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2016年2月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8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材料一 在中国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一枝独秀,文化内涵无与伦比。元旦饮屠苏 酒,是我国承袭流传已久的年节习俗。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始见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据载,药方为东汉华佗所创 制作方法是将大黄、川椒、白术、桂心、桔梗、乌头、菝葜等七味药材细切后装入绢囊, 除夕中午将绢囊悬挂于井底,元旦早晨取出,再放入酒中煎煮。而后,全家人由少至长面向 东方饮之,份量不拘,多少随意,如此连续三日。 唐宋以后,各种医书或月令风俗典籍,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宋庞安时《伤寒 总病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对于“屠苏酒”的配方、制作、饮用方法以及功效上 都有与《肘后备急方》类似的记载 而“屠苏”二字的由来却无定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两种说法,一是以此 药可屠割苏虺鬼而得名:一是为草庵名,因推广此药方的人居于此草庵中,不知其名,故以 “屠苏”名此药方。关于第二种说法,还有一种传说,与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关。传说“屠苏” 为孙思邈之庵名,取“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之意,孙思邈以屠苏庵之药令人作酒,故以其 庵名之 无论“屠苏”之名由来为何,对于“屠苏酒”,古人认为“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 里无疫”,“若能岁岁饮可代代无病”,因此,元旦举家团聚欢饮屠苏,冀望一家老小在新 的一年里无灾病,几经流传,遂为古人重要的迎岁风俗 对于屠苏酒由少至长的特殊饮用顺序,在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中解释说:“小者 得岁,酒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因此喝屠苏酒迎新岁,除了为幼者贺岁,更有为长 者延寿之意,“屠苏”逐渐成为岁朝年节以及长寿延年的象征。 屠苏酒因,又 以及 千百年实践的口碑,使其具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性和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久而久之,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便形成了民风民俗。 注:①菝葜(bqia):植物,根状茎可入药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文意贯通的一项是(3分) A.华佗为其配方受医药名家推崇无数典籍传载 B.华佗为其配方被医药名家推崇无数经典记录
通州区 2015—2016 学年度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2016 年 2 月 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题。 材料一 在中国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一枝独秀,文化内涵无与伦比。元旦饮屠苏 酒,是我国承袭流传已久的年节习俗。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始见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据载,药方为东汉华佗所创, 制作方法是将大黄、川椒、白术、桂心、桔梗、乌头、菝葜①等七味药材细切后装入绢囊, 除夕中午将绢囊悬挂于井底,元旦早晨取出,再放入酒中煎煮。而后,全家人由少至长面向 东方饮之,份量不拘,多少随意,如此连续三日。 唐宋以后,各种医书或月令风俗典籍,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宋庞安时《伤寒 总病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对于“屠苏酒”的配方、制作、饮用方法以及功效上, 都有与《肘后备急方》类似的记载。 而“屠苏”二字的由来却无定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两种说法,一是以此 药可屠割苏虺鬼而得名;一是为草庵名,因推广此药方的人居于此草庵中,不知其名,故以 “屠苏”名此药方。