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16.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 为什么需要“我”。(4分)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层级D。“父亲需 要我”的表层含义比较容易把握,通过文中“我”偷食物给他,考生不难得出答案:“父亲” 需要“我”每天给他送食物。但是,父亲对我的需要绝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父亲需要我” 的深层含义可以联系下文来思考:“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父亲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不会责怪他,这 在父亲看来这是对他的理解,在“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的情况下,父亲最需要的就是理 解!再联系全文思考:父亲最初我送父亲离家上船,此后我长年提供父亲食物,后来家人全 部离开,我独自留下,虽然我并不理解他,这一切都在无形中对父亲产生精神上的支持。最 后,我发誓“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父亲才终于出现,“这么多年来第一次” 举起手臂向我挥舞”。从这里可以很清楚看出,父亲需要我继承他的追求。 【参考答案】①“父亲”需要“我”每天给他送食物。②“父亲”渴望“我”能够理解 并继承他的追求 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欣赏,能力层级D。首先,筛选小说中描写 母亲的信息:第一段通过“我”的叙述介绍了“母亲”“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 第三段写出了“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第九段“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 尽力保持着镇静”,第十一段当“母亲”知道“我”偷食物给“父亲”后“总是把食物放在 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第十四段“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 儿一起生活去了”。然后,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能概括出人物形 象特征,已经是“简要分析”了。其实,参考答案更简单,许多地方只是摘录原文,并没有 概括出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辛勤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她爱唠 叨,常责备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 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至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 8.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 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 法。(6分)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为了降低探究 的难度,题干主动告诉考生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提示语“请联系全文”是告诉考 生,探究不能凭空胡说,要从文中寻找答案。从全文看来,我对父亲的态度是变化的,从同 情、支持到最后的逃避。考生只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联系全文”,就能很容易看出我对父亲 态度的变化:对父亲的出走上船兴奋、好奇,偷送食物,挂念父亲安危……直到最后逃离父 亲,看到了这种变化也就很容易概括出我对父亲的矛盾态度。下一步就要从我对父亲的这些 行为中概括出我对他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探究”! 【参考答案】“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亲”坚定执着的非世 俗行为持复杂的矛盾态度。最初,“我”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随着时间 的推移,又对他变为关心和同情。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候中,既渴望拯救“父 亲”,又深感惘然和恐惧。 第6页共37页
第 6 页 共 37 页 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 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16.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 为什么需要“我”。(4分)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层级D。“父亲需 要我”的表层含义比较容易把握,通过文中“我”偷食物给他,考生不难得出答案:“父亲” 需要“我”每天给他送食物。但是,父亲对我的需要绝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父亲需要我” 的深层含义可以联系下文来思考:“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 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父亲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不会责怪他,这 在父亲看来这是对他的理解,在“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的情况下,父亲最需要的就是理 解!再联系全文思考:父亲最初我送父亲离家上船,此后我长年提供父亲食物,后来家人全 部离开,我独自留下,虽然我并不理解他,这一切都在无形中对父亲产生精神上的支持。最 后,我发誓“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父亲才终于出现,“这么多年来第一次” “举起手臂向我挥舞”。