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一中2012年秋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七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榆阴(yu) 箕踞j 劲敌jing 笙箫sher B、稠密chou 给予gei 炖肉dun 尽管jin C、逶迤wei 濡缕r 冰屑xie 拊心f D、漫溯shuo 创伤 chuang凌侮w 巷道ha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寥廓 万户候 忸怩不安 衣袖 B、瓦菲 橘子州 星辉斑斓 酱碗 C、颓圮 大堰河 风华正茂 惆怅 D、门匾 菜蓝子 意气风发 浮藻 3、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 (2)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3)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 B、品位贯注 揣测 C、品味灌注揣测 D、品味贯注 揣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王传华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又经过专家的耐心指导,中央戏剧学院终于招收他为表演系学员 通过学校一年一度的表彰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C、此次劳动任务不但出色完成了,而且我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提高。 D、牡丹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的迸发出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00篇。郭沫若先生赞之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长调。“沁园春长沙”中“沁园 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体史书,《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等,由西汉刘向 整理编辑
老河口一中 2012 年秋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七大题,23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榆.阴(yú) 箕踞..jī 劲.敌 jìng 笙箫.shēn B、稠.密 chóu 给.予 gěi 炖.肉 dùn 尽.管 jǐn C、逶.迤 wēi 濡.缕 rú 冰屑.xiè 拊.心 fǔ D、漫溯.shuò 创.伤 chuāng 凌侮.wǔ 巷.道 h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寥廓 万户候 忸怩不安 衣袖 B、瓦菲 橘子州 星辉斑斓 酱碗 C、颓圮 大堰河 风华正茂 惆怅 D、门匾 菜蓝子 意气风发 浮藻 3、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3)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味 贯注 揣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王传华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又经过专家的耐心指导,中央戏剧学院终于招收他为表演系学员。 B、通过学校一年一度的表彰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C、此次劳动任务不但出色完成了,而且我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提高。 D、牡丹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的迸发出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 年 4 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 100 篇。郭沫若先生赞之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 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D.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体史书,《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等,由西汉刘向 整理编辑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一一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 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 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 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以工人阶级 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 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这些 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 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 精神意义。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 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 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这种认知、冲动和 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 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 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 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 体验了他们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 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 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6、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 7、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 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B、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 运的认同感 C、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 1949 年 10 月 1 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 1949 年 10 月 1 日那一天,我们 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 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 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以工人阶级 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 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这些 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 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 精神意义。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 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 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这种认知、冲动和 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 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 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 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 体验了他们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 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 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6、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 7、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 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B、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 运的认同感。 C、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
