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共 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由学生自 己保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注意事项: ①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 上 ②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糟粕(po) 盘桓(hun) 募(mo)捐 敷衍塞(se)责 B.自诩(x) 忖( chun)度戏谑(xue)挑拨(bo)离间 C.露(1u)脸隽(juan)永溯(si)源 模棱(leng)两可 D.憎恶(w) 怂(sng)恿蜕(tui)变含蓄蕴藉(jie) 答案:D(A“募”读m,B“忖”读cun,C“露”读1o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绿洲 交头接耳 食不果腹 委曲求全 B.抵牾 竭泽而鱼 包罗万象 声名鹊起 C.坐阵 连绵不断 俯首帖耳 搜肠刮肚 D.松弛 人情世故 以身作则 精采纷呈 答案:A(B鱼→渔,C阵→镇,D采→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吴天明是不少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在任西影厂厂长期间,他大胆启用张艺谋、 周晓文等一批有艺术潜质的新人,为他们提供独立拍片的平台 B.气管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关卡,这道关卡被破坏后,有害颗粒物就会进 入和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患病 C.只要算盘还在使用,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与现代数字技 术相提并论、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它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永葆青春。 D.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 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答案:C(A启用,开始使用。与语境不符。句子有提拔、任用之意,可改为“起 用”。B“进入”和“伤害”不构成并列关系,不能用表示并列的连词“和”。 此处应用“并”。D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含贬义,与语境不 符。可改为“口口相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官山汉墓随葬品中包括保存完整、可分清册序的竹简,其内容为九部医书 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漆俑,其刻画准确、经络清晰。 B.在我国农村,春节期间的拜年活动,增进了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加强了亲 族成员之间的血缘亲情,维持和巩固着村民之间亲如一家的地缘互助关系
秘密★启用前 自贡市普高 2014 届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共 8 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由学生自 己保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 27 分) 注意事项: ①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 上。 ②本部分共 3 大题,9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糟粕(pò) 盘桓(huán) 募(mò)捐 敷衍塞(sè)责 B.自诩(xǔ) 忖(chún)度 戏谑(xuè) 挑拨(bō)离间 C.露(lù)脸 隽(juàn)永 溯(sù)源 模棱(lénɡ)两可 D.憎恶(wù) 怂(sǒnɡ)恿 蜕(tuì)变 含蓄蕴藉(jiè) 答案:D(A“募”读 mù,B“忖”读 cǔn,C“露”读 l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绿洲 交头接耳 食不果腹 委曲求全 B.抵牾 竭泽而鱼 包罗万象 声名鹊起 C.坐阵 连绵不断 俯首帖耳 搜肠刮肚 D.松弛 人情世故 以身作则 精采纷呈 答案:A(B 鱼→渔,C 阵→镇,D 采→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吴天明是不少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在任西影厂厂长期间,他大胆启用张艺谋、 周晓文等一批有艺术潜质的新人,为他们提供独立拍片的平台。 B.气管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关卡,这道关卡被破坏后,有害颗粒物就会进 入和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患病。 C.只要算盘还在使用,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与现代数字技 术相提并论、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它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永葆青春。 D.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 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答案:C(A 启用,开始使用。与语境不符。句子有提拔、任用之意,可改为“起 用”。B“进入”和“伤害”不构成并列关系,不能用表示并列的连词“和”。 此处应用“并”。D 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含贬义,与语境不 符。可改为“口口相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官山汉墓随葬品中包括保存完整、可分清册序的竹简,其内容为九部医书; 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漆俑,其刻画准确、经络清晰。 B.在我国农村,春节期间的拜年活动,增进了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加强了亲 族成员之间的血缘亲情,维持和巩固着村民之间亲如一家的地缘互助关系
C.《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不讲大道理,没有教条指南,它只是与你分享 些心灵平和的主张、与世界相处的态度和拥有幸福的提醒,成为更好的自己。 D.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开展了火星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 究,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都有“行星探测”方面的课题作为证明。 答案:B(A语序不当,“迄今我国”改为“我国迄今”。C成分残缺,可在“成 为更好的自己”加“让你”。D句式杂糅,可去掉“作为证明”。)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感悟唐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用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来概括唐诗的地位恐怕再 恰当不过。唐诗,她是中华文化的高峰,在这座高峰上涌现出了多少才华横溢的 诗人、千古流传的名句;唐诗,她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但是,当历史走到今天,唐诗正在面临一场危机,她的地位开始动摇,她的存在 开始被人漠视,她的深沉难以被人理解……这危机来自全球化的文化威胁,来自 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但是这威胁真正的可怖之处在于它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外 部,而是自内而生—一并不是西方人在消解唐诗的价值,而是炎黄子孙自己在疏 离自己的文化。