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 重要作用 汉语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有很重要。 1、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的运用可以形成不同的 结构关系。例如: 小王这个孩子(同位)→小王的这个孩子(偏正) 市场繁荣(主谓)→市场的繁荣(偏正) 蒸馒头(述宾)→蒸的馒头(偏正) 老师的学生(偏正)→老师和学生(联合)
(二)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 重要作用 汉语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有很重要。 1、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的运用可以形成不同的 结构关系。例如: 小王这个孩子(同位)→小王的这个孩子(偏正) 市场繁荣(主谓)→市场的繁荣(偏正) 蒸馒头(述宾)→蒸的馒头(偏正) 老师的学生(偏正)→老师和学生(联合)
2、某些短语加入虚词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 但语义却发生变化。 例如: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 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 阿Q性格→阿Q的性格 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北京饭店”是专有名词,而“北京的饭 店”则指地点设在北京的所有宾馆或饭店。 3、某些语法结构,虚词的有无,语法结构关 系和语义关系没有明显的不同,但语用意义却 有区别。 例如:木头桌子一木头的桌子 中国文化一中国的文化
2、某些短语加入虚词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 但语义却发生变化。 例如: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 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 阿Q性格→阿Q的性格 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北京饭店”是专有名词,而“北京的饭 店”则指地点设在北京的所有宾馆或饭店。 3、某些语法结构,虚词的有无,语法结构关 系和语义关系没有明显的不同,但语用意义却 有区别。 例如:木头桌子—木头的桌子 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
(二)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没有简单的一一对应关 印欧语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N 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名词只能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只能 作谓语,形容词只能作定语和表语,副词只能作状语。 但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 副词主要作状语(少数副词如“很、极”可以作补语)外, 其他词类都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作主语、 宾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状语;动词主要作谓语,还 可以作定语、主语、宾语和状语。在汉语里,一个句子成 分可以由多种词类充当;一种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例1:五月一日‖劳动节。(名词作谓语) 2:游泳‖是他的强项。(动词作主语) 应该注意的是,汉语中名词作谓语、状语,动词作主 、宾语时,本身的词性并没有改变,名词还是 名词,动词还是动词
(二)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没有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印欧语中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 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名词只能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只能 作谓语,形容词只能作定语和表语,副词只能作状语。 但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 副词主要作状语(少数副词如“很、极”可以作补语)外, 其他词类都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作主语、 宾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状语;动词主要作谓语,还 可以作定语、主语、宾语和状语。在汉语里,一个句子成 分可以由多种词类充当;一种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例1:五月一日‖劳动节。(名词作谓语) 2:游泳‖是他的强项。(动词作主语) 应该注意的是,汉语中名词作谓语、状语,动词作主 语、宾语时,本身的词性并没有改变,名词还是 名词,动词还是动词
(三)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基本一致(朱德熙 《语法答问》) 1、短语与合成词的构造基本一致 例如:结构关系合成词短语 主谓关系气喘气息微弱 联合关系聪慧聪明能干 偏正关系小学小型设备 述宾关系美容美化校园 述补关系说明说得明白
(三)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基本一致(朱德熙 《语法答问》) 1、短语与合成词的构造基本一致 例如:结构关系 合成词 短语 主谓关系 气喘 气息微弱 联合关系 聪慧 聪明能干 偏正关系 小学 小型设备 述宾关系 美容 美化校园 述补关系 说明 说得明白
由于复合词的结构和短语结构基本一致, 时,词跟短语之间的界限就不很明显,存在过渡 地带的情况,如: 睡觉一睡了一大觉洗澡一洗个热水澡 鞠躬一鞠个九十度的躬站岗一站了三班岗 这类词,我们叫做“离合词”,它们合拢的 时候是词,分开的时候是短语。 2、短语与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从理论上说,汉语中的自由短语加上句调就 可以单独成句。因此,短语和句子在结构上的 致性非常明显。 例1: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 西藏南侧。(主谓关系) 2:多么美妙的音乐啊!(偏正关系)
由于复合词的结构和短语结构基本一致,有 时,词跟短语之间的界限就不很明显,存在过渡 地带的情况,如: 睡觉—睡了一大觉 洗澡—洗个热水澡 鞠躬—鞠个九十度的躬 站岗—站了三班岗 这类词,我们叫做“离合词”,它们合拢的 时候是词,分开的时候是短语。 2、短语与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从理论上说,汉语中的自由短语加上句调就 可以单独成句。因此,短语和句子在结构上的一 致性非常明显。 例1: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 西藏南侧。(主谓关系) 例2:多么美妙的音乐啊!(偏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