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第五章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一、 概况 分离发现: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于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 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 ■存在:近海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 壳等海产品中。 食物中毒:以日本、东南亚、美国及我国 台北地区多见,也是我国大陆沿海地区食物中 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
分离发现 : 副 溶 血 性 弧 菌 ( Vibrio parahemolyticus)于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 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 存在:近海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 壳等海产品中。 食物中毒:以日本、东南亚、美国及我国 台北地区多见,也是我国大陆沿海地区食物中 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 一、概况
广泛存在于海水中,偶亦见淡水。 海水中能存活47日以上,淡水中生存1~2日 37℃、pH7.7、含氯化钠3~4%的环境中生 长最好
广泛存在于海水中,偶亦见淡水。 海水中能存活47日以上,淡水中生存1~2日 37℃、pH7.7、含氯化钠3~4%的环境中生 长最好
圈副溶血性弧菌嗜盐畏酸,在无盐培养基上 不能生长,3~6%食盐水繁殖迅速,每8~ 9min为1周期,低于0.5%或高于8%盐水 中停止生长。 对酸敏感,在2%醋酸中或50%的食醋中 1分钟即可死亡。 不耐热,56℃、5min即可杀死,90℃、 1min灭活。对低温及高浓度氯代钠抵抗力 甚强
副溶血性弧菌嗜盐畏酸,在无盐培养基上 不能生长,3~6%食盐水繁殖迅速,每8~ 9min为1周期,低于0.5%或高于8%盐水 中停止生长。 对酸敏感,在2%醋酸中或50%的食醋中 1分钟即可死亡。 不耐热,56℃、5min即可杀死,90℃、 1min灭活。对低温及高浓度氯代钠抵抗力 甚强
■副溶血性弧菌有12种分为I、五、Ⅲ、V、V 型。致病菌患者粪便分离的菌株属于I、·、Ⅲ 型,致病食物分离的菌株90%以上属于IV、V型。 ■致病菌能溶解人及家兔红细胞,在琼脂培养基 上出现β溶血带,称为“神奈川”试验 (Kanagawa test)阳性。其致病力与其溶血能 力平行,这是由一种不耐热的溶血素所致
副溶血性弧菌有12种分为Ⅰ、Ⅱ、Ⅲ、Ⅳ、Ⅴ 型。致病菌患者粪便分离的菌株属于Ⅰ、Ⅱ、Ⅲ 型,致病食物分离的菌株90%以上属于Ⅳ、Ⅴ型。 致病菌能溶解人及家兔红细胞,在琼脂培养基 上出现β溶血带,称为“神奈川”试验 (Kanagawa test)阳性。其致病力与其溶血能 力平行,这是由一种不耐热的溶血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