唐诗面临的挑战不是让陌生的西方人接受她,而是让所有的中国 人理解她。 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唐诗?也许翻开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可以找到最好 的解答。唐诗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让我们不再因枯燥的语文测验 而磨灭对于祖国文字的灵感,让我们真正地体验语文学习的精髓一一而这些常常 能让我们更积极而轻松地面对考试:同时作为一个站在文明冲突交界处的青少 年,唐诗更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培养自己 的文化认同感。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试想有哪种文字可以用如此简约的方式体现语言和修辞的力 量。美国诗人庞德曾经翻译过《长干行》,但是“青梅竹马”到了他的笔下、到 了英文的表达中却完全失去了意味。唐诗的一字一句或是捻断数茎须的炼词之 果,或是随兴而至的天才之作。 唐代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诗人实在是不胜枚举,这里我需要特别地说一说李白 与杜甫。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叹难以模仿、难以企及,而李元洛先生 则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去读李白,那就是他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不汲汲于名利、 不戚戚于富贵,这是远远超过诗才诗艺的更高的境界。再看杜甫吧,沉郁顿挫的 诗句、忧国忧民的情思、悲悯苍生的胸襟,都已化为了那个时代最深沉的底蕴 在这沉郁、忧思、悲悯之中,杜甫从孤舟中陨落,落入了那条埋葬屈原的河流 同他的先人一样化为了永恒的精神 感谢李元洛先生的书,让我重新认识唐诗。对我来说,这是一次中华文化的寻根 之旅,一次民族瑰宝的重新挖掘。唐诗的力量是饱满的,唐诗的魅力是多元的, 唐诗的价值是永恒的。他用了一种怅望的目光,站在现实的一头向千秋之前的唐 朝远眺,这眺望中有的是对那个文化鼎盛时期的憧憬,是对当今现实社会的批判。 但这种怅望的价值究竟何在?是不是我们要像唐人那样生活才能重回真正的民族 文化的顶峰,才能真正让我们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当然不是。这不仅是不可能 的,而且是不需要的。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今天的一根柳枝恐怕已 不能表达那种离别的依依之情,交通的方便也让我们不再要像李白那样徒步游
C.《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不讲大道理,没有教条指南,它只是与你分享一 些心灵平和的主张、与世界相处的态度和拥有幸福的提醒,成为更好的自己。 D.据了解,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开展了火星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 究,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都有“行星探测”方面的课题作为证明。 答案:B(A 语序不当,“迄今我国”改为“我国迄今”。C 成分残缺,可在“成 为更好的自己”加“让你”。D 句式杂糅,可去掉“作为证明”。)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感悟唐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用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来概括唐诗的地位恐怕再 恰当不过。唐诗,她是中华文化的高峰,在这座高峰上涌现出了多少才华横溢的 诗人、千古流传的名句;唐诗,她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但是,当历史走到今天,唐诗正在面临一场危机,她的地位开始动摇,她的存在 开始被人漠视,她的深沉难以被人理解……这危机来自全球化的文化威胁,来自 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但是这威胁真正的可怖之处在于它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外 部,而是自内而生——并不是西方人在消解唐诗的价值,而是炎黄子孙自己在疏 离自己的文化。唐诗面临的挑战不是让陌生的西方人接受她,而是让所有的中国 人理解她。 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唐诗?也许翻开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可以找到最好 的解答。唐诗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让我们不再因枯燥的语文测验 而磨灭对于祖国文字的灵感,让我们真正地体验语文学习的精髓——而这些常常 能让我们更积极而轻松地面对考试;同时作为一个站在文明冲突交界处的青少 年,唐诗更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培养自己 的文化认同感。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试想有哪种文字可以用如此简约的方式体现语言和修辞的力 量。美国诗人庞德曾经翻译过《长干行》,但是“青梅竹马”到了他的笔下、到 了英文的表达中却完全失去了意味。唐诗的一字一句或是捻断数茎须的炼词之 果,或是随兴而至的天才之作。 唐代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诗人实在是不胜枚举,这里我需要特别地说一说李白 与杜甫。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叹难以模仿、难以企及,而李元洛先生 则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去读李白,那就是他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不汲汲于名利、 不戚戚于富贵,这是远远超过诗才诗艺的更高的境界。再看杜甫吧,沉郁顿挫的 诗句、忧国忧民的情思、悲悯苍生的胸襟,都已化为了那个时代最深沉的底蕴。 在这沉郁、忧思、悲悯之中,杜甫从孤舟中陨落,落入了那条埋葬屈原的河流, 同他的先人一样化为了永恒的精神。 感谢李元洛先生的书,让我重新认识唐诗。对我来说,这是一次中华文化的寻根 之旅,一次民族瑰宝的重新挖掘。唐诗的力量是饱满的,唐诗的魅力是多元的, 唐诗的价值是永恒的。他用了一种怅望的目光,站在现实的一头向千秋之前的唐 朝远眺,这眺望中有的是对那个文化鼎盛时期的憧憬,是对当今现实社会的批判。 但这种怅望的价值究竟何在?是不是我们要像唐人那样生活才能重回真正的民族 文化的顶峰,才能真正让我们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当然不是。这不仅是不可能 的,而且是不需要的。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今天的一根柳枝恐怕已 不能表达那种离别的依依之情,交通的方便也让我们不再要像李白那样徒步游
走,今天的我们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只是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中学生 来说,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即对经典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唐诗危机的根源是炎黄子孙对自己文化的疏离 B.唐诗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 C.唐诗能让我们理解文化并培养自己对文化的认同 D.唐诗具有饱满的力量、多元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 答案:C(原文是“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唐诗有助于我们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 B.唐代诗人的才华横溢,现代人难以模仿和企及。 C.杜甫的沉郁忧思如同屈原,已化作永恒的精神 D.对于唐诗这样的经典,现代人需要热爱和认同 答案:D(A“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错,原文无此信息。