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7.06 积累运用(34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解聘(pin)木讷(na 吮吸(yin) 纷至沓(ta)来 B.澎湃(bai)契合(qi)皱缬(xie) 断壁残垣(yuan) C.倔强(jue)晕车(yun)精髓(sui) 义愤填膺(yin) D.寒噤(jin)氛(fen)围 堕落(duo) 怏怏不乐(ydng)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2分) A.现代科技发展神速,手机更新换代更是转眼一瞬,现在是神机一部,很快就会变成明日黄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我刚才那番话只是抛砖引玉,下面请王教授谈谈看法。” C.王楷文学习刻苦认真,成绩远远超过贪玩的石小亮,石小亮只能望其项背,追赶无望 D.这个关于记忆的小窍门,用来记文学常识,屡试不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B.大型文化传承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热爱学习传统文化 的热潮 C.《人民的名义》能够成为现象级电视剧,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剧中很多情节都是来自现实或者有 现实的影子,是近些年反腐成果的集中显现。 D.中考最终的成功,在于各位同学拼搏努力的程度。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 并发表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旨的演讲。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 解说:“扬州是名城。”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短语“阳光明媚”、“暴风骤雨”、“鉴赏水平”、“拨动心弦”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商店和饭店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 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5.下列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如俄国契诃夫写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法国都德写 的《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清代吴敬梓写的《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明代吴承恩 写的《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等都是刻画得很成功的经典人物形象 B.《绿》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朱自清,本文通过描写梅雨潭的绿,抒发了作者热爱生命、热 爱自然、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C.同是被贬,唐代柳宗元,写《小石潭记》寄情山水,但最终难以排遣:北宋欧阳修,写《醉 翁亭记》,与民同乐:苏轼写《记承天寺夜游》,和朋友一起,欣赏明月,表明心迹。 D.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戏剧冲突紧张激烈,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成功 塑造了安东尼奥这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似有若无的烟雨仍然16ng罩着瘦西湖,湿透了的瘦西湖像是一幅水墨未干的国画,烟 雨缭绕、含翠欲滴。烟雨中,瘦西湖是那样的静ⅲ、清纯,淡淡的烟雨在湖岸 qiong 花、翠竹上洒下了无数剔透晶莹的珍珠,微风中湖面泛起层层涟y。烟雨中的瘦西湖宛如 沉睡的仙子,她的美令人遐思,令人心醉,惹人怜爱 [[□
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积累运用(34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组是(2 分) ( ) A.解聘.(pìn) 木讷.(nà) 吮.吸(yǔn) 纷至沓.(tà)来 B.澎湃.(bài) 契.合(qì) 皱缬.(xié) 断壁残垣.(yuán) C.倔.强(jué) 晕.车(yùn) 精髓.(suǐ) 义愤填膺.(yín) D.寒噤.(jìn) 氛.(fēn)围 堕.落(duò)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 ....的一项(2 分) ( ) A.现代科技发展神速,手机更新换代更是转眼一瞬,现在是神机一部,很快就会变成明日黄 ... 花.。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我刚才那番话只是抛砖引玉 ....,下面请王教授谈谈看法。” C.王楷文学习刻苦认真,成绩远远超过贪玩的石小亮,石小亮只能望其项背 ....,追赶无望。 D.这个关于记忆的小窍门,用来记文学常识,屡试不爽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 分) ( ) A.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B.大型文化传承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热爱学习传统文化 的热潮。 C.《人民的名义》能够成为现象级电视剧,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剧中很多情节都是来自现实或者有 现实的影子,是近些年反腐成果的集中显现。 D.中考最终的成功,在于各位同学拼搏努力的程度。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2017 年 5 月 1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 并发表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旨的演讲。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 解说:“扬州是名城。”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短语“阳光明媚”、“暴风骤雨”、“鉴赏水平”、“拨动心弦”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商店和饭店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 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5.下列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如俄国契诃夫写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法国都德写 的《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清代吴敬梓写的《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明代吴承恩 写的《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等都是刻画得很成功的经典人物形象。 B.《绿》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朱自清,本文通过描写梅雨潭的绿,抒发了作者热爱生命、 热 爱自然、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C.同是被贬,唐代柳宗元,写《小石潭记》寄情山水,但最终难以排遣;北宋欧阳修,写《醉 翁亭记》,与民同乐;苏轼写《记承天寺夜游》,和朋友一起,欣赏明月,表明心迹。 D.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戏剧冲突紧张激烈,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成功 塑造了安东尼奥这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 分) 似有若无的烟雨仍然 lǒng 罩着瘦西湖,湿透了的瘦西湖像是一幅水墨未干的国画,烟 雨缭绕、含翠欲滴。烟雨中,瘦西湖是那样的静 mì、清纯,淡淡的烟雨在湖岸 qióng 花、翠竹上洒下了无数剔透晶莹的珍珠,微风中湖面泛起层层涟 yī。烟雨中的瘦西湖宛如 沉睡的仙子,她的美令人遐思,令人心醉,惹人怜爱。 2017.06
