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试卷 出题人:王骞 审题人:曾卫东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一组是 A.抵掌而谈胼手胝足福祉咫尺 波谲云诡一蹶不振联袂角逐 C.间不容发熏陶渐染信笺缄默 D.故态复萌启蒙主义懵懂愚氓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失去儿子的伤心,左支右绌的生活,夫妻聚少离多,父母无暇照顾,沉重的工作压力, 这些都是构成董玉飞悲剧的原因 B.卷入“杨帆门”事件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萧瀚在博客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曾因发 文批杨帆而遭到谩骂,差点辞职 C.年轻人的惊人能量,可从选战中的一句流行语窥见一般。奥巴马演讲时,常常冲听众发 问:准备好了吗?有信心吗?我们能赢吗? D.就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铺天盖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时候,农业、农村的基础设 施却在日渐凋敝。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所谓“对别人用儒家,对自己用道家,对上级用墨家,对下属用法家”,虽然很有点实用 主义的味道,但也不失为一种学习和传承,当然,这只是我的门户之见,姑妄言之。 B.当记者提出要采访的时候,领队出来发话了:“希望大家不要再为难他了,不要再对为什 么受伤这件事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C.研究生导师配备互选,既加深了导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避免了“乱点鸳鸯谱”,又 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导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D.周星驰独立执导电影后,天马行空地开始了自己的独角戏,从《少林足球》到《功夫》 再到《长江七号》,一切以自己的意志来摆布电影中所有的元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9日上午的全体会议是听取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国 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就《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了说 B.十数个年轻的志愿者唱他们自编的支持奥巴马的歌。最前端的是一个黑人女孩。“送奥巴 马上路”的歌声,我能听出他们对一个黑人总统的期待。 C.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记”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 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D.在这次奶粉事件中,提醒大多数的中国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应该算是一种好的 趋势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 2009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 文 试 卷 出题人: 王骞 审题人: 曾卫东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一组是 A.扺.掌而谈 胼手胝.足 福祉. 咫.尺 B.波谲.云诡 一蹶.不振 联袂. 角.逐 C.间.不容发 熏陶渐.染 信笺. 缄.默 D.故态复萌. 启蒙.主义 懵.懂 愚氓.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失去儿子的伤心,左支右绌的生活,夫妻聚少离多,父母无暇照顾,沉重的工作压力, 这些都是构成董玉飞悲剧的原因。 B.卷入“杨帆门”事件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萧瀚在博客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曾因发 文批杨帆而遭到谩骂,差点辞职。 C.年轻人的惊人能量,可从选战中的一句流行语窥见一般。奥巴马演讲时,常常冲听众发 问:准备好了吗?有信心吗?我们能赢吗? D.就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铺天盖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时候,农业、农村的基础设 施却在日渐凋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所谓“对别人用儒家,对自己用道家,对上级用墨家,对下属用法家”,虽然很有点实用 主义的味道,但也不失为一种学习和传承,当然,这只是我的门户之见 ....,姑妄言之。 B.当记者提出要采访的时候,领队出来发话了:“希望大家不要再为难他了,不要再对为什 么受伤这件事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 C.研究生导师配备互选,既加深了导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避免了“乱点鸳鸯谱 .....”,又 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导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D.周星驰独立执导电影后,天马行空 ....地开始了自己的独角戏,从《少林足球》到《功夫》 再到《长江七号》,一切以自己的意志来摆布电影中所有的元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9 日上午的全体会议是听取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国 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就《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了说 明。 B.十数个年轻的志愿者唱他们自编的支持奥巴马的歌。最前端的是一个黑人女孩。“送奥巴 马上路”的歌声,我能听出他们对一个黑人总统的期待。 C.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记”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 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D.在这次奶粉事件中,提醒大多数的中国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应该算是一种好的 趋势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三鹿轰然倒塌后,其旗下的优质资产吸引了众多买家,在三鹿命运未卜之际,地方政府 正考虑另一种可能的处理方式 。在这种千夫所指的情形下,任何接手者都 要首先考虑到 其次才是 ①放弃旧品牌,改换新名称,重启生产 ②重启生产,放弃旧品牌,改换新名称 ③改换新名称,放弃旧品牌,重启生产 ④尽量对受害者做出赔偿 ⑤恢复生产 A.②④⑤B.①④⑤C.②⑤④D.①⑤④ 、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 先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庄子>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1.5 万册的纪录。另一边是人们对于丹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签售会当天,一位男土冲 入签售会场,脱去外套,露出T恤,上面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几个大字 以示抗议。3月2日,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几位学生 在天涯网上,发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称于丹“用《心 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讲坛》应 立即让于丹下课,面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这些学生联名表态“要将于丹抵制到底”,回帖 者众多。拨开现象看本质,深究其本,所有纷争都指向一个焦点:传统经典应如何解读? 现在有“大话”经典、“水煮”经典、经典“心得”、“品”经典,等等,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 棍子打死。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掌学术金字塔 的塔尖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 术教材,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另一方面,经典的意义也是双面的,在特定 的条件下也可能会束缚人们的思想或被保守主义者加以利用。个性化的、非学术化的解读 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长期从事文献传播学硏究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于丹的成功之处在于 借助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主流媒体解读经典文本,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 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即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 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呢?周庆山提出,通 过大众媒体对种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同时,媒体的传播 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这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 个度可以用“信、达、雅”三个传播原则来概括:要准确把握经典的基本精髓,要易于被公 众理解接受,要有较高审美价值。他觉得这也是今后类似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活动中 要注意的问题 周庆山表示,经典传播的理想生态环境应该是在严谨把握经典文本基本精髓的基础上, 采取诸如电视、电影、戏剧、多媒体甚至漫画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播,传播方式只是一种飛式 本质意义上还是要避免对经典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无论如何,作为有着博大精深文化底蕴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三鹿轰然倒塌后,其旗下的优质资产吸引了众多买家,在三鹿命运未卜之际,地方政府 正考虑另一种可能的处理方式: 。在这种千夫所指的情形下,任何接手者都 要首先考虑到 ,其次才是 。 ① 放弃旧品牌,改换新名称,重启生产 ② 重启生产,放弃旧品牌,改换新名称 ③改换新名称,放弃旧品牌,重启生产 ④尽量对受害者做出赔偿 ⑤恢复生产 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②⑤④ D.①⑤④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 先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庄子>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 1.5 万册的纪录。另一边是人们对于丹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签售会当天,一位男士冲 入签售会场,脱去外套,露出 T 恤,上面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几个大字, 以示抗议。3 月 2 日,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几位学生 在天涯网上,发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称于丹“用《心 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讲坛》应 立即让于丹下课,面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这些学生联名表态“要将于丹抵制到底”,回帖 者众多。拨开现象看本质,深究其本,所有纷争都指向一个焦点:传统经典应如何解读? 