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EC高三语文试卷 (2014-11)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请勿在试卷上答题,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7分) 城市是个“双面侠 柯利尔·津萨贝尔 ①上海是我中国之旅的第一站,她所呈现出来的力量和雄伟令我感到疑惑,惊奇甚至有」 点望而生畏。除了纽约,她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宏伟的都市,处处充满着庄重的气息。那绝对 是一个人造奇迹,它让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深深爱恋并肃然起敬。当我们行走于这雄伟的 城市间,都市景观极度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可谓包罗万象,势不可挡。 ②□一开始的时候,你还会觉得一种随波逐流的快感,但顷刻间你就会被一种放任离 弃、格格不入的感觉笼罩着。你会发觉,城市生活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即使对于那些一开始 兴致勃勃想要融入城市生活的人来说也不例外。在这种极度的刺激和兴奋状态下,人们很容 易迷失自我。 ③在城市里,每天都上演着戏剧性的相遇,让那些原本没有交集的各类社会群体有了交 汇的一天。几乎在所有的大都市里,都同时包容了精英团体和弱势群体,腰缠万贯的富人和 流离失所的穷人,满怀希望的人和垂头丧气的人,目标明确的人和漫无目的的人。形形色色 的人不断地在城市进进出出,给她注入新鲜血液,添加全新的社会元素。有的人来此地追求 他人的认可,有的则是寻求藏身之所。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却奉行着各自不同的生活 哲学。但毕竟他们身在“同一屋檐下”,经常会擦肩而过甚至有面对面的交流。对他们而言 分歧在所难免,但是很多时候总能够求同存异,殊途同归。对于那些不是在城市里出生的群 体而言,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很多时候意味着一种抉择:即不要带着家乡的习俗去生活,而要 入乡随俗,学习城市的生活方式。 ④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使得社会纽带也日益松动。随着小社群归属感的消逝,社 会对于个体的约柬也在渐渐削弱。人们开始不愿意和家人分享他和朋友在闲暇时的作为,他 们的老师也不再是和家长最为亲密的人了——现在在我的国家就是这样的情况。那些流言蜚 语曾经让人们循规蹈矩,埋头苦干,时刻铭记要服从权威,免于降职。而现在看来,它所起 到的社会约束也已是微乎其微了。 ⑤城市是神秘的,她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里,城 市的内涵总是超越了物质的意义。她成了所有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件的化身。宗教运动赋予耶 路撒冷圣城的神圣。索多玛(罪恶之城)在圣经时代就成为腐败罪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借 用 sodomy这个词来解释宗教中一些禁止的行为。在当今的以色列,我所居住的城市常被贬 低成堕落颓废、不关心国家政治等等。更有甚者将其描绘成对以色列不忠诚的城市,当人们 提及“特拉维夫人”的时候,他们指的是那种独善其身,无心国事的人。 ⑥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稍许不同的城市影响吧,她们身上折射出一些举世共通的社会现 象。全球的大城市都有着如下的标签:鱼龙混杂,优裕富奢;超荷,强大,浮华。所有这些 共性也都映射在城市的居民身上,因而城市或许诠释着一种赤裸裸的“造钱式”生活,抑或 是蕴含着放浪形骸的不羁与散漫
1 SOEC 高三语文试卷(2014-11)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请勿在试卷上答题,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一、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17 分) 城市是个“双面侠” 柯利尔·津萨贝尔 ①上海是我中国之旅的第一站,她所呈现出来的力量和雄伟令我感到疑惑,惊奇甚至有 点望而生畏。除了纽约,她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宏伟的都市,处处充满着庄重的气息。那绝对 是一个人造奇迹,它让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深深爱恋并肃然起敬。当我们行走于这雄伟的 城市间,都市景观极度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可谓包罗万象,势不可挡。 ②□一开始的时候,你还会觉得一种随波逐流的快感,但顷刻间你就会被一种放任离 弃、格格不入的感觉笼罩着。你会发觉,城市生活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即使对于那些一开始 兴致勃勃想要融入城市生活的人来说也不例外。在这种极度的刺激和兴奋状态下,人们很容 易迷失自我 ....。 ③在城市里,每天都上演着戏剧性的相遇,让那些原本没有交集的各类社会群体有了交 汇的一天。几乎在所有的大都市里,都同时包容了精英团体和弱势群体,腰缠万贯的富人和 流离失所的穷人,满怀希望的人和垂头丧气的人,目标明确的人和漫无目的的人。形形色色 的人不断地在城市进进出出,给她注入新鲜血液,添加全新的社会元素。有的人来此地追求 他人的认可,有的则是寻求藏身之所。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却奉行着各自不同的生活 哲学。但毕竟他们身在“同一屋檐下”,经常会擦肩而过甚至有面对面的交流。对他们而言, 分歧在所难免,但是很多时候总能够求同存异,殊途同归。对于那些不是在城市里出生的群 体而言,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很多时候意味着一种抉择:即不要带着家乡的习俗去生活,而要 入乡随俗,学习城市的生活方式。 ④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使得社会纽带也日益松动。随着小社群归属感的消逝,社 会对于个体的约束也在渐渐削弱。人们开始不愿意和家人分享他和朋友在闲暇时的作为,他 们的老师也不再是和家长最为亲密的人了——现在在我的国家就是这样的情况。那些流言蜚 语曾经让人们循规蹈矩,埋头苦干,时刻铭记要服从权威,免于降职。而现在看来,它所起 到的社会约束也已是微乎其微了。 ⑤城市是神秘的,她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里,城 市的内涵总是超越了物质的意义。她成了所有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件的化身。宗教运动赋予耶 路撒冷圣城的神圣。索多玛(罪恶之城)在圣经时代就成为腐败罪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借 用 sodomy 这个词来解释宗教中一些禁止的行为。在当今的以色列,我所居住的城市常被贬 低成堕落颓废、不关心国家政治等等。更有甚者将其描绘成对以色列不忠诚的城市,当人们 提及“特拉维夫人”的时候,他们指的是那种独善其身,无心国事的人。 ⑥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稍许不同的城市影响吧,她们身上折射出一些举世共通的社会现 象。全球的大城市都有着如下的标签:鱼龙混杂,优裕富奢;超荷,强大,浮华。所有这些 共性也都映射在城市的居民身上,因而城市或许诠释着一种赤裸裸的“造钱式”生活,抑或 是蕴含着放浪形骸的不羁与散漫
⑦如果城市真的有性格,那么它只能被感知。但她的性格却是在人们反复的叙述中所表 现出来的,表现在人们的倾诉中,表现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表现在文化中,无论是阳舂白 雪抑或下里巴人。那些关于城市的故事,塑造了并重塑着城市的个性,最近最为贴切的例子 莫过于电视剧《欲望都市》了。但如果我们回顾古代,不难发现文学作品长久以来一直创造 着大城市的性格,荷马所吟诵的特洛伊,维吉尔所刻画的古罗马,但丁所描绘的中世纪翡冷 ⑧城市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境。城市可能险象丛生,令人厌恶 但也可能启迪人心,寄托欲火,满载恐惧。正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城市是个不折不扣的“双 面侠”。 1.第②段末句“迷失自我”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自然风景是蓑容并蓄的,而城市风光从本质上看显得有点排外,因而很容易让人产生 疏远感。 ②然而,与自然风景不同的是,城市并不包容每一个参观的游客。 ③和大自然一样,城市的迷人风光为每一个人而敞开。 ④城市的节奏,如同她快速跳动的脉搏,是在奔跑着的。 ⑤城市作为人类伟大成就的标志,总是时刻炫耀着自己的卓越功绩。 A.⑤④①②③B.④③①②⑤C.⑤③②①④D.③①②⑤④ 3.