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議的刀量 武装自已 仕程公务员网http://www.chgwy.cn/index.htm 发展,每一块讲的政策都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的方针和思路。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 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决定》里的这三句话可以说是这个 文件的重要支柱,这三句话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都有,但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用战略任务、基 本方向、根本要求给这三件大事定了位,也就是对今后整个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清晰定位 农民增收困难是现代化进程中头等难题 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农村和30年以前己经不可同日而语,1978年农民一个日工平均8 毛钱,一年人均消费粮食199公斤,30年后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城市菜篮子也丰富了。 这几年惠农政策力度很大,但是现在遇到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农民增收,主要是缺乏一个有 力的支撑。可以说,农民增收困难,是现代化进程中头等的难题。 单就城乡收入差距而言,去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要高3.33倍 实际上收入差距可能比这个还要大,那么为什么我们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这么大,而我们城乡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遏制不了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的各种要素是从农村往城里流,劳动力、农村资金大都被城市吸走了。其次, 在公民收入再分配方面,我们虽然加大了力度,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增长速度都是最高的, 但是我们整个农村的需求太大了,这些资金相对整个农业农村发展来讲,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再次,整个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 种一斤稻谷就赚五六分钱:农民工的工资还是偏低,最近这四五年平均每年增长7%,比城 镇收入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要低: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征用了农民的大 量土地,但土地补偿价格偏低。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 平。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方面,我们还要更多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只有这样,城乡收入差 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才真正可以得到遏制 土地制度的改革是重头戏 在《决定》里面,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重头戏,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讲,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经 营权的权能,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可以说,30年前的农村改革给农民穿上了一双合脚的鞋,因为那个时候人民公社大集体是 不合脚的。如今,党中央提出农村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这是给亿万农民吃了一颗长效定心丸, 农民的土地权利是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 关于农民土地流转问题,我是自始至终参加《决定》的起草工作,只要仔细学习1984年以 仕程公务员网ht:/www.chgwy<n//indexhtm 本站本站客服:QQ1:504898449002:674145647上班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30-6:00
仕程公务员网 http://www.chgwy.cn/index.htm 仕程公务员网 http://www.chgwy.cn/index.htm 本站本站客服:QQ1:504898449 QQ2:674145647 上班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1:30-6:00 发展,每一块讲的政策都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的方针和思路。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 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决定》里的这三句话可以说是这个 文件的重要支柱,这三句话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都有,但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用战略任务、基 本方向、根本要求给这三件大事定了位,也就是对今后整个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清晰定位。 农民增收困难是现代化进程中头等难题 改革开放 30 年后,中国农村和 30 年以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1978 年农民一个日工平均 8 毛钱,一年人均消费粮食 199 公斤,30 年后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城市菜篮子也丰富了。 这几年惠农政策力度很大,但是现在遇到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农民增收,主要是缺乏一个有 力的支撑。可以说,农民增收困难,是现代化进程中头等的难题。 单就城乡收入差距而言,去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要高 3.33 倍, 实际上收入差距可能比这个还要大,那么为什么我们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这么大,而我们城乡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遏制不了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的各种要素是从农村往城里流,劳动力、农村资金大都被城市吸走了。其次, 在公民收入再分配方面,我们虽然加大了力度,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增长速度都是最高的, 但是我们整个农村的需求太大了,这些资金相对整个农业农村发展来讲,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再次,整个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 种一斤稻谷就赚五六分钱;农民工的工资还是偏低,最近这四五年平均每年增长 7%,比城 镇收入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要低;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征用了农民的大 量土地,但土地补偿价格偏低。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 平。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方面,我们还要更多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只有这样,城乡收入差 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才真正可以得到遏制。 土地制度的改革是重头戏 在《决定》里面,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重头戏,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讲,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经 营权的权能,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可以说,30 年前的农村改革给农民穿上了一双合脚的鞋,因为那个时候人民公社大集体是 不合脚的。如今,党中央提出农村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这是给亿万农民吃了一颗长效定心丸, 农民的土地权利是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 关于农民土地流转问题,我是自始至终参加《决定》的起草工作,只要仔细学习 1984 年以
