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2017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 高三语文 2017.3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 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题。 材料一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 溯到古老的社祭 周代,王为群姓立社,称为太社,自为立社,称为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 称为国社,自为立社,称为侯社。百姓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称为民社或里 社。而社神是土地神,为民社的精神支柱,民众向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就要进行 社祭。 社祭时要有舞乐。《周礼春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 而礼矣。”可见,自古以来,祭神时总少不了舞蹈、音乐。这对后世庙会上祭神 娱神以至娱人的活动无疑是有深刻影响的所以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的主源。 庙会又称“庙市”。传说黄帝时代“日中为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记载:“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有人推测春秋时期已有“庙市”,至少在南北 朝时期,寺庙与市场已经发生联系。虽然这时的寺庙与市场的关系还不密切,其 发韧之功殊无争议有人考证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有庙市 北京最早的庙市出现在辽代,明代已很兴盛。明末刘侗、于正弈的《帝京景 物略》一书记载了北京附近庙会情况。他们指出:“城隍庙市,月朔、望、念五 日,东弼教坛,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市之日,族行而观者六,贸迁者三,谒 乎庙者一。这是说,到庙会上看热闹、游玩观光的人占60%,买卖东西的人 占30%,而真正谒庙烧香磕头的人只占10%,说明这时庙会是在佛寺道观内或 其附近形成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 此类庙会又称多内涵型庙会,庙会上有宗教、娱神、游乐等活动。但也有把 神像抬出庙外巡行,谓之迎神赛会。这是没有集市的庙会。如妙峰山庙会就是没 有集市的庙会,还有的地方并无庙而也称庙会,如清代厂甸和天桥,这些也统称 为庙会。 总之,中国庙会是从古代严肃的宗庙祭祀和社祭及民间的信仰中孕育诞生 汉、唐、宋时期,加入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娱乐形式,尤其经过明清的进一步 完善发展,突出商贸功能,从而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
门头沟区 2017 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一) 高 三 语 文 2017.3 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 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7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 溯到古老的社祭。 周代,王为群姓立社,称为太社,自为立社,称为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 称为国社,自为立社,称为侯社。百姓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称为民社或里 社。而社神是土地神,为民社的精神支柱,民众向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就要进行 社祭。 社祭时要有舞乐。《周礼·春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 而礼矣。”可见,自古以来,祭神时总少不了舞蹈、音乐。这对后世庙会上祭神、 娱神以至娱人的活动无疑是有深刻影响的,所以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的主源。 庙会又称“庙市”。传说黄帝时代“日中为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记载:“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有人推测春秋时期已有“庙市”,至少在南北 朝时期,寺庙与市场已经发生联系。虽然这时的寺庙与市场的关系还不密切,其 发韧之功殊无争议,有人考证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有庙市。 北京最早的庙市出现在辽代,明代已很兴盛。明末刘侗、于正弈的《帝京景 物略》一书记载了北京附近庙会情况。他们指出:“城隍庙市,月朔、望、念五 日,东弼教坛,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市之日,族行而观者六,贸迁者三,谒 乎庙者一。”