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蜡烛/污浊 侵略/亲家 百折不挠/折冲樽俎 B.脚踝/青稞 漂白/饿殍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C.纾难/机杼 穴位/戏谑 解甲归田/浑身解数 D.肥膘/飞镖 孝悌/醍醐 开花结果/归根结底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10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悲哀的是,旅游法施行3 个月来,旅游骗局仍然层出不穷。可见我国法律虽日渐健全,但不少法律仍处于 休眠状态。一大原因即是执法者缺乏执法动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执法 过程中,拈轻怕重,偷懒耍滑,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惰性思维。另一方面, 执法者与执法对象存有不绝如缕的利益勾连,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A.层出不穷 B.拈轻怕重 C.不绝如 缕 D.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实验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形式 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 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B.我们学习和发展科学的目的不是征服别人,而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为自己国 家和民族 争取到利益,努力创造更科学美好的环境。 C.韩白之争、韩髙之争、现代诗歌之争等网络事件之后,作家韩寒的博客赢得 了大量的 网络点击率,成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博客名人。 D.《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强烈谴责美军对 《古兰经》的亵渎行为, 并要求美方将巴格拉姆监狱交由阿富汗政府管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仿佛我们背 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③②⑤①⑥④ B.③②①⑥④⑤ C.①⑥④③ ②⑤ D.①⑥②⑤④③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广东省肇庆市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6 页,21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蜡烛/污浊 侵略/亲家 百折不挠/折冲樽俎 B.脚踝/青稞 漂白/饿殍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C.纾难/机杼 穴位/戏谑 解甲归田/浑身解数 D.肥膘/飞镖 孝悌/醍醐 开花结果/归根结底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10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但悲哀的是,旅游法施行 3 个月来,旅游骗局仍然层出不穷。可见我国法律虽日渐健全,但不少法律仍处于 休眠状态。一大原因即是执法者缺乏执法动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执法 过程中,拈轻怕重,偷懒耍滑,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惰性思维。另一方面, 执法者与执法对象存有不绝如缕的利益勾连,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A.层出不穷 B.拈轻怕重 C.不绝如 缕 D.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实验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形式 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 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B.我们学习和发展科学的目的不是征服别人,而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为自己国 家和民族 争取到利益,努力创造更科学美好的环境。 C.韩白之争、韩高之争、现代诗歌之争等网络事件之后,作家韩寒的博客赢得 了大量的 网络点击率,成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博客名人。 D.《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强烈谴责美军对 《古兰经》的亵渎行为, 并要求美方将巴格拉姆监狱交由阿富汗政府管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______________,仿佛我们背 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③②⑤①⑥④ B.③②①⑥④⑤ C.①⑥④③ ②⑤ D.①⑥②⑤④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殁。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 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 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 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 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 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 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 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 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箸镝相连而坠人 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遇契丹兵交战, 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 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而 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注]①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②拏,通“孥”,儿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及再遇阵 殁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 州 寻: 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 战 会 适逢 D.屡经点阵,身被七十 被:遭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 (3分) A.①以其勤养母 老 ②赐 以上尊酒茶米 B.①为高阳关都部 ②保裔为 敌所覆 C.①契丹围之数 重 ②唯 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殁。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 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 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①合战。迟明, 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 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 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 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②,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 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 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 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遇契丹兵交战, 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 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而 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注] ①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②拏,通“孥”,儿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及再遇阵 殁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 州 寻: 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 战 会: 适逢 D.屡经点阵,身被七十 创 被:遭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 (3 分) A.①以其勤养母 老 ②赐 以上尊酒茶米 B.①为高阳关都部 署 ②保裔为 敌所覆 C.①契丹围之数 重 ②唯 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
D.①上知之,乃复厚赐 焉 ②自申至寅力战,敌 乃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等镝相 连而坠/人服 其妙。 B.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窖镝相 连而坠/人服 其妙。 C.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镝/相 连而坠/人服 其妙。 D.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答镝/相 连而坠/人服 其妙。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沙 场;他代 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 丹却提前 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 会两天, 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康保裔并肩抗敌,直到敌军退去。各位将 领多半丢 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4 分 ②大将陷殁,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两个细节。(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 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浪淘沙 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D.①上知之,乃复厚赐 焉 ②自申至寅力战,敌 乃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 连而坠/人服 其妙。 B.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 连而坠/人服 其妙。 C.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 连而坠/人服 其妙。 D.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 连而坠/人服 其妙。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沙 场;他代 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 丹却提前 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 会两天, 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康保裔并肩抗敌,直到敌军退去。各位将 领多半丢 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4 分) ②大将陷殁,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3 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两个细节。(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 引用原文)(3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浪淘沙 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2)“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 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 分) ,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孟子》) (2)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苏轼《赤壁赋》)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 。(陶渊明《归 园田居》) (4)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 透 。(毛泽东《沁园春》)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大学的三种精神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 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 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 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 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 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 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 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 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 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 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 识教育,1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 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 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 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 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 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 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
绿树暗长亭 ,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 分) (2)“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 分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 ,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孟子》) (2)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 。 (苏轼《赤壁赋》)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 , 。(陶渊明《归 园田居》) (4)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 透, 。(毛泽东《沁园春》)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大学的三种精神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 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 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 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 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 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 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 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 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 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 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 识教育,l946 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 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 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 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 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 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 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 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
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 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⑦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 性。但在髙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⑧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 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 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 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 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 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⑨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 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 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 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 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 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选自2012年6月《看历史》)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 分,选对两项给 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 是 (5分)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 己的思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 题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 分歧。 E.大学里的师生都在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 批判者的大本营,这就是中国大学的现状。 13.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 (3分) A.大学精神就是自由、通识、德性,三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 B.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所有 有抱负的 大学的重要目标。 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 大学精神之 德性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 术成果并
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 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⑦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 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⑧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 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 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 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 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 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⑨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 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 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 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 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 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选自 2012 年 6 月《看历史》)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 是 (5 分)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 己的思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 题。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 分歧。 E.大学里的师生都在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 批判者的大本营,这就是中国大学的现状。 13.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 (3 分) A.大学精神就是自由、通识、德性,三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 B.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所有 有抱负的 大学的重要目标。 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 大学精神之 德性。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 术成果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