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 强制和权力.这是血缘社会 的基础.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 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 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 生命的限制.血缘社会 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 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 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 己的经验中,“外婆家” 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但是人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人口繁殖的血缘社群,若不能在一定 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 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 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 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 如果分出去的社群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 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 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 很多,我们的祖宗在吴 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 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 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 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 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 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 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 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 缘的空间投影”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 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 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 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 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 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 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 注明“寄籍”的,这些寄
芜湖市、马鞍山市 2016 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试 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 强制和权力.这是血缘社会 的基础.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 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 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 生命的限制.血缘社会 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 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 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 己的经验中,“外婆家” 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但是人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人口繁殖的血缘社群,若不能在一定 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 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 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 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 如果分出去的社群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 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 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 很多,我们的祖宗在吴 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 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 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 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 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 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 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 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 缘的空间投影”.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 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 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 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 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 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 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 注明“寄籍”的,这些寄
居于社区边缘上的人物并不能说邑插入了这村落社群中,因为他们常常得不到 个普通公民的权利,他 们不被视作自己人,不被人所信托.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 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 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是相通的,只在清算方式 上有差别.从街集贸易 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客边”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了,寄籍在血缘性地 区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 商业活动的媒介,村子里的人对他可以讲价钱,可以当场算清,不必讲人情,没 有什么不好意思.所以 依我所知道的村子里开店面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等于是乞丐性质外, 大多是外边来的“新 客”.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 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 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 方面有信用,一方面 有法律.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需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 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 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一一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 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捕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血缘社会相对稳定,它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来维持其结构的稳 定,社会大的变动不利 于它的形成。 B.家族这个社群它包含着地域的涵义,,甚至可以替代地域的名称,在自足 自给的乡土社会中人口是 没有流动的。 C.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村落也充满着地域的意义,在血缘和地缘合一的乡 土社会里,其概念可以 说是多余的。 D.籍贯是“血缘的空间投影”,取自我们的父亲,并不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 的地方,而是能够和姓 般继承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的一项是 A.在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有等级,长幼有次序,年长的对年幼的拥有强 制和权力,这就是血缘 社会的基础。 B.乡土社会中,离开老家漂流到其他地方的人们,虽能设法在其他已经形成 的社区立足下来,但很