简析第⑤段举了多则例子的用意。(2分) 4.联系全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3分)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上海是作者所见过的最宏伟的都市,因为它处处显示着卓越的功绩 B.随着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对个体的约束力逐渐减弱 C.在同一个城市里,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生活都怀有相同的憧憬和向往。 D.全球大城市的共性折射在居民身上,表现为一种超负荷的忙碌匆忙。 6.在本文中,作者用“双面侠”一词来隐喻“城市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请根据文 章内容,阐述你对“双面”(即两面性)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祁连雪 ①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 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 ˉ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 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 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②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嗨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 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 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 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 代又一代。 ③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 那静绝人世、夐列夭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
2 ⑦如果城市真的有性格,那么它只能被感知。但她的性格却是在人们反复的叙述中所表 现出来的,表现在人们的倾诉中,表现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表现在文化中,无论是阳春白 雪抑或下里巴人。那些关于城市的故事,塑造了并重塑着城市的个性,最近最为贴切的例子 莫过于电视剧《欲望都市》了。但如果我们回顾古代,不难发现文学作品长久以来一直创造 着大城市的性格,荷马所吟诵的特洛伊,维吉尔所刻画的古罗马,但丁所描绘的中世纪翡冷 翠…… ⑧城市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境。城市可能险象丛生,令人厌恶, 但也可能启迪人心,寄托欲火,满载恐惧。正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城市是个不折不扣的“双 面侠”。 1.第②段末句“迷失自我”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2 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①自然风景是兼容并蓄的,而城市风光从本质上看显得有点排外,因而很容易让人产生 疏远感。 ②然而,与自然风景不同的是,城市并不包容每一个参观的游客。 ③和大自然一样,城市的迷人风光为每一个人而敞开。 ④城市的节奏,如同她快速跳动的脉搏,是在奔跑着的。 ⑤城市作为人类伟大成就的标志,总是时刻炫耀着自己的卓越功绩。 A.⑤④①②③ B.④③①②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⑤④ 3.简析第⑤段举了多则例子的用意。(2 分) 4.联系全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3 分)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上海是作者所见过的最宏伟的都市,因为它处处显示着卓越的功绩。 B.随着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对个体的约束力逐渐减弱。 C.在同一个城市里,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生活都怀有相同的憧憬和向往。 D.全球大城市的共性折射在居民身上,表现为一种超负荷的忙碌匆忙。 6.在本文中,作者用“双面侠”一词来隐喻“城市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请根据文 章内容,阐述你对 “双面”(即两面性)的理解。(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7-12 题。(20 分) 祁连雪 ①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 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 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 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 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②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 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 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 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 代又一代。 ③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 那静绝人世、夐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
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夭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睛空。面对着这雪擎穹 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 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④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 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 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 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 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 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⑤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 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 请不死之药”的记載。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 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⑥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蒙,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 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 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 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題。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飖洒的将军,俯 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衹,壁立千寻,高悬天 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千 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 ⑦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 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 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7.