这是说,到庙会上看热闹、游玩观光的人占 60%,买卖东西的人 占 30%,而真正谒庙烧香磕头的人只占 10%,说明这时庙会是在佛寺道观内或 其附近形成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 此类庙会又称多内涵型庙会,庙会上有宗教、娱神、游乐等活动。但也有把 神像抬出庙外巡行,谓之迎神赛会。这是没有集市的庙会。如妙峰山庙会就是没 有集市的庙会,还有的地方并无庙而也称庙会,如清代厂甸和天桥,这些也统称 为庙会。 总之,中国庙会是从古代严肃的宗庙祭祀和社祭及民间的信仰中孕育诞生。 汉、唐、宋时期,加入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娱乐形式,尤其经过明清的进一步 完善发展,突出商贸功能,从而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 (取材于中国网·中国庙会) 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百姓二十五家为里”中“里”是古代居民组织。杜甫《兵车行》“去 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中的“里正”就是“里”的管理者 B.古汉语的数字表达没有现在的符号及读法,而是一种描述性表达。文中“族 行而观者六”的数字表示十分之六。 C.“城隍庙市,月朔、望、念五日”中,“朔”指农历每月十五,“望” 指农历每月初一,“念”通“廿(nian)”,意为二十。 D.社祭时的舞乐,后来演化为民间娱乐活动。鲁迅的小说《社戏》叙述的就 是孩子们在当地祭祀土地神时看戏前后的故事。 2.下列对“庙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会由古老的社稷演变而来,是在传统节日期间举行的游艺娱乐活动 B.庙会是古代中国百姓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的商业贸易性活动 C.庙会是旧时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由寺庙作为举办方举行的宗教集会。 D.庙会是年岁时节在寺庙或附近举行的宗教、商贸、娱乐的民间聚会 材料二 北京的庙会相传起源于辽代(公元907-125),称为“上巳春游”。元、 明两代,定都北京,庙会进一步兴起,到了清代更为发达 民国以后,北京商业有某种程度的畸形发展,许多新式商场应运而生,如东 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相继创建。那里有古色古香的东西,又有琳琅满目的进 口商品,而古老庙会上则大部分还是那些传统的东西。所以庙会生意逐渐衰微, 甚至有些庙会停办。但是庙会长期以来就是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形式;庙会上所 售的货物,尤其是土特产,便宜实惠,符合当时一般平民的消费水平。庙会上的 些戏曲、杂技完全出于民间艺人的创作,其地方风土情味及生活气息浓厚,仍 为大多数平民喜闻乐见,符合当时一般群众的欣赏水平。同时,庙会也为一些贫 民(劳动人民)提供了谋生的场地。故此庙会还不能完全为新式的商场所取代 作为节年时令庙会来讲,还有一个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仰和风俗习惯的问题, 远非当时社会条件能改变的,所以一些主要庙会仍沿袭旧制,照常举办,直至解 放初期。 北京庙会大体分为三类 每月定期轮流开放的庙会。这些庙会有的后期香火已绝,逐渐演变成纯商业 性、娱乐性的集市。在这种庙会上做生意的(包括戏曲、杂技艺人)有少数是固 定的,如隆福寺的书局、花市的绢花局,都是坐商,就开设在庙里或庙门外的街 上。在庙会期间,自然生意兴隆,平日可照常营业,不必移动。还有非固定性的,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赶庙”的,在几大庙会上来回跑,这都是庙里的大货摊。会 期,在庙里前后院、旁门、正殿等处搭大布棚摆摊营业,卖绸缎布匹的,卖衣服 鞋帽的,卖木器家具的,卖各种风味小吃的……们都在固定的地点设摊,摆摊
组成部分。 (取材于中国网∙中国庙会) 1.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百姓二十五家为里”中“里”是古代居民组织。杜甫《兵车行》“去 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中的“里正”就是“里”的管理者。 B.古汉语的数字表达没有现在的符号及读法,而是一种描述性表达。文中“族 行而观者六”的数字表示十分之六。 C.“城隍庙市,月朔、望、念五日”中 ,“朔”指农历每月十五,“望” 指农历每月初一,“念”通“廿(niàn)”,意为二十。 D.社祭时的舞乐,后来演化为民间娱乐活动。鲁迅的小说《社戏》叙述的就 是孩子们在当地祭祀土地神时看戏前后的故事。 2. 下列对“庙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庙会由古老的社稷演变而来,是在传统节日期间举行的游艺娱乐活动。 B.庙会是古代中国百姓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的商业贸易性活动。 C.庙会是旧时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由寺庙作为举办方举行的宗教集会。 D.庙会是年岁时节在寺庙或附近举行的宗教、商贸、娱乐的民间聚会。 材料二 北京的庙会相传起源于辽代(公元 907--1125),称为“上巳春游”。元、 明两代,定都北京,庙会进一步兴起,到了清代更为发达。 民国以后,北京商业有某种程度的畸形发展,许多新式商场应运而生,如东 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相继创建。那里有古色古香的东西,又有琳琅满目的进 口商品,而古老庙会上则大部分还是那些传统的东西。所以庙会生意逐渐衰微, 甚至有些庙会停办。