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 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 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 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典例分析: 小说《项链》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吗?请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 答:合乎情理。①借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显得相当 大方,这就暗示项链是假的。②玛蒂尔德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 子”,这又暗示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③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竟没 有打开盒子看”,这再一次暗示项链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所以,结尾由福雷斯蒂埃夫人 亲口说出项链是假的虽是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 .主题的鉴赏 鉴赏方法 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第一,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第二,联系 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第三,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 题,即知人论世。第四,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 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 大的误区。 常见命题方式 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 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从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 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 主题的目的 典例分析 从“宝玉挨打”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什么 答:“宝玉挨打”看似一件老子教训儿子的家庭小事,实则是父子俩尖锐的思想冲突 贾政望子成龙,希望重整家业,而宝玉却对仕途经济毫无兴趣,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在 外私结戏子,又与母婢金钏有说不清的嫌疑,种种不肖,使贾政大为失望,大为光火,认为 宝玉这样下去必定会“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于是对宝玉大打出手。这就反映了封建思想 对叛逆意识的极端仇恨,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美好的进步的新生力量在抗拒着腐朽的正统 保守势力 四.环境的鉴赏 鉴赏方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 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 思想情感。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 情的作用。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如鲁迅的《祝福》 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 第11页共37页
第 11 页 共 37 页 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 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 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 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典例分析: 小说《项链》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吗?请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 答:合乎情理。① 借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显得相当 大方,这就暗示项链是假的。② 玛蒂尔德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 子”,这又暗示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③ 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竟没 有打开盒子看”,这再一次暗示项链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所以,结尾由福雷斯蒂埃夫人 亲口说出项链是假的虽是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 三.主题的鉴赏 鉴赏方法: 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第一,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第二,联系 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第三,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 题,即知人论世。第四,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 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 大的误区。 常见命题方式: 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 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从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 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 主题的目的。 典例分析: 从“宝玉挨打”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什么。 答:“宝玉挨打”看似一件老子教训儿子的家庭小事,实则是父子俩尖锐的思想冲突。 贾政望子成龙,希望重整家业,而宝玉却对仕途经济毫无兴趣,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在 外私结戏子,又与母婢金钏有说不清的嫌疑,种种不肖,使贾政大为失望,大为光火,认为 宝玉这样下去必定会“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于是对宝玉大打出手。这就反映了封建思想 对叛逆意识的极端仇恨,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美好的进步的新生力量在抗拒着腐朽的正统 保守势力。 四.环境的鉴赏 鉴赏方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 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 思想情感。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 情的作用。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如鲁迅的《祝福》 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
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还有人心冷漠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 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 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 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 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 此,在欣赏时,我们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 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 环境。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分析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第一,要善于从地点、时间、行动、季节、气 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第二,善于从人与 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常见命题方式 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③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④简要分析人物 命运的社会根源。 解题思路: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 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 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 画人物作铺垫等 典例分析 ①简要分析《项链》主人公命运的社会根源 答:当时法国社会视女性为玩物,这种恶劣价值观弥漫于整个社会,是制约玛蒂尔德人 生理想和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又是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 深层社会原因。小说在讽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同时,也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类人 间悲剧的资本主义社会。 ②《智取生辰纲》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全文近二十写到热,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有半点云彩,其实十 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 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等,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一种烦闷紧张的气氛,也有 助于刻画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性格,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手法的鉴赏 鉴赏方法: ①弄清情节结构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前后照应、明线、暗线、出人 意料的结尾、衬托、铺垫、先抑后扬等哪些方法,并了解这些方法对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所 起的作用。②弄清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如人物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描 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等。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形 象的作用,领悟景物描写对衬托人物心境、渲染气氛的作用,悟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效 果。通过对小说中描写的分析,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 感情倾向等。另外,要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 动的背景等的作用。③把握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如,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 含蓄而尖锐、句式整齐、用词准确而形象等 第12页共37页
