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结构安排的合理与否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议论文也有很多格式和写法,考生应 当采用哪种层砍组织的格式呢?首先是根据答题的需要,其次是结合自己的表述 习惯 【易错练兵,虎口脱险】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 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此词约作于1097年,其时秦观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 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1)填空:秦观是北宋时_派著名词人,这一词派的代表词人有_(请写出一位)等。 (2)秦观好友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间最为精彩,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更 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甚至认为苏轼的看法“仅得皮相 那你更认同谁的评价?请从诗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注: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 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答 (2)古典诗歌的意境,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之分,你认为此曲属何种 意境,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答 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次结构安排的合理与否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议论文也有很多格式和写法,考生应 当采用哪种层砍组织的格式呢?首先是根据答题的需要,其次是结合自己的表述 习惯。 【易错练兵,虎口脱险】 1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答: 2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 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此词约作于 1097 年,其时秦观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 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1)填空:秦观是北宋时 派著名词人,这一词派的代表词人有 (请写出一位)等。 (2)秦观好友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间最为精彩,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更 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甚至认为苏轼的看法“仅得皮相”。 那你更认同谁的评价?请从诗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分析。 答: 3.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 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注: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4.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 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答: (2)古典诗歌的意境,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之分,你认为此曲属何种 意境,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答: 5.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 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薄酒卮。痛饮 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_,但通篇透露着』的讯息,称得上“不 着一字,尽显风流” (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它与上片起首“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答: 6.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 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扶使王炎 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 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 此作是他到 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 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 (2)词中“杯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答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减宇木兰花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请概括出上片和下片的大意。 答 (2)末句“衔得锦标第一归”中“衔”字用得好,请你作适当的分析。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薄酒卮。痛饮 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 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 56 言,竟不见 ,但通篇透露着 的讯息,称得上“不 着一字,尽显风流”。 (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它与上片起首“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答: 6.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 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扶使王炎 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 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 此作是他到 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 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 (2)词中“杯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3)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答: 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减宇木兰花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请概括出上片和下片的大意。 答: (2)末句“衔得锦标第一归”中“衔”字用得好,请你作适当的分析。 答: 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有人评论说,至“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了一大顿挫” 请联系全词,对这一评论作简要分析。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 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全词四句,第一句“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②2)第二、三、四句在抒情方面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请具体分析。 答 0.阅读下面一首词,请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鸿”与“幽人”之间内在 联系的理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宛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 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①“何处望神州”意思是_;言外之意是 “万兜鍪”意思是孙权带领了强大的军队,表其胆识非凡,武功盖世,“兜鍪” 用的是手法 ②“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词人用来作结,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 12.品析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①,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 宾 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有人评论说,至“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了一大顿挫”。 请联系全词,对这一评论作简要分析。 答: 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 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全词四句,第一句“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2)第二、三、四句在抒情方面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请具体分析。 答: 10. 阅读下面一首词,请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鸿”与“幽人”之间内在 联系的理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宛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答: 1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 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①“何处望神州”意思是 ;言外之意是 。 “万兜鍪”意思是孙权带领了强大的军队,表其胆识非凡,武功盖世,“兜鍪” 用的是 手法。 ②“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词人用来作结,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 12. 品析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①,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②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 宾 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岭表经年: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岭南任 职时期。②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 (1)词的上片写景,其中“明河共影”的意思是。作者笔下洞庭夜景的突出特色 是_。“妙处难与君说”之“妙处”在词中的意思 (2)词的下片抒情,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迹、情怀? 答 1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蟋蟀。 ①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②词中说的“心事”指 ③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④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 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 道是花来春去,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 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梅词,明代杨慎称其“兴比甚佳”。试将上片一二两句改写成白 话答 (2)词的主题是“梅花”,上片三、四两句为什么写竹?(即对写梅有何作用) 答 (3)下片末两句说的“两地”是指哪两地?这两句表现了梅花什么品质? 答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 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 又成虚度! 请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答 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解答第(1)-(3)题。 [中吕]阳春曲
注:①岭表经年: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岭南任 职时期。②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 (1)词的上片写景,其中“明河共影”的意思是 。作者笔下洞庭夜景的突出特色 是 。“妙处难与君说”之“妙处”在词中的意思 。 (2)词的下片抒情,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迹、情怀? 答: 1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蟋蟀。 ①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②词中说的“心事”指 ③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④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 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答: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 道是花来春去,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 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梅词,明代杨慎称其“兴比甚佳”。试将上片一二两句改写成白 话。 答: (2)词的主题是“梅花”,上片三、四两句为什么写竹?(即对写梅有何作用) 答: (3)下片末两句说的“两地”是指哪两地?这两句表现了梅花什么品质? 答: 1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 题。 谢池春 陆 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 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 又成虚度! 请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答: 16.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解答第(1)—(3)题。 [中吕]阳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