用知議的刀量 武装自已 仕程公务员网http://www.chgwy.cn/index.htm 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政策的所有文件,我们就会发现,我国没有一条政策和法律是限制农村 土地流转的。《决定》明确指出,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这个原则,这是基本的政策 导向,不得采取任何形式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我们还提出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决 定》在这一方面的政策与历来的法律和政策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为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我们去年在全国调查了2749个村庄,调查数据令人吃惊,2749 个村庄中有23%已经把一部分土地甚至全部土地转包出租给他人耕种,沿海发达地区比例 更高,有美国专家看到这个调查数据说,中国农民自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率在发展中 国家几乎是最高的 对现行农村经营制度,有人认为家庭承包经营可以解决温饱但解决不了致富和小康问题,有 人主张要大规模集中土地搞集中经营。我觉得这些认识还要进一步讨论和澄清。在中国,目 前土地对农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农民与土地就是唇齿相依,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 个生活保障。虽然2亿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了,但是他们有一半左右就业不稳定。如果 我们的经济一旦出现波动,农民就会失业,而农村土地被收走了,他们的进退就没有了根基。 所以,在我们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有些事情可以探索,但是要说大规模集中土地 搞大规模农场,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千万不能一厢情愿,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脱 离我们的国情。 中国现实的国情是,有2亿多农户,一家平均大概七八亩地的土地规模,这么小规模怎么和 市场经济相衔接,而且农户如何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我们强调土地承包关系要长久不变,并不是固化小规模土地经营,《决定》在讲长久不变的 同时,又讲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两个重要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家庭的经营,要向采用先 进的科技和生产手段这个方向转变,家庭经济提高集约化水平;第二个转变是从统的角度来 讲,要向发展农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农业经营和服务体 系这个方向转变,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决定》用了16个字清晰地勾画了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方向,就是“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按照这 个要求,我们要把这些合作组织发展成引领亿万农民走向国内外市场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为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权力来干涉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决定》明确用了“三个不得 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所以说,今 后我们应该更多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发育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 让它自然流转,不要急于求成。 另外,现在土地征用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矛盾的焦点。我们去年对全国2749个村庄进行的 项调查发现,因为土地问题上访的农民占到65%,其中因为征地造成社会矛盾的上访占到 这次,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征地制度改革制定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和原则,就是要严格界定公益 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的范围,缩小强制性征地的范围,合理补偿农民,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 会保障问题,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 继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支持力度 仕程公务员网ht:/www.chgwy<n//indexhtm 本站本站客服:QQ1:504898449002:674145647上班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30-6:00
仕程公务员网 http://www.chgwy.cn/index.htm 仕程公务员网 http://www.chgwy.cn/index.htm 本站本站客服:QQ1:504898449 QQ2:674145647 上班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1:30-6:00 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政策的所有文件,我们就会发现,我国没有一条政策和法律是限制农村 土地流转的。《决定》明确指出,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这个原则,这是基本的政策 导向,不得采取任何形式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我们还提出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决 定》在这一方面的政策与历来的法律和政策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为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我们去年在全国调查了 2749 个村庄,调查数据令人吃惊,2749 个村庄中有 23%已经把一部分土地甚至全部土地转包出租给他人耕种,沿海发达地区比例 更高,有美国专家看到这个调查数据说,中国农民自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率在发展中 国家几乎是最高的。 对现行农村经营制度,有人认为家庭承包经营可以解决温饱但解决不了致富和小康问题,有 人主张要大规模集中土地搞集中经营。我觉得这些认识还要进一步讨论和澄清。在中国,目 前土地对农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农民与土地就是唇齿相依,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一 个生活保障。虽然 2 亿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了,但是他们有一半左右就业不稳定。如果 我们的经济一旦出现波动,农民就会失业,而农村土地被收走了,他们的进退就没有了根基。 所以,在我们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有些事情可以探索,但是要说大规模集中土地 搞大规模农场,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千万不能一厢情愿,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脱 离我们的国情。 中国现实的国情是,有 2 亿多农户,一家平均大概七八亩地的土地规模,这么小规模怎么和 市场经济相衔接,而且农户如何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我们强调土地承包关系要长久不变,并不是固化小规模土地经营,《决定》在讲长久不变的 同时,又讲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两个重要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家庭的经营,要向采用先 进的科技和生产手段这个方向转变,家庭经济提高集约化水平;第二个转变是从统的角度来 讲,要向发展农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农业经营和服务体 系这个方向转变,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决定》用了 16 个字清晰地勾画了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方向,就是“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按照这 个要求,我们要把这些合作组织发展成引领亿万农民走向国内外市场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为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权力来干涉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决定》明确用了“三个不得”: 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所以说,今 后我们应该更多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发育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 让它自然流转,不要急于求成。 