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合理分工,促进一体化发展。根据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 加强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合理确定各地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强 化产业间的分工协作;统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共建共 享、互联互通水平;加强行政管理和政策对接,形成统一市场体 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坚持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理念上高度重视环 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在空间布 局上明确保护范围,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在开发建设上提高 环境准入标准,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 生态建设;在管理上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 政策和措施 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产业转 移;加强与周边地区、泛长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新亚欧大陆 桥沿线国家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创新区域与国际合作机制,在 合作共赢中谋求新的发展。 第二节战略定位 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我 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 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 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 东方桥头堡
8 坚持合理分工,促进一体化发展。根据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 加强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合理确定各地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强 化产业间的分工协作;统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共建共 享、互联互通水平;加强行政管理和政策对接,形成统一市场体 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坚持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理念上高度重视环 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在空间布 局上明确保护范围,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在开发建设上提高 环境准入标准,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 生态建设;在管理上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 政策和措施。 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产业转 移;加强与周边地区、泛长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新亚欧大陆 桥沿线国家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创新区域与国际合作机制,在 合作共赢中谋求新的发展。 第二节 战略定位 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我 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 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 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 东方桥头堡
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连云港港为核心,联合南通港、 盐城港共同建设沿海港口群,综合发展陆路交通和航空业;大力 发展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服务中西 部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 枢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逐 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专栏2: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合作情况 近年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合作不断加强,连云港相继与甘肃、新疆、河南 陕西等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签订了跨区域合作协议,推动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多层次 多渠道、多领域的合作 物流合作。港口集团在山西侯马等多个地区合资建设集装箱场站,组织两地 货物对流运输。口岸船、货代理单位在中西部多个城市设立办事处。港口每年进 出的铁矿砂、氧化铝、铝锭、化肥、煤炭、化工原料、钢铁、粮食、农副产品等 大宗货物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 铁路系统合作。连云港相继开通了至郑州、西安、成都、西宁等地的集装箱“五 定ˆ班列,1997年开通了至阿拉山口过境集装箱“五定”班列,2007年延伸到莫斯 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欧亚贯通。在货源组织方面,对外成功开发了日本、韩 囯和东南亚地区的大陆桥货源市场,对内开发了中西部重要城市的东西行上下桥 货源,为中西部地区打通了重要的双向进出口通道。目前利用新亚欧大陆桥开展 过境运输的国家和地区有20多个,运输的主要品种有机械设备、汽车及配件、矿 产品、农副产品等十多个大类。2008年,新亚欧大陆桥经由连云港口岸发送的过 境集装箱运量64万标箱,同比増长8%,占新亚欧大陆桥总运量的比重达40% 口岸单位合作。连云港海关、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分别和内地10多个重要城市 的对口单位开展了进口货物转关、转检业务,中西部地区进出口企业可在当地海 关、检验检疫局办理岀口货物验放手续,口岸海关、检验检疫局直接放行 我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依托深水港口资源,优先发展石
9 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连云港港为核心,联合南通港、 盐城港共同建设沿海港口群,综合发展陆路交通和航空业;大力 发展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服务中西 部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 枢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逐 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专栏 2: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合作情况 近年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合作不断加强,连云港相继与甘肃、新疆、河南、 陕西等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签订了跨区域合作协议,推动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多层次、 多渠道、多领域的合作。 物流合作。港口集团在山西侯马等多个地区合资建设集装箱场站,组织两地 货物对流运输。口岸船、货代理单位在中西部多个城市设立办事处。港口每年进 出的铁矿砂、氧化铝、铝锭、化肥、煤炭、化工原料、钢铁、粮食、农副产品等 大宗货物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 铁路系统合作。连云港相继开通了至郑州、西安、成都、西宁等地的集装箱“五 定”班列,1997 年开通了至阿拉山口过境集装箱“五定”班列,2007 年延伸到莫斯 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欧亚贯通。在货源组织方面,对外成功开发了日本、韩 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大陆桥货源市场,对内开发了中西部重要城市的东西行上下桥 货源,为中西部地区打通了重要的双向进出口通道。目前利用新亚欧大陆桥开展 过境运输的国家和地区有 20 多个,运输的主要品种有机械设备、汽车及配件、矿 产品、农副产品等十多个大类。2008 年,新亚欧大陆桥经由连云港口岸发送的过 境集装箱运量 6.4 万标箱,同比增长 8%,占新亚欧大陆桥总运量的比重达 40%。 口岸单位合作。连云港海关、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分别和内地 10 多个重要城市 的对口单位开展了进口货物转关、转检业务,中西部地区进出口企业可在当地海 关、检验检疫局办理出口货物验放手续,口岸海关、检验检疫局直接放行。 我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依托深水港口资源,优先发展石