7.默写。(9分) (1)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5)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6)青山有幸埋忠骨, (7)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人生难免有别离。当我们面临分别时,也许会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的殷切劝告,也许会有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不舍,也 许会有王勃“ 的大气豪迈。 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0分) 【时事要闻】 为期两天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15日于北京圆满落幕。来自100多个 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致力于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 各国人民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包 括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在欢迎宴会上致祝酒辞、在圆桌峰会上致开闭幕辞。习主席的 重要讲话,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深刻阐释了古丝绸之路沉淀下 的丝路精神,系统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四年来的丰硕成果,擘画了建设和平、繁荣、开 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 (1)请为以上新闻拟定一个标题。(15字以内)(2分) 【经典名著】(3分) (2)孙悟空是古典名著中家喻户晓的人物,请你谈一下菩提祖师为何给他起名为孙悟空? 【口语交际】 5月10日下午,我校初中部举行了“点燃青春激情,传递扬州梦想”大型合唱比赛 3)请你参照示例,为此次合唱比赛拟一个20字以内的宣传标语。(2分) 示例:点燃青春激情,传递扬州梦想。 4)为了更好地展示班级风采,让合唱比赛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你们班班委会要求全班统 购买一套充满青春活力的班服,价钱也不贵,只有几十元。但你的同桌小华说他不喜欢 班服式样,不愿意购买。如果请你去劝说小华,你该如何说?(3分) 、阅读理解(53)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巴陵夜别王八员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谪守巴陵的贾至为外贬长沙的王八员外送行。 9.(1)请谈谈前两句有何作用?(3分
7.默写。(9 分) (1)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4)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5)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6)青山有幸埋忠骨, 。 (7)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人生难免有别离。当我们面临分别时,也许会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的殷切劝告,也许会有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不舍,也 许会有王勃“ , ”的大气豪迈。 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0 分) 【时事要闻】 为期两天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5 月 15 日于北京圆满落幕。来自 100 多个 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致力于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 各国人民。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包 括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在欢迎宴会上致祝酒辞、在圆桌峰会上致开闭幕辞。习主席的 重要讲话,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深刻阐释了古丝绸之路沉淀下 的丝路精神,系统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四年来的丰硕成果,擘画了建设和平、繁荣、开 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 (1)请为以上新闻拟定一个标题。(15 字以内)(2 分) 【经典名著】(3 分) (2)孙悟空是古典名著中家喻户晓的人物,请你谈一下菩提祖师为何给他起名为孙悟空? 【口语交际】 5 月 10 日下午,我校初中部举行了“点燃青春激情,传递扬州梦想”大型合唱比赛。 (3)请你参照示例,为此次合唱比赛拟一个 20 字以内的宣传标语。(2 分) 示例:点燃青春激情,传递扬州梦想。 (4)为了更好地展示班级风采,让合唱比赛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你们班班委会要求全班统 一购买一套充满青春活力的班服,价钱也不贵,只有几十元。但你的同桌小华说他不喜欢 班服式样,不愿意购买。如果请你去劝说小华,你该如何说?(3 分) 二、阅读理解(53)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 9 题。(6 分) 巴陵夜别王八员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谪守巴陵的贾至为外贬长沙的王八员外送行。 9.(1)请谈谈前两句有何作用?(3 分)
(2)末句“离恨空随江水长”含蓄绵长,请你赏析一下。(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 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 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 何尔驽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 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穡,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谧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惟 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 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卜:选择。④稼穑(se):播种和收获。此泛指 从事农业劳动。⑤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1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或以为痴 (2)教有所阙 (3)勤力不怠 (4)带经而农 11.下列选项中的“以”与“惟以著述为务”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境过清 B.皆以美于徐公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而以天下事为己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何尔驽钝之甚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3.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试分析皇甫谧和宋濂成功的共同因素。(3分) 【链接材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5分) 阅读是一种定力 周二中 ①这些年,有各种各样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年均读书量很少。比如较多的说法也只有 6本,而欧美国家达16本,北欧国家达到4本。这些数据未必精确,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 国人静不下心来读书的尴尬现实。 ②一位外国管理学者在其近著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 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他的判断未免失之武 断,也未必准确,但他观察到的现象、所思考的问题却令我们警醒。 ③“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就写下这样的劝学诗句
