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 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 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 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 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 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 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 合,当时所谓骚坛⑥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 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 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 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 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 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 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 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 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 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 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 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①藉:盛大。②曲蘗:酒。③石公:作者的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 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B.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 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C.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 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 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答案】A 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 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 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 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有司:“司”即管理,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巾帼:本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发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 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②,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 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 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 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 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 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 合,当时所谓骚坛⑥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 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 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 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 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 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 抱愤而卒。 石公③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 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 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 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 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 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①藉:盛大。②曲糵:酒。③石公:作者的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 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B.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 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C.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 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D.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 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答案】 A 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 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 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 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 有司:“司”即管理,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 巾帼:本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发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
D.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有时候也指年龄或辈分相同的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 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同年”不能指辈分相同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极有才略,好出奇谋。他作胡宗宪的幕僚时,非常受信任,一切奏疏 公文等都由他代作;谈论军事策略,大多能切中要害。 B.徐文长才华横溢,文采极髙。他游历北方,以诗作记游抒怀,内容非常丰富 文章匠心独运,才思敏捷;书法刚柔相济,奔放苍劲 C.徐文长恃才傲物,不慕名利。当时有人认为他是文坛首领,徐文长自己却不 认同,而且斥责推崇自己的人,因而他的名声不能超出越地。 D.徐文长仕途不畅,命运多舛。他早年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更 重,最终心怀怨愤而死,作者认为徐文长一生无所不奇,因而一生坎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 C项属于无中生有。徐文长没有被认为是文坛领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②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48.【答案】①文章有卓识,文气沉郁而法度严整,不因为模拟而损失才华,不 因为议论而伤格调,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物。 ②幕府中(给他)与身份不相称的礼节,这表明胡宗宪赏识先生;上奏的表文博 得皇帝欢心,这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只是他未能显贵罢了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 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 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 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 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 成分增补出来。 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县县学生员,名声很大。薛蕙主持越中考试,认为他是奇 才,把他看作国士(旧称一国中的杰出人才)。可是他命运不好,屡次应试都失 败。中丞胡宗宪听说了,延请他为幕府宾客。徐文长拜见时,常常穿粗布衣服, 戴黑色头巾,纵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这时,胡宗宪统领多方军队,威 震东南,(在他面前)军队将士,跪着说话匍匐前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凭着 个诸生的身份傲视他,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和杜甫。适逢(胡宗宪)得到 白鹿,吩咐他作表文。表文送上,嘉靖皇帝很髙兴。胡宗宪因此更加欣赏他的才 能,(此后)一切奏疏表记,都出自他手 徐文长以才略自负,喜好谋划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看当时之士,没有一个 看上眼的。然而最终一直遭遇不顺利。徐文长已经不被考官赏识,就放浪饮酒, 纵情山水,奔走于齐、鲁、燕、赵之地,尽览北方沙漠。他所看到的山崩海啸, 沙起云飞,风鸣树倒,深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的行状,都一一用诗 抒写出来。他的胸中又有不可磨灭的豪气,英雄无路、寄身无门的悲伤,所以他
D.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有时候也指年龄或辈分相同的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 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 项“同年”不能指辈分相同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文长极有才略,好出奇谋。他作胡宗宪的幕僚时,非常受信任,一切奏疏、 公文等都由他代作;谈论军事策略,大多能切中要害。 B. 徐文长才华横溢,文采极高。他游历北方,以诗作记游抒怀,内容非常丰富; 文章匠心独运,才思敏捷;书法刚柔相济,奔放苍劲。 C. 徐文长恃才傲物,不慕名利。当时有人认为他是文坛首领,徐文长自己却不 认同,而且斥责推崇自己的人,因而他的名声不能超出越地。 D. 徐文长仕途不畅,命运多舛。他早年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更 重,最终心怀怨愤而死,作者认为徐文长一生无所不奇,因而一生坎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 C 项属于无中生有。徐文长没有被认为是文坛领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②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48.【答案】①文章有卓识,文气沉郁而法度严整,不因为模拟而损失才华,不 因为议论而伤格调,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物。 ②幕府中(给他)与身份不相称的礼节,这表明胡宗宪赏识先生;上奏的表文博 得皇帝欢心,这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只是他未能显贵罢了。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 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 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 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 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 成分增补出来。 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县县学生员,名声很大。薛蕙主持越中考试,认为他是奇 才,把他看作国士(旧称一国中的杰出人才)。可是他命运不好,屡次应试都失 败。中丞胡宗宪听说了,延请他为幕府宾客。徐文长拜见时,常常穿粗布衣服, 戴黑色头巾,纵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这时,胡宗宪统领多方军队,威 震东南,(在他面前)军队将士,跪着说话匍匐前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凭着 一个诸生的身份傲视他,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和杜甫。适逢(胡宗宪)得到 白鹿,吩咐他作表文。表文送上,嘉靖皇帝很高兴。胡宗宪因此更加欣赏他的才 能,(此后)一切奏疏表记,都出自他手。 徐文长以才略自负,喜好谋划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看当时之士,没有一个 看上眼的。然而最终一直遭遇不顺利。徐文长已经不被考官赏识,就放浪饮酒, 纵情山水,奔走于齐、鲁、燕、赵之地,尽览北方沙漠。他所看到的山崩海啸, 沙起云飞,风鸣树倒,深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的行状,都一一用诗 抒写出来。他的胸中又有不可磨灭的豪气,英雄无路、寄身无门的悲伤,所以他