居于社区边缘上的人物并不能说邑插入了这村落社群中,因为他们常常得不到一 个普通公民的权利,他 们不被视作自己人,不被人所信托.‘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 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 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是相通的,只在清算方式 上有差别.从街集贸易 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客边”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了,寄籍在血缘性地 区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 商业活动的媒介,村子里的人对他可以讲价钱,可以当场算清,不必讲人情,没 有什么不好意思.所以 依我所知道的村子里开店面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等于是乞丐性质外, 大多是外边来的“新 客”.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 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 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 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 有法律.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需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 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 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一一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 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捕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血缘社会相对稳定,它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来维持其结构的稳 定,社会大的变动不利 于它的形成。 B.家族这个社群它包含着地域的涵义,.甚至可以替代地域的名称,在自足 自给的乡土社会中人口是 没有流动的。 C.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村落也充满着地域的意义,在血缘和地缘合一的乡 土社会里,其概念可以 说是多余的。 D.籍贯是“血缘的空间投影”,取自我们的父亲,并不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 的地方,而是能够和姓 一般继承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的一项是 A.在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有等级,长幼有次序,年长的对年幼的拥有强 制和权力,这就是血缘 社会的基础。 B.乡土社会中,离开老家漂流到其他地方的人们,虽能设法在其他已经形成 的社区立足下来,但很
难融入进去。 C.寄居社区边缘上的人们不能真正成为村落社群中一员,因此他们得不到 个普通公良的权利,不 为人所信托 D.亲密的血缘社会中,人们之间虽发生交易,却不存在商业行为,一般采用 相互馈赠的方式,依靠 人情来维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乡土社会经历了“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的大转变,“地缘结 合”的强盛是血缘结合衰 微的必然结果。 B.乡土社会中,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结成一个个地方社群,这些社群的 出现表明中国乡土社会 正在发生转变。 C.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身份社会在某种程度上 阻碍了商业的发展和契 约社会的形成。 D.在社会活动中,有信用,讲法律,冷静考虑、理性支配,血缘和地缘相互 融合,这一切构成了现 代社会的特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章懋,字德懋,兰溪人.成化二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改庶吉士.明年 冬,授编修 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命词臣撰诗词避奉.懋与同官黄仲昭,检讨庄昶疏 谏曰:“顷谕臣等撰鳌山烟 火诗词,臣等窃议,此必非陛下本怀,或以两宫圣母在上,欲备极孝养奉其欢心 耳,然大孝在乎养志 不可徒陈耳目之玩以为养也。今川东未靖,辽左多虞,江西、湖广赤地数千里 万姓嗷嗷,张口待哺, 此正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至翰林官以论思为职,鄙俚之言岂 宜进于君上,伏读宜宗 皇帝御制((翰林箴))有曰‘启沃之言,唯义与仁,尧、舜之道,邹、鲁以陈 张灯岂尧、舜之道,诗 词岂仁义之言?若谓烟火细故不足为圣德累,则舜何必不造漆器,禹何必不嗜旨 酒,汉文何必不作露台? 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伏乞将烟火停止,移 此视听以明目达聪,省 此资财以振饥恤困,则灾祲可销,太平可致。”帝以元夕张灯,祖宗故事,恶懋 等妄言,并杖之阁下, 左迁其官,修撰罗伦先以言事被黜,时称“翰林四谏” 年止四十一,力求致仕.吏部尚书尹曼固留之,不可.既归,屏迹不入 城府.奉亲之暇,专以读书
难融入进去。 C.寄居社区边缘上的人们不能真正成为村落社群中一员,因此他们得不到一 个普通公良的权利,不 为人所信托。 D.亲密的血缘社会中,人们之间虽发生交易,却不存在商业行为,一般采用 相互馈赠的方式,依靠 人情来维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乡土社会经历了“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的大转变,“地缘结 合”的强盛是血缘结合衰 微的必然结果。 B.乡土社会中,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结成一个个地方社群,这些社群的 出现表明中国乡土社会 正在发生转变。 C.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身份社会在某种程度上 阻碍了商业的发展和契 约社会的形成。 D.在社会活动中,有信用,讲法律,冷静考虑、理性支配,血缘和地缘相互 融合,这一切构成了现 代社会的特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章懋,字德懋,兰溪人.成化二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改庶吉士.明年 冬,授编修 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命词臣撰诗词避奉.懋与同官黄仲昭,检讨庄昶疏 谏曰:“顷谕臣等撰鳌山烟 火诗词,臣等窃议,此必非陛下本怀,或以两宫圣母在上,欲备极孝养奉其欢心 耳,然大孝在乎养志, 不可徒陈耳目之玩以为养也。今川东未靖,辽左多虞,江西、湖广赤地数千里, 万姓嗷嗷,张口待哺, 此正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至翰林官以论思为职,鄙俚之言岂 宜进于君上,伏读宜宗 皇帝御制((翰林箴))有曰‘启沃之言,唯义与仁,尧、舜之道,邹、鲁以陈.’ 张灯岂尧、舜之道,诗 词岂仁义之言?若谓烟火细故不足为圣德累,则舜何必不造漆器,禹何必不嗜旨 酒,汉文何必不作露台? 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伏乞将烟火停止,移 此视听以明目达聪,省 此资财以振饥恤困,则灾祲可销,太平可致。”帝以元夕张灯,祖宗故事,恶懋 等妄言,并杖之阁下, 左迁其官,修撰罗伦先以言事被黜,时称“翰林四谏”. 年止四十一,力求致仕.吏部尚书尹曼固留之,不可.既归,屏迹不入 城府.奉亲之暇,专以读书