从这里可以很清楚看出,父亲需要我继承他的追求。 【参考答案】①“父亲”需要“我”每天给他送食物。②“父亲”渴望“我”能够理解 并继承他的追求。 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欣赏,能力层级D。首先,筛选小说中描写 母亲的信息:第一段通过“我”的叙述介绍了“母亲”“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 第三段写出了“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第九段“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 尽力保持着镇静”,第十一段当“母亲”知道“我”偷食物给“父亲”后“总是把食物放在 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第十四段“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 儿一起生活去了”。然后,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能概括出人物形 象特征,已经是“简要分析”了。其实,参考答案更简单,许多地方只是摘录原文,并没有 概括出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辛勤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她爱唠 叨,常责备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 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至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 的等候。 18.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 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 法。(6分)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为了降低探究 的难度,题干主动告诉考生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提示语“请联系全文”是告诉考 生,探究不能凭空胡说,要从文中寻找答案。从全文看来,我对父亲的态度是变化的,从同 情、支持到最后的逃避。考生只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联系全文”,就能很容易看出我对父亲 态度的变化:对父亲的出走上船兴奋、好奇,偷送食物,挂念父亲安危……直到最后逃离父 亲,看到了这种变化也就很容易概括出我对父亲的矛盾态度。下一步就要从我对父亲的这些 行为中概括出我对他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探究”! 【参考答案】“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亲”坚定执着的非世 俗行为持复杂的矛盾态度。最初,“我”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随着时间 的推移,又对他变为关心和同情。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候中,既渴望拯救“父 亲”,又深感惘然和恐惧
二、2008年广州一模 胜利者的胜利 个退休的十四等文官的故事契诃夫 在忏悔节那天,大家都到阿历克塞·伊凡内奇·柯祖林家里去吃油饼。您不认识柯祖林 对您来说,也许他无声无臭,不算什么;对我们这班没有飞黄腾达的人来说,他可就算得伟 大、万能、绝顶聪明了。凡是做他的所谓“喽罗”的人,都上他那儿去了。我也跟着爸爸去 油饼好得很,简直没法跟您形容。还有酸奶酪啦,鲜鱼子啦,鲑鱼啦,碎奶酪啦,葡萄 酒和伏特加多得像是汪洋大海。吃完油饼,大家又喝鲟鱼汤,又吃酱汁鹧鸪。饭后,他老人 家柯祖林侃侃而谈,而且分明想卖弄俏皮。我不知道他讲了什么可笑的事没有,我只记得爸 爸一个劲儿地戳我的腰,说:“笑啊!” 我就把嘴嘻得大大的,笑一下。有一回我甚至尖声笑起来,引得大家都注意我了。 “行,行!”爸爸小声说,“有你的!他正在瞧你,而且笑了……这挺好:真的,说不 定他会给你一个助理文书的位子呢!’” “是啊!”我们的领袖柯林祖呼哧呼哧地说,“现在我有油饼吃,有挺新鲜的鱼子吃 住宅吗?嘻嘻嘻!……瞧瞧这所房子!你们呢,现在你无声无臭,不算什么,可是,谁知道 呢?也许慢慢有那么一天你就……你就交运啦!” 柯祖林顿一顿,摇摇头,接着说: “讲到先前,先前是什么样啊!我的天!脚上没有靴子,身上只穿一条破衬裤,……要 挣一个卢布,往往要做两个星期的工。而且就是这一个卢布,人家也不是好好地给你,不是 的!他们把它揉成一团,往你脸一丢:拿去!人人都可以糟蹋你,欺负你……有一回,我带 着呈文去进见,一瞧,门道里坐着一条小狗。我就向这条小狗走过去,想要握握它的爪子 我说:‘对不起,让我走过去。早安!’可是小狗却对着我:汪汪汪……不过顶要命的是这 条薰鲑鱼……是这条鳄鱼,我为他受了多少罪啊,挨了各式各样的骂!都是为了这个小人物 为了库里岑!” 柯祖林指着一个跟我爸爸并排坐着的、伛偻的小老头。那个小老头一看见那根向他指着 的手指头,就十分窘,在椅子上扭动起来 “承这个小人物的情,我受了不少的罪!”柯祖林接着说,“要知道,我一开头就做了 他的部下。他们带着我去见他:我呢,低声下气,一副寒酸相:他们把我安置在他的桌子旁 边。他就开始虐待我……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刀,每看一眼都像一颗射进胸口的子弹。现在 他看起来像一条蛆,样子可怜,可是当初他是什么样子啊!他把我折磨了好久!我为抄写, 跑去买肉包子,修笔尖,陪他的老丈母娘去看戏。处处讨他的欢心,嗯……样样都为讨他的 好……‘不行啊,’我想,‘我得经常随身带着鼻烟盒,防他万一要用。’库里岑,你还记 得吗?我妈现在是去世了,老太太生前有一回上他那儿去,求他准她儿子,也就是我,两天 假,好到我伯母家去分遗产。他呀,数落她,瞪起眼睛,哇哇地叫:‘可是你儿子是个懒汉, 他是个寄生虫…’他说,‘非送到法院去不可!’……” 柯祖林一口喝干了杯中的葡萄酒。 “从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呢?呸!现在,我……我在他上头啦……该他陪我的丈母娘上 戏院去,他给我鼻烟盒,他自己抽雪茄了。嘻嘻嘻!……库里岑!” “你有什么吩咐?”库里岑站起来,挺直身子问道 “表演悲剧!” 是! 库里岑挺直身子,皱紧眉头,举起手来,做出一脸的苦相,用嘎哑的、破锣样的声音唱 第7页共37页
