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96303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分:3 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积分 二、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资源最优配置问题。即既定的经济资源如何被用来 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及采用什么生产方法,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使之达到最优 学》的基本理论 微观经济学 应让同学们掌观经济学的新课题,使同学们在掌提体系完整”逻辑 理论为主,附加近 严密的新古典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当代微观经济学的更贴近现实世界的新经济理论。 其中新古典经济理论由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 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理论组成。近几年来己成为 微观经济学主要的前沿课题有 博弈论和竞争策略,不确定性条件下信息的作用,具 有市场垄断势力的厂商的定价策略等。 The core of"Microeconomics"research is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That is, how the established economic resources are used to produce which products,how many are produced and what production methods ar e used,and h e produ ucts are distributed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to make them optimal.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of "Microeconomics".focusing on the theories of neoclassical microeconomics.with the addition of new topics in microeconomics in the past two to thirty years,so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complete system and rigorous logic.On the basis of neoclassical theory,understand the ne econo mic theory of conter orary microeconomics that is closer to the real world. Among them,the neocla theory is composed of price theory,consumer behavior theory,production theory,cost theory.firm equilibrium theory.income distribution theory,welfare economics and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In recent years,the main frontier topics of microeconomics include: game theor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the role of information under uncertain conditions, and the pricing strategies of manufacturers with market monopoly power 1
1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6096303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 48 学 分: 3 适用对象: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积分 二、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资源最优配置问题。即既定的经济资源如何被用来 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及采用什么生产方法,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使之达到最优。应让同学们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 理论为主,附加近二、三十年微观经济学的新课题,使同学们在掌握体系完整、逻辑 严密的新古典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当代微观经济学的更贴近现实世界的新经济理论。 其中新古典经济理论由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 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理论组成。近几年来已成为 微观经济学主要的前沿课题有:博弈论和竞争策略,不确定性条件下信息的作用,具 有市场垄断势力的厂商的定价策略等。 The core of "Microeconomics" research is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at is, how the established economic resources are used to produce which products, how many are produced and what production methods are used, and how the products are distributed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to make them optimal.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of "Microeconomics", focusing on the theories of neoclassical microeconomics, with the addition of new topics in microeconomics in the past two to thirty years, so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complete system and rigorous logic. On the basis of neoclassical theory, understand the new economic theory of contemporary microeconomics that is closer to the real world. Among them, the neoclassical economic theory is composed of price theory, consumer behavior theory, production theory, cost theory, firm equilibrium theory, income distribution theory, welfare economics and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frontier topics of microeconomics include: game theor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under uncertain conditions, and the pricing strategies of manufacturers with market monopoly power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单个经济行为的经济学科,主要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 微观经济学运用各种基本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价格理论。本课程从最为基本的概 念出发, 加求 供给等 逐步 深入地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包括生产理论 和成本理论、市场均衡价格理论、分配理论以及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本课程 以新古典综合派为其主要理论体系,同时也涉及削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以及博弈论 等。 本课程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从方法论和具体统计技术两个层面,系统地介绍新 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 使同学们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 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并能够清楚地解释价格形成的机理,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并且能够解释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市场运作的原理,理解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含义及其条 件,了解并说明价格机制作用的局限性。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引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了经济学的总体概念,着重分析了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及常 用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从总体上把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了解微观经济学 的常用分析方法,并调动或增强他们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 思政育人主题与结合点:卡尔·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 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方法论研究的重要文献。马克思在《导 言》中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 个浑沌的整体,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在思维中把这个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但是, 当这种研究工作一旦完成,则行程必须倒转过来。在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必须从最简单的 关系和规定,即从抽象出发,然后上升到具体。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查审,构成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重要一维通过变革哲学基底和重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深入资本主义现 实经济生活,完成了市民社会的解剖学,进而诊断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病理:以抽象的原子 式个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方法论上的非历史主义:错认"物质"本身与其"社会形式"从而把特定社 会历史的规定性赋予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否定剥削与对抗而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水恒化。对这 诊断的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为构建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带来理论启示
