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32003 课程名称:《人口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学、人力资源各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经济学、统计学 二、课程简介 通常所说的人口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口学,仅以人口自身发展过 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广义的人口学,除研究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和规律以外 还研究人口发展过程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 也就是说,广义的人口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包括人口理论和一系列分 支学科。 在整个人口学科体系中,人口理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人口学其他分 支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只有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才能 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人口和其他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本课程的教 学内容系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核心,因此本课程也可以称为人口理论,或称 为人口学概论。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人口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人口学的基本概念、主要领域和常用 分析方法。并且通过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人口现象,进行专题性的讲解,分 析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过程,分析人口结构所具有的社会特点,分析人口变 汗和社会变千,使学生对人口变化的规律性以及社会者因素与人口者方面的互动 关系有所认识。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社会保障、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等学科打下 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人口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人口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32003 课程名称:《人口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学、人力资源各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经济学、统计学 二、课程简介 通常所说的人口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口学, 仅以人口自身发展过 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广义的人口学, 除研究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和规律以外, 还研究人口发展过程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 也就是说, 广义的人口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它包括人口理论和一系列分 支学科。 在整个人口学科体系中, 人口理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它是人口学其他分 支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只有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 才能 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人口和其他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本课程的教 学内容系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核心, 因此本课程也可以称为人口理论, 或称 为人口学概论。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人口学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基本了解人口学的基本概念、主要领域和常用 分析方法。并且通过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人口现象,进行专题性的讲解,分 析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过程,分析人口结构所具有的社会特点,分析人口变 迁和社会变迁,使学生对人口变化的规律性以及社会诸因素与人口诸方面的互动 关系有所认识。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社会保障、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等学科打下 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人口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介绍本课程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掌握人口学的属性和研究内容。 3、了解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人口现象和问题 1.主要内容 (1)社会人口现象: (2)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人口问题: (3)世界人口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三次人口浪潮 (2)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人口问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就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谈 谈你的看法。 第二节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1.主要内容 (1)人口学的定义 (2)人▣学的属性: (3)人口学的研究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人口学的界定 (2)人口学的社会属性 (3)人口学的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人口学的社会属性?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三节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1.主要内容 (1)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2)人口学研究方法的挑战和反思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人口统计方法 (2)人口的比较研究方法 (3)人口学研究方法的挑战和反思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研究方法的挑战和反思?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人口学的社会属性?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 1、介绍本课程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掌握人口学的属性和研究内容。 3、了解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人口现象和问题 1. 主要内容 (1)社会人口现象; (2)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人口问题: (3)世界人口问题。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三次人口浪潮 (2)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人口问题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就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谈 谈你的看法。 第二节 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1. 主要内容 (1)人口学的定义; (2)人口学的属性: (3)人口学的研究内容。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人口学的界定 (2)人口学的社会属性 (3)人口学的研究内容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人口学的社会属性?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三节 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1. 主要内容 (1)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2)人口学研究方法的挑战和反思。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人口统计方法 (2)人口的比较研究方法 (3)人口学研究方法的挑战和反思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研究方法的挑战和反思?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人口学的社会属性?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介绍中外人口思相和人口理论 2、掌握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 3、掌握马寅初的人口主张和建议 4、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口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外的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1.主要内容 (1)早期国外人口思想 (2)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人口思想 (3)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结合世界人口的转变,如何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学理论: 第二节中国的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1.主要内容 (1)中国传统人口思想 (2)近代人口思想 (3)现代人▣思相 (4)中国社会主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马寅初人口主张和建议 (2)中国人口学的形成和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马寅初人口主张和建议是什么?请分析其建议在当时不被采纳的原因。 (三)思考与实践 结合世界人口的转变,如何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学理论? 马寅初的人口主张和建议在当时为什么不被采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
