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色觉理论 用来解释色觉现象及其机制的理论。 (1)三色说 trichromatic theory)。英国 科学家托马斯扬于1802年提出
4.色觉理论 用来解释色觉现象及其机制的理论。 (1)三色说(trichromatic theory)。英国 科学家托马斯·扬于1802年提出
观点;他假定,在人的网膜中,有三种不 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 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 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一红、绿、蓝。 1856年,赫尔姆霍茨放弃了一种感受器只对 种波长敏感的看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 波长的光有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 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 更敏感。因此,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 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 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接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 的。 不足;它不能解释红绿色盲
观点:他假定,在人的网膜中,有三种不 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 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 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红、绿、蓝。 1856年,赫尔姆霍茨放弃了一种感受器只对一 种波长敏感的看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 波长的光有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 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 更敏感。因此,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 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 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 的。 不足:它不能解释红绿色盲
(2)对立过程理论 1874年,黑林提出了四色说,这是对立过程 理论的前身。 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 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 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 异化作用。例如,在光刺激时,黑白视素异化, 产生白色经验;在没有光刺激时,黑白视素同化 产生黑色经验。同样的道理,在红光刺激下,红 绿视素异化,产生红色经验;在绿光刺激下,红 绿视素同化,产生绿色经验。在黄光作用下,黄 蓝视素异化,产生黄色经验;在蓝光作用下,黄 蓝视素同化,产生蓝色经验
(2)对立过程理论 1874年,黑林提出了四色说,这是对立过程 理论的前身。 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 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 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 异化作用。例如,在光刺激时,黑-白视素异化, 产生白色经验;在没有光刺激时,黑-白视素同化, 产生黑色经验。同样的道理,在红光刺激下,红- 绿视素异化,产生红色经验;在绿光刺激下,红- 绿视素同化,产生绿色经验。在黄光作用下,黄- 蓝视素异化,产生黄色经验;在蓝光作用下,黄- 蓝视素同化,产生蓝色经验
赫尔维奇和詹米逊(1958)用心理物 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作用理论。 他们假定了一种神经装置,用来解释按三 色方式编码的网膜信息怎样传递给中枢的 对立色系统(图3-20)
赫尔维奇和詹米逊(1958)用心理物 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作用理论。 他们假定了一种神经装置,用来解释按三 色方式编码的网膜信息怎样传递给中枢的 对立色系统(图3-20)
440 530 570 蓝黄 绿红 白黑 图3-20三种锥体细胞和对立过程的 神经机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