2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单个经济行为的经济学科,主要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 微观经济学运用各种基本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价格理论。本课程从最为基本的概 念出发,如需求、供给等,逐步深入地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包括生产理论 和成本理论、市场均衡价格理论、分配理论以及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本课程 以新古典综合派为其主要理论体系,同时也涉及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以及博弈论 等。 本课程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从方法论和具体统计技术两个层面,系统地介绍新 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 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并能够清楚地解释价格形成的机理,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并且能够解释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市场运作的原理,理解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含义及其条 件,了解并说明价格机制作用的局限性。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引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了经济学的总体概念,着重分析了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及常 用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从总体上把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了解微观经济学 的常用分析方法,并调动或增强他们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 思政育人主题与结合点:卡尔·马克思在 1857 年 8 月底至 9 月中旬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 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方法论研究的重要文献。马克思在《导 言》中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 个浑沌的整体,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在思维中把这个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但是, 当这种研究工作一旦完成,则行程必须倒转过来。在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必须从最简单的 关系和规定,即从抽象出发,然后上升到具体。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查审,构成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重要一维.通过变革哲学基底和重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深入资本主义现 实经济生活,完成了市民社会的解剖学,进而诊断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病理:以抽象的原子 式个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方法论上的非历史主义;错认"物质"本身与其"社会形式"从而把特定社 会历史的规定性赋予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否定剥削与对抗而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永恒化。对这一 诊断的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为构建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带来理论启示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述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学定义 (二)定义的关键词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一)经济学经历的四个阶段 (二)三本流行的入门教科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比较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一)实证经济学 (二)规范经济学 (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 (二)解决的基本问题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一)理性人的假设 (二)完全信息的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其理论体系的总体框架。 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总体框架,有助于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把握微观 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及其核心思想,从而降低他们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提高学习效益, 最终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故应注意这一问题的讲授。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均衡分析方法
3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概述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学定义 (二)定义的关键词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一)经济学经历的四个阶段 (二)三本流行的入门教科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比较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一)实证经济学 (二)规范经济学 (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 (二)解决的基本问题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一)理性人的假设 (二)完全信息的假设 三、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其理论体系的总体框架。 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总体框架,有助于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把握微观 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及其核心思想,从而降低他们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提高学习效益, 最终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故应注意这一问题的讲授。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一、均衡分析方法
(一)什么是均衡 (二)局部均衡 (三)一般均 二、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一)静态分析 (二)动态分析 (三)比较静态分析 三、实证和规范分析方法 (一)实证分析 (二)规范分析 四、经济模型分析方法 (一)模型的假设 (二)模型的形式 (三)模型的科学性 【重点、难点】理解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及经济学分析中假设的重要性。难点是如何能做 出科学合理的霞设。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西方经济学家用供求关系把个人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为此,本章介 绍了需求、供给及弹性的初步知识,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来分析实际问题。学 生开始掌握作图方法,并认识到作图方法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需求 【教学内容】 一、需求的概念 (一)需求的概 (二)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二、需求表、需求曲线(函数)和需求规律 (一)需求表 (二)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三)需求规律 三、影响需求的其他主要因素 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一)需求量的变化
4 (一)什么是均衡 (二)局部均衡 (三)一般均衡 二、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一)静态分析 (二)动态分析 (三)比较静态分析 三、实证和规范分析方法 (一)实证分析 (二)规范分析 四、经济模型分析方法 (一)模型的假设 (二)模型的形式 (三)模型的科学性 【重点、难点】理解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及经济学分析中假设的重要性。难点是如何能做 出科学合理的假设。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西方经济学家用供求关系把个人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为此,本章介 绍了需求、供给及弹性的初步知识,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来分析实际问题。学 生开始掌握作图方法,并认识到作图方法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需求 【教学内容】 一、需求的概念 (一)需求的概念 (二)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二、需求表、需求曲线(函数)和需求规律 (一)需求表 (二)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三)需求规律 三、影响需求的其他主要因素 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一)需求量的变化
(二)需求的变化 这一部分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在讲解中要注意两者的关系。 第二节供给 【教学内容】 “、供给的概念 (一)供给的概念 (二)个人供给和市场供给 二、供给表、供给曲线(函数)和供给规律 (一)供给表 (二)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 (三)供给想律 三、影响供给的其他主要因素 四、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一)供给量的变化 (二)供给的变化 第三节市场均衡及其变动 【教学内容】 一、市场均衡的形成(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形成) (一)市场均衡 (二)非均衡状态及价格控制 二、均衡点的移动及供求规律 (一)均衡点的移动 (二)供求规律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案例分析)一一补贴与税收等 第四节弹性理论 【教学内容】 一、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概念 (二)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点弹性、弧弹性及几何弹性适用的范围、表达形式)。 (三)需求弹性的分类
5 (二)需求的变化 这一部分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在讲解中要注意两者的关系。 第二节 供给 【教学内容】 一、供给的概念 (一)供给的概念 (二)个人供给和市场供给 二、供给表、供给曲线(函数)和供给规律 (一)供给表 (二)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 (三)供给规律 三、影响供给的其他主要因素 四、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一)供给量的变化 (二)供给的变化 第三节 市场均衡及其变动 【教学内容】 一、市场均衡的形成(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形成) (一)市场均衡 (二)非均衡状态及价格控制 二、均衡点的移动及供求规律 (一)均衡点的移动 (二)供求规律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案例分析)——补贴与税收等 第四节 弹性理论 【教学内容】 一、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概念 (二)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点弹性、弧弹性及几何弹性适用的范围、表达形式)。 (三)需求弹性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