3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介绍中外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2、掌握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 3、掌握马寅初的人口主张和建议 4、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口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外的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1. 主要内容 (1)早期国外人口思想 (2)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人口思想 (3)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结合世界人口的转变,如何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学理论。 第二节 中国的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1. 主要内容 (1)中国传统人口思想 (2)近代人口思想 (3)现代人口思想 (4)中国社会主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马寅初人口主张和建议 (2)中国人口学的形成和发展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马寅初人口主张和建议是什么?请分析其建议在当时不被采纳的原因。 (三)思考与实践 结合世界人口的转变,如何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学理论? 马寅初的人口主张和建议在当时为什么不被采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生育制度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测量人口生育的人口学指标和理论 2、掌握人口学对于生育问题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育测量和生育模式 1.主要内容 (1)生育的概念与测量 (2)生育模式 (3)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2.基本概今和知识点 (1)生育的概念与测量 (2)牛育榄式的卷型 (3)生育意愿的内涵和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什么是生育意愿?分析中国生育意愿中产生男孩偏好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生育模式研究 1.主要内容 (4)中国生育模式的历史演变 (5)中国生育模式及其转变的动力机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建国后,中国生育率变动的的阶段。 (2)中国人口生有率转变的特点 (3)中国生育模式及其转变的动力机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中国生育模式及其转变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专题:中国杜会主义阶段生育政第 1.主要内容 (1)人口政策的基本知识 (2)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3)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人口政策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2)中用人口牛有改箭的演恋历程 (3)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特点 3。问顺与应用(能力要求)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谈谈你对中国人口政策的看法
4 第三章 生育制度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测量人口生育的人口学指标和理论 2、掌握人口学对于生育问题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育测量和生育模式 1. 主要内容 (1)生育的概念与测量 (2)生育模式 (3)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生育的概念与测量 (2)生育模式的类型 (3)生育意愿的内涵和类型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什么是生育意愿?分析中国生育意愿中产生男孩偏好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生育模式研究 1. 主要内容 (4)中国生育模式的历史演变 (5)中国生育模式及其转变的动力机制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建国后,中国生育率变动的的阶段。 (2)中国人口生育率转变的特点 (3)中国生育模式及其转变的动力机制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中国生育模式及其转变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专题: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生育政策 1. 主要内容 (1)人口政策的基本知识 (2)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3)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特点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人口政策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2)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3)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特点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谈谈你对中国人口政策的看法
(三)思考与实践 中国生育模式及其转变的动力机制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谈谈你对中国人口政策的看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死亡模式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测量人口死亡的人口学指标和理论 2、掌握人口学对于死亡问题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死亡测量与死亡模式 1.主要内容 (1)死亡测量指标 (2)死亡模式 (3)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死亡的测量指粉 (2)死亡模式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死亡的概念。 第二节人口寿命 1.主要内容 (1)人的寿命 (2)平均寿命 (3)平均预期寿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寿命的界定 (2)平均寿命的界定和影响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过去20年,中国人均寿命增长了5 岁,这与GDP的巨大成就不相称。请分析其原因。 第三节专题:安乐死问题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安乐死 (2)安乐死的分类 (3)安乐死的合法化 (4)目前中国的安乐死
5 (三)思考与实践 中国生育模式及其转变的动力机制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谈谈你对中国人口政策的看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死亡模式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测量人口死亡的人口学指标和理论 2、掌握人口学对于死亡问题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死亡测量与死亡模式 1. 主要内容 (1)死亡测量指标 (2)死亡模式 (3)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死亡的测量指标 (2)死亡模式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死亡的概念。 第二节 人口寿命 1. 主要内容 (1)人的寿命 (2)平均寿命 (3)平均预期寿命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寿命的界定 (2)平均寿命的界定和影响因素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根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过去 20 年,中国人均寿命增长了 5 岁,这与 GDP 的巨大成就不相称。请分析其原因。 第三节 专题:安乐死问题 1.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安乐死 (2)安乐死的分类 (3)安乐死的合法化 (4)目前中国的安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