第 7 页 共 37 页 二、2008年广州一模 胜利者的胜利 ——一个退休的十四等文官①的故事 契诃夫 在忏悔节那天,大家都到阿历克塞·伊凡内奇·柯祖林家里去吃油饼。您不认识柯祖林; 对您来说,也许他无声无臭,不算什么;对我们这班没有飞黄腾达的人来说,他可就算得伟 大、万能、绝顶聪明了。凡是做他的所谓“喽罗”的人,都上他那儿去了。我也跟着爸爸去 了。 油饼好得很,简直没法跟您形容。还有酸奶酪啦,鲜鱼子啦,鲑鱼啦,碎奶酪啦,葡萄 酒和伏特加多得像是汪洋大海。吃完油饼,大家又喝鲟鱼汤,又吃酱汁鹧鸪。饭后,他老人 家柯祖林侃侃而谈,而且分明想卖弄俏皮。我不知道他讲了什么可笑的事没有,我只记得爸 爸一个劲儿地戳我的腰,说:“笑啊!” 我就把嘴嘻得大大的,笑一下。有一回我甚至尖声笑起来,引得大家都注意我了。 “行,行!”爸爸小声说,“有你的!他正在瞧你,而且笑了……这挺好;真的,说不 定他会给你一个助理文书的位子呢!’” “是啊!”我们的领袖柯林祖呼哧呼哧地说,“现在我有油饼吃,有挺新鲜的鱼子吃。 住宅吗?嘻嘻嘻!……瞧瞧这所房子!你们呢,现在你无声无臭,不算什么,可是,谁知道 呢?也许慢慢有那么一天你就……你就交运啦!” 柯祖林顿一顿,摇摇头,接着说: “讲到先前,先前是什么样啊!我的天!脚上没有靴子,身上只穿一条破衬裤,……要 挣一个卢布,往往要做两个星期的工。而且就是这一个卢布,人家也不是好好地给你,不是 的!他们把它揉成一团,往你脸一丢:拿去!人人都可以糟蹋你,欺负你……有一回,我带 着呈文去进见,一瞧,门道里坐着一条小狗。我就向这条小狗走过去,想要握握它的爪子。 我说:‘对不起,让我走过去。早安!’可是小狗却对着我:汪汪汪……不过顶要命的是这 条薰鲑鱼……是这条鳄鱼,我为他受了多少罪啊,挨了各式各样的骂!都是为了这个小人物, 为了库里岑!” 柯祖林指着一个跟我爸爸并排坐着的、伛偻的小老头。那个小老头一看见那根向他指着 的手指头,就十分窘,在椅子上扭动起来。 “承这个小人物的情,我受了不少的罪!”柯祖林接着说,“要知道,我一开头就做了 他的部下。他们带着我去见他;我呢,低声下气,一副寒酸相;他们把我安置在他的桌子旁 边。他就开始虐待我……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刀,每看一眼都像一颗射进胸口的子弹。现在 他看起来像一条蛆,样子可怜,可是当初他是什么样子啊!他把我折磨了好久!我为抄写, 跑去买肉包子,修笔尖,陪他的老丈母娘去看戏。处处讨他的欢心,嗯……样样都为讨他的 好……‘不行啊,’我想,‘我得经常随身带着鼻烟盒,防他万一要用。’库里岑,你还记 得吗?我妈现在是去世了,老太太生前有一回上他那儿去,求他准她儿子,也就是我,两天 假,好到我伯母家去分遗产。他呀,数落她,瞪起眼睛,哇哇地叫:‘可是你儿子是个懒汉, 他是个寄生虫……’他说,‘非送到法院去不可!’……” 柯祖林一口喝干了杯中的葡萄酒。 “从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呢?呸!现在,我……我在他上头啦……该他陪我的丈母娘上 戏院去,他给我鼻烟盒,他自己抽雪茄了。嘻嘻嘻!……库里岑!” “你有什么吩咐?”库里岑站起来,挺直身子问道。 “表演悲剧!” “是!” 库里岑挺直身子,皱紧眉头,举起手来,做出一脸的苦相,用嘎哑的、破锣样的声音唱
道:“死吧,变心的女人!我要眼看着你死!” 我们笑得前仰后合。 库里岑!把这块面包加点胡椒,吃下去!” 已经吃饱的库里岑,拿起一大块黑面包,洒上胡椒,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嚼着 可是现在不同……嘻嘻嘻!……可是喂,你!你啊!我跟你说呐,没留胡子的! 柯祖林伸出手指头戳了戳我爸爸的腰。 “绕着桌子跑,学小公鸡叫!” 我爸爸陪着笑脸,快活得涨红了脸,踩着碎步绕桌子跑了起来,我也跟着他跑。 ”我们两人叫着,跑得更快了 我一边跑,一边想: 我就要做助理文书了!” 注:①十四等文官,是帝俄时期最小的官 16.作品成功地描写了库里岑在不同的处境中的不同表现。请根据作品的描述,概括库里岑 的性格特点。(4分) 【名师剖析】本题要求概括人物形象,难度不大。联想《变色龙》《一个小职员的死》等契 诃夫,可以很容易的知道这篇小说的主题,这对做这一题和下面两题都很重要。在具体的审 题中,要注意题干中的两处提示:一“概括”,明示考生不可具体的分析人物形象,以免浪 费时间又不得要领:二“作品成功地描写了库里岑在不同的处境中的不同表现”,暗示考生 要从“不同表现”概括人物性格,“根据作品的描述”,当然是两种表现。 【参考答案】做上司时(得势时),(对下属)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做下属时(失势时), (对上司)阿谀奉承(奴性十足)。[4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幽默与讽刺是契诃夫小说的显著特色。请以下面的文字为例,赏析这一特色。(5分) 我爸爸陪着笑脸,快活得涨红了脸,踩着碎步绕桌子跑了起来,我也跟着他跑 咯一—咯——咯 我们两人叫着,跑得更快了。 【名师剖析】一、读清题干:赏析幽默与讽刺的语言特色。二、明确答题方向:幽默表现在 哪里?讽刺了什么?三、联系小说主题,思考语言内涵。 【参考答案】在大庭广众之中学小公鸡叫,而且还“快活得涨红了脸”,父子俩这些违反常 理的行为与心理,使人感到可笑。作者把奴才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深刻地讽刺了造成人 性扭曲的专制社会。[5分。表述中含“幽默与讽刺”1分:联系句子赏析2分:“刻画奴才 心态”或“讥讽人性扭曲的社会”2分。意思答对即可 18.“我们这班人”为什么会对柯祖林这个“退休的十四等文官”诚惶诚恐?请分析其中的 原因。(6分) 【名师剖析】本题挖掘文中意蕴,属于探究题。探宄题不能凭空乱说,要以文章的内容和主 题为依据,展开合理的探究,所以还是要从文中诸如“我就要做助理文书了!”之类的句子 中探究答案。当然探究也允许联想,可以联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联想作者一贯的创作思 想,但是,就是不能乱想。例如本题,联想《变色龙》中那个巡警对所谓将军的狗的百般恭 维,联想《胖子和瘦子》中瘦子后来对胖子敬畏态度,联想《一个小职员之死》中小职员对 诚惶诚恐,就可以想到契诃夫作品对专制社会的批评的主题,就不难解答此题。 【参考答案】①“我们这班人”都是小人物,都有改变自己低微身份的强烈欲望,(2分) 只有逢迎当权者,才能改变命运。(2分)柯祖林虽然只是一个退了休的、等级很低下的文 官,但在“我们”的眼中他是权势的化身,是能改变“我们”命运的人,(2分)所以对他 感到诚惶诚恐。②“我们这班人”代表了社会的大多数,对专制社会都怀有强烈的恐惧感, (2分)在权势面前已习惯畏惧、恭敬,(2分)柯祖林是官员,虽然官职很低微,并且退 了休,但他仍是制度的化身,(2分)“我们”在他面前仍感到诚惶诚恐。[6分。从以上两 第8页共37页