(2)末句“离恨空随江水长”含蓄绵长,请你赏析一下。(3 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6 分)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 曰:“《孝经》云:‘三牲之养②,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 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③邻,教有所阙? 何尔驽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 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④,带经⑤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谧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惟 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 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卜:选择。④稼穑(sè):播种和收获。此泛指 从事农业劳动。⑤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1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或.以为痴 _______________ (2)教有所阙._______________ (3)勤力不怠. _______________ (4)带经而农._______________ 11.下列选项中的“以”与“惟以著述为务”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以.其境过清 B.皆以.美于徐公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而以.天下事为己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 (1)何尔驽钝之甚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3.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 .........,试分析皇甫谧和宋濂成功的共同..因素。(3 分) 【链接材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三)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15 分) 阅读是一种定力 周二中 ①这些年,有各种各样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年均读书量很少。比如较多的说法也只有 6 本,而欧美国家达 16 本,北欧国家达到 24 本。这些数据未必精确,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 国人静不下心来读书的尴尬现实。 ②一位外国管理学者在其近著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 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 15 分钟,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他的判断未免失之武 断,也未必准确,但他观察到的现象、所思考的问题却令我们警醒。 ③“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就写下这样的劝学诗句
今天,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了呢?忙,没时间,是很多人找到的原因。然而,鲁迅 先生早就断了此类借口的后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真正的原因 恐怕在于,在快节奏、高压力、紧张而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失去了一种定力。中/华 资*源%库 ④有人在飞机上发现一个现象,当时机舱已熄灯,他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 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而对于很多人 而言,可能意识到不能用游戏娱乐来浪费时间,然而却一头栽进了新媒体所构建的信息海洋 这也想了解、那也想知道,顶多有些碎片化的浅阅读,在信息的洋流里心灵变得浮躁而飘零 也难怪有文化学者忧心忡忡:快速浏览的习惯正在代替阅读,“我不希望中国回到孔子孟子 的时代,我也不希望中国进入13亿华人躺在比尔·盖茨与乔布斯怀里看微博与段子的时 代。”中/华-资*源%库 ⑤说到底,越是面临生活的快节奏,越是要有超强的定力。有定力,才能让我们慢下来、 静下心来观察与思考。那么,这定力从哪里来?来源于阅读本身。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历: 偶一日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欲罢不能,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逝而不觉。而那 度浮躁的心气竟然也沉静下来,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更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在缭绕。 这便是阅读的力量。 ⑥其实,任何时代都有其快、变、闹等特征,关键就是能不能闹中取静、忙里偷 闲地读点东西。古人欧阳修读书,即有枕上、马上、厕上“三上法”之谓。毛泽东同志在延 安时则说过,“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懂得了阅读 的力量,也就会把阅读作为提升素养的途径,更作为涵养定力的手段。有了这样的认知,即 使舟车劳顿、戎马倥偬,其奈阅读何? ⑦在这个快速行进与选择的时代,很多人正在悄然改变与重塑,一个新的气象正在出现。 各种电子书已经开始进驻手机桌面,越来越多的人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开始从网络浏览 微博刷屏转向了桌面上的电子书库。当人们从快速流变的新媒体上重拾深阅读,进而自觉地 下载适合自己阅读的电子书籍,阅读将在新媒体上获得新生,它所改变的将不仅是人们的素 养,还有躁动不安的心灵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5.第⑥段中划线句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第四段中两个加点的“基本上”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7.在2012年,我国就已明确提出“全民阅读”的要求。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加强阅 读给你带来的学习生活方面益处。(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6分)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迟子建 (1)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 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 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竞残雪般地散尽了 (2)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 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3)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 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今天,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了呢?忙,没时间,是很多人找到的原因。然而,鲁迅 先生早就断了此类借口的后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真正的原因 恐怕在于,在快节奏、高压力、紧张而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失去了一种定力。中/华- 资*源%库 ④有人在飞机上发现一个现象,当时机舱已熄灯,他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 iPad 的, 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而对于很多人 而言,可能意识到不能用游戏娱乐来浪费时间,然而却一头栽进了新媒体所构建的信息海洋, 这也想了解、那也想知道,顶多有些碎片化的浅阅读,在信息的洋流里心灵变得浮躁而飘零。 也难怪有文化学者忧心忡忡:快速浏览的习惯正在代替阅读,“我不希望中国回到孔子孟子 的时代,我也不希望中国进入 13 亿华人躺在比尔· 盖茨与乔布斯怀里看微博与段子的时 代。”中/华-资*源%库 ⑤说到底,越是面临生活的快节奏,越是要有超强的定力。有定力,才能让我们慢下来、 静下心来观察与思考。那么,这定力从哪里来?来源于阅读本身。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历: 偶一日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欲罢不能,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逝而不觉。而那 一度浮躁的心气竟然也沉静下来,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更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在缭绕。 这便是阅读的力量。 ⑥其实,任何时代都有其快、变、闹等特征,关键就是能不能闹中取静、忙里偷 闲地读点东西。古人欧阳修读书,即有枕上、马上、厕上“三上法”之谓。毛泽东同志在延 安时则说过,“如果再过 10 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 9 年零 359 天”。懂得了阅读 的力量,也就会把阅读作为提升素养的途径,更作为涵养定力的手段。有了这样的认知,即 使舟车劳顿、戎马倥偬,其奈阅读何? ⑦在这个快速行进与选择的时代,很多人正在悄然改变与重塑,一个新的气象正在出现。 各种电子书已经开始进驻手机桌面,越来越多的人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开始从网络浏览、 微博刷屏转向了桌面上的电子书库。当人们从快速流变的新媒体上重拾深阅读,进而自觉地 下载适合自己阅读的电子书籍,阅读将在新媒体上获得新生,它所改变的将不仅是人们的素 养,还有躁动不安的心灵。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5.