化、造船等临港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纺织、 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优势产业,提高高技术产业比 重,推进传统产业全面升级,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 业基地 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立足沿海海域滩涂资源丰 富的独特优势,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发方式, 合理划分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空间,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拓展长 三角发展空间 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充分利用滨海临江 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大力推进生态城镇建设,进一步优化 人居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积极发展社会事 业,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打 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沿海宜居地区 专栏3: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潜力 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20多位院士和有关专家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形成了 冮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ˆ报告。该研究成果提岀:江苏沿海地区海堿 滩涂资源丰富,且毎年仍以2万多亩的速度淤涨,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 源,特別是盐堿沿海和南通北部沿海地区更具备大规模围填的条件。近期可在盐 城射阳河口至南通东灶港之间的大丰、东台、如东、启东海岸和港外的辐射沙 洲等地进行围填,形成270万亩左右的土地后备资源;远期可在东沙、条子泥 腰沙等浅滩沙洲进行围填,可形成π00万亩土地后备资源。 10
10 化、造船等临港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纺织、 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优势产业,提高高技术产业比 重,推进传统产业全面升级,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 业基地。 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立足沿海海域滩涂资源丰 富的独特优势,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发方式, 合理划分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空间,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拓展长 三角发展空间。 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充分利用滨海临江、 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大力推进生态城镇建设,进一步优化 人居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积极发展社会事 业,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打 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沿海宜居地区。 专栏 3: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潜力 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 20 多位院士和有关专家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形成了 “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报告。该研究成果提出:江苏沿海地区海域 滩涂资源丰富,且每年仍以 2 万多亩的速度淤涨,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 源,特别是盐城沿海和南通北部沿海地区更具备大规模围填的条件。近期可在盐 城射阳河口至南通东灶港之间的大丰、东台、如东、启东海岸和 港外的辐射沙 弶 洲等地进行围填,形成 270 万亩左右的土地后备资源;远期可在东沙、条子泥、 腰沙等浅滩沙洲进行围填,可形成 700 万亩土地后备资源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0元,产业发展基 础更加坚实,先进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为增 强,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环境质量 不断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达到15%,单位地 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达到国家控制要 求,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 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人民生活更加 富足,享有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建成,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生态环境良好,到规划末期 或更长一些时间初步实现现代化
11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40000 元,产业发展基 础更加坚实,先进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城镇化率达到 55%左右,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为增 强,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环境质量 不断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达到 15%,单位地 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达到国家控制要 求,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到 2020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 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人民生活更加 富足,享有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建成,城镇化率达到 65%左右,生态环境良好,到规划末期 或更长一些时间初步实现现代化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空间结构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结合区域总 体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布局,适度扩大城镇空间和农 业生产空间,合理布局农村居住空间,保障生态空间,实现国土 空间的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城镇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空间、交通空间和其它 建设空间。合理确定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有序扩大中心城 市和县城镇空间,充分利用盐田和海域滩涂拓展临港城镇和产业 发展空间,加强存量建设用地的调整和改造,整合零散的工业用 地,提高建设用地开发效益,增加城镇绿化空间和生态休闲空间. 农村空间。包括农村居住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切实保护耕 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安全;合理利用渔业、林业、 畜牧业生产空间,加强农村土地复垦整理,综合开发利用海域滩 涂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优化调整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居 住空间。 生态空间。包括林地、草地、湿地和盐田等。清晰界定自然 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范围, 明确保护要求,加强维护修复;加强与城市、产业空间相衔接的
12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空间结构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结合区域总 体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布局,适度扩大城镇空间和农 业生产空间,合理布局农村居住空间,保障生态空间,实现国土 空间的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城镇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空间、交通空间和其它 建设空间。合理确定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有序扩大中心城 市和县城镇空间,充分利用盐田和海域滩涂拓展临港城镇和产业 发展空间,加强存量建设用地的调整和改造,整合零散的工业用 地,提高建设用地开发效益,增加城镇绿化空间和生态休闲空间。 农村空间。包括农村居住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切实保护耕 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安全;合理利用渔业、林业、 畜牧业生产空间,加强农村土地复垦整理,综合开发利用海域滩 涂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优化调整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居 住空间。 生态空间。包括林地、草地、湿地和盐田等。清晰界定自然 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范围, 明确保护要求,加强维护修复;加强与城市、产业空间相衔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