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讲授难点:类菌原体病害的诊断。类菌原体病害的诊断一般可根据症状和人工诱发试验进行, 其早期诊断也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需要对某些试验手段进行介绍,这就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知 识 六、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可举桑萎缩病病原诊断的实例,说明类菌原体病害一般特点和诊断过程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995年国际植物病理学术界提出将类菌原体( Mycoplasma like organisms)改名为植物菌原 体( Phytoplasma)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八、参考书 刘仲健等著,1999,植原体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黄文晋崔效江等类菌原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微生物学通报,1994,21(1):37-40 第五节林木的其他病原物 、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原物的介绍,使同学了解这几类病原物的一般性 状。增强病原诊断的能力。 、主要讲解内容 1、寄生性种子植物 2、线虫 3、螨类 三、时间分配:共20分钟 四、讲授重点:通过列举由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螨类所引起树木病害的实例,使同学了解这几 类森林有害生物的侵染循环特点和防治途径 五、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参考书 周仲铭,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四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抗病性 、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介绍,使同学了解到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抗病性是树木病害体系的两个 相对的方面,树木生病是病原物、寄主、环境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讲解内容 1病原物的寄生性 2病原物的致病性
五、讲授难点:类菌原体病害的诊断。类菌原体病害的诊断一般可根据症状和人工诱发试验进行, 其早期诊断也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需要对某些试验手段进行介绍,这就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知 识。 六、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可举桑萎缩病病原诊断的实例,说明类菌原体病害一般特点和诊断过程。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995 年国际植物病理学术界提出将类菌原体(Mycoplasma like organisms)改名为植物菌原 体(Phytoplasma)。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八、参考书 刘仲健等著,1999,植原体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黄文晋,崔效江等,类菌原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微生物学通报,1994, 21(1):37-40 第五节 林木的其他病原物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原物的介绍,使同学了解这几类病原物的一般性 状。增强病原诊断的能力。 二、主要讲解内容: 1、 寄生性种子植物 2、 线虫 3、 螨类 三、时间分配:共 20 分钟 四、讲授重点: 通过列举由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螨类所引起树木病害的实例,使同学了解这几 类森林有害生物的侵染循环特点和防治途径。 五、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参考书 周仲铭,1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四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抗病性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介绍,使同学了解到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抗病性是树木病害体系的两个 相对的方面,树木生病是病原物、寄主、环境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主要讲解内容: 1.病原物的寄生性 2.病原物的致病性
3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变异 4.抗病性的概念 5.林木的抗病机制 、时间分配:共1学时 四、讲授重点: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林木的抗病机制 五、讲授难点:林木的抗病机制。林木抗病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一系 列的深刻关系。许多问题的实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六、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补充内容提要:补充《林木抗病性原理》一书中有关林木抗病的遗传与变异的内容。 复习思考题:病原物的致病机制有哪些? 八、参考书 周仲铭,1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王军,林木抗病性原理,1997,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五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目的和要求 通过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两方面知识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林木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知道病 害流行的条件与规律,为病害防治策略的正确制定打下牢固的基础 主要讲解内容 1侵染的过程 2病原物的传播和越冬 4.初侵染和再侵染 5病害的流行 6病害流行的预测 、时间分配:共2学时 四、讲授重点: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五、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举例说明侵染性病害侵染循环的特点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七、参考书 周仲铭,1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六章.林木病謇防治
3.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变异 4. 抗病性的概念 5. 林木的抗病机制 三、时间分配:共 1 学时 四、讲授重点: 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林木的抗病机制。 五、讲授难点:林木的抗病机制。林木抗病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一系 列的深刻关系。许多问题的实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六、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补充内容提要:补充《林木抗病性原理》一书中有关林木抗病的遗传与变异的内容。 复习思考题:病原物的致病机制有哪些? 八、参考书 周仲铭,1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王军,林木抗病性原理,1997,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五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两方面知识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林木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知道病 害流行的条件与规律,为病害防治策略的正确制定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主要讲解内容: 1.侵染的过程 2.病原物的传播和越冬 4.初侵染和再侵染 5.病害的流行 6.病害流行的预测 三、时间分配:共 2 学时 四、讲授重点: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五、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举例说明侵染性病害侵染循环的特点。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七、参考书 周仲铭,1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六章.林木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