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08-2016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 2008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 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 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 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 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髙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 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则人谁肯固矣(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2分) 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分) 17、答案:4分(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文中实词意义的考查。重在平时的积累和理解,并注意联系 具体句子的意思翻译 18、答案:2分B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A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译作 “被”,B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做”,C中的“为”是介词,可译作 “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门外向你母亲作答”,D中“为”是介词,译为 替”“给 19、答案:(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 分)你的职分(1分)。(关键词:焉、………也) (2)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一直 住在这里)(1分)(关键词:虽然、罢、然)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20、答案:2分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 的志气(1分)
上海市 2008-2016 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 2008 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l 题。(16 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 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 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 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 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 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7、答案:4 分 (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文中实词意义的考查。重在平时的积累和理解,并注意联系 具体句子的意思翻译。 18、答案:2 分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A 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译作 “被”,B 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做”,C 中的“为”是介词,可译作 “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门外向你母亲作答”,D 中“为”是介词,译为 “替”“给”。 19、答案:⑴(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 分),也是(1 分)你的职分(1 分)。(关键词:焉、……也) (2)即使(1 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 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一直 住在这里)(1 分)(关键词:虽然、罢、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20、答案:2 分 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 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 的志气(1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的细节,要注意上下文意。 21、答案:2分深明大议(1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 分) 解析:本题考査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 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 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 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 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 “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 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 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 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 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 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 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 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髙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张, 率领他们的土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 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 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2009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沈周 (1)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 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 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 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 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 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2)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 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 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 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 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3)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 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 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 “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 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的细节,要注意上下文意。 21、答案:2 分 深明大议(1 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 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 738 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 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 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 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 “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 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 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 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 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 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 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 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张, 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 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 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2009 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2 题。(17 分)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 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 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 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 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 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 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 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 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 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 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 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 “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 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
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 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8.漫应曰 (2)宽备言其状( 18.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入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1)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 (2分) 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②2分) (五)(17分)17.(2分)(1)随便(2)详细(各1分) 18.(2分)B 19.(2分)C 20.(6分)(1)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 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等到回来,(郡守)前 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21.(2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21.(2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 译文: (1)沈周,字启南,是长洲人.他的祖父沈澄,永乐年间被举为贤良,(他)不接受 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天摆酒宴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做顾仲瑛.(沈周)的伯 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和沈澄)一样清髙隐遁.建有竹屋,兄弟们在那里读书. 善于作诗,擅长作画,家里的佣人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同县人陈孟贤,是陈 五经的继子沈周少年时跟随他游学,得到他的指导传授.十一岁,游学南都,做了 百韵诗,呈给巡抚侍郎崔恭.(崔恭)当面测试(命作)《凤凰台赋》,(沈周) 提笔马上写完,崔恭非常赞叹称异.等到长大,没有没看过的书.文章模仿左丘明