另外,现在土地征用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矛盾的焦点。我们去年对全国 2749 个村庄进行的一 项调查发现,因为土地问题上访的农民占到 65%,其中因为征地造成社会矛盾的上访占到 44%。 这次,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征地制度改革制定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和原则,就是要严格界定公益 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的范围,缩小强制性征地的范围,合理补偿农民,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 会保障问题,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 继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支持力度
用知議的刀量 武装自已 仕程公务员网http://www.chgwy.cn/index.htm 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 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増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实现这“三最”, 除了明确目标、制订规划,还需要加大投入 那么钱从哪里来?第一块是财政的钱,第二块是金融的钱,还包括整个社会的资金。关于增 加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决定》用了三个“大幅度”,这是从来没有的。三个“大幅 度”指的是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 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 设项目的投入。一直到2020年,国家都会严格按照这个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和财 政结构。 除了财政投入,还要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我们对全国2000多农户进行的一项金融调查发 现,真正能够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农户只占13,可以说,目前,农村金融是整个农 村改革最薄弱的领域,农民贷款难是农民增收的重大制约因素。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决定》明确讲要综合采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定向实行税 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有积极支 持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和责任。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量投入是长期性投入,光 靠财政是不行的 《决定》从制度层面入手,不仅着力于健全严格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稳定和完善基本经营 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还强调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特别对农 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化问题,《决定》也做出了政策导向 据我们测算,到2020年,农村起码还有1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需要向城镇非农产业转 移,这是一个巨大的任务。《决定》明确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导向即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 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别是讲到要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 权益。基本的思路就是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农民工进城就业以后在医疗、子女就学、公 共卫生、住房租购、劳动就业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权益,特别要扩大工伤、医疗、养 老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将尽快制定和实施,而且在城市稳定 居住和就业的农民工,中小城市要放宽落户条件,要真正让这些农民工变为市民 可以说,《决定》是一个保护农民权益的文件,是一个增加农民收入的文件,是一个加强农 业基础地位的文件。我们相信,有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靠亿万农民不懈努力,我们农村的落 后面貌一定会改变,我们亿万农民一定会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编辑:孙爱东 中国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10月17日至21日,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30年前,仍然是10 月的这段时间,中国工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代表大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正在进行 中。正是这次工会九大,使因“文革”浩劫完全瘫痪的工会工作迎来新的机遇,开始全面恢 复与发展。 “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工会 仕程公务员网ht:/www.chgwy<n//indexhtm 本站本站客服:QQ1:504898449002:674145647上班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30-6:00
仕程公务员网 http://www.chgwy.cn/index.htm 仕程公务员网 http://www.chgwy.cn/index.htm 本站本站客服:QQ1:504898449 QQ2:674145647 上班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1:30-6:00 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 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实现这“三最”, 除了明确目标、制订规划,还需要加大投入。 那么钱从哪里来?第一块是财政的钱,第二块是金融的钱,还包括整个社会的资金。关于增 加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决定》用了三个“大幅度”,这是从来没有的。三个“大幅 度”指的是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 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 设项目的投入。一直到 2020 年,国家都会严格按照这个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和财 政结构。 除了财政投入,还要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我们对全国 2000 多农户进行的一项金融调查发 现,真正能够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农户只占 1/3,可以说,目前,农村金融是整个农 村改革最薄弱的领域,农民贷款难是农民增收的重大制约因素。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决定》明确讲要综合采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定向实行税 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有积极支 持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和责任。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量投入是长期性投入,光 靠财政是不行的。 