作诗,如怒,如笑,如水鸣峡谷,如种子出土,如寡妇夜哭,旅人寒起。虽然他 的诗作体式时常有低下的,可是匠心独出,有王者气度,不是那些像女人一样伺 候人的人所能企及的。文章有卓识,文气沉郁而法度严整,不因为模拟而损失才 华,不因为议论而伤格调,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物。徐文长既然高雅,不与流 行风气相合,当世所谓文坛主盟的人,徐文长都大声呵斥,视为奴仆,所以他的 名气没有超出越地。可悲啊!(他)喜欢写书法,笔意奔放,风格和他的诗作 样,苍劲中跳跃出姿媚,正是欧阳修所说的“妖韶女老自有余态”。有时在他的 业余时间,随意画些花鸟,也都高超飘逸,很有情致。 最终因为疑忌,徐文长杀了自己的继室,被捕入狱判处死刑。太史张元汴极力解 救,才得以出狱。晚年悲愤更深,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显贵登门,有 时拒不接纳;时常带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饮酒:他有时自己拿斧子打 破头,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有时用锋利的锥子扎自 己两耳,深入一寸多,竟然没有死去 周望说:“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 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 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徐文长竟然因为不能够在当 时施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以致得了癫狂病;癫狂病一直没有痊愈,以致犯 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像先生那样的。虽然如此,胡宗宪,是一世豪 杰;嘉靖皇帝,是英明君主。幕府中(给他)与身份不相称的礼节,这表明胡宗 宪赏识先生;上奏的表文博得皇帝欢心,这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只是 他未能显贵罢了。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的风气,百年之后,自有定论 怎么会怀才不遇呢!梅客生曾经寄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老友,他的病比人奇 特,人比诗奇特。’我认为徐文长无处不奇特。无处不奇特,这就无处不命运坎 坷,可悲啊 4、【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第六次联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 列小题。 阿史那杜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年十一,以智勇闻。拜拓设,建牙碛北,与 颉利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处罗卒,哀毁如礼。治众十年, 无课敛。或劝厚赋以自奉,答曰:"部落丰余,于我足矣。"故首领咸爱之。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叛,败欲谷设于马猎山,社尔助击之,弗胜 明年,将余众西保可汗浮图城。会颉利灭,西突厥统叶护又死,奚利必咄陆可汗 与泥孰争国,社尔引兵袭之,得其半国,有众十余万,乃自号都布可汗。十年入 朝,授左骁卫大将军,处其部于灵州。诏尚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 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 所取皆老弱陈弊。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杂彩千段,诏检校北门左屯营, 封毕国公。从征辽东,中流矢,揠去复战,所部奋厉,皆有功。还,擢兼鸿胪卿 十一年,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讨龟兹。师次西突厥,击处蜜、处月,败之。入 自焉耆西,兵出不意,龟兹震恐。进屯碛石,伊州刺史韩威以千骑先进,右骁卫 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其王率众五万拒战。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 叔合,殊死战,大破之。社尔因拔都城,王轻骑遁。留郭孝恪守,自率精骑追蹑, 行六百里。王据大拨换城,婴险自固。攻凡四十日,入之,擒其王,并下五大城。 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刻石纪功 而还。因说于阗王入朝,王献马畜三百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皆争犒师。孝
作诗,如怒,如笑,如水鸣峡谷,如种子出土,如寡妇夜哭,旅人寒起。虽然他 的诗作体式时常有低下的,可是匠心独出,有王者气度,不是那些像女人一样伺 候人的人所能企及的。文章有卓识,文气沉郁而法度严整,不因为模拟而损失才 华,不因为议论而伤格调,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物。徐文长既然高雅,不与流 行风气相合,当世所谓文坛主盟的人,徐文长都大声呵斥,视为奴仆,所以他的 名气没有超出越地。可悲啊!(他)喜欢写书法,笔意奔放,风格和他的诗作一 样,苍劲中跳跃出姿媚,正是欧阳修所说的“妖韶女老自有余态”。有时在他的 业余时间,随意画些花鸟,也都高超飘逸,很有情致。 最终因为疑忌,徐文长杀了自己的继室,被捕入狱判处死刑。太史张元汴极力解 救,才得以出狱。晚年悲愤更深,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显贵登门,有 时拒不接纳;时常带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饮酒;他有时自己拿斧子打 破头,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有时用锋利的锥子扎自 己两耳,深入一寸多,竟然没有死去。 周望说:“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 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 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徐文长竟然因为不能够在当 时施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以致得了癫狂病;癫狂病一直没有痊愈,以致犯 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像先生那样的。虽然如此,胡宗宪,是一世豪 杰;嘉靖皇帝,是英明君主。幕府中(给他)与身份不相称的礼节,这表明胡宗 宪赏识先生;上奏的表文博得皇帝欢心,这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只是 他未能显贵罢了。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的风气,百年之后,自有定论。 怎么会怀才不遇呢!梅客生曾经寄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老友,他的病比人奇 特,人比诗奇特。’我认为徐文长无处不奇特。无处不奇特,这就无处不命运坎 坷,可悲啊!” 4、【18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第六次联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 列小题。 阿史那杜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年十一,以智勇闻。拜拓设,建牙碛北,与 颉利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处罗卒,哀毁如礼。治众十年, 无课敛。或劝厚赋以自奉,答曰:"部落丰余,于我足矣。"故首领咸爱之。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叛,败欲谷设于马猎山,社尔助击之,弗胜。 明年,将余众西保可汗浮图城。会颉利灭,西突厥统叶护又死,奚利必咄陆可汗 与泥孰争国,社尔引兵袭之,得其半国,有众十余万,乃自号都布可汗。十年入 朝,授左骁卫大将军,处其部于灵州。诏尚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 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 所取皆老弱陈弊。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杂彩千段,诏检校北门左屯营, 封毕国公。从征辽东,中流矢,揠去复战,所部奋厉,皆有功。还,擢兼鸿胪卿。 二十一年,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讨龟兹。师次西突厥,击处蜜、处月,败之。入 自焉耆西,兵出不意,龟兹震恐。进屯碛石,伊州刺史韩威以千骑先进,右骁卫 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其王率众五万拒战。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 叔合,殊死战,大破之。社尔因拔都城,王轻骑遁。留郭孝恪守,自率精骑追蹑, 行六百里。王据大拨换城,婴险自固。攻凡四十日,入之,擒其王,并下五大城。 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刻石纪功 而还。因说于阗王入朝,王献马畜三百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皆争犒师。孝