第 8 页 共 37 页 道:“死吧,变心的女人!我要眼看着你死!” 我们笑得前仰后合。 “库里岑!把这块面包加点胡椒,吃下去!” 已经吃饱的库里岑,拿起一大块黑面包,洒上胡椒,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嚼着。 “可是现在不同……嘻嘻嘻!……可是喂,你!你啊!我跟你说呐,没留胡子的!” 柯祖林伸出手指头戳了戳我爸爸的腰。 “绕着桌子跑,学小公鸡叫!” 我爸爸陪着笑脸,快活得涨红了脸,踩着碎步绕桌子跑了起来,我也跟着他跑。 “咯——咯——咯——!”我们两人叫着,跑得更快了。 我一边跑,一边想: “我就要做助理文书了!” 注:①十四等文官,是帝俄时期最小的官。 16.作品成功地描写了库里岑在不同的处境中的不同表现。请根据作品的描述,概括库里岑 的性格特点。(4 分) 【名师剖析】本题要求概括人物形象,难度不大。联想《变色龙》《一个小职员的死》等契 诃夫,可以很容易的知道这篇小说的主题,这对做这一题和下面两题都很重要。在具体的审 题中,要注意题干中的两处提示:一“概括”,明示考生不可具体的分析人物形象,以免浪 费时间又不得要领;二“作品成功地描写了库里岑在不同的处境中的不同表现”,暗示考生 要从“不同表现”概括人物性格,“根据作品的描述”,当然是两种表现。 【参考答案】做上司时(得势时),(对下属)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做下属时(失势时), (对上司)阿谀奉承(奴性十足)。[4 分。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7.幽默与讽刺是契诃夫小说的显著特色。请以下面的文字为例,赏析这一特色。(5 分) 我爸爸陪着笑脸,快活得涨红了脸,踩着碎步绕桌子跑了起来,我也跟着他跑。 “咯——咯——咯——!”我们两人叫着,跑得更快了。 【名师剖析】一、读清题干:赏析幽默与讽刺的语言特色。二、明确答题方向:幽默表现在 哪里?讽刺了什么?三、联系小说主题,思考语言内涵。 【参考答案】在大庭广众之中学小公鸡叫,而且还“快活得涨红了脸”,父子俩这些违反常 理的行为与心理,使人感到可笑。作者把奴才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深刻地讽刺了造成人 性扭曲的专制社会。[5 分。表述中含“幽默与讽刺”1 分;联系句子赏析 2 分;“刻画奴才 心态”或“讥讽人性扭曲的社会”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8.“我们这班人”为什么会对柯祖林这个“退休的十四等文官”诚惶诚恐?请分析其中的 原因。(6 分) 【名师剖析】本题挖掘文中意蕴,属于探究题。探究题不能凭空乱说,要以文章的内容和主 题为依据,展开合理的探究,所以还是要从文中诸如“我就要做助理文书了!”之类的句子 中探究答案。当然探究也允许联想,可以联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联想作者一贯的创作思 想,但是,就是不能乱想。例如本题,联想《变色龙》中那个巡警对所谓将军的狗的百般恭 维,联想《胖子和瘦子》中瘦子后来对胖子敬畏态度,联想《一个小职员之死》中小职员对 诚惶诚恐,就可以想到契诃夫作品对专制社会的批评的主题,就不难解答此题。 【参考答案】①“我们这班人”都是小人物,都有改变自己低微身份的强烈欲望,(2 分) 只有逢迎当权者,才能改变命运。(2 分)柯祖林虽然只是一个退了休的、等级很低下的文 官,但在“我们”的眼中他是权势的化身,是能改变“我们”命运的人,(2 分)所以对他 感到诚惶诚恐。②“我们这班人”代表了社会的大多数,对专制社会都怀有强烈的恐惧感, (2 分)在权势面前已习惯畏惧、恭敬,(2 分)柯祖林是官员,虽然官职很低微,并且退 了休,但他仍是制度的化身,(2 分)“我们”在他面前仍感到诚惶诚恐。[6 分。从以上两
个方面切入均可。观点2分,分析4分。答案分析合理即可。] 【粤考趋势】 小说在高中教材中所占的分量较大,又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文体,文学作品的灵活性也更 加突出。近年来小说阅读题在高考中出现过多次,如,2005年有湖南卷的《贝多芬:一个巨 人》,2006年有上海春季卷的《幸福的篮子》和浙江卷《平面的生活》,2007年上海春季高 考题的《父爱无价》,2007年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小说的阅读有加大分量的趋 势。2008年高考,广东、浙江、海南三省试题不约而同出现小说,散文一统天下的格局终于 被打破。由于2008年广东省自行命题以来第一次考小说,2009年继续考小说的可能性大大降 低,但是,对小说的复习也不能放弃,必要的复习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后悔 考题选材: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另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 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试卷阅读材料的选 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戏剧阅读的考查,在历年的高考中还未出现,且在历年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也未曾出 现过,因为戏剧材料受到其特有的形式的限制,不太便于命题。根据这些高考试题和复习备 考信息,我们估计2009年有可能仍不会考查戏剧阅读。 无论是考散文、小说还是戏剧,有一个趋势是明显的:命题已加大了对鉴赏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探究能力的考查,文学成分、考生的创新思维成分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应考方法盘点 小说阅读及解题的方法 (小说阅读及解题的方法和散文有许多相同之处,请参阅“散文阅读”部分的《高考散 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 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考生需要知道 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人物的鉴赏 鉴赏方法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 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 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 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 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 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 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 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 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 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 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 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第9页共37页