但是庙会长期以来就是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形式;庙会上所 售的货物,尤其是土特产,便宜实惠,符合当时一般平民的消费水平。庙会上的 一些戏曲、杂技完全出于民间艺人的创作,其地方风土情味及生活气息浓厚,仍 为大多数平民喜闻乐见,符合当时一般群众的欣赏水平。同时,庙会也为一些贫 民(劳动人民)提供了谋生的场地。故此庙会还不能完全为新式的商场所取代。 作为节年时令庙会来讲,还有一个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仰和风俗习惯的问题, 远非当时社会条件能改变的,所以一些主要庙会仍沿袭旧制,照常举办,直至解 放初期。 北京庙会大体分为三类: 每月定期轮流开放的庙会。这些庙会有的后期香火已绝,逐渐演变成纯商业 性、娱乐性的集市。在这种庙会上做生意的(包括戏曲、杂技艺人)有少数是固 定的,如隆福寺的书局、花市的绢花局,都是坐商,就开设在庙里或庙门外的街 上。在庙会期间,自然生意兴隆,平日可照常营业,不必移动。还有非固定性的,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赶庙”的,在几大庙会上来回跑,这都是庙里的大货摊。会 期,在庙里前后院、旁门、正殿等处搭大布棚摆摊营业,卖绸缎布匹的,卖衣服 鞋帽的,卖木器家具的,卖各种风味小吃的......他们都在固定的地点设摊,摆摊
的地方都是向庙里租来的,按月交钱。这些货摊、吃食摊以及戏曲、杂技等摊子 都是一年到头按日子赶到各庙会上去做生意。还有一些是肩挑小贩,有的有固定 地点,有的没有固定地点,在庙的前后门随意营业。 在传统节年或结合佛道两教祭祀活动循例开放的临时庙会。这种庙会的特点 是以宗教活动为主的,在此做生意的摊贩,所售物品均系香烛、贡品以及有关吉 祥物。所演戏曲多是“野台子戏”,通常是梨园届“献神”的;各种民间花会也 是来朝圣进香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所售商品,日用百货、儿童玩具逐渐多 起来,民间艺人到此演出为了营利的逐渐多起来,但仍然不是纯商业性、娱乐性 的庙会。 行业庙会。过去各行各业均有祭祀祖师的定例,每年一次,一般都是结合本 行业祖师诞辰之日,举行善会,同行业人员都来拈香致祭,届时,请来香会,表 演民间杂戏,谓之献神。例如五月初五安定门外极乐林(瓦木行)和三月二十九 日丰台花神庙(花农),都有盛大的善会 取材于常人春著《老北京的风俗》 3.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线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运而生:“应”和“应届”中的“应”读音一致 B.琳琅满目:“琳琅”读音是 lin lang,指美玉。 C.便宜实惠:“便宜”读作“ plan y1”,也读“ bian yi”。 D.拈香致祭:“拈”的读音为nian;“祭”共11画 4.下列有关民国后“庙会还不能完全被新式商场取代”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庙会上所售的货物便宜实惠,利于当时一般平民消费 新式商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庙会商品则是传统产品 C.庙会上民间艺人的演出,地方特色及生活气息浓厚 D.当时社会条件不能改变群众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 5.下列对“北京庙会分类”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 A.定期开放的庙会演变成商业娱乐性集市,这里的商户都是坐商。 B.行业庙会是结合本行业祖师诞辰之日举行的每年一次的善会。 C.庙会上的“赶庙”商户,在庙里租固定的地点设摊,按月交钱 D.以宗教活动为主的临时庙会,在民间商业贸易方面相对薄弱。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岁时节日与商业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庙会就是旧时在寺庙 里或附近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举行的集市。中国的传统岁节促进了社会的商品 生产和商品交换、而社会的商品生产又促使传统节日的内容更丰富,规模更大 从而促使传统节日的稳定发展。传统年节和商业贸易相辅相成,其相互容纳、相 互渗透的作用推动传统节日和商贸的共同繁荣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不很发达。但人们之 间的商品交换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商品交换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
的地方都是向庙里租来的,按月交钱。这些货摊、吃食摊以及戏曲、杂技等摊子, 都是一年到头按日子赶到各庙会上去做生意。还有一些是肩挑小贩,有的有固定 地点,有的没有固定地点,在庙的前后门随意营业。 在传统节年或结合佛道两教祭祀活动循例开放的临时庙会。这种庙会的特点 是以宗教活动为主的,在此做生意的摊贩,所售物品均系香烛、贡品以及有关吉 祥物。所演戏曲多是“野台子戏”,通常是梨园届“献神”的;各种民间花会也 是来朝圣进香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所售商品,日用百货、儿童玩具逐渐多 起来,民间艺人到此演出为了营利的逐渐多起来,但仍然不是纯商业性、娱乐性 的庙会。 行业庙会。过去各行各业均有祭祀祖师的定例,每年一次,一般都是结合本 行业祖师诞辰之日,举行善会,同行业人员都来拈香致祭,届时,请来香会,表 演民间杂戏,谓之献神。例如五月初五安定门外极乐林(瓦木行)和三月二十九 日丰台花神庙(花农),都有盛大的善会。 