关于第二种说法,还有一种传说,与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关。传说“屠苏” 为孙思邈之庵名,取“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之意,孙思邈以屠苏庵之药令人作酒,故以其 庵名之。 无论“屠苏”之名由来为何,对于“屠苏酒”,古人认为“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 一里无疫”,“若能岁岁饮可代代无病”,因此,元旦举家团聚欢饮屠苏,冀望一家老小在新 的一年里无灾病,几经流传,遂为古人重要的迎岁风俗。 对于屠苏酒由少至长的特殊饮用顺序,在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中解释说:“小者 得岁,酒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因此喝屠苏酒迎新岁,除了为幼者贺岁,更有为长 者延寿之意,“屠苏”逐渐成为岁朝年节以及长寿延年的象征。 屠苏酒因 ,又 ,以及 ,千百年实践的口碑,使其具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性和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久而久之,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便形成了民风民俗。 注:①菝葜(bá qiā):植物,根状茎可入药。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文意贯通的一项是(3 分) A. 华佗为其配方 受医药名家推崇 无数典籍传载 B. 华佗为其配方 被医药名家推崇 无数经典记录
C.配方出自华佗被医药名家推崇无数典籍传载 D.配方出自华佗受医药名家推崇无数经典记录 2.下面对文本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中的“元旦”又称作“元日”、“岁首”,是指传统春节的“初一”。 B.“屠苏酒”中的“屠”字与“杀鸡屠狗”中的“屠”字意义相同 C.“得岁”中的“岁”是指“岁星”。“得岁”意思是为得到岁星的福祐。 D.屠苏酒不仅有防疫疾病,使身体强健的功效,饮用顺序也符合中国礼教。 材料二 “屠苏”象征年节与长寿,在历代迎新送旧的元日诗中成为独特的诗词意象 唐方千《元日》诗有:“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唯笑鬓毛斑”,不仅是元日写照,更籍屠 苏表达感怀年岁之意,唐顾況《岁日作》云:“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家全,还丹寂 寞羞明镜,把手屠苏让少年”,是迎新添岁之际,有年老的愁绪。宋苏轼亦云:“但把穷愁博 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不仅如此,“屠苏”也是离人游子抒怀的凭籍,明谢晋云:“遥怜堂上围炉处,传饮屠苏 少一人”(《除夜宿茅公渡盛秀才寓馆》):明童轩《除夕》诗末有:“春风明日至,谁共饮屠 苏”,用饮屠苏的团聚,来突显年节时分客处异乡的孤寂。 除了感怀,在诗文中,也可看到对屠苏习俗的描述,如宋苏辙有“井底屠苏浸旧方”(《次 韵王适元口并示曹焕二首》),元王恽《守岁夜》“赤囊悬井浸屠苏”,两诗写出_(1) 陆游《除夕》诗有“炽炭炉中百药香,屠苏煎酒代椒殇”写(2 唐姚合《除夜》 诗云:“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将(3) ,做了有趣的描述,宋许纶《元日》 诗曰:“屠苏须满饮,且愿病离身”,则道出 (4) 当然更有描写新春祥和,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 处的“屠苏”,可以是草庵屋舍,也可以是斟满屠苏酒的杯子,无论何解,都点出除岁迎新的 热闹时刻;而陆游《初春纪事》:“美哉丰年祥,入我屠苏觥”也说出祈愿年节的祥瑞丰收。 3.①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有两句诗与“遥怜堂上围炉处,传饮屠苏少一人” 所表达的情感相同。这两句诗是 (2分) ②古人不仅在迎新送旧时感怀时光易逝,在游赏山水时也会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像王羲之借《兰亭集序》发“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感慨:苏轼游赤壁时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分) 4.请结合材料一,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C. 配方出自华佗 被医药名家推崇 无数典籍传载 D. 配方出自华佗 受医药名家推崇 无数经典记录 2.