第 9 页 共 37 页 个方面切入均可。观点 2 分,分析 4 分。答案分析合理即可。] 【粤考趋势】 小说在高中教材中所占的分量较大,又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文体,文学作品的灵活性也更 加突出。近年来小说阅读题在高考中出现过多次,如,2005年有湖南卷的《贝多芬:一个巨 人》,2006年有上海春季卷的《幸福的篮子》和浙江卷《平面的生活》,2007年上海春季高 考题的《父爱无价》,2007年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小说的阅读有加大分量的趋 势。2008年高考,广东、浙江、海南三省试题不约而同出现小说,散文一统天下的格局终于 被打破。由于2008年广东省自行命题以来第一次考小说,2009年继续考小说的可能性大大降 低,但是,对小说的复习也不能放弃,必要的复习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后悔。 考题选材: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另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 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试卷阅读材料的选 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戏剧阅读的考查,在历年的高考中还未出现,且在历年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也未曾出 现过,因为戏剧材料受到其特有的形式的限制,不太便于命题。根据这些高考试题和复习备 考信息,我们估计 2009 年有可能仍不会考查戏剧阅读。 无论是考散文、小说还是戏剧,有一个趋势是明显的:命题已加大了对鉴赏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探究能力的考查,文学成分、考生的创新思维成分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应考方法盘点 小说阅读及解题的方法 (小说阅读及解题的方法和散文有许多相同之处,请参阅“散文阅读”部分的《高考散 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 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考生需要知道 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一.人物的鉴赏 鉴赏方法: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 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 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 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 Q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 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 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 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 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 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 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 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 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 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 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常见命题方式 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题思路: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 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 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典例分析: ①《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孔乙己“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 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他说“窃书不能算偷”, 他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可见,孔乙己是个深受科举制毒害的人,他自命清 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好逸恶劳,但也心地善良。 ②《药》的主人公是夏瑜还是华老栓?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答:《药》的主人公是华老栓,不是夏瑜。A.《药》描写的是群众的愚昧麻木,革命者 的悲哀也是因群众的愚昧麻木引起的。B.全篇着力刻画的是华老栓。作者通过行动、心理描 写和环境衬托,表现了华老栓愚昧麻木、老实本分等性格特征。C.作者明写华老栓,暗写夏 瑜。