现在有“大话”经典、“水煮”经典、经典“心得”、“品”经典,等等,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 棍子打死。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 的塔尖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 术教材,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另一方面,经典的意义也是双面的,在特定 的条件下也可能会束缚人们的思想或被保守主义者加以利用。个性化的、非学术化的解读, 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长期从事文献传播学研究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于丹的成功之处在于 借助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主流媒体解读经典文本,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 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即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 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呢?周庆山提出,通 过大众媒体对一种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同时,媒体的传播 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这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 个度可以用“信、达、雅”三个传播原则来概括:要准确把握经典的基本精髓,要易于被公 众理解接受,要有较高审美价值。他觉得这也是今后类似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活动中 要注意的问题。 周庆山表示,经典传播的理想生态环境应该是在严谨把握经典文本基本精髓的基础上, 采取诸如电视、电影、戏剧、多媒体甚至漫画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播,传播方式只是一种形式, 本质意义上还是要避免对经典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无论如何,作为有着博大精深文化底蕴
的中国来说,有很多的传播资源可以发掘,而发掘时要当心别把它弄得支离破碎。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经典历经几千年风雨,不但没有被割断却日渐升温甚至火爆 起来,再一次反映了传统经典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心灵和生活上 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也呼唤着传统经典从学术圣坛走向民间,走到人们的 生活中。这对文化传播者来说既是商机,又是—个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于丹式解读″再 次反映出传统经典走入民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于丹的书销售火爆 于丹的书立意有可取之处 C.学界对于丹现象的分析D.“于丹式解读”是传统经典走入了民间 7、“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个性化阅读的现 象,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个性化解读只要立意可取,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 B.个性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C.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对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D.个性化的解读应采用“心得”等方式,使经典从学术金字塔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 益 8、.“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应该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大众传媒对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时态度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形式可以不拘 格 B.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底蕴博大精深,我们要把握“信、达、雅”的原则,理性谨慎地加 以开发和传播 C.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D.文化经典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 9、一方面是于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强烈反对,其原因表述最准确的 一项是 A.有人喜欢中国的传统经典,有人不喜欢 B.于丹的书中立意有可取之处,但她也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猥亵了孔子。 C.于丹虽然与民众分享了文化利益,但她让经典从学术金字塔上走下来了 D.她的书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但 她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是对经典的亵渎。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土,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 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 台劾①,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 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土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 郎,寻迁郎中。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 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 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②而 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
的中国来说,有很多的传播资源可以发掘,而发掘时要当心别把它弄得支离破碎。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经典历经几千年风雨,不但没有被割断却日渐升温甚至火爆 起来,再一次反映了传统经典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心灵和生活上 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也呼唤着传统经典从学术圣坛走向民间,走到人们的 生活中。这对文化传播者来说既是商机,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于丹式解读”再 一次反映出传统经典走入民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于丹的书销售火爆 B.于丹的书立意有可取之处 C.学界对于丹现象的分析 D.“于丹式解读”是传统经典走入了民间 7、“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个性化阅读的现 象,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个性化解读只要立意可取,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 B.个性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C.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对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D.个性化的解读应采用“心得”等方式,使经典从学术金字塔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 益。 8、.“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应该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大众传媒对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时态度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形式可以不拘 一格。 B.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底蕴博大精深,我们要把握“信、达、雅”的原则,理性谨慎地加 以开发和传播。 C.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D.文化经典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 9、一方面是于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强烈反对,其原因表述最准确的 一项是 A.有人喜欢中国的传统经典,有人不喜欢。 B.于丹的书中立意有可取之处,但她也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猥亵了孔子。 C.于丹虽然与民众分享了文化利益,但她让经典从学术金字塔上走下来了。 D.她的书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但 她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是对经典的亵渎。 三、文言文阅读(2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简答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 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 台劾①,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 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 郎,寻迁郎中。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 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 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②而 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
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③中赋诗,酌酒徘徊。客或 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 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 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 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注】①台劾:受有关部门揭发、举报。②耄:指年老。③圹:墓穴。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 坐:因犯……罪或错误 B.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图:画 C.客或难之,图曰:……难:反驳 D.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责:责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卢携以故宰相居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寻迁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C.客或难之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D.图与闾里耆老相乐 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下大乱,自己生命面临威胁的重要关头,司空图坚持气节,决不向反叛者屈膝,历 尽艰险,突破了重围。 B.在战乱的岁月里,司空图选择了隐居的道路,并有自己的一套隐居理论,说话做事在常 人看来往往比较怪异,避免了灾祸临头。 C.由于司空图品节高尚,忠于朝廷,因而受到众多官员的器重和称赞,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没有任何波折,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职。 D.司空图对财物看得很轻,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也愿意和父老乡亲共同享受,在乱 世中营造了一方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2)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3)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14、文中卢携说“司空御史,高士也”,请根据文章,说说司空图能够称得上“高士”的表 现有哪些。(3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理解
