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护机能:通过惩罚犯罪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与控制。 刑法保护机能是刑法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刑法存在的根 基。 (1)保护国家利益; (2)保护社会利益; (3)保护公民个人利益 国家利益的保护应以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利益为最终目的。 3保障机能: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指通过限制国家刑 罚权,尤其是限制司法权,防止滥用,保障被告人权利, 进而实现对一般人的权利的保障。 保障机能两项主要内容:无罪者不受追究;有罪者不 受非法追究
(二)我国刑法的任务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 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 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1.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保护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三、现代刑法的品格 现代刑法,指体现现代法治基本精神的刑事法律。 (一)维护正义 从法律层面讲,正义就是人类社会普遍认为的崇高的 价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活动、思 想和制度。善恶报应是刑法首先维护的社会基本正义价值,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报应相当,是刑法正当性的基本要 求。 (二)坚持公平 公平,就是要平等对待所有公民,除非为了追求更高 的价值目标,刑法规则必须平等地适用于一切公民,不能 因身份、地位、出身、民族、种族、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 征而有差别对待 立法平等 司法平等
(三)体现民意 刑法的制订、实施必须体现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意和要 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才能使刑法保持最大限 度的正当性。 1.制度过程必须遵循民主程愿 2刑法内容必须体现民主意愿,维护民众的根本利益 3.刑法适用应当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尽量符合民众的愿望 (四)保障人权 1.刑事立法合理、明确划定国家权力和公民自由的边界, 避免过渡干预、限制公民的基本权利。 2刑事立法应当规定适当的惩罚方法,避免对罪犯基本权 利造成过度的限制。 3.刑事司法必须严格依法办案,避免随意出入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