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鉴赏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 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 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 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花约, 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 菊花 (1)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髙》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把酒不 知厌”,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 (②)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 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水仙子·夜雨
词曲鉴赏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 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 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 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花约, 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 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 菊花。 (1)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把酒不 知厌”,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 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 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 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馆,备受店主的冷落 (1)请赏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在写法上的妙处 答: (2)请结合全曲分析作者有哪些情感“都到心头”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 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著与艰难的。 答 (2)“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的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字的点 化,顿使形象呼之欲出。请分析“逐 拍”两字的艺术效果。 答 (2)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注] 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 “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 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馆,备受店主的冷落。 (1)请赏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在写法上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曲分析作者有哪些情感“都到心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 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著与艰难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的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字的点 化,顿使形象呼之欲出。请分析“逐”、“拍”两字的艺术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 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 浑冷澹°,有谁知。 【注】①本词是作者在江西带湖赋闲时所作。余叔良,辛弃疾的友人。②冷澹 清冷淡泊 (1)作者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 (2)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 答 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凤栖梧 王庭筠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因 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②语出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 千里,深宫二十年。”抒发宫女离家别亲,禁锢深宫的痛苦之情。 (1)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 答 (2)“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 何结合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江神子 赋梅寄余叔良① 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 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 浑冷澹②,有谁知。 【注】 ①本词是作者在江西带湖赋闲时所作。余叔良,辛弃疾的友人。②冷澹: 清冷淡泊。 (1)作者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凤栖梧 王庭筠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②。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 ①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因 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②语出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 千里,深宫二十年。”抒发宫女离家别亲,禁锢深宫的痛苦之情。 (1)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 何结合的。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岀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 比 【注】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 酒的代称。 (1)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答 (②)作者上片写梅与下片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 【名师点睛,易错起源】 易错起源1、对词曲中所运用的语言讲行分析、品评、鉴赏 例1.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 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调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 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 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蝥;泣寒蝥,绿纱窗, 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蟹: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 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名师点睛】 1.认真审干读题干,弄清题目要求,是要求从整体上去分析还是从局部着手, 答题时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回应才符合出题人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 比。 【注】 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 酒的代称。 (1)请 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作者上片写梅与下片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点睛,易错起源】 易错起源 1、对词曲中所运用的语言讲行分析、品评、鉴赏 例 1.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 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调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 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 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①;泣寒螀,绿纱窗, 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螀: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 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名师点睛】 1.认真审干读题干,弄清题目要求,是要求从整体上去分析还是从局部着手, 答题时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回应才符合出题人的要求
2.抓住语言、表达技巧方面的特色,能够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赏析。 3.把握风格,品味字句锤炼。这是从整体上理解、剖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字、 词、短语、句子在使用上的推敲功夫。了解常见的语言表现风格,常见的语言风 格有含蓄、直率、自然、平淡、婉转、绮丽、雄奇、沉郁、风趣等。纵观高考古 代诗歌语言赏析, 也不外乎语言风格和字句锤炼这两方面内容 易错起源2、对词曲中所这与景物、人物形象、作者观点、思想感情等进行分析 鉴赏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 意境。 (3)①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 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_ 【名师点睛】 1.透视形象,概括内容主旨。就是抓住词曲子中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动具 体的生活图景、自然风光进行剖析,把蕴含着的“真善美”的东西揭示出来,使 人们精神上得到愉悦、情操上受到陶冶。比如“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 上寒烟翠”中所体现出来的景是怎样的,词人的形象又是怎样的。 2.掌握主要的表现手法的分析要领,能够从鉴赏的高度来回答问题。“手法 指站在宏观角度赏析诗歌中表现”真善美”的艺术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 常见手法有托物言志、动静相生、借景寓情,即小见大、超越时空、化虚为实、 正反对比、众星拱月、渲染烘托、意象叠加、意境创造等等。单说“动静相生 就有很多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寓动于静”、“寓静于动”、“以 动衬静”、“以静衬动”等艺术手法。在答题时能说得具体应该尽量说具体些, 没有把握说得很到位的,就不要自以为是 3.掌握基本的表述格式。这里的表述格式,对于考生来讲,就是一段文字的组 织和表达。鉴赏归于议论文,我们写时,应当把这段文字当作一篇微缩的议论文 来写。这是一个总的方向。对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来说,在内容正确的情况下层
2.抓住语言、表达技巧方面的特色,能够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赏析。 3.把握风格,品味字句锤炼。这是从整体上理解、剖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字、 词、短语、句子在使用上的推敲功夫。了解常见的语言表现风格,常见的语言风 格有含蓄、直率、自然、平淡、婉转、绮丽、雄奇、沉郁、风趣等。纵观高考古 代诗歌语言赏析, 也不外乎语言风格和字句锤炼这两方面内容。 易错起源 2、对词曲中所这与景物、人物形象、作者观点、思想感情等进行分析 鉴赏 例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 意境。 (3)①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 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名师点睛】 1.透视形象,概括内容主旨。就是抓住词曲子中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动具 体的生活图景、自然风光进行剖析,把蕴含着的“真善美”的东西揭示出来,使 人们精神上得到愉悦、情操上受到陶冶。比如“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 上寒烟翠”中所体现出来的景是怎样的,词人的形象又是怎样的。 2.掌握主要的表现手法的分析要领,能够从鉴赏的高度来回答问题。“手法” 指站在宏观角度赏析诗歌中表现”真善美”的艺术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 常见手法有托物言志、动静相生、借景寓情,即小见大、超越时空、化虚为实、 正反对比、众星拱月、渲染烘托、意象叠加、意境创造等等。单说“动静相生” 就有很多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寓动于静”、“寓静于动”、“以 动衬静”、“以静衬动”等艺术手法。在答题时能说得具体应该尽量说具体些, 没有把握说得很到位的,就不要自以为是。 3.掌握基本的表述格式。这里的表述格式,对于考生来讲,就是一段文字的组 织和表达。鉴赏归于议论文,我们写时,应当把这段文字当作一篇微缩的议论文 来写。这是一个总的方向。对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来说,在内容正确的情况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