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独特;地勢平坦,水系发达;区域开发适宜性较好,空 间开发潜力较大。 丰富的人力资源。拥有各类人才133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 重达68%;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较为发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达93%,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超过32万人;拥有高等院校14 所,在校大学生167万人;劳动力素质总体较高。 较好的产业基础。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生产条件优越,产业 化和规模化经菅水平较高,是黄淮海平原和江淮地区国家粮食主 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纺织、机械、汽 车、医药、化工等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区域产业分 工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现代物流等生产性 服务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全国主要港口的连云港港和南通港 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个机场的运输能 力快速増长,新长铁路、沿海高速公路、苏通大桥等相继建成通 车,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供给充足; 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水资源供给和防洪保安能力显著増强 第二节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 转移和区域间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为江苏沿海地区加快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同时,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 深入实施,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赋予了新的使
3 旅游资源独特;地势平坦,水系发达;区域开发适宜性较好,空 间开发潜力较大。 丰富的人力资源。拥有各类人才 133.2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 重达 6.8%;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较为发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达 93%,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超过 32 万人;拥有高等院校 14 所,在校大学生 16.7 万人;劳动力素质总体较高。 较好的产业基础。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生产条件优越,产业 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较高,是黄淮海平原和江淮地区国家粮食主 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纺织、机械、汽 车、医药、化工等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区域产业分 工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现代物流等生产性 服务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全国主要港口的连云港港和南通港 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个机场的运输能 力快速增长,新长铁路、沿海高速公路、苏通大桥等相继建成通 车,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供给充足; 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水资源供给和防洪保安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节 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 转移和区域间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为江苏沿海地区加快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同时,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 深入实施,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赋予了新的使
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地区地理上连为一 体,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多层次区域合作 机制逐步形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 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把江苏 沿海地区全部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该地区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 更加有利,将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与 长三角核心区的对接和融合。 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随着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与东部沿海地区深化合作的内 在需求进一步增强,对江苏沿海地区出海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 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提出了新要求;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将为江苏 沿海地区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区域合作不断深化。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区域 经济合作,江苏沿海地区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以及东北亚各 国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为本区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 源、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和 作用创造了新机遇。 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调整。我国具有发展实体经济的良好基 础和广阔市场前景,随着国际金融资本加速向实体经济转移,江 苏沿海地区面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同时,随着我国扩 大内需各项政策的推进,将有利于这一区域发挥区位和资源优 势,强化以内需为主导的产业发展
4 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地区地理上连为一 体,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多层次区域合作 机制逐步形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 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 号),把江苏 沿海地区全部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该地区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 更加有利,将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与 长三角核心区的对接和融合。 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随着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与东部沿海地区深化合作的内 在需求进一步增强,对江苏沿海地区出海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 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提出了新要求;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将为江苏 沿海地区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区域合作不断深化。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区域 经济合作,江苏沿海地区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以及东北亚各 国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为本区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 源、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和 作用创造了新机遇。 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调整。我国具有发展实体经济的良好基 础和广阔市场前景,随着国际金融资本加速向实体经济转移,江 苏沿海地区面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同时,随着我国扩 大内需各项政策的推进,将有利于这一区域发挥区位和资源优 势,强化以内需为主导的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江苏沿海地区加快发展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和压力。一是发展模式需要创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加快发展不能沿袭传统的工业化模 式,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港口功能和城市带动能力需要提升。中心城市实力不强,主要 港口服务功能不够健全,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 效发挥。三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品牌和自主知识 产权数量不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集聚科技、人才资 源的能力较弱,对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提高。四是 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目前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加快发 展的要求,在行政管理、城乡统筹、区域合作、土地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第三节重大意义 在新形势下,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事关全局,具有重大战 略意义。 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加快江苏 沿海地区发展,将有效缓解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 新的发展空间,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地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有利于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 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将进一步增强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经
5 与此同时,江苏沿海地区加快发展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和压力。一是发展模式需要创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加快发展不能沿袭传统的工业化模 式,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 是港口功能和城市带动能力需要提升。中心城市实力不强,主要 港口服务功能不够健全,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 效发挥。三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品牌和自主知识 产权数量不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集聚科技、人才资 源的能力较弱,对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提高。四是 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目前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加快发 展的要求,在行政管理、城乡统筹、区域合作、土地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第三节 重大意义 在新形势下,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事关全局,具有重大战 略意义。 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加快江苏 沿海地区发展,将有效缓解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 新的发展空间,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地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有利于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 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将进一步增强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经
济联系,促进两大区域在更高平台上开展合作,生产要素在更大 范围内合理流动,经济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对接融合,进一步完善 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形成全国沿海地区共同发展、互动并进的新 局面 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充分 发挥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将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 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交流,增强互动效应,为中西部地区提 升对外开放水平、承接国际资本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更 加有利的条件,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增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作用,将 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欧洲、中亚、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6 济联系,促进两大区域在更高平台上开展合作,生产要素在更大 范围内合理流动,经济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对接融合,进一步完善 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形成全国沿海地区共同发展、互动并进的新 局面。 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充分 发挥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将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 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交流,增强互动效应,为中西部地区提 升对外开放水平、承接国际资本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更 加有利的条件,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增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作用,将 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欧洲、中亚、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充分发挥江苏沿海地区区位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等比 较优势,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堿滩涂资 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统筹城市与农村、陆地与海洋、 经济与社会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着 力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保障 和改善民生,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加强区域合作, 増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综合实 力和竞争力,努力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 经济增长极,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原则是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集聚发展。优化空间开发格局,选择发 展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推进集中集聚开发,促进 港口、产业、城镇互动发展。依托现有大中城市,注重提升功能, 推进城镇集聚发展;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产业布局,形成 产业集群;依托深水港口,实施节点开发,集中发展临港产业
7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充分发挥江苏沿海地区区位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等比 较优势,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 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统筹城市与农村、陆地与海洋、 经济与社会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着 力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保障 和改善民生,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加强区域合作, 增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综合实 力和竞争力,努力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 经济增长极,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原则是: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集聚发展。优化空间开发格局,选择发 展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推进集中集聚开发,促进 港口、产业、城镇互动发展。依托现有大中城市,注重提升功能, 推进城镇集聚发展;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产业布局,形成 产业集群;依托深水港口,实施节点开发,集中发展临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