讲学为事,弟子执经者日益进.贫无供具,惟脱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十大夫高其 风.家居二十余年,中 外交荐,部檄屡起之,以亲老坚不赴 弘治中,孝宗脊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 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彳 就.时南监缺司业且二十年,诏特以罗饮顺为之,而虚位以待懋,十六年,服阕, 懋复固辞,不允,始 莅任.六馆士人人自以为得师.监生尤樾母病,例不得归省,昼夜泣.懋遣之归 日:“吾宁以连制获 罪.”武宗立,陈勤圣学、隆继述,谨大婚、重诏令、敬天戒五事,正德元年乞 休,五疏不允.复引疾 恳辞,明年三月始得请.世宗嗣位,即家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其冬,遣行人 存问,而懋已卒,年八 十 (节选自((明史·章懋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足(3分) A.孝宗髓/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 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B.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洒/ 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C.孝宗登用群贤/众议西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 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D.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 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 行,因为在春天举行, 又称春试或春闹。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 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 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 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 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 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 的最高行政长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懋在担任翰林院编修时,敢于犯颜直谏口他明知劝说停止元夕张灯一事 会激怒皇上,甚至会丢 了官职,仍然坚守职责,与同事上书直陈其事。 B.章懋以为国君应谨小慎微,不可纵欲长渐。懋等指出烟火诗词非尧舜之道, 并列举尧舜、汉文帝
讲学为事,弟子执经者日益进.贫无供具,惟脱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高其 风.家居二十余年,中 外交荐,部檄屡起之,以亲老坚不赴. 弘治中,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 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 就.时南监缺司业且二十年,诏特以罗饮顺为之,而虚位以待懋,十六年,服阕, 懋复固辞,不允,始 莅任.六馆士人人自以为得师.监生尤樾母病,例不得归省,昼夜泣.懋遣之归, 日:“吾宁以连制获 罪.”武宗立,陈勤圣学、隆继述,谨大婚、重诏令、敬天戒五事,正德元年乞 休,五疏不允.复引疾 恳辞,明年三月始得请.世宗嗣位,即家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其冬,遣行人 存问,而懋已卒,年八 十六. (节选自((明史·章懋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足(3 分) A.孝宗髓/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 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B.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洒/ 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C.孝宗登用群贤/众议西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 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D.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 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 行,因为在春天举行, 又称春试或春闹。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 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 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 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 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 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 的最高行政长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章懋在担任翰林院编修时,敢于犯颜直谏口他明知劝说停止元夕张灯一事 会激怒皇上,甚至会丢 了官职,仍然坚守职责,与同事上书直陈其事。 B.章懋以为国君应谨小慎微,不可纵欲长渐。懋等指出烟火诗词非尧舜之道, 并列举尧舜、汉文帝
等古代的贤君圣主从细节处自警的事例说服皇上 C.章懋回到故乡后屏迹不出,惟奉亲是务。虽然朝野内外的人士一再推荐他, 朝廷也多次下发公文 起用他,他都以双亲年老为由,予以坚决推辞 D.章懋担任祭酒时,受到六馆人士推崇。馆士认为得到了老师。他曾冒着违 背国子监制度而获罪的 危险,破例为一个看望生病的母亲的学生批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大孝在乎养志,不可徒陈耳目之玩以为养也。 (2)贫无供具,惟脱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高其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试院书怀°陈与义 细读平安字,愁边失岁华, 疏疏一帘雨,淡淡数枝花 投老诗成癖,经春梦到家, 茫茫十年事,倚杖数栖鸦。 【注】①这首诗作于宣和六年(1124年),当时陈与义官司勋员外郎,任省试 考官.试院:旧时科举考 试的考场,②平安字:平安历上的字,指家信,③愁边:忧愁中.④投老:将老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颁联“平淡有工”,请说说你的理解。(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宋荣子毁誉不惊,不因外界评价而影响自己 情绪的两句是 (②)李白在《蜀道难》中想象在攀登蜀道的过程中用手触摸星宿,发出感 叹的两句是: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来描写春 天到来之 后鸟儿的活动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等古代的贤君圣主从细节处自警的事例说服皇上。 C.章懋回到故乡后屏迹不出,惟奉亲是务。虽然朝野内外的人士一再推荐他, 朝廷也多次下发公文 起用他,他都以双亲年老为由,予以坚决推辞。 D.章懋担任祭酒时,受到六馆人士推崇。馆士认为得到了老师。他曾冒着违 背国子监制度而获罪的 危险,破例为一个看望生病的母亲的学生批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然大孝在乎养志,不可徒陈耳目之玩以为养也。 (2)贫无供具,惟脱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高其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试院书怀①陈与义 细读平安字②,愁边③失岁华, 疏疏一帘雨,淡淡数枝花。 投老④诗成癖,经春梦到家, 茫茫十年事,倚杖数栖鸦。 【注】①这首诗作于宣和六年(1124 年),当时陈与义官司勋员外郎,任省试 考官.试院:旧时科举考 试的考场,②平安字:平安历上的字,指家信,③愁边:忧愁中.④投老:将老.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颁联“平淡有工”,请说说你的理解。(5 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宋荣子毁誉不惊,不因外界评价而影响自己 情绪的两句是: ‘‘ , 。” (2)李白在《蜀道难》中想象在攀登蜀道的过程中用手触摸星宿,发出感 叹的两句是: ‘‘ , ”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 , ”来描写春 天到来之 后鸟儿的活动。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