《决定》从制度层面入手,不仅着力于健全严格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稳定和完善基本经营 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还强调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特别对农 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化问题,《决定》也做出了政策导向。 据我们测算,到 2020 年,农村起码还有 1 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需要向城镇非农产业转 移,这是一个巨大的任务。《决定》明确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导向即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 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别是讲到要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 权益。基本的思路就是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农民工进城就业以后在医疗、子女就学、 公 共卫生、住房租购、劳动就业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权益,特别要扩大工伤、医疗、养 老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将尽快制定和实施,而且在城市稳定 居住和就业的农民工,中小城市要放宽落户条件,要真正让这些农民工变为市民。 可以说,《决定》是一个保护农民权益的文件,是一个增加农民收入的文件,是一个加强农 业基础地位的文件。我们相信,有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靠亿万农民不懈努力,我们农村的落 后面貌一定会改变,我们亿万农民一定会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编辑:孙爱东 中国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10 月 17 日至 21 日,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30 年前,仍然是 10 月的这段时间,中国工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代表大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正在进行 中。正是这次工会九大,使因“文革”浩劫完全瘫痪的工会工作迎来新的机遇,开始全面恢 复与发展。 “截至 2008 年 6 月底,全国工会
用知議的刀量 武装自已 仕程公务员网http://www.chgwy.cn/index.htm 基层组织数达到17024万个,覆盖单位达3556万个:全国工会会员总数达到209亿人……” 这是中国工会十五大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工会组建成果。而在30年前,全国工会基层组织 仅30万个左右,全国工会会员总数才5000万人 “全国工会基层组织数和工会会员数的大幅增加,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概念上的变化。 全总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会要切实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 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并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从上世纪年代末开始逐步恢复发展,到上世纪9年代,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增 长,中国工会一方面巩固在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传统阵地,另一方面努力在非公有制经济这 新领域“开疆拓土 进入21世纪,中国工会鲜明地提出把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大力推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组建工会,工会 组建工作获得巨大发展。 2006年7月29日,沃尔玛晋江店工会在全国率先成立。这一重大突破成功破解了沃尔 玛建会的世界性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工会组建思路、方式的转变,带动戴尔、柯达、麦当劳 大批跨国公司建立了工会组织。 同时,中国工会还在探索基层工会组织形式和组织体制方面成效显著。市场工会、项目 工会、楼宇工会、农业产业链工会等多种组织形式得以总结推广,乡镇(街道)工会一村(社 区)工会一企业工会的“小三级”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工会主席产生机制日趋完善,这 些都为工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切实维护职工权益提供了长效的机制保障 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 在新形势下,中国工会提出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维权观,在推进维 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几年,全总重点参与了劳动合 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开征 求劳动合同法(草案)意见收到的近20万件修改意见和建议中,63%的意见、建议来自职 工群众和工会。 同时,全国工会在各地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加大了对侵犯职工 合法权益重大案件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在那些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重大案件面前,如山西省洪 洞县“黑砖窑”、麦当劳和肯德基等企业涉嫌违法用工、华为公司辞职竞岗等,工会态度鲜 明,积极进行调查处理,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仕程公务员网ht:/www.chgwy<n//indexhtm 本站本站客服:QQ1:504898449002:674145647上班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30-6:00
仕程公务员网 http://www.chgwy.cn/index.htm 仕程公务员网 http://www.chgwy.cn/index.htm 本站本站客服:QQ1:504898449 QQ2:674145647 上班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1:30-6:00 基层组织数达到 170.24 万个,覆盖单位达 355.6 万个;全国工会会员总数达到 2.09 亿人……” 这是中国工会十五大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工会组建成果。而在 30 年前,全国工会基层组织 仅 30 万个左右,全国工会会员总数才 5000 万人。 “全国工会基层组织数和工会会员数的大幅增加,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概念上的变化。” 全总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会要切实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 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并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逐步恢复发展,到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增 长,中国工会一方面巩固在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传统阵地,另一方面努力在非公有制经济这一 新领域“开疆拓土”。 进入 21 世纪,中国工会鲜明地提出把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大力推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组建工会,工会 组建工作获得巨大发展。 2006 年 7 月 29 日,沃尔玛晋江店工会在全国率先成立。这一重大突破成功破解了沃尔 玛建会的世界性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工会组建思路、方式的转变,带动戴尔、柯达、麦当劳 等一大批跨国公司建立了工会组织。 同时,中国工会还在探索基层工会组织形式和组织体制方面成效显著。市场工会、项目 工会、楼宇工会、农业产业链工会等多种组织形式得以总结推广,乡镇(街道)工会―村(社 区)工会―企业工会的“小三级”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工会主席产生机制日趋完善,这 些都为工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切实维护职工权益提供了长效的机制保障。 