恪之在军,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遗社尔,社尔不受。帝闻,曰:"二将优劣 不复问人矣。〃帝崩,请以身殉,卫陵寝,高宗不许。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 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治冢象葱山,谥曰元 (选自《新唐书·阿史那杜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髙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 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B.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 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C.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 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D.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髙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 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答案】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 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 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 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汘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古代匈奴、鲜卑、回纥、突厥、女真 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B.驸马都尉,官名。由于魏、晋时帝婿何晏、王济曾担任此职,后世以此法为 常规,凡与公主结婚,都拜其为驸马都尉,简称驸马。 C.刻石记功是古代的一种传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东 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故亦称为“燕然勒功”或“燕然勒石 D.殉是用人殉葬,殉葬人有被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的。中国的殉葬 制度,最早应始于殷商时期。汉唐两朝为陪葬制度,即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 后陪葬皇陵。 【答案】A 【解析】可汗,又称大汗,简称汗,源于王朝、神灵和上天,阿尔泰语系民族对 首领的尊称,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记载于《宋书》,类似于汉字的天子 古代北亚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髙车、突厥、吐谷浑、铁勒、 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最初,这个称呼是部落里部众 对首领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尔知礼宽仁,爱护部族民众。社尔父亲过世后,他按照礼节表达极度的哀 思,担任拓设十年之中,不收捐赋杂税以供己用,深受各部首领爱戴。 B.社尔素有谋略,善于把握战机。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相争时,社尔率军偷 袭他们,夺得大量土地和民众;也曾出其不意从焉耆西出兵进攻,引起龟兹恐慌, C.社尔效忠唐朝,深得君王信任。贞观十年,社尔以可汗的身份归附唐朝,被 授予左骁卫大将军,后又受诏迎取衡阳长公主,又因为廉洁被太宗封为毕国公 D.社尔坚守道义,堪为人臣楷模。社尔曾拒绝军中郭孝恪赠送的金玉器物:太 宗驾崩后他要求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许,直到高宗时才得其所愿
恪之在军,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遗社尔,社尔不受。帝闻,曰:"二将优劣, 不复问人矣。"帝崩,请以身殉,卫陵寝,高宗不许。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 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治冢象葱山,谥曰元。 (选自《新唐书•阿史那杜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 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B.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 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C.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 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D.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 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答案】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 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 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 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汗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古代匈奴、鲜卑、回纥、突厥、女真 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B. 驸马都尉,官名。由于魏、晋时帝婿何晏、王济曾担任此职,后世以此法为 常规,凡与公主结婚,都拜其为驸马都尉,简称驸马。 C. 刻石记功是古代的一种传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东 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故亦称为“燕然勒功”或“燕然勒石”。 D. 殉是用人殉葬,殉葬人有被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的。中国的殉葬 制度,最早应始于殷商时期。汉唐两朝为陪葬制度,即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 后陪葬皇陵。 【答案】A 【解析】可汗,又称大汗,简称汗,源于王朝、神灵和上天,阿尔泰语系民族对 首领的尊称,最早出现于 3 世纪鲜卑部落,记载于《宋书》,类似于汉字的天子; 古代北亚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 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最初,这个称呼是部落里部众 对首领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尔知礼宽仁,爱护部族民众。社尔父亲过世后,他按照礼节表达极度的哀 思,担任拓设十年之中,不收捐赋杂税以供己用,深受各部首领爱戴。 B. 社尔素有谋略,善于把握战机。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相争时,社尔率军偷 袭他们,夺得大量土地和民众;也曾出其不意从焉耆西出兵进攻,引起龟兹恐慌。 C. 社尔效忠唐朝,深得君王信任。贞观十年,社尔以可汗的身份归附唐朝,被 授予左骁卫大将军,后又受诏迎取衡阳长公主,又因为廉洁被太宗封为毕国公。 D. 社尔坚守道义,堪为人臣楷模。社尔曾拒绝军中郭孝恪赠送的金玉器物;太 宗驾崩后他要求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许,直到高宗时才得其所愿