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本文中的“元旦”又称作“元日”、“岁首”,是指传统春节的“初一”。 B. “屠苏酒”中的“屠”字与“杀鸡屠狗”中的“屠”字意义相同。 C. “得岁”中的“岁”是指“岁星”。“得岁”意思是为得到岁星的福祐。 D. 屠苏酒不仅有防疫疾病,使身体强健的功效,饮用顺序也符合中国礼教。 材料二 “屠苏”象征年节与长寿,在历代迎新送旧的元日诗中成为独特的诗词意象。 唐方千《元日》诗有:“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唯笑鬓毛斑”,不仅是元日写照,更籍屠 苏表达感怀年岁之意,唐顾況《岁日作》云:“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家全,还丹寂 寞羞明镜,把手屠苏让少年”,是迎新添岁之际,有年老的愁绪。宋苏轼亦云:“但把穷愁博 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不仅如此,“屠苏”也是离人游子抒怀的凭籍,明谢晋云:“遥怜堂上围炉处,传饮屠苏 少一人”(《除夜宿茅公渡盛秀才寓馆》);明童轩《除夕》诗末有:“春风明日至,谁共饮屠 苏”,用饮屠苏的团聚,来突显年节时分客处异乡的孤寂。 除了感怀,在诗文中,也可看到对屠苏习俗的描述,如宋苏辙有“井底屠苏浸旧方”(《次 韵王适元口并示曹焕二首》),元王恽《守岁夜》“赤囊悬井浸屠苏”,两诗写出 (1) ; 陆游《除夕》诗有“炽炭炉中百药香,屠苏煎酒代椒殇”写 (2) ;唐姚合《除夜》 诗云:“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将 (3) ,做了有趣的描述,宋许纶《元日》 诗曰:“屠苏须满饮,且愿病离身”,则道出 (4) 。 当然更有描写新春祥和,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 处的“屠苏”,可以是草庵屋舍,也可以是斟满屠苏酒的杯子,无论何解,都点出除岁迎新的 热闹时刻;而陆游《初春纪事》:“美哉丰年祥,入我屠苏觥”也说出祈愿年节的祥瑞丰收。 3. ①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有两句诗与“遥怜堂上围炉处,传饮屠苏少一人” 所表达的情感相同。这两句诗是 , 。(2 分) ②古人不仅在迎新送旧时感怀时光易逝,在游赏山水时也会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像王羲之借《兰亭集序》发“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 ”的 感慨;苏轼游赤壁时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4 分) 4. 请结合材料一,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 分)
5.请概括作为诗歌意象的“屠苏”所传达的思想情感。(3分) 材料三 爵的型制十分特别。深筒状的腹部以供装盛,口缘两端分别为一流口及一尖尾,缘上更 有两个立柱,腹底为三个三角锥状足。新石器时代未见陶制的爵,但这种器物却是中原地区 铸造青铜器初始时期的代表,是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在古代文明用铜初始阶段, 铜料取得不易,是非常珍贵的材质。中原地区对饮酒传统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在出土的商 代文物中,爵腹下方多有烟熏痕迹,因此可以认定铜爵是一种温酒器而非饮酒器。商人饮酒 的习惯是先将酒装盛在鳟(zun)、罍(l∈i)、斝(ji百)、卣(yωu)等盛酒器中,用酒斗舀 出放入爵内温热后,再倒入觚或觯中饮用。成套的觚爵数量多寡是贵族社会阶序的重要指标。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爵,礼器也,像爵之形。中有鬯( chang)酒。又,持之也, 所以饮。器像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显然,认为爵是饮酒器的观念在汉代时已固定。“节 节足足”被后人解释为雀鸟的鸣叫声。北宋经学家聂崇义著《三礼图》以图绘说明古代礼器 时,就将爵描绘成了雀鸟背负著杯子、下有圈足的样子。并引古书所言认为是宗庙中以酒祭 享先王或祖先的重要礼器。宋徽宗敕撰《重修宣和博古图》中,对爵的定义有更进一步的阐 释。他认为爵本身体积虽小,却是礼器中最关键的,是周公制礼作乐大成时代的象征,饮酒 礼器成为庙堂玉制礼器的首要器类。明代律典《大明会典》所记载的各种仪式中,举爵献酒 是仪式中的重要动作。 在紫禁城为乾隆退隐生活准备的宁寿花园中,一幅大型贴落《群婴献寿图》描绘乾隆端 坐在后妃子孙中央,一位皇孙捧着爵杯向乾隆敬酒。多子多孙多福气,以及以酒寓意长长久 久的想法,在这幅乾隆皇帝为自己晚年所准备的画像中,明确地表达出来。 在举爵上寿的观念下,爵当然成为皇帝每年元旦饮用延年益寿的屠苏酒的酒器选择。而 宋代以来古式玉饮器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又使得玉爵杯备受重视,故而有了“玉爵屠苏百礼 洽”的吟咏。