D、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 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 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 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i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 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 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 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 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 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贏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 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 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鲁人或恶吴起 恶:毁谤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劝诫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B、「吾其还也 妾不知其死所矣 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以吴起善用兵,廉平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l1、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D、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 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 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 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三、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i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 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 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 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 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 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 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 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恶.吴起 恶:毁谤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劝诫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卒:士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B、 吾其.还也 妾不知其.死所矣 C、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11、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去得过辉煌成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 恨他。 四、(24分)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3分) (3)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 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4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15、填空(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1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去得过辉煌成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 恨他。 四、(24 分)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 年) 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空(6 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是 派的代表人物 3)撑一支长篙 (4)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5)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相约雨巷 ①撑一把油纸伞,相约雨巷。 ②纵然是红尘之外还有红尘,纵然是路的尽头已没有尽头。纵使我枯瘦如叶,我都要择路而来。只因半个 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还是用当年的纸伞挡雨,却怕你的名字湿成深深浅浅的泪痕,以勾起我心灵的 惟一伤痛。从此再也无法紧握你的身影取暖,甚至走尽这雨巷 ③巷已成墟,亦如我破碎的心,有的只是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风吹落叶的惆怅,一种对月独酌的凄 清,还有一个结着淡淡愁怨的姑娘所勾勒的凄婉,凄婉又迷茫的故事,一段没有结尾的雨中曲 ④不管你是否已化蝶而去,那刻骨铭心的回忆早已在心头择荒而憩,汲取我的血液。待到哪一天我猝然老 去,入土而眠,你依然清纯如往昔,倚我灵魂轻盈而舞。 ⑤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哪怕是千年之后的千年,而相遇之初的美丽,那颜色,那芬芳,那忧愁,甚至是 那太息的目光仍会如约来袭。如诗,如词的音律在我的心头鸣起。 ⑥我相信在那人海茫茫中的邂逅和相遇,或许早已注定了我今生的牵挂与等待的维系。我要在生命终结前 了却未竟的心愿——撑一把油纸伞,相守于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你不来,我不走。 ⑦等待是一种痛苦的欢愉,我发觉我成为一棵枯干的树时,已能听到风吹树皮剥落的声音,仿佛遥远的绝 响,那么悲壮那么凄凉。戛然而至时,我将轰然倒下,将痴情演奏为千古绝唱。待到来世,用我的残骸和灵魂 化为一生只能梦你一次的花一一丁香,仍在此处为你苦苦守侯, ⑧或许你终有一天姗姗来迟,或许会讶异,身旁竟有一花孑然而立。清纯如你,芬芳如你,甚至还带有你 忧愁的回忆。那似曾相识的感觉,会否让久违的怦然心动濡湿于你,隐约忆起那“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⑨然你终究淡淡一笑之后,翩然离去,不再回首。身后的花在微笑过后,悄然枯萎、隐去,只留下几滴绝 望成灰的眼泪和那个紫陌纤尘里不老的回忆在空气中慢慢回味。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笔下的雨巷是寂寞、惆怅、凄婉的,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内心的反映。 B、“等待是一种痛苦的欢愉”,因此,本文只是为了表达“相约雨巷”的痛愁。 C、本文语言优美,婉约、细腻、清丽而朦胧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D、本文缘《雨巷》而抒情言志,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17、第②段中“只因半个世界的情缘,我早己相思成疾”说的是什么意思?(4分) 18、文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试举几例说明。(最少两种)(5分)
(2)《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是 派的代表人物。 3)撑一支长篙, 。 (4)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 (5)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五、(18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9 题。 相约雨巷 ①撑一把油纸伞,相约雨巷。 ②纵然是红尘之外还有红尘,纵然是路的尽头已没有尽头。纵使我枯瘦如叶,我都要择路而来。只因半个 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还是用当年的纸伞挡雨,却怕你的名字湿成深深浅浅的泪痕,以勾起我心灵的 惟一伤痛。从此再也无法紧握你的身影取暖,甚至走尽这雨巷。 ③巷已成墟,亦如我破碎的心,有的只是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风吹落叶的惆怅,一种对月独酌的凄 清,还有一个结着淡淡愁怨的姑娘所勾勒的凄婉,凄婉又迷茫的故事,一段没有结尾的雨中曲。 ④不管你是否已化蝶而去,那刻骨铭心的回忆早已在心头择荒而憩,汲取我的血液。待到哪一天我猝然老 去,入土而眠,你依然清纯如往昔,倚我灵魂轻盈而舞。 ⑤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哪怕是千年之后的千年,而相遇之初的美丽,那颜色,那芬芳,那忧愁,甚至是 那太息的目光仍会如约来袭。如诗,如词的音律在我的心头鸣起。 ⑥我相信在那人海茫茫中的邂逅和相遇,或许早已注定了我今生的牵挂与等待的维系。我要在生命终结前, 了却未竟的心愿——撑一把油纸伞,相守于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你不来,我不走。 ⑦等待是一种痛苦的欢愉,我发觉我成为一棵枯干的树时,已能听到风吹树皮剥落的声音,仿佛遥远的绝 响,那么悲壮那么凄凉。戛然而至时,我将轰然倒下,将痴情演奏为千古绝唱。待到来世,用我的残骸和灵魂 化为一生只能梦你一次的花——丁香,仍在此处为你苦苦守侯。 ⑧或许你终有一天姗姗来迟,或许会讶异,身旁竟有一花孑然而立。清纯如你,芬芳如你,甚至还带有你 忧愁的回忆。那似曾相识的感觉,会否让久违的怦然心动濡湿于你,隐约忆起那“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⑨然你终究淡淡一笑之后,翩然离去,不再回首。身后的花在微笑过后,悄然枯萎、隐去,只留下几滴绝 望成灰的眼泪和那个紫陌纤尘里不老的回忆在空气中慢慢回味。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笔下的雨巷是寂寞、惆怅、凄婉的,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内心的反映。 B、“等待是一种痛苦的欢愉”,因此,本文只是为了表达“相约雨巷”的痛愁。 C、本文语言优美,婉约、细腻、清丽而朦胧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D、本文缘《雨巷》而抒情言志,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17、第②段中“只因半个世界的情缘,我早己相思成疾”说的是什么意思?(4 分) 18、文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试举几例说明。(最少两种)(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