本文开篇引用古诗,请简析其作用。(2分) 8.赏析第③段的语言特色。(4分) 9.对第④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话传说、历史积淀使祁连山显得历史厚重、富有魅力。 B.阅读《穆天子传》时,人们会非常投入,并将其作为信史 C.《穆天子传》的“恍惚无征,夸言寡实”对祁连山的吸引力无影响。 D.多年来对祁连山的渴慕会使欢忭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递增 10.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11.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观山如读史”?(3分) 12.请对本文标题“祁连雪”作评析。(5分) (三)默写。(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1)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3)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4) 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5)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 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 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④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 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 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 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 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 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⑤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 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 “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 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⑥观山如读史。 ......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蒙,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 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 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 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 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衹,壁立千寻,高悬天 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千 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 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⑦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 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 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 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7.本文开篇引用古诗,请简析其作用。(2 分) 8.赏析第③段的语言特色。(4 分) 9.对第④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神话传说、历史积淀使祁连山显得历史厚重、富有魅力。 B.阅读《穆天子传》时,人们会非常投入,并将其作为信史。 C.《穆天子传》的“恍惚无征,夸言寡实”对祁连山的吸引力无影响。 D.多年来对祁连山的渴慕会使欢忭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递增。 10.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 分) 11.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观山如读史”?(3 分) 12.请对本文标题“祁连雪”作评析。(5 分) (三)默写。(任选 6 空填写,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6 分) 13.(1)多情自古伤离别,__ __。(柳永《雨霖铃》) (2)___ 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3)人有悲欢离合,__ __ 。(苏轼《水调歌头》) (4) __ __ ,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5)复行数十步,__ 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__ __ ,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6题。(8分) 清平乐令° 吴城小龙女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注]①这首词题在荆州江亭柱上,故又名“江亭怨”。②“吴头楚尾”,江西的代称。③ 扑鹿”,象声词,拍打着翅膀的声音 14.从字数来看,这首宋词属于 (1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以“泪眼不曾晴”直接抒发了少女浓烈的思乡之情 B.“乱委”两字拟人化地表现了雪花随意飘舞、自由自在。 C.下片少女为雪花飘舞、沙鸥飞翔所吸引,伤感情绪渐淡 D.本词由丰富却有限的画面,引发了无限的情感,余味无穷。 16.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腼熊蹯不熟。灵 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 人前谏。随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 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一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 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 复知也 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 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啮狗名 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 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 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①雕:画。②腼(er)熊蹯(fan):煮熊掌。其肉难熟。③首山:即雷首山,又名中条山,在今山 西永济。④宦:为臣隶。⑤毋及难:不会遭难。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赵盾、随会前数谏 (2)灵公患之 (3)欲以去赵盾 (4)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 18.找出与“未知母之存不”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 (7) 问君何能尔?,__ __ 。(陶渊明《饮酒》) (8) __ __ ,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4-16 题。(8 分) 清平乐令① 吴城小龙女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②。