意图是将国民的劣根性暴露出来,因此,正面描写华的愚昧麻木。对夏瑜采取侧面描写, 只是反衬不觉悟的群众,更深的揭露国民的劣根性,警醒人民改造国民性 情节的鉴赏 鉴赏方法: 对小说情节的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岀脉,从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 节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第二,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 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第三,小小说必有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 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第四,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 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官居高位。小说在前五回里,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 道”、“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展示了林冲一步一步地 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 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常见命题方式 ①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②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 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④小说 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第10页共37页
第 10 页 共 37 页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 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 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常见命题方式: ① 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③ 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题思路: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 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 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典例分析: ① 《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孔乙己“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 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他说“窃书不能算偷”, 他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可见,孔乙己是个深受科举制毒害的人,他自命清 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好逸恶劳,但也心地善良。 ②《药》的主人公是夏瑜还是华老栓?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答:《药》的主人公是华老栓,不是夏瑜。A.《药》描写的是群众的愚昧麻木,革命者 的悲哀也是因群众的愚昧麻木引起的。B.全篇着力刻画的是华老栓。作者通过行动、心理描 写和环境衬托,表现了华老栓愚昧麻木、老实本分等性格特征。C.作者明写华老栓,暗写夏 瑜。意图是将国民的劣根性暴露出来,因此,正面描写华的愚昧麻木。对夏瑜采取侧面描写, 只是反衬不觉悟的群众,更深的揭露国民的劣根性,警醒人民改造国民性。 二.情节的鉴赏 鉴赏方法: 对小说情节的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出脉,从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 节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第二,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 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第三,小小说必有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 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第四,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 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官居高位。小说在前五回里,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 道”、“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展示了林冲一步一步地 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 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常见命题方式: ① 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② 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 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③ 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④ 小说 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