【答案】D 【解析】D.社尔坚守道义,堪为人臣楷模。社尔曾拒绝军中郭孝恪赠送的金玉 器物;太宗驾崩后他要求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许,直到高宗时才得其所愿。曲 解文意,不是高宗时就如愿以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 ②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 【答案】①韩威假装退却,龟兹王率领所有的兵士追赶“败军”,韩威与曹继叔 会合一处,拼死作战,狠狠地击败了龟兹王的军队。②社尔派遣左卫郎将向各位 酋长宣告旨意,向他们说明祸福,有七十多个城的人投降,让他们知晓威严信用 没有人不欢心臣服。 参考译文 阿史那杜尔,突厥处罗可汗的次子。年龄十一岁,以智勇闻名。拜为拓设,建牙 于碛北,和颉利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领铁勒、回纥、仆骨、同罗等部落。处罗死 了,阿史那杜尔按照礼节悲哀毁容。治理部落十年,没有征收赋税。有人劝他征 收赋税来奉养自己,答道:“部落丰余,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我足矣。”因此 首领都敬爱他。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反叛,在马猎山打败欲谷设,社尔帮着他打击 叛军,没有取胜。第二年,带领剩下的人向西保卫可汗浮图城。恰好颉利灭国, 西突厥统领叶护又死了,奚利必咄陆可汗和泥孰争国君,社尔带兵攻打他们,得 到了他的半个国家,有十余万众,于是自称都布可汗。十年入朝廷,授左骁卫大 将军,把他的部落安置在灵州。下诏匹配衡阳长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 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的职位,平定高昌诸将,都受赏,因未奉诏,秋毫不 敢有所取。见到别诏后所取的都是老弱陈弊。太宗赞赏他的廉洁,赐高昌宝钿刀、 千段杂彩,下诏为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跟着征辽东,中流箭,拔下后又 去作战,他所率领的部下激励振奋,都有功。回来后,提拔为兼鸿胪卿。 十一年,凭借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讨伐龟兹。军队驻扎在西突厥,攻打处蜜、处 月,打败了他们。从焉耆西进入,军队出其不意,龟兹国大为震恐。进军驻扎在 碛石,伊州刺史韩威凭借千骑骑兵先进发,右骁卫将军曹继叔接下来出发。到了 多褐城,龟兹国王率五万众来战。韩威假装退兵,龟兹王全部的兵士都向北追, 韩威和继叔合兵,都拼死力战,大破龟兹。社尔趁势攻下都城,龟兹国王轻骑跑 了。留郭孝恪守在城里,亲自率精骑跟踪追寻,跑了六百里。龟兹王占据大拨换 城,凭借险要地势自固。攻打了四十天,进了城,抓了龟兹王,连攻下五大城池。 社尔派遣左卫郎将向各位酋长宣告旨意,向他们说明祸福,有七十多个城的人投 降,让他们知晓威严信用,没有人不欢心臣服。在石上纪功而还。因游说于阗王 入朝廷,王献上马畜三百来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都争着犒赏军队。孝恪在 军队的时候,床帷器用多用金玉装饰,来送给社尔,社尔不接受。皇帝听了,说: “二将的优劣,不用再问人了。”皇帝驾崩,请求自己殉葬,守卫陵寝,高宗答 应许。升为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坟墓在象葱山,谥曰元。 练提升 1、【18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 D 【解析】D. 社尔坚守道义,堪为人臣楷模。社尔曾拒绝军中郭孝恪赠送的金玉 器物;太宗驾崩后他要求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许,直到高宗时才得其所愿。曲 解文意,不是高宗时就如愿以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 ②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 【答案】①韩威假装退却,龟兹王率领所有的兵士追赶“败军”,韩威与曹继叔 会合一处,拼死作战,狠狠地击败了龟兹王的军队。②社尔派遣左卫郎将向各位 酋长宣告旨意,向他们说明祸福,有七十多个城的人投降,让他们知晓威严信用, 没有人不欢心臣服。 参考译文: 阿史那杜尔,突厥处罗可汗的次子。年龄十一岁,以智勇闻名。拜为拓设,建牙 于碛北,和颉利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领铁勒、回纥、仆骨、同罗等部落。处罗死 了,阿史那杜尔按照礼节悲哀毁容。治理部落十年,没有征收赋税。有人劝他征 收赋税来奉养自己,答道:“部落丰余,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我足矣。”因此 首领都敬爱他。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反叛,在马猎山打败欲谷设,社尔帮着他打击 叛军,没有取胜。第二年,带领剩下的人向西保卫可汗浮图城。恰好颉利灭国, 西突厥统领叶护又死了,奚利必咄陆可汗和泥孰争国君,社尔带兵攻打他们,得 到了他的半个国家,有十余万众,于是自称都布可汗。十年入朝廷,授左骁卫大 将军,把他的部落安置在灵州。下诏匹配衡阳长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 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的职位,平定高昌诸将,都受赏,因未奉诏,秋毫不 敢有所取。见到别诏后所取的都是老弱陈弊。太宗赞赏他的廉洁,赐高昌宝钿刀、 千段杂彩,下诏为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跟着征辽东,中流箭,拔下后又 去作战,他所率领的部下激励振奋,都有功。回来后,提拔为兼鸿胪卿。 二十一年,凭借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讨伐龟兹。军队驻扎在西突厥,攻打处蜜、处 月,打败了他们。从焉耆西进入,军队出其不意,龟兹国大为震恐。进军驻扎在 碛石,伊州刺史韩威凭借千骑骑兵先进发,右骁卫将军曹继叔接下来出发。到了 多褐城,龟兹国王率五万众来战。韩威假装退兵,龟兹王全部的兵士都向北追, 韩威和继叔合兵,都拼死力战,大破龟兹。社尔趁势攻下都城,龟兹国王轻骑跑 了。留郭孝恪守在城里,亲自率精骑跟踪追寻,跑了六百里。龟兹王占据大拨换 城,凭借险要地势自固。攻打了四十天,进了城,抓了龟兹王,连攻下五大城池。 社尔派遣左卫郎将向各位酋长宣告旨意,向他们说明祸福,有七十多个城的人投 降,让他们知晓威严信用,没有人不欢心臣服。在石上纪功而还。因游说于阗王 入朝廷,王献上马畜三百来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都争着犒赏军队。孝恪在 军队的时候,床帷器用多用金玉装饰,来送给社尔,社尔不接受。皇帝听了,说: “二将的优劣,不用再问人了。”皇帝驾崩,请求自己殉葬,守卫陵寝,高宗答 应许。升为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坟墓在象葱山,谥曰元。 练提升 1、【18 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