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园中学高一年级调研测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6页。2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后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做答。漏涂、错涂、多涂的, 答题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 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 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和一部分文人创 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2、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 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
翠园中学高一年级调研测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 6 页。28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后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做答。漏涂、错涂、多涂的, 答题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 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 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和一部分文人创 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2、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 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
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3、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4、对下列《氓》中的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尔,你。卜,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筮 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蓍,一种草,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唉,姑娘呀 担心心爱的男人。士,男子的通称:耽,担心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说,通“脱”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6、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载”字的意思是一致的。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意为等你老了,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不相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7.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朕(zhen)险隘(y)惮(dan)殃 B.败绩(j)菌(jn)桂朝搴(jan) C.荃(quan)窘(jng)步踵(zh6ng)武 D.皇舆(yu)申椒(shu)桀(je)纣 8.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3、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4、对下列《氓》中的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尔,你。卜,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筮, 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蓍,一种草。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唉,姑娘呀,不要担心心爱的男人。士,男子的通称;耽,担心。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说,通“脱”。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5、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6、 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载”字的意思是一致的。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意为等你老了,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不相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7.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朕(zhèn) 险隘(yì) 惮(dān)殃 B. 败绩(jí) 菌(jǖn)桂 朝搴(jiǎn) C. 荃(quán) 窘(jiǒng)步 踵(zhǒng)武 D. 皇舆(yú) 申椒(shū) 桀(jié)纣 8.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謇謇:忠贞的样子苗裔:后代孟陬:正月揆:揣度 B.踵武:脚后跟肇:开始扈:披弃秽:指弊政 C.纫:编骐骥:骏马名余曰:名字荃:香草名 D.汩:水急流貌惮:害怕灵修:神明宿莽:经冬不凋的草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我出生在寅年的正月里啊,庚寅日是我的生日。 C.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父亲观察揣度我出生时的情况啊,方赐给我一个美名。 D.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字叫正则啊,我的名叫灵均 10.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课文前五节诗叙述自己的身世、志向和自修,表达了自己志洁行芳的品性 B.后七节诗中世人表达了不屑与小人为伍,坚持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C.课文通过诗人身世、志趣、理想及遭遇的叙述,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 的斗争精神 D.课文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主人公形象。他主张美政,忧国忧民,追求真理,但面对强大的统治阶级 也表现了愚忠而软弱的一面 11.下面对课文中所选《离骚》段落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B.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 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 D.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具有异彩纷呈之美。 “相”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D、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1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夜勤作息 B.可怜体无比 C.处分适兄意 D.千万不复全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謇謇:忠贞的样子 苗裔:后代 孟陬:正月 揆:揣度 B.踵武:脚后跟 肇:开始 扈:披 弃秽:指弊政 C.纫:编 骐骥:骏马 名余曰:名字 荃:香草名 D.汩:水急流貌 惮:害怕 灵修:神明 宿莽:经冬不凋的草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我出生在寅年的正月里啊,庚寅日是我的生日。 C.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父亲观察揣度我出生时的情况啊,方赐给我一个美名。 D.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字叫正则啊,我的名叫灵均。 10.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课文前五节诗叙述自己的身世、志向和自修,表达了自己志洁行芳的品性。 B.后七节诗中世人表达了不屑与小人为伍,坚持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C.课文通过诗人身世、志趣、理想及遭遇的叙述,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 的斗争精神。 D.课文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主人公形象。他主张美政,忧国忧民,追求真理,但面对强大的统治阶级, 也表现了愚忠而软弱的一面。 11.下面对课文中所选《离骚》段落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B.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 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 D.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具有异彩纷呈之美。 12、下列“相”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D、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1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 昼夜勤作息 B. 可怜体无比 C. 处分适兄意 D. 千万不复全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莫令(让)事不举②便言多令(美好)才 B.①故(故意)作不良计②大人故(特地)嫌迟 C.①幸(幸亏)可广问讯②幸(希望)复得此妇 D.①徒留无所施(用处)②留待作遗施(施舍)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遺县令遣媒来 B、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 C、大人故嫌迟故作不良计 D、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 16、下列几句中最能概括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一项是()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③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④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⑤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B、②③⑥ C、①②⑤ 默写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7、①静女其姝, 。爱而不见,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⑤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 ⑥淇则有岸, 角 又重之以修能。 纫秋兰以为佩。 ,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三、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6分 (一)、阅读《高骚》节选,回答11—13题(共11分)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齋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 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 数化。 18.这节诗的中心句是那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格?(3分)
A. ①莫令(让)事不举 ②便言多令(美好)才 B. ①故(故意)作不良计 ②大人故(特地)嫌迟 C. ①幸(幸亏)可广问讯 ②幸(希望)复得此妇 D. ①徒留无所施(用处) ②留待作遗施(施舍)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仲卿母所遣 县令遣媒来 B、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丁宁 C、大人故嫌迟 故作不良计 D、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16、下列几句中最能概括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一项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③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④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⑤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二、默写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17、①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③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______________,秋以为期。 ④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_。 ⑤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⑥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⑧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36 分。 (一)、阅读《离骚》节选,回答 11——13 题(共 11 分)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 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 数化。 18.这节诗的中心句是那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格?(3 分)
19、翻译画线的句子(4分) 0.请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归纳屈原的性格特征(4分) 二)阅读《孔雀东南飞》最后这一段,回谷1417题(共13分)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 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1、“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用的修辞手法是 22、“叶叶相交通”中“交通”与今义有别,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古今异义。“汝岂得自由”“徘徊庭树下 “可怜体无比”“不久当还归”这四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词语是 (2分) 23、将“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4、“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这里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寄托了人们的什么感情?(5分
答: 19、翻译画线的句子(4 分) 翻 译: 20.请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归纳屈原的性格特征(4 分) 答: (二)阅读《孔雀东南飞》最后这一段,回答 14——17 题(共 13 分)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 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1、“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用的修辞手法是 。(2 分) 22、“叶叶相交通”中“交通”与今义有别,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古今异义。“汝岂得自由”“徘徊庭树下” “可怜体无比 ”“不久当还归”这四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词语是 _______ (2 分) 23、将“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译: 24、“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这里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寄托了人们的什么感情?(5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