就这样,上古时代用来温酒、代表社会身分的爵,到了乾隆皇帝时,成为行礼 如仪、具有长寿意象的饮酒器 “元旦饮屠苏”对现在的我们,已是古老且陌生的年俗。在台湾,南投埔里瀛海城隍庙 于每年春节期间,备有屠苏酒供前来参拜的信众饮用。是此古老年俗罕见的承袭,现今日本 仍承袭这项传统。 6.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或推论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在商代中原地区的饮酒习俗中只是用来温酒的用具,所用的温酒方法是火烤法。 B.《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比“秦伯”爵位高是因为他拥有更多的成套酒器 C.爵最初用青铜制造,后来用金、玉,都是珍贵的材质,表明人们对温酒器的重视 D.捧爵杯敬屠苏酒以祝寿是长期以来不断发展的习俗,到清朝乾隆时期才明确下来。 7.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解释“玉爵屠苏百礼洽”的文化内涵。(6分) 8.上述三则材料都是各自围绕“屠苏酒”的一个方面在做说明。三则材料内容上虽有区别
5. 请概括作为诗歌意象的“屠苏”所传达的思想情感。(3 分) 材料三 爵的型制十分特别。深筒状的腹部以供装盛,口缘两端分别为一流口及一尖尾,缘上更 有两个立柱,腹底为三个三角锥状足。新石器时代未见陶制的爵,但这种器物却是中原地区 铸造青铜器初始时期的代表,是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在古代文明用铜初始阶段, 铜料取得不易,是非常珍贵的材质。中原地区对饮酒传统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在出土的商 代文物中,爵腹下方多有烟熏痕迹,因此可以认定铜爵是一种温酒器而非饮酒器。商人饮酒 的习惯是先将酒装盛在罇(zūn)、罍(léi)、斝(jiǎ)、卣(yǒu)等盛酒器中,用酒斗舀 出放入爵内温热后,再倒入觚或觯中饮用。成套的觚爵数量多寡是贵族社会阶序的重要指标。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爵,礼器也,像爵之形。中有鬯(chànɡ)酒。又,持之也, 所以饮。器像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显然,认为爵是饮酒器的观念在汉代时已固定。“节 节足足”被后人解释为雀鸟的鸣叫声。北宋经学家聂崇义著《三礼图》以图绘说明古代礼器 时,就将爵描绘成了雀鸟背负著杯子、下有圈足的样子。并引古书所言认为是宗庙中以酒祭 享先王或祖先的重要礼器。宋徽宗敕撰《重修宣和博古图》中,对爵的定义有更进一步的阐 释。他认为爵本身体积虽小,却是礼器中最关键的,是周公制礼作乐大成时代的象征,饮酒 礼器成为庙堂玉制礼器的首要器类。明代律典《大明会典》所记载的各种仪式中,举爵献酒 是仪式中的重要动作。 在紫禁城为乾隆退隐生活准备的宁寿花园中,一幅大型贴落《群婴献寿图》描绘乾隆端 坐在后妃子孙中央,一位皇孙捧着爵杯向乾隆敬酒。多子多孙多福气,以及以酒寓意长长久 久的想法,在这幅乾隆皇帝为自己晚年所准备的画像中,明确地表达出来。 在举爵上寿的观念下,爵当然成为皇帝每年元旦饮用延年益寿的屠苏酒的酒器选择。而 宋代以来古式玉饮器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又使得玉爵杯备受重视,故而有了“玉爵屠苏百礼 洽”的吟咏。就这样,上古时代用来温酒、代表社会身分的爵,到了乾隆皇帝时,成为行礼 如仪、具有长寿意象的饮酒器。 “元旦饮屠苏”对现在的我们,已是古老且陌生的年俗。在台湾,南投埔里瀛海城隍庙 于每年春节期间,备有屠苏酒供前来参拜的信众饮用。是此古老年俗罕见的承袭,现今日本 仍承袭这项传统。 6.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或推论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爵在商代中原地区的饮酒习俗中只是用来温酒的用具,所用的温酒方法是火烤法。 B.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比“秦伯”爵位高是因为他拥有更多的成套酒器。 C. 爵最初用青铜制造,后来用金、玉,都是珍贵的材质,表明人们对温酒器的重视。 D. 捧爵杯敬屠苏酒以祝寿是长期以来不断发展的习俗,到清朝乾隆时期才明确下来。 7.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解释“玉爵屠苏百礼洽”的文化内涵。(6 分) 8. 上述三则材料都是各自围绕“屠苏酒”的一个方面在做说明。三则材料内容上虽有区别