第⑥段中划线句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16.第四段中两个加点的“基本上”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17.在 2012 年,我国就已明确提出“全民阅读”的要求。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加强阅 读给你带来的学习生活方面益处。(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16 分)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迟子建 (1)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 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 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2)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 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3)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 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4)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 这个春天的傍晚。 (5)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 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6)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 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⑦)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 时光 (8)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 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9)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 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 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 得这么光华灿烂 (10)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 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11)他们的头发全都斑自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 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12)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 安详了。 (13)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 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14)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 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 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15)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 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16)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18.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 个字)。(2分) 愉悦→ 感动 19.文章第(5)段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有何作用?(3分) 20.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 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1.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4分) 22.【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太阳落山时的场景,请具体说说其中蕴含的作者的不同情感。 (4分) 【甲】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 煌的宫殿的长廊 (迟子建《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乙】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
(4)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 23 岁的 这个春天的傍晚。 (5)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 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 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6)这次见着白发,是在 9 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 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7)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 时光。 (8)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 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9)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 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 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 得这么光华灿烂。 (10)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 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11)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 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12)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 安详了。 (13)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 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14)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 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 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15)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 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16)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18.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 个字)。(2 分) 愉悦 → (1) → 感动 → (2) 19.文章第(5)段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有何作用?(3 分) 20.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 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21.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4 分) 22.【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太阳落山时的场景,请具体说说其中蕴含的作者的不同情感。 (4 分) 【甲】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 煌的宫殿的长廊。 (迟子建《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乙】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