取材于常人春著《老北京的风俗》 3. 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线的词语,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应运而生:“应”和“应届”中的“应”读音一致。 B.琳琅满目:“琳琅”读音是 lín láng,指美玉。 C.便宜实惠:“便宜”读作“pián yi”,也读“biàn yí”。 D.拈香致祭:“拈”的读音为 niān;“祭”共 11 画。 4. 下列有关民国后“庙会还不能完全被新式商场取代”的原因,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庙会上所售的货物便宜实惠,利于当时一般平民消费。 B.新式商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庙会商品则是传统产品。 C.庙会上民间艺人的演出,地方特色及生活气息浓厚。 D.当时社会条件不能改变群众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 5.下列对“北京庙会分类”的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是(3 分) A.定期开放的庙会演变成商业娱乐性集市,这里的商户都是坐商。 B.行业庙会是结合本行业祖师诞辰之日举行的每年一次的善会。 C.庙会上的“赶庙”商户,在庙里租固定的地点设摊,按月交钱。 D.以宗教活动为主的临时庙会,在民间商业贸易方面相对薄弱。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岁时节日与商业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庙会就是旧时在寺庙 里或附近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举行的集市。中国的传统岁节促进了社会的商品 生产和商品交换、而社会的商品生产又促使传统节日的内容更丰富,规模更大, 从而促使传统节日的稳定发展。传统年节和商业贸易相辅相成,其相互容纳、相 互渗透的作用推动传统节日和商贸的共同繁荣。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不很发达。但人们之 间的商品交换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商品交换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
产需要。而在节日期间,商品交换尤为突出。即使平时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到 节日时也往往用自己的一些生产物作为商品来交换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从而在 整体上扩大了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投放节日市场的商品量较之平时有较大的增 加,节日期间需要进行交换的群众又很普遍。因此,节日期间往往是购销两旺 商品成交额远远高于平时。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来说,民 间的岁节活动无疑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民间节日期间流行的生产物品来看,时令产品是其主体——为消灾祈福 提供了必要的祭祀用品。端午节的艾蒿和菖蒲这两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节日物品, 是旧时瑞午节不可缺少的东西。茱萸对重阳节也具有重要意义佩茱萸成为重阳 节祈福消灾和亲人间相互祝福的重要手段。同时,一定的时令产品为节日食品提 供了原料,而节日食品又往往成为特定节日的重要标志。对于一般人来讲,节日 食品是对日常膳食的—种调剂。节日来到时,人们利用时鲜产品精心加工,其制 作和进食过程,何尝不是欢度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另一方面,或由于不能自 给自足,或出于交换其他生活用品的需要,人们在节日期间都要到集市去交换这 些时令商品、节日食品,以及节日中的日常用品,从而进一步促进节日兴盛 从相关的历史记载看,我国历史上的商品交换大都是通过庙会、集市、赶圩 等社群集会来进行的。中国的传统岁节,不仅为社群成员提供了聚会的场所和时 间,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由于传统节日都是一年一循环,日期也是 固定不变的,因此,节日期间的商品贸易具有稳定性和周期性,有些节日的内容 可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相关的商贸活动也就保持着特殊的稳定性,尽管商 品的花色、品种总是不断变化的。每当节日过去后,那些与节日相关的商贸活动 也随之中止 6.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和商贸活动之间关系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传统岁节,为商品交换和商品繁荣提供了机遇。 B.古代中国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C.节日期间的商品交换进一步促进了节日丰富和经济发展 D.中国的传统年节和商业贸易是相辅相成、相互容纳的 7.根据材料三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商品经济不很发达,导致年岁时节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可有可 无 B.