第 12 页 共 37 页 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还有人心冷漠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 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 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 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 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 此,在欣赏时,我们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 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 环境。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分析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第一,要善于从地点、时间、行动、季节、气 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第二,善于从人与 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常见命题方式: ①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② 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③ 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④ 简要分析人物 命运的社会根源。 解题思路: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 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 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 画人物作铺垫等。 典例分析: ① 简要分析《项链》主人公命运的社会根源。 答:当时法国社会视女性为玩物,这种恶劣价值观弥漫于整个社会,是制约玛蒂尔德人 生理想和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又是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 深层社会原因。小说在讽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同时,也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类人 间悲剧的资本主义社会。 ②《智取生辰纲》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全文近二十写到热,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有半点云彩,其实十 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 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等,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一种烦闷紧张的气氛,也有 助于刻画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性格,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手法的鉴赏 鉴赏方法: ① 弄清情节结构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前后照应、明线、暗线、出人 意料的结尾、衬托、铺垫、先抑后扬等哪些方法,并了解这些方法对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所 起的作用。②弄清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如人物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描 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等。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形 象的作用,领悟景物描写对衬托人物心境、渲染气氛的作用,悟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效 果。通过对小说中描写的分析,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 感情倾向等。另外,要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 动的背景等的作用。③把握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如,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 含蓄而尖锐、句式整齐、用词准确而形象等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 等)以及对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所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 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 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复习时熟记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特征及其作用,考试时联系具体内容, 准确识别作者所用的手法,并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典例分析 ①《祝福》,采用倒叙,造成悬念。作者从祥林嫂临死前写起,再写祥林嫂初来鲁镇的 情景.再写其在鲁镇的经历。②《项链》的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对表现主 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③鲁迅的《药》,买药、吃药、谈药、药死小栓是明线,革命者被杀、 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是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 命者的悲哀。④《荷花淀》写妇女们商量去探望丈夫的对话:“我不想拖尾巴,可是忘了 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我本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 他一一有什么看头啊!”这些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委婉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在写到 水生突然提出参军要走,“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猝不及防,心里受到极大震动, 原本让苇眉子在怀里跳跃的编席能手慌乱中竟让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 “吮”字可让人体味岀:事情来得太突然,水生嫂非常吃惊,但她又强忍着感情,努力平 衡自己的情绪,水生嫂是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的农村妇女,不能让丈夫说自己软弱、落 后、拖后腿 五.语言的鉴赏 鉴赏方法: (1)由叙述语言确定小说的情感基调。“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这样开始 祥林嫂悲剧故事的讲述。这是一个肯定陈述句,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旧历的年底”,不是 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的”指称语义是“传统的”、“历 史的”;“毕竟最像”,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联系作品和外部语境理 解,它强调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习俗,指向中国深 邃复杂的历史背景。鲁迅的这句话以违反规则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忧思,给充满喜庆气象的 现实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的情感的基调也因之悄然确定下来 (2)由叙述语言揭示人物性格、社会主题。《祝福》一开头便讲述到鲁四老爷。这是 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叙述者“我”讲道:“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过后说我‘胖了’,说‘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段叙述是平实的,叙述者介绍了鲁四的身份,通过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场和政 治态度。“监生”在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的“科 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注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大骂其新党” 更暴露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政治立场。这段平实的叙述刻画出鲁四的形象特征,寓意深 刻,言近旨远,辛辣地进行了嘲讽和鞭挞 常见题型 ①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②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三是联系人物性格、小说 主题理解词句 典例分析 第13页共37页
第 13 页 共 37 页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 等)以及对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所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 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 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复习时熟记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特征及其作用,考试时联系具体内容, 准确识别作者所用的手法,并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典例分析: ①《祝福》,采用倒叙,造成悬念。作者从祥林嫂临死前写起,再写祥林嫂初来鲁镇的 情景.再写其在鲁镇的经历。②《项链》的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对表现主 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③ 鲁迅的《药》,买药、吃药、谈药、药死小栓是明线,革命者被杀、 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是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 命者的悲哀。④《荷花淀》写妇女们商量去探望丈夫的对话:“我不想拖尾巴,可是忘了一 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我本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 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些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委婉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在写到 水生突然提出参军要走,“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猝不及防 ,心里受到极大震动, 原本让苇眉子在怀里跳跃的编席能手慌乱中竟让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 一“吮”字可让人体味出:事情来得太突然,水生嫂非常吃惊,但她又强忍着感情,努力平 衡自己的情绪,水生嫂是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的农村妇女,不能让丈夫说自己软弱、落 后、拖后腿。 五.语言的鉴赏 鉴赏方法: (1)由叙述语言确定小说的情感基调。“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这样开始 祥林嫂悲剧故事的讲述。这是一个肯定陈述句,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旧历的年底”,不是 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的”指称语义是“传统的”、“历 史的”;“毕竟最像”,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联系作品和外部语境理 解,它强调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习俗,指向中国深 邃复杂的历史背景。鲁迅的这句话以违反规则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忧思,给充满喜庆气象的 现实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的情感的基调也因之悄然确定下来。 (2)由叙述语言揭示人物性格、社会主题。《祝福》一开头便讲述到鲁四老爷。这是 “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叙述者“我”讲道:“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过后说我‘胖了’,说‘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段叙述是平实的,叙述者介绍了鲁四的身份,通过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场和政 治态度。“监生”在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的“科 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注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大骂其新党” 更暴露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政治立场。这段平实的叙述刻画出鲁四的形象特征,寓意深 刻,言近旨远,辛辣地进行了嘲讽和鞭挞。 常见题型: ① 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②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三是联系人物性格、小说 主题理解词句。 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