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程:农业气象学 学时36学时 班级:园林 教师:刘丽华
教 案 课 程: 农业气象学 学 时:36 学时 班 级:园林 教 师:刘丽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 龙 江 八 一 农 垦 大 学
教学进度计划 课程名称:农ψ气象学专业年级:园林_授课教师:刘丽华 周|学 教学内容 备注 次|时 2/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和任务:大气的组成及 结构,辐射的一般知识 2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及减弱方式和影响减 弱的因子 32|土壤表面的热量平衡及热特性,水面温度的变化 4)对流层的逆温现象及产生原因,空气湿度的表示方 52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降水特性的表示方法 6 2|气压场的表示方法,风及其变化情况 7|2|大气环流模式,主要的地方性风 8 2气团和锋等主要的天气系统及它们的分类和天气特 征,天气预报简介。 2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防御方法 10)气侯的概念与形成,中国气侯的基本特征,气候的 形成因子。 112地形起伏对气候的影响,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 12 2/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成分和下 垫面性质 132气温和降水的地理分布,气候分类的基本原理,世 界气候分类方法 142|气候变化的史实,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教学进度计划 课程名称:农业气象学 专业年级: 园林 授课教师:刘丽华 周 次 学 时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2 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和任务;大气的组成及 结构,辐射的一般知识。 2 2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及减弱方式和影响减 弱的因子 3 2 土壤表面的热量平衡及热特性,水面温度的变化。 4 2 对流层的逆温现象及产生原因,空气湿度的表示方 法 5 2 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 降水特性的表示方法。 6 2 气压场的表示方法,风及其变化情况。 7 2 大气环流模式,主要的地方性风。 8 2 气团和锋等主要的天气系统及它们的分类和天气特 征,天气预报简介。 9 2 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防御方法。 10 2 气侯的概念与形成,中国气侯的基本特征,气候的 形成因子。 11 2 地形起伏对气候的影响,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 12 2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成分和下 垫面性质。 13 2 气温和降水的地理分布,气候分类的基本原理,世 界气候分类方法。 14 2 气候变化的史实,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154实验一和实验二 164实验三和实验四 说明:此教案以2学时为单位(即一讲)编写。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绪论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区别,了解农业气象学的任务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重点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气象要素与农业气象要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象学研究对 象、方法和农业气象学研究对象、方法的区别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讲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气象学 (一)气象简单地说,大气物理现象称气象。如风云雨雪、虹晕雷电、冷暖干湿 二)气象学研究大气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一门科学称气象学 二、气象学的分支(解释以下定义)。 (一)天气学 二)气候学 (三)大气污染学 注:近年来环保专业开设了这门课。农业气象学中不作为重点介绍 (四)大气物理学 注:属气象专业学习范畴。农业气象学所牵涉到的内容不需讲得太深。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简单地说研究对象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 四、气象学的研究任务 )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的特征 二)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 (三)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进而解释大气现象,寻求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四)应用上述规律,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15 4 实验一和实验二 16 4 实验三和实验四 说明:此教案以 2 学时为单位(即一讲)编写。 绪 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绪论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区别,了解农业气象学的任务。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三、重点: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气象要素与农业气象要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象学研究对 象、方法和农业气象学研究对象、方法的区别。 四、教学时数:1 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 一 讲 第一节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一、气象学 (一)气象 简单地说,大气物理现象称气象。如风云雨雪、虹晕雷电、冷暖干湿。 (二)气象学 研究大气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一门科学称气象学。 二、气象学的分支(解释以下定义)。 (一) 天气学 (二) 气候学 (三)大气污染学 注:近年来环保专业开设了这门课。农业气象学中不作为重点介绍。 (四) 大气物理学 注:属气象专业学习范畴。农业气象学所牵涉到的内容不需讲得太深。 三、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简单地说,研究对象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 四、气象学的研究任务 (一) 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的特征。 (二) 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 (三) 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进而解释大气现象,寻求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四) 应用上述规律,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对比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学最大部门,研究对象是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 六、农业气象学的任务(对比气象学) )对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利用和区划 (二)确定农业气象指标,根据指标鉴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三)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四)开展农业气象测报、预报和情报的服务工作。 (五)农业与气候的调节、利用和改造研究。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结构 、大气的组成和大气污染 )大气的组成(学习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干洁空气 2、水汽 3、固体杂质 (二)大气污染(从概念、种类、形成环节上分析) 大气的垂直结构 (一)根据不同高度气层的特点,可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将大气层分为五层(图示法讲解) 外层 800KM 暖层 85 KM 中间层 平流层 12KM 对流层 OKM (二)根据空气质点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两层 1、摩擦层:在1-2km高度以下的气层 2、自由大气:在1-2km高度以上的气层
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对比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学最大部门,研究对象是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 六、 农业气象学的任务(对比气象学) (一)对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利用和区划。 (二)确定农业气象指标,根据指标鉴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三)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四)开展农业气象测报、预报和情报的服务工作。 (五)农业与气候的调节、利用和改造研究。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和大气污染 (一)大气的组成(学习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1、干洁空气 2、水汽 3、固体杂质 (二)大气污染(从概念、种类、形成环节上分析) 二、大气的垂直结构 (一)根据不同高度气层的特点,可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将大气层分为五层(图示法讲解) 外层 800 KM 暖层 85 KM 中间层 55 KM 平流层 12KM 对流层 0 KM (二)根据空气质点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两层 1、 摩擦层:在 1-2km 高度以下的气层 2、 自由大气:在 1-2km 高度以上的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