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 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⒙ 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 (2 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入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⒛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 分) ⑴ 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17 分)⒘ (2 分) (1)随便(2) 详细(各 1 分) ⒙ (2 分)B ⒚ (2 分)C ⒛(6 分)(1)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 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 等到回来,(郡守)前 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21. (2 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 1 分) 21. (2 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 1 分) 译文: (1)沈周,字启南,是长洲人.他的祖父沈澄,永乐年间被举为贤良,(他)不接受. 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天摆酒宴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做顾仲瑛.(沈周)的伯 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和沈澄)一样清高隐遁.建有竹屋,兄弟们在那里读书. 善于作诗,擅长作画,家里的佣人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同县人陈孟贤,是陈 五经的继子.沈周少年时跟随他游学,得到他的指导传授.十一岁,游学南都,做了 百韵诗,呈给巡抚侍郎崔恭.(崔恭)当面测试(命作)《凤凰台赋》,(沈周) 提笔马上写完,崔恭非常赞叹称异.等到长大,没有没看过的书.文章模仿左丘明
(的文风),诗歌仿效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书法)模仿黄庭坚,一并被世人 钟爱,特别擅长绘画,评论的人都称(他)是明朝第 (2)郡守要举荐沈周为贤良,沈周用《易经》占卜,得到《遁》的九五卦, 于是拿定主意隐居.他居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馆风景优美,图书鼎彝满屋错杂排列, 各地名士往来没有一天空着,风雅文采,辉映一时.侍奉双亲极尽孝道.父亲去世, 有人劝他做官,(他)回答道:“你不知道(我)母亲把我当做生命吗?怎么能离 开她的身边.”生活常常厌恶进入城市,在城外建造了一个别居,有事的时候就去 住.晚年时,唯恐隐藏的不深,先后有巡抚王恕、彭礼都以礼尊敬他,要留在(自 己)的府中,(沈周)一概用母亲年迈(为由)辞谢了 (3)有一个郡守征召画工绘画房屋的墙壁.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 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有人劝沈周拜访一些权贵来免 除(征召),沈周说:“去服役,是义务,拜访权贵,不是再次受辱吗?”最终服役 回来.不久,郡守去朝见,铨曹问道:“沈先生好吗?”郡守不知道回答什么,随便 回答道:“挺好的.”拜见内阁,李东阳说:“沈先生有书信吗?”郡守更加吃惊, 又随便回答道:“有,还没有到.”郡守出来,急忙拜见侍郎吴宽,问:“沈先生是 什么人?”,吴宽详细的描述了他的情状.(又)问左右的人,(说)是画壁的人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要吃饭,沈周给他 饭吃,(郡守)就离开乐.沈周因为母亲的缘故,终身没有远游.母亲九十九岁去世, 沈周也八十岁了.又过了三年,在正德四年去世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 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 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奷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 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 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 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 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 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 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 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 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 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B.至则决滞狱百余 事他植者则不然
(的文风),诗歌仿效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书法)模仿黄庭坚,一并被世人 钟爱,特别擅长绘画,评论的人都称(他)是明朝第一. (2)郡守要举荐沈周为贤良,沈周用《易经》占卜,得到《遁》的九五卦, 于是拿定主意隐居.他居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馆风景优美,图书鼎彝满屋错杂排列, 各地名士往来没有一天空着,风雅文采,辉映一时.侍奉双亲极尽孝道.父亲去世, 有人劝他做官,(他)回答道:“你不知道(我)母亲把我当做生命吗?怎么能离 开她的身边.”生活常常厌恶进入城市,在城外建造了一个别居,有事的时候就去 一住.晚年时,唯恐隐藏的不深,先后有巡抚王恕、彭礼都以礼尊敬他,要留在(自 己)的府中,(沈周)一概用母亲年迈(为由)辞谢了. (3)有一个郡守征召画工绘画房屋的墙壁.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 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有人劝沈周拜访一些权贵来免 除(征召),沈周说:“去服役,是义务,拜访权贵,不是再次受辱吗?”最终服役 回来.不久,郡守去朝见,铨曹问道:“沈先生好吗?”郡守不知道回答什么,随便 回答道:“挺好的.”拜见内阁,李东阳说:“沈先生有书信吗?”郡守更加吃惊, 又随便回答道:“有,还没有到.”郡守出来,急忙拜见侍郎吴宽,问:“沈先生是 什么人?”,吴宽详细的描述了他的情状.(又)问左右的人,(说)是画壁的人.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要吃饭,沈周给他 饭吃,(郡守)就离开乐.沈周因为母亲的缘故,终身没有远游.母亲九十九岁去世, 沈周也八十岁了.又过了三年,在正德四年去世. 2010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7 分)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 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 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 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 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 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 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 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 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 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 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 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少而所与亲旧( ) (2)终身不造其门 ( ) (3)素号难治( ) (4)乃徙公治之(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 事 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 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0.第①段 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 的 品质。(3分) 17.(1)交往(2)到(3)一向(4)调任 19.(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 争船而互相斗殴致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廉洁爱民正直睿智 译文 (1)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 接受;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 他自己做了官处理事情很有魄力。起初他任随州推官,案件中难以决断的有三十 六件。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 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 送给欧阳公,欧阳公笑着说:"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 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 收你们的财物。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 来 (2)(2)陈尧咨凭着官大钱多,骄横非常,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在 江陵时,他用私自铸造的钱币冒充官府出售的黄金,府吏持着文书,强迫下属官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 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 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0.第①段 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 、 和 的 品质。(3 分) (五) 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 18.C 19.(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 争船而互相斗殴致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廉洁 爱民 正直 睿智 译文: (1)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 接受;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 他自己做了官处理事情很有魄力。起初他任随州推官,案件中难以决断的有三十 六件。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 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 送给欧阳公,欧阳公笑着说: "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 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 收你们的财物。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 来。 (2)(2)陈尧咨凭着官大钱多,骄横非常,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在 江陵时,他用私自铸造的钱币冒充官府出售的黄金,府吏持着文书,强迫下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