却有着共同的说明角度。请你指出它们共同的说明“角度”是什么,并分别从三则材料中 找到依据。(7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逐猫文 [明]李渔 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牛司耕,马服御,同功也,称者则曰“牛马”;鸡司晨, 犬守夜,猫辟鼠,亦同功也,称者则止曰“鸡犬”而不及猫。昔人得道升仙,鸡犬俱而猫不 与,情有难周乎?抑三者之有幸不幸也?余尝以之诘人,人无应者;因自穷诘而得其故。盖 鸡犬之鸣吠,无所利而为之也;猫得鼠以自啖,有所利而为之也。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 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 而不利于家且将不利于利于家者,将何以处之? 余畜一猫,缁衣素裳,俗有“乌云覆雪”之号,遂以皮相见收于主人。抚之摩之,减食 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当其率性之始,视鼠如仇,有弗捕,捕则必获。未几而厌常趣 异,升险如猱,走旷类犬。昼猎飞鸣宿食于外,夜则酣宿于家。向视为仇者,今则同眠而不 之怪也。遂至群鼠公行,家无完笥。主人问罪于猫,而猫方孕,姑俟诸。无何,举二子,旦 夕乳之,无暇野食,见鸡之雏者、犬之稚者,辄垂涎而攘臂焉。鸡犬交哗而诉于主人,主人 怒曰:“此患不除,二族能安乎!且前之有待者,以其有子也。今子无知,视母以为知,敬 效其所为,将以食鸡犬为常而捕鼠为异。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家人请售之,主人曰 “售者幸矣,受者奚罪?”“然则歼之乎?”主人曰:“罪则当诛,前功难泯:且有二子在, 讵不克庇一母?”乃为爰书曰:“司捕弗捕,是失职也,失职有斥逐之条;凌轹有功, 是妨贤也,妨贤正放逐之典。数里之外,其有北林乎!”乃命童子举而投之。濒行,谓曰: 无念尔子,于兹永诀。尔其悔之!”既去,戒其二子曰:“率尔良能,无循胎教!”复呼鸡 与犬而饬之曰:“无无人吠,无非时鸣;殷鉴不远,视尔同群!”童子归而主人问状,童子曰 “投之中原,林木蓊翳,猿啼戏而鸟栖枝,一跃而升,逞其故智。”主人太息曰:“鼠能唾肠, 猿则噬脐:逐而不悔,猫其终欤!” 注:①讵:难道。②爰:通援,引用。③轹:欺凌。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情有难周乎? 周:普遍 B.升险如猱,走旷类犬。 险:危险 C.今则同眠而不之怪也。则: D.妨贤正放逐之典 典:法令
却有着共同的说明角度。请你指出它们共同的说明“角度”是什么,并分别从三则材料中 找到依据。(7分)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逐猫文 [明]李渔 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牛司耕,马服御,同功也,称者则曰“牛马”;鸡司晨, 犬守夜,猫辟鼠,亦同功也,称者则止曰“鸡犬”而不及猫。昔人得道升仙,鸡犬俱而猫不 与,情有难周.乎?抑三者之有幸不幸也?余尝以之诘人,人无应者;因自穷诘而得其故。盖 鸡犬之鸣吠,无所利而为之也;猫得鼠以自啖,有所利而为之也。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 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 而不利于家且将不利于利于家者,将何以处之? 余畜一猫,缁衣素裳,俗有“乌云覆雪”之号,遂以皮相见收于主人。抚之摩之,减食 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当其率.性之始,视鼠如仇,有弗捕,捕则必获。未几而厌常趣 异,升险.如猱,走旷类犬。昼猎飞鸣宿食于外,夜则酣宿于家。向视为仇者,今则.同眠而不 之怪也。遂至群鼠公行,家无完笥。主人问罪于猫,而猫方孕,姑俟诸。无何,举二子,旦 夕乳之,无暇野食,见鸡之雏者、犬之稚者,辄垂涎而攘臂焉。鸡犬交哗而诉于主人,主人 怒曰:“此患不除,二族能安乎!且前之有待者,以其有子也。今子无知,视母以为知,敬 效其所为,将以食鸡犬为常而捕鼠为异。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家人请售之,主人曰: “售者幸矣,受者奚罪?”“然则歼之乎?”主人曰:“罪则当诛,前功难泯;且有二子在, 讵①不克庇一母?”乃为爰②书曰:“司捕弗捕,是失职也,失职有斥逐之条;凌轹③有功, 是妨贤也,妨贤正放逐之典.。数里之外,其有北林乎!”乃命童子举而投之。濒行,谓曰: “无念尔子,于兹永诀。尔其悔之!”既去,戒其二子曰:“率尔良能,无循胎教!”复呼鸡 与犬而饬之曰:“无无人吠,无非时鸣;殷鉴不远,视尔同群!”童子归而主人问状,童子曰: “投之中原,林木蓊翳,猿啼戏而鸟栖枝,一跃而升,逞其故智。”主人太息曰:“鼠能唾肠, 猿则噬脐;逐而不悔,猫其终欤!” (有删改) 注:①讵:难道。②爰:通援,引用。③轹:欺凌。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情有难周.乎? 周:普遍 B. 升险.如猱,走旷类犬。 险:危险 C. 今则.同眠而不之怪也。 则:却 D. 妨贤正放逐之典. 典:法令