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 在新形势下,中国工会提出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维权观,在推进维 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几年,全总重点参与了劳动合 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开征 求劳动合同法(草案)意见收到的近 20 万件修改意见和建议中,63%的意见、建议来自职 工群众和工会。 同时,全国工会在各地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加大了对侵犯职工 合法权益重大案件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在那些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重大案件面前,如山西省洪 洞县“黑砖窑”、麦当劳和肯德基等企业涉嫌违法用工、华为公司辞职竞岗等,工会态度鲜 明,积极进行调查处理,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用知議的刀量 武装自已 仕程公务员网http://www.chgwy.cn/index.htm 在企业层面,各级工会努力推动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作。到今年6月,共签订集 体合同109.1万份,覆盖企业1834万家,覆盖职工14亿人,分别比2003年增长62.1%、 51%和386%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在华108家建会企业今年也全部开展了集体协商并 签订了集体合同 把工会建成真正的“职工之家” 作为一项传统工作,帮扶困难职工至今依然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从2003年到2007 年,各级工会通过自筹资金、政府拨款、职工和社会捐助等形式累计筹集送温暖资金129,4 亿元,走访慰问了53.2万家(次)困难企业和26106万户(次)困难职工家庭,100%的地 级城市和91%的县级城镇已建立帮扶中心,帮助169.7万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上学梦,使 工会成为真正的“职工之家”。 目前,中国农民工已经超过2亿人。关心农民工,帮助农民工,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 权益,是新时期下工会工作的新任务。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制定《关于推进维护农民工合 法权益十项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把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列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协助 政府做好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和失业保险工作;积极参与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实施方案 的制定……这些有力的举措,彰显了工会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从“市管县”到“省管县”:地方政府改革展现新图景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专家指出, 这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在管理层面上,推进和完善“省管县”的改革 从“市管县”到“省管县”,这张管理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将中央关于减少管理层 级、提高效能、壮大县域经济的意图凸现出来。“省管县”,这项触及中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发 展、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内容的改革措施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省管县”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市管县 的格局是从1982年开始的,从那时起我国许多地方开始改变过去作为省级政府派出机构的 地区(专区)体制,实行市领导县。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过去不少地方地区和市并存问题, 希望通过一些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汪玉凯认为,“市管县”的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弊 端:一是“市管县”体制扩大了市的行政“势力范围”,加之市的权力大于县,造成一些市 仕程公务员网htp://ww. chewy. cn/index. htm 本站本站客服:QQ1:504898449002:674145647上班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30-6:00
仕程公务员网 http://www.chgwy.cn/index.htm 仕程公务员网 http://www.chgwy.cn/index.htm 本站本站客服:QQ1:504898449 QQ2:674145647 上班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1:30-6:00 在企业层面,各级工会努力推动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作。到今年 6 月,共签订集 体合同 109.1 万份,覆盖企业 183.4 万家,覆盖职工 1.4 亿人,分别比 2003 年增长 62.1%、 51%和 38.6%。世界 500 强之首的沃尔玛在华 108 家建会企业今年也全部开展了集体协商并 签订了集体合同。 把工会建成真正的“职工之家” 作为一项传统工作,帮扶困难职工至今依然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从 2003 年到 2007 年,各级工会通过自筹资金、政府拨款、职工和社会捐助等形式累计筹集送温暖资金 129.4 亿元,走访慰问了 53.2 万家(次)困难企业和 2610.6 万户(次)困难职工家庭,100%的地 级城市和 91%的县级城镇已建立帮扶中心,帮助 169.7 万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上学梦,使 工会成为真正的“职工之家”。 目前,中国农民工已经超过 2 亿人。关心农民工,帮助农民工,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 权益,是新时期下工会工作的新任务。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制定《关于推进维护农民工合 法权益十项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把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列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协助 政府做好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和失业保险工作;积极参与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实施方案 的制定……这些有力的举措,彰显了工会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从“市管县”到“省管县”:地方政府改革展现新图景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专家指出, 这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在管理层面上,推进和完善“省管县”的改革。 从“市管县”到 “省管县”,这张管理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将中央关于减少管理层 级、提高效能、壮大县域经济的意图凸现出来。“省管县”,这项触及中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发 展、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内容的改革措施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省管县”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市管县” 的格局是从 1982 年开始的,从那时起我国许多地方开始改变过去作为省级政府派出机构的 地区(专区)体制,实行市领导县。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过去不少地方地区和市并存问题, 希望通过一些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汪玉凯认为,“市管县”的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弊 端:一是“市管县”体制扩大了市的行政“势力范围”,加之市的权力大于县,造成一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