句首;②而“乎、哉、也、矣、 欤、焉、耳”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③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 常出现在句中;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 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 至若、若、故、是故,大至用在一句话 的开头。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2、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 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 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 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2004年北京卷 考题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 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 可区分出两个句子。②其马将胡骏马而 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 “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 子
2、找出动词 ,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 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 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 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2004年北京卷 考题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 中动词 有“亡”“入”“吊”,因此 可区分出两个句子。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 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 “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 子
3、注意称句式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 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 如2004年北京卷考题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与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 贺之”这两个句子是对称的,可以作为断句 的参考,又如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 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句式工整,都为四 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
3、注意对称句式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 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 如2004年北京卷考题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与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 贺之”这两个句子是对称的,可以作为断句 的参考,又如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 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句式工整,都为四 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