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③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注]①这首词题在荆州江亭柱上,故又名“江亭怨”。②“吴头楚尾”,江西的代称。③ “扑鹿”,象声词,拍打着翅膀的声音。 14.从字数来看,这首宋词属于 。(1 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上片以“泪眼不曾晴”直接抒发了少女浓烈的思乡之情。 B.“乱委” 两字拟人化地表现了雪花随意飘舞、自由自在。 C.下片少女为雪花飘舞、沙鸥飞翔所吸引,伤感情绪渐淡。 D.本词由丰富却有限的画面,引发了无限的情感,余味无穷。 16.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 17-21 题。(16 分) 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①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②不熟。灵 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 人前谏。随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 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初,盾常田首山③,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 曰:“宦④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 复知也。 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 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⑤。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啮狗名 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 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 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①雕:画。 ②胹(ér)熊蹯(fán):煮熊掌。其肉难熟。 ③首山:即雷首山,又名中条山,在今山 西永济。 ④宦:为臣隶。 ⑤毋及难:不会遭难。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赵盾、随会前数.谏 (2)灵公患.之 (3)欲以去.赵盾 (4)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 18.找出与“未知母之.存不”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 0.选文表现了赵盾 的品质。(2分) 21.请概述示眯明知恩图报的行为。(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送李材叔知柳州 【北宋】曾巩 ①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 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故 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 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②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 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 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 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夭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 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③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 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威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 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 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④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 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 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B.邪 23.第②段从南越 气候的适宜,物产的丰美, 等方面内容 指出南越“驱而治”的可能性。(2分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越与中原相通已有一千多年,其落后与当地官员不能用心治理教化有很大关系。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百姓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大或小,都应当如此 D.李材叔与其兄李公翊同时被任命为南越官员,他俩才能相近,作者对他们寄予厚望。 25.赏析第②段划线句运用铺陈手法的作用。(3分) 26.请简析此篇赠序的行文思路。(4分)
5 C.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 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 盾义之,益与之饭肉。 20.选文表现了赵盾 、 的品质。(2 分) 21.请概述示眯明知恩图报的行为。(3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 22-26 题。(13 分) 送李材叔①知柳州 【北宋】曾巩 ①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 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故 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 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②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 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 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 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 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③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 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 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 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④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 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 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哉 B.邪 C.欤 D.兮 23.第②段从南越 ,气候的适宜,物产的丰美, 等方面内容 指出南越 “驱而治”的可能性。(2 分)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南越与中原相通已有一千多年,其落后与当地官员不能用心治理教化有很大关系。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百姓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大或小,都应当如此。 D.李材叔与其兄李公翊同时被任命为南越官员,他俩才能相近,作者对他们寄予厚望。 25.赏析第②段划线句运用铺陈手法的作用。(3 分) 26.请简析此篇赠序的行文思路。(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