节日期间人们到集市去交换食品,节日食品往往成为特定节日的重要标 C.我国历史上的商品交换都是通过庙会、集市、赶圩等社群集会来进行的。 D.传统节日和商业贸易相互促进,每当节日过后,商贸活动也随之中止。 8.近几年,春节庙会中商业元素成为主角,庙会味道变淡,请结合三则材料,为 恢复庙会的“文化味”提出建议。(6分) 、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产需要。而在节日期间,商品交换尤为突出。即使平时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到 节日时也往往用自己的一些生产物作为商品来交换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从而在 整体上扩大了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投放节日市场的商品量较之平时有较大的增 加,节日期间需要进行交换的群众又很普遍。因此,节日期间往往是购销两旺, 商品成交额远远高于平时。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来说,民 间的岁节活动无疑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民间节日期间流行的生产物品来看,时令产品是其主体——为消灾祈福 提供了必要的祭祀用品。端午节的艾蒿和菖蒲,这两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节日物品, 是旧时瑞午节不可缺少的东西。茱萸对重阳节也具有重要意义,佩茱萸成为重阳 节祈福消灾和亲人间相互祝福的重要手段。同时,一定的时令产品为节日食品提 供了原料,而节日食品又往往成为特定节日的重要标志。对于一般人来讲,节日 食品是对日常膳食的一种调剂。节日来到时,人们利用时鲜产品精心加工,其制 作和进食过程,何尝不是欢度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另一方面,或由于不能自 给自足,或出于交换其他生活用品的需要,人们在节日期间都要到集市去交换这 些时令商品、节日食品,以及节日中的日常用品,从而进一步促进节日兴盛。 从相关的历史记载看,我国历史上的商品交换大都是通过庙会、集市、赶圩 等社群集会来进行的。中国的传统岁节,不仅为社群成员提供了聚会的场所和时 间,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由于传统节日都是一年一循环,日期也是 固定不变的,因此,节日期间的商品贸易具有稳定性和周期性,有些节日的内容 可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相关的商贸活动也就保持着特殊的稳定性,尽管商 品的花色、品种总是不断变化的。每当节日过去后,那些与节日相关的商贸活动 也随之中止。 6.下列表述不属于 ...中国传统节日和商贸活动之间关系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的传统岁节,为商品交换和商品繁荣提供了机遇。 B.古代中国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C.节日期间的商品交换进一步促进了节日丰富和经济发展。 D.中国的传统年节和商业贸易是相辅相成、相互容纳的。 7.根据材料三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中国商品经济不很发达,导致年岁时节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可有可 无。 B.节日期间人们到集市去交换食品,节日食品往往成为特定节日的重要标 志。 C.我国历史上的商品交换都是通过庙会、集市、赶圩等社群集会来进行的。 D.传统节日和商业贸易相互促进,每当节日过后,商贸活动也随之中止。 8.近几年,春节庙会中商业元素成为主角,庙会味道变淡,请结合三则材料,为 恢复庙会的“文化味”提出建议。(6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诣阙上书,授下邽主簿。长寿中,累转监 察御史。时蛮首反叛,诏怀古往招辑之。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 乃俘其魁首,处其居人而还。蛮夷荷恩,立碑颂德。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为弟子 所谋,密画女人居高楼,仍作净满引弓而射之,藏于经笥。已而诣阙上言僧咒诅 大逆不道。则天命怀古按问诛之。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则天大怒,怀古 奏曰:“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岂使臣诛无辜之人,以希圣旨?向使净 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则天意乃解。 圣历中,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至虏庭,敌酋墨啜立知微为南面 可汗。将授怀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怀古抗辞曰:“宁守忠以就死,不毁 节以求生,请就斩,所不避也!″乃禁锢随军,因挺身奔窜以归。拜祠部员外郎 时始安贼欧阳倩拥徒数万,剽陷州县,授怀古桂州都督,仍充招慰讨击使。 才及岭,飞书招诱,示以祸福,贼徒迎降,自陈为吏人侵逼,乃举兵耳。怀古知 其诚恳,乃轻骑以赴之。左右日:“夷獠难亲,未可信也。”怀古日:“雪仗忠 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因造其营以慰谕之。群贼喜悦,归其所掠财货, 纳于公府。