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③中赋诗,酌酒徘徊。客或 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 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 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 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注】①台劾:受有关部门揭发、举报。②耄:指年老。③圹:墓穴。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 坐:因犯……罪或错误 B.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图:画 C.客或难.之,图曰:…… 难:反驳 D.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责:责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卢携以.故宰相居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寻.迁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C.客或.难之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D.图与闾里耆老相.乐 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下大乱,自己生命面临威胁的重要关头,司空图坚持气节,决不向反叛者屈膝,历 尽艰险,突破了重围。 B.在战乱的岁月里,司空图选择了隐居的道路,并有自己的一套隐居理论,说话做事在常 人看来往往比较怪异,避免了灾祸临头。 C.由于司空图品节高尚,忠于朝廷,因而受到众多官员的器重和称赞,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没有任何波折,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职。 D.司空图对财物看得很轻,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也愿意和父老乡亲共同享受,在乱 世中营造了一方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 3 分) (1)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2)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3)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14、文中卢携说“司空御史,高士也”,请根据文章,说说司空图能够称得上“高士”的表 现有哪些。(3 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 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理解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苏轼《前赤壁赋》) (2)子孙视之不甚惜, (苏洵《六国论》) (3)余于仆碑 何可胜道也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读 何 吴长忠 (1)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 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2)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 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 核心概念,或曰核心价值。正如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体育 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宗教与艺术的核心概念。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 高境界则是相通的。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 趋于力的极限的赞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至核心价值 的渡溢。其另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干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 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 种近平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 (3)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嫣红,百态干姿,实乃自然造化之 精华。若自然界亦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类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4)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 欣赏主体亦有千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5)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 也。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春,真勇土也。春天品 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看那姚黄魏紫在春阳下绽放,在舂风中摇曳,似将日月精华集 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丽。 (6)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止于在自然形态之艳中展示其节其 气,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入此境者,唯有荷花。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 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囂,无艾无怨。在转 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 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 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岀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 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 而感动 (7)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 间这么幽寂这么静美呢?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 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戮力前行。 (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第4期)
16、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l 分) (1)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苏轼《前赤壁赋》) (2)子孙视之不甚惜, , 。(苏洵《六国论》) (3)余于仆碑, , ,何可胜道也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7~20 题。 读 荷 吴长忠 (1)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 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2)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 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 核心概念,或曰核心价值。正如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体育 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宗教与艺术的核心概念。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 高境界则是相通的。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 趋于力的极限的赞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至核心价值“美” 的渡溢。其另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 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 种近平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 (3)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嫣红,百态千姿,实乃自然造化之 精华。若自然界亦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类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4)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 欣赏主体亦有千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5)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 也。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春,真勇士也。春天品 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看那姚黄魏紫在春阳下绽放,在春风中摇曳,似将日月精华集 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丽。 (6)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止于在自然形态之艳中展示其节其 气,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入此境者,唯有荷花。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 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在转 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 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 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 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 而感动。 (7)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 间这么幽寂这么静美呢?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 一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戮力前行。 (选自《散文选刊》2007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