B偷换概念,原文 是“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叹难以模仿、难以企及”。C原文无此信息。) 7.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唐诗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具有空前绝后的地 B.就语言和修辞而言,包括英文在内的其它文字很难表达出唐诗中所蕴含的意 味 C.对作者来说,阅读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就是一次对唐诗的重新认 识 D.如果我们能认同自己的文化,就能重回民族文化的顶峰,达到文化追求的极 答案:D(原文无此意,见最后一段。)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 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 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 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大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 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 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 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徵。 时方行窆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 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奷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 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 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宣。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 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
走,今天的我们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只是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中学生 来说,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即对经典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危机的根源是炎黄子孙对自己文化的疏离。 B.唐诗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 C.唐诗能让我们理解文化并培养自己对文化的认同。 D.唐诗具有饱满的力量、多元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 答案:C(原文是“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唐诗有助于我们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 B.唐代诗人的才华横溢,现代人难以模仿和企及。 C.杜甫的沉郁忧思如同屈原,已化作永恒的精神。 D.对于唐诗这样的经典,现代人需要热爱和认同。 答案:D(A“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错,原文无此信息。B 偷换概念,原文 是“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叹难以模仿、难以企及”。C 原文无此信息。) 7.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唐诗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具有空前绝后的地 位。 B.就语言和修辞而言,包括英文在内的其它文字很难表达出唐诗中所蕴含的意 味。 C.对作者来说,阅读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就是一次对唐诗的重新认 识。 D.如果我们能认同自己的文化,就能重回民族文化的顶峰,达到文化追求的极 致。 答案:D(原文无此意,见最后一段。)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 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 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 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大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 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 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 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徵。” 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 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 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 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 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
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 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 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 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 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 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 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 有力焉。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注】窆(ya)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三十石致一石 率:大抵。 B.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 发:发现 C.仪望执不可 执:坚持 D.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 城:筑城。 答案:B(发:揭露。)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因列海防善后事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B.乃镌二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载其祠祀典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仪望有力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答案:C(分别为:代词,他的;代词,那。A均为连词,因而。B均为连词,于 是。D均为兼词,于之)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注意事项 ①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②本部分共4大题,12小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4分) 译文:百姓输运白粮给京城,却往往因此家道破败,宋仪望下令各区分别拿出公 田,计算劳役分给公田来供养他们(那些输运白粮的百姓)。(译出大意1分。 各出公田”、“赡”译正确一处,1分) (2)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4分) 译文:适逢发生灾害和反常的自然现象而考察在京城任职的官员,欧阳必进调任 吏部,于是用轻率急躁的罪名加给(宋仪望),贬谪(宋仪望)为夷陵判官。(译 出大意1分。“会”、“坐以浮躁”、成分省略译正确一处,1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宋仪望是怎样为官的?请简要概括。(5分) 答:体恤民情,注意教化;不畏权贵,坚守正义;积极建言,富有远见;造福地 方,未雨绸缪;不阿谀奉迎,荐贤举能。(一点,1分)
