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课文,画出自然段序号,划分段落层次 1-3)写见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的所 见所感。 (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 相处和离别。 1.(45)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 的“优待”。 2.(6~23)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 事,写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3.(24~31)写弃医从文的原因 4.(32-35)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36-38)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 感情和行动
再读课文,画出自然段序号,划分段落层次: 一、(1~3)写见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的所 见所感。 二、(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 相处和离别。 1.(4.5)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 的“优待”。 2.(6~23)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 事,写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3. (24~31)写弃医从文的原因。 4.(32~35)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三、(36~38)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 感情和行动
赏读第一部分: 1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 “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 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 看”埋下伏笔。 2鲁迅为什么对东京产生失望、厌恶之情? (地?人?) 盘辫子(比喻、夸张、反语)不学无术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思想腐朽 人 学跳舞(赶时髦) 附庸风雅
赏读第一部分: 1.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 “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 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 看”埋下伏笔。 2.鲁迅为什么对东京产生失望、厌恶之情? (地?人?)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盘辫子(比喻、夸张、反语) 学跳舞(赶时髦)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附庸风雅 人!
问题拓展 1作者为什么离开东京? 对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东渡日本的 鲁迅来说,东京居然也和南京一样乌烟瘴气, 失望、愤懑、厌恶和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以报 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等种种复杂心绪,都包含在 这感触良多的一句话里了。为了寻求救国的真 理,他只好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样 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仙台之行。 2为什么活画留学生的丑态?123 小结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前,在 东京的所见所感
问题拓展: 1.作者为什么离开东京? 2.为什么活画留学生的丑态?1.2.3 对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东渡日本的 鲁迅来说,东京居然也和南京一样乌烟瘴气, 失望、愤懑、厌恶和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以报 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等种种复杂心绪,都包含在 这感触良多的一句话里了。为了寻求救国的真 理,他只好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样 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仙台之行。 小结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前,在 东京的所见所感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赏读第二部分,自读,划分层次 第一层:齐读,思考: 1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为什么 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 “日暮里”联想到多灾多难的祖国,忧国之情(诗? “水户” 崇敬朱舜水的爱国之情 从沿途只记得这两个地名,反映了作者忧 国忧民的思想。而这正是作者转到仙台在 藤野先生的指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
赏读第二部分,自读,划分层次 一、第一层:齐读,思考: 1.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为什么 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 “日暮里” 联想到多灾多难的祖国,忧国之情(诗?) “水户” 崇敬朱舜水的爱国之情 从沿途只记得这两个地名,反映了作者忧 国忧民的思想。而这正是作者转到仙台在 藤野先生的指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