10.下面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 人所蓄养的动物,如果对人的功用大小相当就并在一起叙谈。 B.抚之摩之,减食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 一轻轻地抚摸它,省下食物喂养它,甚至睡觉也和它一起,以此表达对它的喜爱。 C.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 这种情况在老猫那里还是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在小猫那里就成了本性了 D.凌轹有功,是妨贤也 一小猫仔想要欺凌、捕食对家庭有功的鸡和狗,这种行为就是伤害贤良。 11.文中家人将猫放到树木里之后,猫又“逞其故智”,请用原文回答“故智”指的是什么? 作者据此推测“猫其终欤”的理由是什么?(5分) 12.请为文中加下划线的文字加上标点。(4分) 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 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而不利于家且将不 利于利于家者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酒泉子 (唐)孙光宪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 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①空碛(q):空旷的大沙漠。②绮罗: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着绮罗缝制的衣服, 即征夫的妻子。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首两句,大笔如椽,勾勒出一幅万里长征图。但“空碛”“无边”“万里”也暗示 征夫“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心情 B.本词上片的后三句,用征夫的所闻、所见、所感来描写边塞行军情景和征途上的悲凉 气氛,进一步烘托征夫的悲凉心情 C.本词下片的“香貂旧制戎衣窄”是说征夫还穿着用貂皮制作的过季袍子征战,戎衣也 显得瘦窄,说明战争时间很长了。 本词下片的“胡霜千里白”句为景语,映衬出征人由于裘敝衣窄难以御寒而引起的怀 乡思亲之感,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10.下面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 ——人所蓄养的动物,如果对人的功用大小相当就并在一起叙谈。 B. 抚之摩之,减食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 ——轻轻地抚摸它,省下食物喂养它,甚至睡觉也和它一起,以此表达对它的喜爱。 C. 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 ——这种情况在老猫那里还是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在小猫那里就成了本性了。 D. 凌轹有功,是妨贤也 ——小猫仔想要欺凌、捕食对家庭有功的鸡和狗,这种行为就是伤害贤良。 11. 文中家人将猫放到树木里之后,猫又“逞其故智”,请用原文回答“故智”指的是什么? 作者据此推测“猫其终欤”的理由是什么?(5 分) 12. 请为文中加下划线的文字加上标点。(4 分) 自 利 者 贪 自 利 而 获 利 人 之 名 者 僭 贪 与 僭 仙 家 所 谓 祸 车 也 然 则 猫 朝 捕 夕 辟 功 利 兼 收 犹 不 得 与 徇 义 忘 利 者 等 至 其 利 于 身 而 不 利 于 家 且 将 不 利于利于家者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3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15 题。 酒泉子 (唐)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 白。绮罗②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①空碛(qì):空旷的大沙漠。②绮罗: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着绮罗缝制的衣服, 即征夫的妻子。 13.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开首两句,大笔如椽,勾勒出一幅万里长征图。但“空碛”“无边”“万里”也暗示 征夫“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心情。 B. 本词上片的后三句,用征夫的所闻、所见、所感来描写边塞行军情景和征途上的悲凉 气氛,进一步烘托征夫的悲凉心情。 C. 本词下片的“香貂旧制戎衣窄”是说征夫还穿着用貂皮制作的过季袍子征战,戎衣也 显得瘦窄,说明战争时间很长了。 D. 本词下片的“胡霜千里白”句为景语,映衬出征人由于裘敝衣窄难以御寒而引起的怀 乡思亲之感,有开启下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