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 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 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 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 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 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 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 有力焉。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注】穵(yà)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三十石致一石 率:大抵。 B.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 发:发现。 C.仪望执不可 执:坚持。 D.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 城:筑城。 答案:B(发:揭露。)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因列海防善后事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B.乃镌二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载其祠祀典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仪望有力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答案:C(分别为:代词,他的;代词,那。A 均为连词,因而。B 均为连词,于 是。D 均为兼词,于之)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 123 分) 注意事项: ①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②本部分共 4 大题,12 小题。共 123 分。 四、(31 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4 分) 译文:百姓输运白粮给京城,却往往因此家道破败,宋仪望下令各区分别拿出公 田,计算劳役分给公田来供养他们(那些输运白粮的百姓)。(译出大意 1 分。 “输”、“各出公田”、“赡”译正确一处,1 分) (2)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4 分) 译文:适逢发生灾害和反常的自然现象而考察在京城任职的官员,欧阳必进调任 吏部,于是用轻率急躁的罪名加给(宋仪望),贬谪(宋仪望)为夷陵判官。(译 出大意 1 分。“会”、“坐以浮躁”、成分省略译正确一处,1 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宋仪望是怎样为官的?请简要概括。(5 分) 答:体恤民情,注意教化;不畏权贵,坚守正义;积极建言,富有远见;造福地 方,未雨绸缪;不阿谀奉迎,荐贤举能。(一点,1 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 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 欲奚自来 (《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放吏衙: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 (1)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对北斋雨后进行描写的?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4 分) 答:从环境的清幽、生活的闲适两个方面来描绘北斋雨后的景象,(2分)用双 禽戏竹、一蝶寻花来表现岀环境的清幽,扫壁赏画、留客品茶则表现了诗人生活 的闲适。(2分) (2)“宛如当日在山家”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赏析。(4分) 答:今日北斋的生活正和往日的山居生活一样,(2分)这其中有面对现在的闲 适生活的由衷喜悦,也有对回归山居生活的向往和怀念。(2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6)取之无婪,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8)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黑土地 韩静霆 ①我是北方的黑土捏成的,土性浇铸在我的灵魂之中了 ②我生于黑土,长于黑土。童年,我用黑土捏出我的天使:人,马,牛,羊,鸡, 狗。我和黑土造就的这些众生厮守、说话。我用黑土制成能吹奏抑抑扬扬、呜呜 咽咽曲调的埙。我的埙就是我的唇舌,我生命的延长,我灵魂的独白。我是黑土 的上帝,黑土也是我的上帝。26年前我孑然一身进关,闯荡京华。我住在前门 箭楼下的小客栈里,柔和湿滑的京腔在议论我:这个北方的小牛犊子。哦,是的 牛犊子,北方,我。我走出北方黑色的漠野,什么也没带一一不不,我带走了 样东西,永生永世不可抛弃也无法抛弃的,就是我的土性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9 处)(4 分)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 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 欲奚自来 (《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放吏衙: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 (1)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对北斋雨后进行描写的?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4 分) 答:从环境的清幽、生活的闲适两个方面来描绘北斋雨后的景象,(2 分)用双 禽戏竹、一蝶寻花来表现出环境的清幽,扫壁赏画、留客品茶则表现了诗人生活 的闲适。(2 分) (2)“宛如当日在山家”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赏析。(4 分) 答:今日北斋的生活正和往日的山居生活一样,(2 分)这其中有面对现在的闲 适生活的由衷喜悦,也有对回归山居生活的向往和怀念。(2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小题)(6 分)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6)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8)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黑 土 地 韩静霆 ①我是北方的黑土捏成的,土性浇铸在我的灵魂之中了。 ②我生于黑土,长于黑土。童年,我用黑土捏出我的天使:人,马,牛,羊,鸡, 狗。我和黑土造就的这些众生厮守、说话。我用黑土制成能吹奏抑抑扬扬、呜呜 咽咽曲调的埙。我的埙就是我的唇舌,我生命的延长,我灵魂的独白。我是黑土 的上帝,黑土也是我的上帝。26 年前我孑然一身进关,闯荡京华。我住在前门 箭楼下的小客栈里,柔和湿滑的京腔在议论我:这个北方的小牛犊子。哦,是的。 牛犊子,北方,我。我走出北方黑色的漠野,什么也没带——不不,我带走了一 样东西,永生永世不可抛弃也无法抛弃的,就是我的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