诸洞酋长素持两端者,尽来款附,岭外悉定。 复历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在为人吏所慕。神龙中迁左羽林大将 军行未达都复授并州长史吏人闻怀古还老幼相携郊野欢迎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 州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岀迎之人,而百姓奔赴 愈众,其为人所思如此。俄转幽州都督,征为左威卫大将军。寻卒。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诣阙上书 诣:到…去 B.蛮夷荷恩 荷:担任 C.以希圣旨希:迎合 D.征为左威卫大将军征:征召, 充任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处其居人而还 B.则天意乃解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设九宾于庭,臣乃敢上璧 C.不毁节以求生 D.怀古知其诚恳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皆出于此乎?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 陛下在法律上不分亲疏,应当和全天下整齐一致。 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 裴怀古推究他们的言辞情状,释放净满让朝廷知道 C.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 从前让净满有背叛君主的情状,我又有什么脸面宽恕他呢 D.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 我依仗忠信,可以通达神明,何况对人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诣.阙上书,授下邽主簿。长寿中,累转监 察御史。时蛮首反叛,诏怀古往招辑之。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 乃俘其魁首,处其居人而.还。蛮夷荷.恩,立碑颂德。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为弟子 所谋,密画女人居高楼,仍作净满引弓而射之,藏于经笥。已而诣阙上言僧咒诅, 大逆不道。则天命怀古按问诛之。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则天大怒,怀古 奏曰:“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岂使臣诛无辜之人,以希.圣旨?向使净 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则天意乃.解。 圣历中,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至虏庭,敌酋墨啜立知微为南面 可汗。将授怀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怀古抗辞曰:“宁守忠以就死,不毁 节以.求生,请就斩,所不避也!”乃禁锢随军,因挺身奔窜以归。拜祠部员外郎。 时始安贼欧阳倩拥徒数万,剽陷州县,授怀古桂州都督,仍充招慰讨击使。 才及岭,飞书招诱,示以祸福,贼徒迎降,自陈为吏人侵逼,乃举兵耳。怀古知 其.诚恳,乃轻骑以赴之。左右曰:“夷獠难亲,未可信也。”怀古曰:“吾仗忠 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因造其营以慰谕之。群贼喜悦,归其所掠财货, 纳于公府。诸洞酋长素持两端者,尽来款附,岭外悉定。 复历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在为人吏所慕。神龙中迁左羽林大将 军行未达都复授并州长史吏人闻怀古还老幼相携郊野欢迎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 州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 愈众,其为人所思如此。俄转幽州都督,征.为左威卫大将军。寻卒。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诣.阙上书 诣:到…去 B.蛮夷荷.恩 荷:担任 C.以希.圣旨 希:迎合 D.征.为左威卫大将军 征:征召, 充任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处其居人而.还 B.则天意乃.解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设九宾于庭,臣乃.敢上璧 C.不毁节以.求生 D.怀古知其.诚恳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皆出于此乎?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 陛下在法律上不分亲疏,应当和全天下整齐一致。 B.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 裴怀古推究他们的言辞情状,释放净满让朝廷知道。 C.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 从前让净满有背叛君主的情状,我又有什么脸面宽恕他呢? D.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 我依仗忠信,可以通达神明,何况对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